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肉芽肿性乳腺炎中医外治与手术方法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3
1
作者 钟少文 李小连 +1 位作者 孙杨 刘晓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4期60-63,共4页
目的总结肉芽肿性乳腺炎几种主要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为建立肉芽肿性乳腺炎优化治疗方案提供有益的探索。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4年1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接受治疗的肉芽肿性乳腺炎185例患者的临床病例信息,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 目的总结肉芽肿性乳腺炎几种主要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为建立肉芽肿性乳腺炎优化治疗方案提供有益的探索。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4年1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接受治疗的肉芽肿性乳腺炎185例患者的临床病例信息,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中医外治组(50例)和手术组(135例),又将手术组分为病灶单纯切除组(66例)和病灶扩大切除组(69例)。对比分析不同肉芽肿性乳腺炎治疗方法的治愈率、复发率及其对乳房外形的影响。所得数据全部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治愈率方面,手术组治愈率(89.1%)较中医外治组(80.0%)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中的病灶单纯切除组的治愈率(83.3%)较病灶扩大切除组(95.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方面,中医外治组的复发率(20.0%)较手术组(2.7%)高,病灶单纯切除组复发率(6.1%)高于病灶扩大切除组(1.4%),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乳房外形方面,中医外治组乳房外形明显优于手术组,病灶单纯切除组乳房外形明显优于病灶扩大切除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外治与施行手术两种治疗方法,以及病灶清除术和病灶扩大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各具优势,应根据患者对临床疗效、乳房外形的要求,以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进行治疗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 中医外治 手术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持式Mammotome系统在乳腺微创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司徒红林 陈前军 +2 位作者 张建兴 林毅 刘鹏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9期757-758,共2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Mammotome系统对乳腺实质病灶的诊治价值及操作技巧。方法对81例87处乳腺病灶行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评价其对乳腺病灶的诊治效果。结果所有病灶均成功切除。87处乳腺病灶中,70处为纤维腺瘤,6处为腺瘤样增生,...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Mammotome系统对乳腺实质病灶的诊治价值及操作技巧。方法对81例87处乳腺病灶行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评价其对乳腺病灶的诊治效果。结果所有病灶均成功切除。87处乳腺病灶中,70处为纤维腺瘤,6处为腺瘤样增生,8处乳腺增生,1处为重度不典型增生,1处为乳头状增生活跃,1处为乳腺癌。结论手持式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可有效治疗乳腺纤维瘤;能明确诊断可疑病灶,降低良性病变手术率。若为恶性可确定癌组织生物学特性并据此进行新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MMOTOME 乳腺疾病 超声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预防乳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慧敏 吴加花 +2 位作者 陈旭珊 魏宁 吴小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7期85-90,共6页
目的评价中医药预防乳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JBI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OVID、EMB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到2016年9... 目的评价中医药预防乳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JBI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OVID、EMB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到2016年9月,结合手工检索收集关于中医药预防乳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2名研究者独立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应用RevMan5.3软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3项RCT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预防急性呕吐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0,95%CI:0.88~2.22,P=0.16],预防延迟性呕吐有效率高于西药组[OR=3.96,95%CI:1.98~7.89,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中药预防恶心呕吐的全程疗效没有明显优势[OR=2.25,95%CI:0.92~5.52,P=0.08],中药+西药优势明显[OR=3.79,95%CI:2.51~5.73,P<0.000 01]。不良反应中便秘与腹部不适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结合西药预防乳腺癌化疗所致的迟发性恶心呕吐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化疗 恶心呕吐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乳腺癌新的楔入点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前军 王一安 +1 位作者 司徒红林 刘鹏熙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3-4,共2页
