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梅可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炎
1
作者 汪晴 张红玉 +8 位作者 张骏鸿 苏浩杰 刘凡露 周攀宇 卢月 吴晶晶 危建安 黎莉 韩凌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5年第3期166-175,共10页
目的探索乌梅对咪喹莫特(IMQ)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干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36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乌梅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各组小鼠预防性给药3 d,地塞米松组,乌梅低、中、高剂量组... 目的探索乌梅对咪喹莫特(IMQ)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干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36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乌梅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各组小鼠预防性给药3 d,地塞米松组,乌梅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地塞米松5 mg/(kg·d),乌梅0.3、0.6、1.2 g/(kg·d)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饮用水灌胃。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第4天开始每日上午在背部剃毛区涂抹IMQ乳膏制备银屑病样小鼠模型,每日下午各组继续按预防性给药剂量灌胃,连续7 d。造模期间,记录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背部皮损严重程度评分(PASI)、背部皮肤经皮水分丢失量(TEWL)。HE染色观察小鼠皮损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皮损组织中CD3的表达;qRT-PCR检测IL-1β、IL-6、TNF-α、LOR、IVL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乌梅各剂量组小鼠背部红斑、鳞屑及皮损浸润增厚明显改善,PASI评分、TEWL、表皮厚度下降。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乌梅各剂量组CD3表达水平下降,真皮层T细胞浸润减少。qRT-PCR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乌梅低、中、高剂量组IL-1β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低、中剂量组IL-6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中、高剂量组TNF-α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乌梅中剂量组LOR(P<0.001)、IVL(P<0.05)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结论乌梅可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炎,抑制炎症因子表达,保护小鼠皮肤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乌梅 炎症 皮肤屏障 咪喹莫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