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与西医治疗抑郁症临床试验结局指标及测量工具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杨丽虹 杨玲玲 +3 位作者 谢倩文 芦环玉 刘少南 郭新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377-4383,共7页
目的比较分析中医与西医治疗抑郁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结局指标及测量工具使用现状,为今后研究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6个临床研究注册平台,获取中医和西医治疗成人抑郁症RCT的注册信息;检索9个中英文数据... 目的比较分析中医与西医治疗抑郁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结局指标及测量工具使用现状,为今后研究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6个临床研究注册平台,获取中医和西医治疗成人抑郁症RCT的注册信息;检索9个中英文数据库,补充中医治疗抑郁症的RCT文献;提取并分析其报告的结局指标及测量工具。结果共获注册的西医RCT 1033项,中医RCT 195项(注册29项、发表166项)。西医RCT使用的结局指标共581个,评价内容全面涵盖心理功能和躯体功能、日常活动能力、环境反应以及生存质量等结局指标域,涉及406个量表。11%研究关注了安全性结局。中医RCT使用的结局指标共118个,评价内容仅涵盖心理功能和躯体功能、药物不良反应和中医证候等结局指标域,涉及14个量表;极少文献使用了中医疗效评价指标;安全性结局报告率为47%;86.7%研究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作为测量工具。结论西医研究使用的结局指标及测量工具涵盖范围广且研究间差异较大,而中医研究使用的结局指标及测量工具范围小且集中。今后开展的抑郁症临床研究在结合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可参考国际抑郁症核心指标集,结合中医药潜在作用点来选择结局指标及适合的测量工具以评价中医药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结局指标 测量工具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奖赏系统参与抑郁环路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思考与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卓娴 周流畅 +4 位作者 叶丽宏 邓迪 赵金兰 史亚飞 张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4-1429,共6页
在寻找提升抗抑郁疗效新策略的过程中,中医药干预逐渐展露出其独特的防治优势。多巴胺奖赏系统密切参与了抑郁症的病理发生发展过程,现今研究多聚焦于多巴胺奖赏系统中某一特定核团的功能机制,而着眼于神经环路功能机制所开展的研究较... 在寻找提升抗抑郁疗效新策略的过程中,中医药干预逐渐展露出其独特的防治优势。多巴胺奖赏系统密切参与了抑郁症的病理发生发展过程,现今研究多聚焦于多巴胺奖赏系统中某一特定核团的功能机制,而着眼于神经环路功能机制所开展的研究较少。当前奖赏环路的微观研究中,奖赏环路异常和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关联性已获得广泛认可,中医药干预可通过影响奖赏环路发挥抗抑郁作用。该文围绕多巴胺奖赏系统参与抑郁症的环路机制以及中医药干预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奖赏系统 神经环路 多巴胺 腹侧背盖区 伏隔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风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3
作者 李君霞 王茂杰 +3 位作者 黄闰月 陈秀敏 赵越 黄清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956-2958,共3页
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风湿病。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各医家对痛风病因病机的不同理解,所以痛风临床证候分型繁杂,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上难以规范。查阅古今文献、现代医家学术观点及临... 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风湿病。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各医家对痛风病因病机的不同理解,所以痛风临床证候分型繁杂,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上难以规范。查阅古今文献、现代医家学术观点及临床中医药期刊文献所报道的对痛风证型分布及其与肠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通过整理分析揭示痛风辨证规律,以利科学有效地指导中医药对痛风性关节炎的临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证型 肠道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辨证思维与证候标准的多样性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子涛 李倩 +1 位作者 苏涛 杨小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469-3472,共4页
“证候宏观诊断标准”的科学建立是证候研究中一项最具基础性的工作,多年来,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诸多进展,然而,困惑和争议持续存在,不少问题甚至是根本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解决。其中辨证思维是指对证候如何进行评估判断、如何否定/确定... “证候宏观诊断标准”的科学建立是证候研究中一项最具基础性的工作,多年来,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诸多进展,然而,困惑和争议持续存在,不少问题甚至是根本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解决。其中辨证思维是指对证候如何进行评估判断、如何否定/确定的思维模式和方法,由症状表现到证候的确立涉及多方面的复杂关系,对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模式、证候标准潜在假设等存在的多样性进行解析探讨,建立实用可行的技术路径,能够推动证候标准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思维 冠心病血瘀证 诊断标准 专家调查 冠心病心绞痛 辨证诊断 心血瘀阻证 痰瘀互结证 痰湿质 辨证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对PI3K通路异常激活的肺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理研究
5
作者 雷栖苇 肖真真 +3 位作者 丁丽娜 余娅娅 张海波 朱燕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13-2022,共10页
