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玲玉 蔡宇 +3 位作者 杨丽 朱晓峰 王攀攀 张荣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2-216,共5页
为了清晰把握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研究现状与趋势,为后续研究及建设实践提供支撑,运用CiteSpace对近30年国内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的研究进展、热点和前沿进行分析。检索范围为CNKI和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已发表的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相关文献。... 为了清晰把握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研究现状与趋势,为后续研究及建设实践提供支撑,运用CiteSpace对近30年国内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的研究进展、热点和前沿进行分析。检索范围为CNKI和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已发表的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相关文献。结果显示,该领域文献发文量整体呈增长后回落态势,反映出学界对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关注度的变化。高频关键词如“安全体系”“云计算”“物联网”等,揭示了当前研究的侧重点及新兴技术在实验室中的应用。关键词聚类、突现、时间线图谱展示不同时间段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脉络。采用CiteSpace从宏观层面对高校实验室信息化进行分析与总结,为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信息化 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蕲蛇抗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肽粗提物制备及其体外药效研究
2
作者 吴宇婷 田芳 +3 位作者 马志国 张英 曹晖 吴孟华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66-1971,共6页
目的 制备蕲蛇抗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肽粗提物,并考察其体外药效。方法 筛选蛋白酶种类、用量和酶解时间。生物酶解法制备粗提物,测定肽分子量分布并分析其序列,预测其活性,检测粗提物对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细胞(MH7A)活性及IL-1β、IL-... 目的 制备蕲蛇抗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肽粗提物,并考察其体外药效。方法 筛选蛋白酶种类、用量和酶解时间。生物酶解法制备粗提物,测定肽分子量分布并分析其序列,预测其活性,检测粗提物对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细胞(MH7A)活性及IL-1β、IL-6 mRN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菠萝蛋白酶用量为4%,酶解时间为4 h时,酶解效果最优。多肽分子量分布60%以上小于3 kD。肽段有154条,主要来自原肌球蛋白α-4链样蛋白、骨骼肌、原肌球蛋白β链等,约50%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并可能存在ACE抑制、DPP-IV抑制及抗氧化活性。粗提物在0.16、0.32 mg/mL质量浓度下可降低TNF-α诱导的MH7A细胞活性(P<0.01),0.08、0.16、0.32 mg/mL质量浓度下可降低IL-1β、IL-6 mRNA及蛋白表达(P<0.01)。结论 菠萝蛋白酶制备的蕲蛇抗类风湿关节炎多肽粗提物可大幅提高小分子量肽段占比,抑制TNF-α诱导的MH7A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及促炎因子表达,可为该药材临床给药的“减量增效”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蛇 多肽粗提物 抗类风湿关节炎活性 生物酶解法 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细胞(MH7A) IL-1β IL-6 减量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去卵巢大鼠肠道菌群和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3
作者 王昊宇 姚威 +2 位作者 梁爱迪 黄卓 张荣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1-321,共11页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对去卵巢大鼠肠道菌群和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分析AS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3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先随机选取10只为假手术(sham)组,其余20只建立双侧去卵巢(ovariectomy,OVX)模型,模...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对去卵巢大鼠肠道菌群和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分析AS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3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先随机选取10只为假手术(sham)组,其余20只建立双侧去卵巢(ovariectomy,OVX)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OVX组和黄芪甲苷干预(AS)组,灌胃给予AS12周。