乳腺癌癌前病变属一组形态学和遗传学方面均有改变的疾病,包括上皮增生(EH)、非典型增生(AH)、小叶原位癌(LCIS)和导管原位癌(DCIS).目前,现代医学运用选择性ER调节剂(SERM)和芳香化酶抑制剂(AI)防治乳腺癌癌前病变,研究表明,SERM和AI... 乳腺癌癌前病变属一组形态学和遗传学方面均有改变的疾病,包括上皮增生(EH)、非典型增生(AH)、小叶原位癌(LCIS)和导管原位癌(DCIS).目前,现代医学运用选择性ER调节剂(SERM)和芳香化酶抑制剂(AI)防治乳腺癌癌前病变,研究表明,SERM和AI均可降低高危人群浸润性乳腺癌发生率,说明通过阻断与逆转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发展进而预防乳腺癌发生是切实可行的.乳腺癌癌前病变属于中医"乳癖"范畴,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良好.那么中医药对乳腺增生病的干预治疗与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低是否相关,亦即中医药是否可以通过阻断与逆转乳腺癌癌前病变的进展而预防乳腺癌的发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乳腺癌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化疗患者两种臂式输液港植入方式效果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付攸缘 谢晓燕 +3 位作者 丁玲 王慧欣 李翠柳 黄丽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3-45,70,共4页
目的比较乳腺癌化疗患者2种臂式输液港植入方式的效果,为选择适宜植入方式及维护提供参考。方法比较原位植入港座227例(原位组)与隧道式植入港座195例(隧道组)手术时间、感染、血栓、输液功能障碍、淤血消散时间等指标。结果原位组手术... 目的比较乳腺癌化疗患者2种臂式输液港植入方式的效果,为选择适宜植入方式及维护提供参考。方法比较原位植入港座227例(原位组)与隧道式植入港座195例(隧道组)手术时间、感染、血栓、输液功能障碍、淤血消散时间等指标。结果原位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隧道组,疼痛评分、输液港功能障碍、淤血发生率及淤血消散时间显著高于(长于)隧道组(均P<0.01);输液港感染及血栓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位输液港植入操作时间较短,隧道输液港港座植入患者疼痛及出血情况较轻、输液功能障碍发生率低。可视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静脉输液港 上臂 外周静脉 原位植入 隧道式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高负压引流与潘氏管双管引流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文霞 刘丹 黄淑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5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真空高负压引流与潘氏管双管引流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8月~2015年7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引流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真空高负压引流组50例和潘氏管双管引流组50例。观察两组... 目的探讨真空高负压引流与潘氏管双管引流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8月~2015年7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引流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真空高负压引流组50例和潘氏管双管引流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胸壁拔管时间、腋窝拔管时间、术后3d引流量情况、舒适度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真空高负压引流组胸壁拔管时间【(6.0±0.4)d]、腋窝拔管时间[(14.5±0.5)d】均明显短于潘氏管双管引流组[(7.5±0.5)、(16.0±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6、13.58,P=0.028、0.030)。真空高负压引流组患者舒适度满意比例(100%)高于潘氏管双管引流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9,P=0.012)。真空高负压引流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低于潘氏管双管引流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2.P=0.012)。结论真空高负压引流瓶应用于乳腺癌患者具有拔管时问短、舒适度好、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高负压引流 双管引流 乳腺癌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术后治疗情况、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丹 谢枫枫 +1 位作者 陈莹 马翠霞 《内科》 2019年第2期229-231,共3页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的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术后治疗情况、预后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99例65岁以上手术治疗的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术后治疗情况和预后,对影响老年女性...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的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术后治疗情况、预后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99例65岁以上手术治疗的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术后治疗情况和预后,对影响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老年乳腺癌患者多为65~70岁,单纯左、右乳患病居多,双侧乳患病较少,肿瘤直径多数为2~5 cm,65. 16%无淋巴结转移,分期多属Ⅰ期或Ⅱa期,以浸润性导管癌较为常见,分子类型多为Luminal A型或Luminal B HER-2(-)型。手术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能接受辅助治疗(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患者的1年、3年和5年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6. 23%、92. 48%和86. 59%,总生存率分别为96. 99%、90. 65%和85. 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子分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手术治疗的老年女性乳腺癌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手术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能接受辅助治疗,预后较好。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子分型是影响手术治疗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老年 女性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良德尔菲法对乳腺癌“分期辨证”方案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前军 关若丹 +4 位作者 司徒红林 戴燕 徐彪 刘鹏熙 林毅 《甘肃中医》 2009年第12期59-61,共3页