目的选用过表达PIK3CA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PC-9构建PI3K/AKT通路异常激活的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探索其对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 目的选用过表达PIK3CA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PC-9构建PI3K/AKT通路异常激活的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探索其对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通路的影响。方法待BALB/c裸鼠移植瘤模型构建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清开灵注射液组(10 mL·kg^(-1))、吉非替尼组(2.5 mg·kg^(-1))、清开灵联合吉非替尼组,每组各5只。给药32天后处死。称取各组瘤重,计算抑瘤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肿瘤组织ROS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hydroxy kinase,PI3K)p110α、p-AKT、p-STAT3蛋白水平;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PI3K p110α、p-AKT、AKT、p-mTOR、mTOR、p-STAT3、STAT3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清开灵组肿瘤生长缓慢,瘤重明显降低,ROS水平明显升高,并能明显下调肿瘤组织中PI3K p110α、AKT、mTOR、STAT3蛋白水平(P<0.05);与吉非替尼单药组相比,清开灵联合吉非替尼组的肿瘤生长缓慢,瘤重明显降低,也能明显升高ROS水平,下调肿瘤组织中PI3K p110α、AKT、mTOR、STAT3蛋白水平(P<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能抑制PI3K/AKT通路异常激活导致的肺癌耐药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清开灵注射液可能通过上调ROS水平来抑制PI3K/AKT通路,并抑制下游的mTOR通路、STAT3信号通路,从而增强吉非替尼对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液 吉非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ROS PI3K/AKT/mTOR通路 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灸散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前期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郭鑫 周明娟 +5 位作者 范斐婷 肖晶旻 池逸和 吴蕾 林琳 陈远彬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67-1375,1382,共10页
背景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前期是哮喘的疾病前状态,研究表明此类患者可能更易发展为哮喘,然而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目的评价天灸散穴位贴敷治疗哮喘前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形成哮喘前期的中医治未病外治方案。方法本研究采... 背景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前期是哮喘的疾病前状态,研究表明此类患者可能更易发展为哮喘,然而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目的评价天灸散穴位贴敷治疗哮喘前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形成哮喘前期的中医治未病外治方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设计。病例来源于2016-08-01—2019-12-31在广东省中医院就诊的123例哮喘前期患者,随机分配为试验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期间试验组完成50例,脱落12例;对照组完成38例,脱落22例,剔除1例(合并支气管扩张症)。试验组(50例)给予天灸散穴位贴敷,对照组(38例)给予安慰剂穴位贴敷。疗程24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V1访视)、治疗第12周(V2访视)、第24周(V3访视)及第48周随访结束(V4访视)时的主要结局指标(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转阴率)及次要结局指标[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阳性率,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_(1))和小气道功能指标,中医症状积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EOS%),血清总免疫球蛋白IgE(总IgE)水平]。治疗期间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V2访视、V3访视、V4访视时试验组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转阴率(66.1%、64.5%、58.1%)高于对照组(47.5%、44.3%、36.1%)(P<0.05);组别对支气管舒张试验FEV1变化值主效应显著(P_(组间)<0.05),V4访视时试验组支气管舒张试验FEV1变化值小于对照组(P<0.05);V2访视、V3访视时试验组呼气峰值流量(PEF)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V4访视时试验组SF-36的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试验组总体健康(GH)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GH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2访视、V3访视、V4访视时试验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1访视两组血清EC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3访视时试验组血清ECP高于对照组(P<0.05),V1访视、V3访视时两组血清EOS%水平及差值、ECP差值和血清总IgE水平及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灸散穴位贴敷有效提高哮喘前期患者的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转阴率,增加PEF,减少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变化值,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中医外治法 中药穴位贴敷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柴胡多糖联用奥沙利铂增效活性及机制研究