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大鼠股骨和胫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HE染色观察股骨和结肠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股骨I型胶原α1链(collagen type I alpha 1 chain,COL1A1)的表达,RT-qPCR检测股骨骨形成相关指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COL1A1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2,RUNX2)的mRNA表达;收集大鼠新鲜粪便,16S rDNA法检测大鼠肠道菌群基因变化。结果:与sham组相比,OVX大鼠体重增加,股骨和胫骨骨密度显著下降;HE染色结果显示OVX组骨小梁断裂,呈网状结构,骨髓腔内形成较多空洞或脂肪空泡,结肠黏膜层绒毛脱落,隐窝轻度萎缩;免疫组化染色显示,OVX组COL1A1表达显著降低;RT-qPCR检测发现ALP、COL1A1和RUNX2的mRNA表达下降。与OVX组相比较,AS组体重减轻,股骨和胫骨骨密度显著上升,且骨小梁排列规则,断裂程度较小,骨髓腔内脂肪空泡明显减少,结肠病变减轻。COL1A1蛋白表达及ALP、COL1A1和RUNX2的mRNA表达显著增加。16S rDNA结果显示,OVX组肠道菌群厚壁菌门、变形菌门、伪诺卡氏菌科、散囊菌目散囊菌科、颤螺菌科、瘤胃菌科和消化链球菌科的丰度显著增加,广古菌门、拟杆菌门和细菌科丰度显著降低,肠道菌群的物种分布多样性增加;AS干预能回调上述菌门(科),降低菌群物种分布多样性。结论:AS能够提高OVX大鼠骨密度,改善其骨微结构,促进大鼠骨形成,减轻结肠黏膜损伤,这一作用可能与其调控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肠道菌群 黄芪甲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售鱼鳔氨基酸及蛋白质成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金聚 卢一泓 +4 位作者 何倾 吴孟华 马志国 张英 曹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9-506,共8页
目的 分析16批不同基原的市售鱼鳔中氨基酸及蛋白质成分。方法 建立一种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甲酸酯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鳔中17种氨基酸含量,并对不同基原鱼鳔中氨基酸类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 目的 分析16批不同基原的市售鱼鳔中氨基酸及蛋白质成分。方法 建立一种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甲酸酯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鳔中17种氨基酸含量,并对不同基原鱼鳔中氨基酸类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鱼鳔中的蛋白质分子量分布,并采用蛋白质组学法鉴定鱼鳔中的蛋白质。结果 17种氨基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0),平均加样回收率85.62%~109.60%,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均小于3.5%。16批鱼鳔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存在差异,氨基酸总含量介于468.31~620.05 mg/g;从16批鱼鳔中共鉴定688种蛋白质,包括Ⅰ型在内的胶原蛋白多达11种,此外,鱼鳔中还含有较多分子质量52~95 kDa的低丰度蛋白。结论 该研究可为鱼鳔的质量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鳔 氨基酸 蛋白质 高效液相色谱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人参三醇减轻MDA-MB-231细胞紫杉醇耐药性的机制研究
5
作者 李玲玉 叶倩云 +3 位作者 李艳 韩莉 王攀攀 张荣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6-805,共10页
目的:探讨原人参三醇(PPT)对耐紫杉醇(PTX)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MB231-PR细胞)耐药性的影响。方法:构建MB231-PR耐药细胞作为细胞模型。以不同浓度的PPT作用于MB231-PR细胞一定时间。用Cell Titer-Glo试剂和集落形成实验测定MB231-P... 目的:探讨原人参三醇(PPT)对耐紫杉醇(PTX)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MB231-PR细胞)耐药性的影响。方法:构建MB231-PR耐药细胞作为细胞模型。以不同浓度的PPT作用于MB231-PR细胞一定时间。用Cell Titer-Glo试剂和集落形成实验测定MB231-PR细胞和MDA-MB-231亲本细胞(MB231-PT细胞)的活力。用流式细胞术测定PPT和PTX联合使用后细胞sub-G1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法用于评估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survivin、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免疫荧光染色用于检测核因子κB(NF-κB)活性。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IL-8蛋白表达水平。q PCR检测IL-6、IL-8、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CD44、NANOG、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和醛脱氢酶1(ALDH1)的m RNA表达水平。肿瘤球形成实验用于评估干细胞特性。