目的:通过德尔菲法研究乳腺癌"分期辨证"合理性,为制定中医乳腺癌治疗规范奠定基础。方法:在充分的文献调研基础上,由课题专家组进行讨论确立咨询表,对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腺病专家进行咨询调查,根据专家对咨询主题认可频... 目的:通过德尔菲法研究乳腺癌"分期辨证"合理性,为制定中医乳腺癌治疗规范奠定基础。方法:在充分的文献调研基础上,由课题专家组进行讨论确立咨询表,对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腺病专家进行咨询调查,根据专家对咨询主题认可频数(>80.00%)判别主题设立的合理性。结果:第1轮专家对分期辨证的方案认为合理的为96.88%、第2轮为97.26%;第1轮调查咨询结果中,"围手术期"中的冲任失调证、正虚毒炽证、有病无证型以及"围放疗期"的阴虚火毒证和"巩固期"的冲任失调证均未超过预设的合理性判别标准(<80.00%),第2轮调查结果中,上述证型设立的合理性的频数均超过80.00%,但"巩固期"中有病无证型认可频数为8.22%。结论:中医药参与乳腺癌治疗应该"分期辩证"治疗,巩固期中不应设立"有病无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分期辨治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辅助治疗减轻乳腺癌化疗患者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吴彦岚 曾伟杰 《内科》 2019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辅助治疗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化疗期间给予托烷司琼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 目的探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辅助治疗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化疗期间给予托烷司琼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期间的毒副反应及严重程度;比较化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躯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期间恶心呕吐、白细胞计数下降的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化疗第10天,两组患者的躯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评分均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这三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辅助治疗可显著减轻乳腺癌化疗患者化疗期间的毒副反应,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 香砂六君子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短瘢痕缩乳技术在中重度下垂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
10
作者 陈莹 谢宛君 +3 位作者 谢枫枫 刘丹 钟少文 陈前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3期146-149,163,共5页
垂直短瘢痕技术是较常用的乳房肥大缩小技术,而随着乳房整形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该技术也用于治疗中重度下垂型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治疗。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以下简称"我科")采用Lejour和SPAIR技术进行手术设计,根据疾病需... 垂直短瘢痕技术是较常用的乳房肥大缩小技术,而随着乳房整形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该技术也用于治疗中重度下垂型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治疗。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以下简称"我科")采用Lejour和SPAIR技术进行手术设计,根据疾病需要切除的范围,选择保留合适的腺体蒂,并进行乳房塑性,留下环乳晕及短纵行瘢痕。我科运用该技术治疗乳腺良恶性病变15例,对30只乳房进行该手术,手术效果满意。术后仅2例患者出现"猫耳"畸形。本文重点介绍该方法在乳腺癌保乳、多发纤维腺瘤、乳腺炎3个病例中的运用,结果可见运用垂直短瘢痕技术对中重度下垂患者良恶性肿瘤疾病进行治疗,病灶切除完整,乳房外形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乳术 垂直短瘢痕技术 乳腺良恶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林毅教授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用药规律探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谢宛君 林毅 +3 位作者 钟少文 司徒红林 刘晓雁 朱华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期120-123,共4页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林毅教授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GM)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林毅教授门诊诊治的GM有效病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林毅教授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GM)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林毅教授门诊诊治的GM有效病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总结林毅教授治疗GM的常用药物,分析方剂组方规律。结果共纳入68例患者,349首验方,药物使用频次前10的药物依次是桔梗、白术、青皮、王不留行、郁金、蒲公英、皂角刺、穿山甲、漏芦、牡蛎。四气药性最多为温、平,五味药性最多为苦、甘,归经前3位分别是胃、脾、肝经,确定药物之间关联规则,挖掘出6个核心组合和3个新方。结论可概括林毅教授治疗GM经验为谨守病机,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标本兼治;五脏相关,多元调治,肝脾至重,平衡为宗;三因制宜,辨证加减,配伍得当,药贵平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 林毅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毅“提脓祛腐”治疗复杂难治性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临床验案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梅兰 佃丽萍 +2 位作者 朱华宇 王海珠 林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8期113-116,143,共5页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一种多见于经产妇的乳腺慢性炎症,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其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治疗周期长,且停药后会反复形成脓肿和伤口感染,患者不得已进行反复手术,甚至乳房全切除术方能...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一种多见于经产妇的乳腺慢性炎症,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其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治疗周期长,且停药后会反复形成脓肿和伤口感染,患者不得已进行反复手术,甚至乳房全切除术方能治愈。林毅教授认为该病主要病因为异物郁积,治疗以“祛腐生肌”为主要原则,治疗关键是彻底驱腐排脓。本文介绍了林毅教授运用首创的“提脓祛腐”法成功治愈复杂难治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典型案例,效果明显且疗程短,最大程度上保留乳房外形,值得借鉴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毅 外治法 提脓祛腐 提脓药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妊娠期乳腺癌患者的护理体会