7
作者 韩明慧 王小双 +3 位作者 赵亚 吴亚运 刘丽娟 赵瑞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310,共8页
目的:探讨醋柴胡多糖联用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增效活性及机制,为临床治疗原发肝细胞癌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醋制柴胡多糖3-4(vinegar baked radix bupleurum polysaccharides 3-4,V... 目的:探讨醋柴胡多糖联用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增效活性及机制,为临床治疗原发肝细胞癌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醋制柴胡多糖3-4(vinegar baked radix bupleurum polysaccharides 3-4,VBCP 3-4)、醋制柴胡多糖3-3(vinegar baked radix bupleurum polysaccharides 3-3,VBCP 3-3)联用OXA对Huh7细胞的细胞杀伤作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检测Huh7细胞对OXA的摄取率,评价醋柴胡多糖VBCP 3-4联用OXA的体外增效途径;蛋白印迹法测定Huh7相关转运蛋白的表达,探讨VBCP 3-4联用OXA的增效机制。结果:VBCP 3-4、VBCP 3-3能够增加OXA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VBCP 3-4能够促进Huh7细胞对OXA的摄取,摄取率在4 h达到峰值,高、低剂量联用组增加摄取率为:分别43.43%(P=0.000)和29.02%(P=0.000)。OXA低、高剂量组单独作用Huh7细胞,能够促进细胞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2和MRP1蛋白表达,MRP2蛋白的上调幅度为18.11%、25.00%(P=0.008、P=0.001),MRP1蛋白的上调幅度为28.51%(P>0.05)、39.70%(P=0.015)。VBCP 3-4联用OXA后,MRP2、MRP1及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蛋白表达受到抑制,联用高、低剂量组MRP2降低幅度分别为47.38%、15.18%(P=0.000、P=0.049),MRP1蛋白降低幅度分别为64.96%、34.63%(P=0.000、P=0.000),联用高剂量组BCRP蛋白表达降低幅度为29.00%(P=0.020);VBCP 3-4单独作用Huh7细胞后,能够明显降低MRP2、MRP1及BCRP蛋白表达,VBCP 3-4高剂量组下调MRP2、MRP1幅度为24.91%、20.79%(P=0.004、P=0.005)。VBCP3-4下调BCRP蛋白的表达,高、中剂量下调幅度分别为15.02%、13.92%(P=0.003、P=0.030)。结论:醋柴胡多糖VBCP3-4通过抑制外排型转运蛋白MRP1、MRP2、BCRP表达,促进Huh7细胞摄入OXA,提高胞内有效浓度实现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柴胡多糖 奥沙利铂 联用增效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遗传修饰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全球研究趋势及前景:2003-2023年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
8
作者 吴楚欣 李斯雅 +3 位作者 蓝兆 郑欢 吴皓萌 黄绍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61-2175,共15页
目的 表观遗传通过化学修饰改变DNA或蛋白质的表达,从而影响基因的调控作用,在疾病的遗传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之间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主要探讨分析2003-2023年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领域表观遗传修饰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 目的 表观遗传通过化学修饰改变DNA或蛋白质的表达,从而影响基因的调控作用,在疾病的遗传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之间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主要探讨分析2003-2023年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领域表观遗传修饰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方法 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获取与UC表观遗传修饰相关的文献,采用VOSviewer、CiteSpace和R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2003-2023年发表的1359篇文献纳入分析。美国在表观遗传修饰领域占主导地位,芝加哥大学是发文及被引用最多的机构,Meyerhoff炎症性肠病中心的Wu Feng是被引次数最多的作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和Gastroenterology杂志具有较高影响力,筛选出UC表观遗传修饰相关的高频关键词包括micro RNA、inflammation、biomarker、azathioprine、DNA methylation、long noncoding RNA、circular RNA等受到广泛关注。结论 表观遗传学在UC领域持续发展,对阐释UC的发病机制,阐明遗传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途径,为简化诊断、改善炎症和开发新药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 溃疡性结肠炎 文献计量学 DNA甲基化 MICRO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晶 王胜奇 +1 位作者 王能 王志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6-91,共6页