结果:(1)PPT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显著降低MB231-PR细胞活力(P<0.01),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8.17μmol/L。PPT和PTX联合治疗后,MB231-PR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诱导sub-G1期的积累(P<0.01),Bax/Bcl-2的比值上调(P<0.01),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PARP蛋白水平升高(P<0.05),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2)PPT与PTX联合治疗后,炎症细胞因子(IL-6、IL-8、CXCL1和CCL2)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OCT4、SOX2、NANOG、ALDH1和CD44)的m RNA表达水平下调(P<0.05),IL-6和IL-8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显著抑制MB231-PR细胞NF-κB的活性(P<0.05),并损害MB231-PR细胞的肿瘤球体生长(P<0.05)。(3)PTX处理诱导了核p-p65的表达,这种作用可以被PPT减弱。结论:PPT联合PTX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和肿瘤干细胞来降低MB231-PR细胞对紫杉醇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人参三醇 三阴性乳腺癌 紫杉醇 耐药性 炎症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芪降糖片联合胰岛素治疗脾肾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吴晓珲 吴锐谦 +5 位作者 林沛良 吴煜 周神龙 何秀玲 冯婉枝 区觉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参芪降糖片联合胰岛素治疗脾肾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12月96例确诊为脾肾两虚型糖尿病肾病3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治疗方案,观... 目的探讨参芪降糖片联合胰岛素治疗脾肾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12月96例确诊为脾肾两虚型糖尿病肾病3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参芪降糖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差异,比较治疗4周后血糖控制情况、肾功能及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44/48)明显高于对照组74.00%(35/48),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l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2h PG及HbA1c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s,UAER)、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eine protease inhibitor C,Cys-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尿mAlb、UAER、β2-MG及Cys-C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VEGF、ACE及IGF-1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降糖片联合胰岛素治疗脾肾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可以更好控制血糖,改善症状,且延缓或逆转肾损伤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降糖片 胰岛素 门冬胰岛素 糖尿病肾病 脾肾两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蛇床子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
7
作者 王昊宇 梁爱迪 +3 位作者 姚威 李小云 黄卓 张荣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02-2311,共10页
目的:研究表明蛇床子素(osthole,OST)可以改善骨关节炎小鼠的软骨退化,但机制尚未充分阐明。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以及软骨细胞炎症损伤模型探讨OST改善骨关节炎软骨退化的机制。方法:从4个数据库中收集OST靶基因和膝骨... 目的:研究表明蛇床子素(osthole,OST)可以改善骨关节炎小鼠的软骨退化,但机制尚未充分阐明。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以及软骨细胞炎症损伤模型探讨OST改善骨关节炎软骨退化的机制。方法:从4个数据库中收集OST靶基因和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靶基因。通过UniProt数据库对获得的靶基因进行标准化转换,使用Venny工具获得了2个的交叉基因,并在STRING数据库中获得相应蛋白质的相互作用,随后通过Cytoscape软件筛选和可视化核心靶基因,并通过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通路富集交叉基因预测OST作用的靶基因。再通过分子对接模型验证其结合可能,并可视化其结合结果。通过体外培养兔原代软骨细胞,利用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软骨细胞炎症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IL-1β、IL-1β+OST低(IL-1β+OSTL)、中(IL-1β+OST-M)、高(IL-1β+OST-H)剂量处理组及IL-1β塞来昔布处理(IL-1β+celecoxib)组;CCK-8法检测软骨细胞活力;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IL-6、TNF-α和MMP-13 mRNA的表达。