13
作者 梁琰 张素 王婷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4期37-41,共5页
患者以"发现左乳肿物"为主诉入院,外院专家建议终止妊娠,采取系统乳腺癌治疗,患者拒绝,要求保胎,于孕23周至广东省中医院就诊,行左乳+左腋下肿物穿刺活检术,病理结果显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cT3N3M0 ⅢC期;采取新辅助化疗-分娩... 患者以"发现左乳肿物"为主诉入院,外院专家建议终止妊娠,采取系统乳腺癌治疗,患者拒绝,要求保胎,于孕23周至广东省中医院就诊,行左乳+左腋下肿物穿刺活检术,病理结果显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cT3N3M0 ⅢC期;采取新辅助化疗-分娩-分娩后新辅助化疗、手术及后续放疗、内分泌治疗方案施行治疗,并配合心理护理、血栓预防、产前与产后观察等精心护理后,母婴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乳腺癌 心理护理 血栓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矫形器纠正乳头内陷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莹 周劬志 +1 位作者 李小连 钟少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7期98-101,105,共5页
目的 探讨自制矫形器矫正乳头内陷后患者的哺乳情况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6年8月~2014年1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进行乳头矫形手术的36例患者(71侧乳头内陷)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制矫正器钢丝十字交叉法治疗乳头内陷,持续牵引3~4... 目的 探讨自制矫形器矫正乳头内陷后患者的哺乳情况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6年8月~2014年1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进行乳头矫形手术的36例患者(71侧乳头内陷)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制矫正器钢丝十字交叉法治疗乳头内陷,持续牵引3~4个月。观察手术后患者乳头内陷矫正情况,及其对哺乳的影响。结果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早期并发症2例,其中创口感染1例、基底皮肤糜烂1例,均能通过去除矫正器后用药有效解决;晚期并发症1例,出现哺乳时创口难以愈合,局部乳汁外漏,但哺乳结束后能自行恢复。术后哺乳恢复情况:36例患者71侧乳头拆除矫正器后,45侧牵出乳头外形良好,感觉、勃起功能俱佳,乳头未见回缩,12例患者23侧乳头术后哺乳,疗效理想。结论自制矫正器持续牵引矫正乳头内陷的方法 操作简便,应用得当,是矫正各型乳头内陷的有效方法 ,并可提高母乳喂养率,尤其对于有生育史的妇女矫正效果尤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内陷 自制矫正器 持续牵引 哺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矫正器治疗先天性乳头内陷23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戴燕 钟少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9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自制矫正器矫治乳头内陷的方法。方法:应用自制矫正器治疗乳头内陷23例,佩戴矫正器时间3~4个月。结果:23例患者拆除矫正器后,经过6个月~2年随访,乳头未见回缩,疗效满意。结论:自制矫正器矫治乳头内陷的方法,是目前矫正乳头... 目的:探讨自制矫正器矫治乳头内陷的方法。方法:应用自制矫正器治疗乳头内陷23例,佩戴矫正器时间3~4个月。结果:23例患者拆除矫正器后,经过6个月~2年随访,乳头未见回缩,疗效满意。结论:自制矫正器矫治乳头内陷的方法,是目前矫正乳头内陷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内陷 矫正器 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的眼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特点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瑞玲 杨时鸿 +2 位作者 陈小清 仉玮 欧建苹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高血压患者的眼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本院就诊6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5组,高血压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很高危组共122只眼及19例健康者(对照组)38只眼,用彩色多... 目的: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高血压患者的眼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本院就诊6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5组,高血压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很高危组共122只眼及19例健康者(对照组)38只眼,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5组受检者的眼球后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SPC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各组患者眼球后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SPCA))血流速度[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均数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阻力指数(RI)均数之间的差异,部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低、中、高、很高危各组之间收缩期峰值流速(PSV)的两两比较,舒张末期流速(EDV)的两两比较,阻力指数(RI)的两两比较,均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的改变在高血压初期是比较敏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病 视网膜中央动脉 睫状后动脉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房疾病与情志致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4期93-94,共2页
文章探讨了情志因素与乳房疾病的相关性,分别从情志因素的致病特点与乳房疾病的关系,情志因素对乳房疾病的发展、治疗及预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情志因素对乳房疾病的致病性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情志因素 乳房疾病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