肿瘤的发生演变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免疫治疗已成为21世纪恶性肿瘤的新兴治疗模式。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的疾病治疗方式,数千载来聚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医药水平的不断发展,在肿瘤免疫方面的研究显示,中医... 肿瘤的发生演变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免疫治疗已成为21世纪恶性肿瘤的新兴治疗模式。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的疾病治疗方式,数千载来聚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医药水平的不断发展,在肿瘤免疫方面的研究显示,中医药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分泌,重塑免疫细胞平衡,调节免疫检查点等方式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杀伤力,并降低细胞因子风暴等不良反应。基于主动免疫治疗和被动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阐释了中医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和面临问题,以期推动中医药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科学化和国际化,创新发展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肿瘤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 免疫平衡 免疫检查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成形在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精准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汯林 陈凯 +2 位作者 高梓博 黄澄宇 李永津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3-1129,共7页
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飞速进步与可视化理念的日益成熟,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已成为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手段。其中,椎间孔成形作为手术的关键前置步骤,其操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的疗效及患者术后复发率。该文全面... 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飞速进步与可视化理念的日益成熟,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已成为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手段。其中,椎间孔成形作为手术的关键前置步骤,其操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的疗效及患者术后复发率。该文全面回顾椎间孔成形技术理念发展,探讨成形部位选择与应用,分析影响腰椎椎间孔成形术后稳定性的因素,并介绍计算机辅助导航的最新进展,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成形 脊柱内镜 椎间孔入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制备及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糖脂代谢的影响
11
作者 欧沛思 古洺赫 +1 位作者 林爱华 刘奕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6-935,共10页
目的建立黄柏碱(PHE)代谢产物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M1)的制备方法,探讨M1调节胰岛素抵抗(IR)-HepG2细胞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肠微粒体体外孵育法结合高效液相、质谱、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完成对M1的制备、提取... 目的建立黄柏碱(PHE)代谢产物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M1)的制备方法,探讨M1调节胰岛素抵抗(IR)-HepG2细胞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肠微粒体体外孵育法结合高效液相、质谱、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完成对M1的制备、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以二甲双胍为阳性对照,考察M1低(25μmol·L^(-1))、中(50μmol·L^(-1))、高(100μmol·L^(-1))剂量给药IR-HepG2细胞24 h对其葡萄糖消耗量、糖吸收、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探讨M1与IRS1/PI3K/AKT通路各关键因子胰岛素表面受体(INSR)、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PI3K、AKT2的结合能力。采用q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M1对IRS1/PI3K/AKT通路各关键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经NMR确认分离纯化所得产物为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纯度为95%)。与模型组相比,M1在各给药浓度均可显著提高IR-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P<0.01,P<0.001)及糖吸收水平(P<0.001),且作用比PHE更强(P<0.001);在中、高给药浓度可显著降低细胞TG及TC含量(P<0.001),其中在TG水平上其改善作用优于PHE(P<0.01);在各浓度均明显降低LDL-C含量(P<0.001),提高HDL-C含量(P<0.01,P<0.00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M1与通路关键因子INSR、IRS1、PI3K、AKT2具有良好结合活性。与模型组相比,M1给药组不同程度提高INSR、IRS1、PI3K、AKT2、GLUT2 mRNA的表达,并且下调p-IRS1/IRS1蛋白表达(P<0.001),上调PI3K、p-AKT/AKT、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P<0.05,P<0.001)。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制备高纯度M1,M1通过调控IRS1/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糖脂代谢紊乱,从而缓解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 制备方法 IR-HepG2细胞 糖脂代谢 IRS1/PI3K/AKT信号通路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建立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严美霞 霍帅 +6 位作者 田瑞敏 徐鹏 黎创 胡天祥 陈达豪 陈小玲 毛炜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共9页