结果:80个OST靶点被鉴定为治疗KOA的潜在靶点,并筛选了10个核心靶基因胱天蛋白酶3(caspase-3,CASP3)、TNF-α、缺氧诱导因子1A(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subunit alpha,HIF1A)、IL-1β、核因子KB1(nuclear factor kappa B subunit1,NFKB1)、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 1,PARP1]、NFE2样bZIP转录因子2(NFE2like bZIP transcription factor 2,NFE2L2)、Janus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KP1)、糖原合酶激酶3b(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 beta,GSK3B)。GO和KEGG分析进一步阐明了OST治疗KOA的分子机制,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模拟证实了OST与IL-17信号通路中的TNF-α及IL-1β关键靶点稳定结合。兔软骨细胞实验证实,软骨细胞呈长梭型、铺路石样;2.5~40μmol/L的OST增加软骨细胞存活。与IL-1β处理组比较,OST抑制L-1β处理的软骨细胞表达IL-6、TNF-α和MMP-13,且OST低、中、高剂量OST抑制IL-6和TNF-α表达的效应与塞来昔布处理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塞来昔布不能抑制IL-1β诱导的MMP-13的表达。结论:OST可以促进软骨细胞的存活,抑制IL-1β处理的软骨细胞表达IL-6、TNF-α和MMP-13,从而减轻软骨细胞损伤。这些结果提示OST抑制软骨细胞炎症反应和MMP的表达可能是其改善关节炎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白细胞介素1Β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和关节炎之间的关联:一项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碧仪 孙伟鹏 +3 位作者 林青 钟文强 朱晓峰 张荣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6-377,共12页
目的:基于孟德尔随机化分析(MR)方法从基因遗传角度探讨骨质疏松症(OP)患病率与骨关节炎(OA)患病率之间的关联性。方法:以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作为工具变量来分析暴露因素和结局因素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采用MR方法分析OP与OA在患... 目的:基于孟德尔随机化分析(MR)方法从基因遗传角度探讨骨质疏松症(OP)患病率与骨关节炎(OA)患病率之间的关联性。方法:以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作为工具变量来分析暴露因素和结局因素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采用MR方法分析OP与OA在患病率方面的因果效应关系。使用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法来计算OP与OA在患病率方面的因果关联。结果:当骨密度水平(BMD)作为暴露数据集、OA作为结局数据时,BMD水平与OA之间呈现正向因果效应(OR=1.00,95%CI:1.00~1.01,P=2.00×10^(-4)<0.01)。当OA作为暴露数据集、BMD水平作为结局数据时,两者之间呈现负向因果效应(OR<1.00,P<0.01)。不同部位BMD水平、OA的MR分析结果显示:在正向的MR分析中,只有前臂骨密度水平(FA-BMD)作为暴露数据集、膝关节炎(KOA)作为结局数据集时,BMD水平与OA之间呈现负向因果效应(OR=1.14,95%CI:1.08~1.19,P<0.01);在反向的MR分析中,二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关联(OR=1.14,95%CI:1.08~1.19,P>0.05),OA与OP的关系受发病部位影响。结论:BMD水平升高可能会增加OA的患病风险,OP与OA在患病率方面可能呈负相关关系,即OP患者发生OA的概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关节炎 骨密度 孟德尔随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水动力学结合现代技术的当归润制过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彭杰 吴孟华 +5 位作者 马志国 彭璐 沈华 黄天赐 曹晖 张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6-99,I0041-I0043,共7页
目的运用现代技术量化表征当归的润制过程,阐明当归润制传统经验的科学内涵。方法测定不同润制时间当归的吸水率,构建当归吸水动力学曲线并进行非线性拟合;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磁共振成像技术(LF-NMR/MRI)表征当归润制过程中水分相态及... 目的运用现代技术量化表征当归的润制过程,阐明当归润制传统经验的科学内涵。方法测定不同润制时间当归的吸水率,构建当归吸水动力学曲线并进行非线性拟合;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磁共振成像技术(LF-NMR/MRI)表征当归润制过程中水分相态及分布状态的变化;采用质构仪测定当归润制过程中质地的变化;采用HPLC法分析当归不同润制时间的阿魏酸含量变化。结果当归润制吸水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决定系数(COD)大于98.1%,非线性拟合结果良好。吸水率随润制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个头的增大而减小。LF-NMR/MRI结果表明当归润制过程中水分由外而内渗入,不同相态水分含量发生明显变化,前4 h内自由水由4.02%增加为95.75%,结合水由95.98%减少为4.25%。除弹性外,当归润制时硬度、压缩功循环等物性指标在8 h内均明显下降,8 h后趋于平稳,符合传统“药透水尽”的判断标准。当归醇溶性浸出物和阿魏酸含量在润制过程中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吸水动力学结合磁场核磁共振和物性分析技术可直观量化表征当归的润制过程,为阐明当归润制传统经验的科学内涵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润制 吸水动力学 LF-NMR/MRI 质构仪 HPLC 阿魏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核磁共振结合物性分析研究黄芪软化机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杰 马志国 +5 位作者 吴孟华 钟淑梅 骆维 廖鹏程 曹晖 张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5-141,共7页
