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容量超负荷状态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立 田信奎 +1 位作者 陈伯钧 汪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9期786-789,共4页
目的:探讨容量超负荷状态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6月在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接受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BCM系统测定患者体成份,并以OH(overhydration... 目的:探讨容量超负荷状态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6月在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接受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BCM系统测定患者体成份,并以OH(overhydration)作为容量状态的评估指标;同时收集空腹血、24 h尿液及透析引流液用于透析充分性评估、Alb及其他生化检测。采用均数比较及多因素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探讨容量状态与Alb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129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入选本研究。根据总体Alb平均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即Alb≥39 g/L和Alb<39 g/L。结果显示前者OH及年龄平均水平均明显小于后者[OH,(1.75±1.60)vs(3.16±1.88)L,P<0.05;年龄,(58.1±14.2)vs(67.8±12.3)岁,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在矫正性别、糖尿病后,OH与年龄是影响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R2=0.301,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容量超负荷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OH也许是评估腹膜透析人群容量状况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状态 OH 血清白蛋白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桂散敷脐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毓霞 胡媛 陈少如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9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辛桂散敷脐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将80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桂散敷脐。结果两组治疗后哮喘病情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探讨辛桂散敷脐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将80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桂散敷脐。结果两组治疗后哮喘病情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辛桂散敷脐可显著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功能,减轻和控制哮喘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缓解期 辛桂散 敷脐疗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神经-肌肉反应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3
作者 陈君忆 唐雯 +2 位作者 陈伟明 张文玉 汪涛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6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神经-肌肉反应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选取2010年8月至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透析中心复诊的10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的神经-肌肉反应时间和握力,并收集一般资料、临床生化指标和透析充分性...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神经-肌肉反应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选取2010年8月至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透析中心复诊的10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的神经-肌肉反应时间和握力,并收集一般资料、临床生化指标和透析充分性指标等。组间比较使用方差分析,通过简单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透析患者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T)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快反应组28例:RT≤0.63s;中反应组50例:0.63s<RT≤0.87s;慢反应组25例:RT>0.87s。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握力和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神经-肌肉反应时间的独立因素(adjR2=0.326,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反应时间较慢。除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外,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心脑血管合并症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神经肌肉反应时间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反应时间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针对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曾庆寿 黎丽娴 +2 位作者 刘淑玲 张瑞蓉 陈伯钧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平衡针对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炎症因子、焦虑抑郁评分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98例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随机分成空白组(33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31例)。空白组给予降压治疗,对照组在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氟哌... 目的观察平衡针对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炎症因子、焦虑抑郁评分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98例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随机分成空白组(33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31例)。空白组给予降压治疗,对照组在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治疗组在降压治疗基础上给予平衡针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价三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焦虑抑郁评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空白组总有效率为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治疗前,且均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s-CRP、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AMD、HAMA评分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炎症因子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针 高血压 炎症因子 焦虑抑郁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临床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文科 董大迪 +2 位作者 操龙斌 陈雨薇 冯杰娥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8期90-92,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临床变化情况。方法63例需大量输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患者大量输血前后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观察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抗凝血功能障... 目的研究分析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临床变化情况。方法63例需大量输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患者大量输血前后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观察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抗凝血功能障碍、低温症、枸橼酸中毒、高血钾、呼吸功能不全、携氧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2.08±0.91)g/L、血小板(82.04±25.65)×10^9/L均显著低于大量输血前的(4.83±0.47)g/L、(176.32±61.57)×10^9/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输血后的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30.92±6.83)、(48.27±7.71)、(35.97±7.18)s,均长于大量输血前的(14.45±3.64)、(29.24±5.54)、(12.36±6.59)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输血后发生抗凝血功能障碍4例、低温症12例、枸橼酸中毒9例、高血钾5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携氧功能障碍1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4.60%(47/63)。结论患者大量输血会产生明显的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变化,对患者凝血机能造成影响,因此,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应降低大量输血这一现象,在对患者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保障疾病治疗效率及患者诊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输血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 临床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