目的建立合理、稳定的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为筛选及研究治疗尿酸性肾病提供病理模型。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个造模组和正常组。造模组分别予以750 mg/kg氧嗪酸钾联合150 mg/kg低剂量尿酸(M-A组)、750 mg/kg氧嗪酸钾联合300 mg/kg中剂... 目的建立合理、稳定的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为筛选及研究治疗尿酸性肾病提供病理模型。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个造模组和正常组。造模组分别予以750 mg/kg氧嗪酸钾联合150 mg/kg低剂量尿酸(M-A组)、750 mg/kg氧嗪酸钾联合300 mg/kg中剂量尿酸(M-B组)、750 mg/kg氧嗪酸钾联合600 mg/kg高剂量尿酸(M-C组),正常组(Control组)予以0.3%羧甲基纤维素钠(100 g/mL),连续灌胃4周后检测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甘油三酯、胆固醇等指标的变化以及肾的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3个模型组的血尿酸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P<0.05,P<0.05);M-B组、M-C组的血肌酐显著升高(P<0.05,P<0.01);M-B组的甘油三酯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肾病理评分M-B组、M-C组的肾病理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Masson染色形态学显示,3个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肾损伤明显(P<0.05,P<0.01,P<0.01)。免疫组化炎症CD68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3个模型组表达量增加(P<0.05,P<0.01,P<0.01);E-Cadherin表达与正常组相比,M-B、M-C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α-SMA表达与正常组相比,3个模型组表达量增加(P<0.05,P<0.01,P<0.01)。结论氧嗪酸钾(750 mg/kg)联合中剂量尿酸(300 mg/kg)可作为构建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氧嗪酸钾 尿酸 尿酸性肾病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祛湿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文廷 向聪莲 +1 位作者 闫玉红 卢传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9期1502-1510,共9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中医祛湿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MEDLINE、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使用祛湿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 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中医祛湿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MEDLINE、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使用祛湿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范围自建库起至2021年6月。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估后,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24个临床研究,总计2 063例受试者,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治疗总有效率[OR=3.31,95%CI(2.55,4.31)]、降低PASI分数[MD=-2.57,95%CI(-3.08,-2.06)]和改善生活质量[MD=-3.23,95%CI(-3.70,-2.76)]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则比对照组轻[OR=0.42,95%CI(0.29,0.61)]。结论:中医祛湿法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但鉴于纳入的研究总体质量偏低,仍需要更大样本、更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以获得更充分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祛湿法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柴胡多糖对拉米夫定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丽娟 赵亚 +1 位作者 吴亚运 赵瑞芝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079-1084,共6页
目的:考察醋柴胡多糖对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增效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醋柴胡多糖、拉米夫定及二者联合作用于人肝癌细胞HepG2.2.15,同时设立对照组,孵育48 h,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 目的:考察醋柴胡多糖对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增效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醋柴胡多糖、拉米夫定及二者联合作用于人肝癌细胞HepG2.2.15,同时设立对照组,孵育48 h,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分泌量,荧光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细胞HBV脱氧核糖核酸(DNA)表达量,金(正均)氏公式定量分析醋柴胡多糖的增效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内拉米夫定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OCT)1、OCT2、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蛋白2(MRP2)的表达量。结果:与拉米夫定单用组相比,醋柴胡多糖增加拉米夫定对HBsAg分泌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相加作用、对HBeAg作用表现为协同增强,Q值达6.55、对HBV-DNA抑制作用表现为相加。醋柴胡多糖低剂量组、醋柴胡多糖低中剂量组、醋柴胡多糖低高剂量组可显著促进拉米夫定的摄取;醋柴胡多糖高剂量联用组可显著降低P-gp的表达;醋柴胡多糖单用及联用组均可显著提高OCT1的表达。结论:醋柴胡多糖可通过增加拉米夫定的摄取发挥协同抗HBV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P-gp、OCT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柴胡多糖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E抗原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协同增效 拉米夫定 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1 P糖蛋白 多药耐药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细胞释放信号对肿瘤进展的影响及中医药干预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胜奇 李晶 +2 位作者 王能 刘成宽 王志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1,共6页