目的研究软化过程中黄芪水分及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阐明软化机理。方法对软化过程吸水动力学曲线进行非线性拟合,构建黄芪吸水动力学模型;采用低场核磁共振与磁共振成像技术(LF-NMR/MRI)测定黄芪水分相态变化及水分分布状态;采用质构仪... 目的研究软化过程中黄芪水分及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阐明软化机理。方法对软化过程吸水动力学曲线进行非线性拟合,构建黄芪吸水动力学模型;采用低场核磁共振与磁共振成像技术(LF-NMR/MRI)测定黄芪水分相态变化及水分分布状态;采用质构仪测定黄芪质构特性的变化;分析软化时间、吸水率、LF-NMR参数、质构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软化过程中黄芪吸水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非线性拟合结果良好,决定系数大于97.7%。同档次下,软化温度越高,吸水率变化趋势越显著;同温度下,药材档次越小,吸水率变化趋势越显著。在30℃下,大、中、小档黄芪达到内外一致的时间分别为14、12、8 h,润透时的吸水率分别为46.83%、42.03%、35.54%。润透前驰豫时间T 2大多为0.1~10 ms,润透后大多为10~1000 ms,磁共振成像能观察到水分由外而内扩散,12 h时可观察到黄芪内部大部分都被水分浸润。黄芪软化前8 h,硬度、压缩循环功、粘力、黏性、胶着性分别下降了67.7%、68.6%、86.3%、89.3%、73.3%;在12~24 h各质构特性趋于稳定,即润透后的药材内外硬度一致,符合传统经验判断标准。同时,软化过程中黄芪黄酮类成分不稳定,黄酮苷可能会水解为对应的黄酮苷元。结论吸水动力学模型结合低场核磁共振、磁共振成像、质构仪等客观手段可为阐明黄芪的软化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软化 吸水动力学 低场核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质构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花本草考证 被引量:11
11
作者 叶梦倩 邓静 +5 位作者 彭杰 张睿蕊 吴孟华 马志国 曹晖 张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12-1917,共6页
菊花名称繁多,在宋代及之前,以“鞠、蘜、蓻”等字记载,自《大宋重修广韵》转抄之误始,广泛应用“菊”字代替“鞠、蘜、蓻”等字,且菊花的名称各有深意,内涵丰富。随着产地种植环境差异及其采收加工方式的不同,形成怀菊、滁菊、杭菊、... 菊花名称繁多,在宋代及之前,以“鞠、蘜、蓻”等字记载,自《大宋重修广韵》转抄之误始,广泛应用“菊”字代替“鞠、蘜、蓻”等字,且菊花的名称各有深意,内涵丰富。随着产地种植环境差异及其采收加工方式的不同,形成怀菊、滁菊、杭菊、亳菊、贡菊等不同的道地品种,造就了不同药用菊花的独特品质。本文查阅汉代至清代的代表性字书、本草典籍、地方志,对菊花的名称演变、别名的内涵,亳菊、滁菊、怀菊、杭菊、贡菊的产地源流及变迁进行考证,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名称 道地产区 本草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柑橘属药材中黄酮差异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梦玫 马舒婷 +4 位作者 钟楚楚 吴孟华 张英 曹晖 马志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225-3228,共4页
目的 比较枳实、枳壳、青皮、陈皮、化橘红中黄酮差异。方法 建立各批药材HPLC指纹图谱,分析采用Agilent TC-C_(18)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3 nm。结合... 目的 比较枳实、枳壳、青皮、陈皮、化橘红中黄酮差异。方法 建立各批药材HPLC指纹图谱,分析采用Agilent TC-C_(18)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3 nm。结合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比较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分布规律。结果 枳实(酸橙)、枳壳、化橘红主要含以新橙皮糖为糖基的黄酮苷,枳实(甜橙)、青皮、陈皮主要含以芸香糖为糖基的黄酮苷。5种药材可分为2类,与指纹图谱差异性一致。结论 柑橘属药材中黄酮分布规律与其基原存在相关性,新橙皮糖型、芸香糖型黄酮苷可作为鉴别该属药材的指标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材 柑橘属 黄酮 HPLC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牛膝防治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3
作者 林青 王南卜 +8 位作者 李小云 叶倩云 王昊宇 黄嘉家 梁梓雯 王攀攀 朱晓峰 杨丽 张荣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532-3547,共16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细胞验证方法,探讨当归-牛膝防治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筛选当归-牛膝的活性成分,并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其作用靶点;从GEO、GeneCards、DisGeNET、TTD数据库收...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细胞验证方法,探讨当归-牛膝防治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筛选当归-牛膝的活性成分,并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其作用靶点;从GEO、GeneCards、DisGeNET、TTD数据库收集OA相关靶点。取活性成分与OA交集靶点,借助Cytoscape 3.8.2的BisoGenet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CytoNCA拓扑分析获得PPI核心靶点,ClueGO对PPI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4.2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构建IL-1β诱导的软骨炎症细胞模型,RT-PCR与流式细胞仪验证预测结果。结果研究显示当归-牛膝活性成分与OA的交集靶点183个,PPI核心靶点373个;PPI核心靶点的GO富集分析涉及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相变等调控,KEGG涉及细胞周期、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汉黄芩素、山奈酚与关键核心靶点ESR1、RELA、MAPK1、CDKN1A、CDK2具有较好亲和力。RT-PCR显示核心药效成分可调节细胞周期信号通路靶点的mRNA表达水平,增加软骨细胞的S、G_(2)/M期比例,提高软骨指标ACAN、COL2、SOX9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该研究验证了当归-牛膝药对可介导细胞周期信号通路而促使炎症软骨细胞的软骨增殖与修复,其防治OA的综合机制可涉及调节软骨细胞周期相变、促进软骨的增殖与修复、抗炎、抗凋亡等方面的多靶点、多途径机制,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当归 牛膝 骨关节炎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仁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邓静 叶梦倩 +5 位作者 彭杰 吴孟华 马志国 张睿蕊 曹晖 张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713-3717,共5页
中药桃仁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桃核承气汤、身痛逐瘀汤以及桃红四物汤中的重要组成之一。通过查阅本草典籍和现代文献,本文对桃仁历代加工与炮制方法进行系统考证,并对其现代炮制研究进行梳理。桃仁最初为带皮阴干入药,至汉... 中药桃仁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桃核承气汤、身痛逐瘀汤以及桃红四物汤中的重要组成之一。通过查阅本草典籍和现代文献,本文对桃仁历代加工与炮制方法进行系统考证,并对其现代炮制研究进行梳理。桃仁最初为带皮阴干入药,至汉朝才出现净制的要求,桃仁炮制的工艺经历了由简到繁的过程,辅料的种类也越来越广泛,如酒、米浆、蜂蜜等。这些炮制方法历代传承,成为桃仁炮制品的主流加工方法,是现代收录的桃仁炮制方法的历史根源所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首次明确桃仁连皮尖、去皮尖、生用、炒用的功效区别。现代研究也表明不同的炮制工艺对桃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具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对于桃仁主流药用规格的探讨表明,临床以净桃仁捣碎生用为佳。桃仁的炮制方法和工艺对其临床疗效具有重大影响,本文考证结果可为桃仁的临床应用及桃仁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仁 炮制方法 历史沿革 现代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苷防治衰老相关骨代谢疾病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小云 王昊宇 +5 位作者 林青 崔琰 王攀攀 杨丽 朱晓峰 张荣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69-1073,共5页
骨质疏松症及膝骨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衰老相关的骨代谢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级攀升。虎杖苷是存在于中药虎杖中的一种天然多酚非黄酮类化合物,因其具有较强的调节骨代谢、促血管形成等作用而备受关注。本文通过总结相关文献... 骨质疏松症及膝骨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衰老相关的骨代谢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级攀升。虎杖苷是存在于中药虎杖中的一种天然多酚非黄酮类化合物,因其具有较强的调节骨代谢、促血管形成等作用而备受关注。本文通过总结相关文献,重点综述了虎杖苷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其在骨质疏松症和膝骨关节炎防治中的相关作用机制与靶点,以期为后续虎杖苷防治衰老相关骨代谢疾病的研究提供更多线索,为虎杖苷的开发利用提供更多的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苷 衰老 骨代谢疾病 药理作用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和物性分析技术的牡丹皮饮片干燥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丽霞 叶丽芳 +3 位作者 张英 吴孟华 曹晖 马志国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3-210,共8页