细胞存在多种多样的死亡途径,根据发生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凋亡、坏死性凋亡、焦亡、铁死亡、自噬依赖性死亡等。事实上,死亡细胞不是等待移除的惰性细胞,其可通过释放可溶性细胞因子及包含丰富生物学成分的囊泡等作为“再见”信号,进一... 细胞存在多种多样的死亡途径,根据发生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凋亡、坏死性凋亡、焦亡、铁死亡、自噬依赖性死亡等。事实上,死亡细胞不是等待移除的惰性细胞,其可通过释放可溶性细胞因子及包含丰富生物学成分的囊泡等作为“再见”信号,进一步影响周围组织及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十年来细胞死亡领域相关研究多聚焦于细胞死亡的内在调控过程,而对细胞死亡后释放信号的多样性,以及所释放信号如何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关注较少。一方面,死亡细胞释放信号可调控肿瘤炎性微环境形成、代谢、耐药、转移等各种生物学过程。此外,死亡细胞释放信号可作为第二信使,调控肿瘤微环境的免疫应答反应活性。合理利用多种多样的细胞死亡途径并采用药理学手段调节细胞死亡释放信号,有望为肿瘤的防治提供新的治疗方向及策略。中医药在调节细胞死亡信号进而抑制肿瘤发生发展领域具有传统优势。拟综述主要探讨细胞死亡途径的释放信号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及中医药调控细胞死亡途径进而抗肿瘤的作用,以期为中医药抗肿瘤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死亡途径 死亡细胞释放信号 中医药 肿瘤免疫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黄柏碱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大鼠中的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浩 刘晓丽 +1 位作者 林爱华 刘奕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3-441,共9页
目的建立大鼠组织中黄柏碱(Phellodendrine,PHE)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Phellodendrine-11-O-β-D-glucuronide,M1),黄柏碱-2,11-O-β-D-二葡萄糖醛酸苷(Phellodendrine-2,11-di-O-β-D-glucuronide,M2)的... 目的建立大鼠组织中黄柏碱(Phellodendrine,PHE)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Phellodendrine-11-O-β-D-glucuronide,M1),黄柏碱-2,11-O-β-D-二葡萄糖醛酸苷(Phellodendrine-2,11-di-O-β-D-glucuronide,M2)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PHE、M1和M2在各组织的分布特征。方法正常SD大鼠以40 mg·kg^(-1)的剂量灌胃黄柏碱水溶液,于0.117、0.17、0.5、1、2、3、4 h处死,剪取心、肝、脾、肺、肾、脑、肌肉、胰腺和小肠。组织匀浆样品采用甲醇沉淀蛋白方法处理,以乌头碱为内标,ZORBAX Eclipse XDB-C_(18)柱(150 mm×2.1 mm,3.5μm)为色谱柱,0.1%甲酸水-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35℃,在电喷雾离子化和正离子多离子反应模式下,运用API4000+型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结果PHE、M1和M2分别于1~800、1~1000、5~1000 ng·mL^(-1)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3种成分的日内日间精密度均≤11.07%,准确度为(91.58±1.84)%~(110.67±5.20)%。PHE、M1和M2在组织中均有分布,PHE表现为小肠>肝>肾>肺>胰腺>肌肉>脾>心>脑;M1、M2为小肠>肾>肝>心>肺>胰腺>肌肉>脾>脑。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准确度高,稳定性好,适用于PHE、M1、M2的组织分布研究。PHE、M1、M2在大鼠体内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小肠,肾脏和肝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MS/MS 组织分布 黄柏碱 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 黄柏碱-2 11-O-β-D-二葡萄糖醛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态靶辨治策略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流畅 杨玲玲 +2 位作者 张荣 李艳 史亚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3-216,共4页
“态靶辨治”是由仝小林院士首创的中医临床辨治方法,融合了现代科学对于疾病的认识,将中药药理研究成果应用于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方药之中,进一步细化了分期分证与临床用药,中西医结合,提高了对疾病辨证用药的精准化与标准化。... “态靶辨治”是由仝小林院士首创的中医临床辨治方法,融合了现代科学对于疾病的认识,将中药药理研究成果应用于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方药之中,进一步细化了分期分证与临床用药,中西医结合,提高了对疾病辨证用药的精准化与标准化。依据态靶辨治理论体系,本文将抑郁症的总态概括为“郁”,与不同病程兼夹的“瘀”“湿”“痰”“火”“虚”分态。总结确定其调态靶方,和改善症状、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与5-羟色胺(5-HT)系统等生物学靶标的靶药,推进抑郁症的“辨证微观化”与“精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靶辨治 抑郁症 证候 靶方 靶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肝-脾”代谢免疫对话探究慢性心理应激调控肿瘤微环境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4
18
作者 钟悦 王志宇 +1 位作者 郑轶枫 王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9-103,共5页