目的:量化表征牡丹皮饮片干燥过程的水分、物性变化,为阐明牡丹皮饮片干燥机制、优化干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构建牡丹皮饮片干燥特性曲线,研究其干燥动力学特征;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LF-NMR/MRI)和物性分析技术,分别研究... 目的:量化表征牡丹皮饮片干燥过程的水分、物性变化,为阐明牡丹皮饮片干燥机制、优化干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构建牡丹皮饮片干燥特性曲线,研究其干燥动力学特征;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LF-NMR/MRI)和物性分析技术,分别研究牡丹皮干燥过程中的水分相态、分布迁移变化和物性特性变化;采用HPLC法考察牡丹皮饮片干燥过程中指标成分丹皮酚和芍药苷的质量分数变化。结果:55℃干燥时,牡丹皮饮片具有恒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需干燥5 h。LF-NMR/MRI结果显示,干燥过程中,水分由外向内散失;水分相态发生显著变化,结合水比例先大幅度增长后小幅度下降;干燥2 h后,检测不到牡丹皮水分成像信息。各物性指标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而变大,前2 h内随干燥时间变化不明显,2 h后变化显著。干燥5 h内,牡丹皮饮片芍药苷、丹皮酚质量分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干燥动力学、低场核磁共振和物性分析技术可直观量化表征牡丹皮饮片干燥过程,为阐明牡丹皮饮片干燥机制、优化干燥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皮 干燥 动力学 低场核磁共振 质构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小云 林青 +4 位作者 王昊宇 欧阳欣辰 杨丽 朱晓峰 张荣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98-1903,共6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临床上常见的老年病,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及骨折风险增加。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40~49岁人群中OP的患病率为3.2%,50岁以上人群为19.2%,65岁...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临床上常见的老年病,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及骨折风险增加。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40~49岁人群中OP的患病率为3.2%,50岁以上人群为19.2%,65岁以上则高达32.0%^([1]),随着年龄的增长OP患病率逐级递增,提示衰老与OP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衰老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指标量化表征的厚朴润制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叶丽芳 马志国 +5 位作者 张英 廖鹏程 黄天赐 付伟 曹晖 吴孟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1746-1754,共9页
中药润制讲求“少泡多润,药透水尽”,润制过程中水分渗透与药材质构的变化可体现在吸水率、水分相态、硬度、压缩循环功、指标成分含量等多个指标的变化。该文采用现代分析技术直观量化地表征厚朴润制过程中水分、质构特性的变化,旨在... 中药润制讲求“少泡多润,药透水尽”,润制过程中水分渗透与药材质构的变化可体现在吸水率、水分相态、硬度、压缩循环功、指标成分含量等多个指标的变化。该文采用现代分析技术直观量化地表征厚朴润制过程中水分、质构特性的变化,旨在揭示厚朴润制传统经验的科学内涵。采用吸水率变化曲线评价吸水过程,采用低场核磁共振与成像技术分析水的相态及分布状态变化,采用质构仪测定质构特性变化,采用HPLC法测定指标成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吸水率随润制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厚朴重量和长度的增加而降低;厚朴润制过程中水分由外向内逐渐渗入,结合水和自由水比例不断变化,8 h内结合水比例由92.82%减少到56.00%,自由水比例由7.180%增加到44.00%;低场核磁共振成像表明润制8 h后水分已均匀分布整个药材,此时内部已无干心;质构特性分析发现,硬度和压缩功随着润制时间的增加不断减小,从0 h至8 h,硬度由2859 g减少至569 g,压缩循环功由130300 kJ减少至31900 kJ,润制8 h时药材软硬适中;随着润制时间的延长,和厚朴酚含量逐渐下降,表明润制时间越长,有效成分流失越多。该研究可为阐释厚朴润制传统经验的科学内涵提供数据支持,并为其他皮类药材润制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润制 多指标量化 吸水率变化曲线 低场核磁共振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0-3p通过自噬调控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玉梅 林青 +5 位作者 李小云 叶倩云 张志芬 朱晓峰 杨丽 张荣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53-1264,共12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210-3p(microRNA-210-3p,miR-210-3p)通过自噬对小鼠成骨细胞系MC3T3-E1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1)采用脂质体转染法构建miR-210-3p过表达或沉默的MC3T3-E1细胞模型,设置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mimic组、miR-210... 