肿瘤周围的组织、免疫细胞、血管和细胞外基质共同形成的“肿瘤微环境”促进了肿瘤的增殖与侵略,从而增加了癌症的发生、发展与死亡。目前研究表明慢性心理应激可通过调控代谢和免疫功能影响肿瘤微环境,进而诱导肿瘤进程。中医情志致病... 肿瘤周围的组织、免疫细胞、血管和细胞外基质共同形成的“肿瘤微环境”促进了肿瘤的增殖与侵略,从而增加了癌症的发生、发展与死亡。目前研究表明慢性心理应激可通过调控代谢和免疫功能影响肿瘤微环境,进而诱导肿瘤进程。中医情志致病可致脏腑失调,其中肝脾失调是肿瘤微环境形成的核心病机。基于中医“情志致病”理论,从“肝-脾”代谢免疫层面系统探讨了慢性心理应激介导肿瘤微环境的科学内涵,深入探索情志失调所致肿瘤微环境的肝郁和脾虚本质,从而揭示慢性心理应激介导肿瘤微环境诱导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并为进一步阐述慢性心理应激介导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的发病机制以及为情志致癌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理应激 肿瘤微环境 情志致病 肝郁 脾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灵优化方(PSORI-CM02)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姚丹霓 叶舒妍 +3 位作者 余沐原 邓浩 闫玉红 卢传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6-723,共8页
目的评价PSORI-CM02汤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长期服用的安全性,为进一步开发PSORI-CM02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提供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方法采用单臂的临床观察,给予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口服银屑灵优化方(PSORI-CM02)中药汤剂共24... 目的评价PSORI-CM02汤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长期服用的安全性,为进一步开发PSORI-CM02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提供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方法采用单臂的临床观察,给予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口服银屑灵优化方(PSORI-CM02)中药汤剂共24周,嘱患者每2周复诊,并记录皮损严重程度、瘙痒情况、患者主要症状、生活质量等,同时进行安全性指标监测。主要结局指标为自身治疗前后的银屑病皮损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下降的分数值;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治疗24周PASI改善率、医生总体评价PGA(Physician’s Global Assessment)、皮损体表面积BSA(Body Surface Area)、视觉模拟瘙痒评分VAS(Pruritus Scores on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Skindex以及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安全性评价包括血常规、肝肾功等实验室指标,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人次、比例。结果本研究共招募了31例受试者,其中27例完成了试验。治疗前后PASI评分下降平均分值为2.59分,平均PASI改善率为45.60%,PASI、BSA、VAS、主症量表、Skindex-16的情感维度得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LQI以及Skindex其他维度得分治疗前后差异未见统计学差异。安全性方面,仅有1例(1.6%)患者皮肤出现红斑考虑为中药过敏而导致停药,停药后红斑消失,无其他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结论PSORI-CM02能改善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和减轻皮肤瘙痒,改善银屑病患者的症状,长期使用安全性好,可作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一个有效验方,具有推广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灵优化方(PSORI-CM02) 寻常型银屑病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总苷对银屑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与疗效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文廷 闫玉红 +2 位作者 喻靖傑 陈筱雨 卢传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835-841,共7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银屑病患者应用白芍总苷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探究白芍总苷有效治疗银屑病的微观作用机制。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Medline、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银屑病患者应用白芍总苷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探究白芍总苷有效治疗银屑病的微观作用机制。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Medline、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自建库起至2020年5月。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估后,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临床研究,总计患者998例,其中试验组502例,对照组49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使用白芍总苷组的细胞因子总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MD=−10.97,95%CI(−15.56,−6.37)],同时在治疗有效率[OR=3.57,95%CI(2.58,4.94)]和治疗后PASI评分[MD=−4.55,95%CI(−5.91,−3.20)]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芍总苷通过抑制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2、IL-8、IL-23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调控机体免疫与炎症反应、改善皮损情况。鉴于纳入的研究总体质量偏低,仍需要更大样本、更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以获得更充分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白芍总苷 细胞因子 随机对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