目的:探讨微小RNA-210-3p(microRNA-210-3p,miR-210-3p)通过自噬对小鼠成骨细胞系MC3T3-E1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1)采用脂质体转染法构建miR-210-3p过表达或沉默的MC3T3-E1细胞模型,设置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mimic组、miR-210-3p mimic组、NC inhibitor组和miR-210-3p inhibitor组,Western blot、RT-q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相关指标及自噬相关指标的变化,茜素红染色法观察矿化结节形成情况。(2)用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和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分别构建自噬激活和抑制模型,设置control组、RAPA组和3-MA组,Western blot、RT-q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激活或抑制后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相关指标的变化,茜素红染色法观察矿化结节形成情况。(3)设置NC mimic组、NC mimic+RAPA组和miR-210-3p mimic+RAPA组,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各组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1)与NC mimic组相比,miR-210-3p mimic组细胞成骨分化指标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内Runx2免疫荧光强度升高,矿化结节数目增加,细胞自噬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NC inhibitor组相比,miR-210-3p inhibitor组细胞成骨分化指标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内Runx2疫荧光强度降低,矿化结节数目减少,细胞自噬水平显著升高(P<0.05)。(2)与control组相比,3-MA组细胞成骨分化指标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内Runx2免疫荧光强度升高,而RAPA组细胞成骨分化指标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内Runx2免疫荧光强度降低。(3)miR-210-3p过表达可逆转RAPA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miR-210-3p可通过降低自噬水平促进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微小RNA-210-3p 自噬 MC3T3-E1细胞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美国不良事件呈报系统对儿童青少年应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潜在风险事件的数据挖掘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靖萍 王宇婷 +1 位作者 吕军 宿凌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8-214,共7页
背景美国不良事件呈报系统(FAERS)是一个开放的数据库,数据挖掘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流行后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具有的潜在安全信号问题需进一步评估,这对提高安全性和保护公众健康非常重要。目的通过FAERS对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背景美国不良事件呈报系统(FAERS)是一个开放的数据库,数据挖掘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流行后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具有的潜在安全信号问题需进一步评估,这对提高安全性和保护公众健康非常重要。目的通过FAERS对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儿童不良事件(AE)报告进行信号检测,为临床发现、预防和应对儿童AE提供参考。设计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利用开放工具OpenVigil 2.1软件提取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作为首要或次要怀疑药物的,年龄≤17岁的,性别、国家不限的AE报告数据,根据《监管活动医学词典》中的首选术语进行系统-器官(SOC)分类,利用联合报告比值比法(ROR)和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BCPNN)检测AE信号,基于性别、国别、年度和年龄(≤3岁、~11岁和~17岁)对AE报告数据进行分析,对检出的潜在风险信号行SOC分类,分析新冠前后强和中强潜在风险信号变化。主要结局指标新冠前后强和中强潜在风险信号。结果FAERS数据库2004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3季度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AE报告数分别为7552份(53.5%)和6562份。女生对乙酰氨基酚AE报告数高于布洛芬、男生布洛芬AE报告数高于对乙酰氨基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岁组和~11岁组布洛芬AE报告数高于对乙酰氨基酚、~17岁组对乙酰氨基酚AE报告数高于布洛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美国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AE报告数量占比分别为42.8%和41.7%,AE报告数量前10的国家中,除美国和中国外均为欧洲国家。布洛芬潜在风险信号358个,强、中强和弱信号分别为2、58和298个;对乙酰氨基酚潜在风险信号283个,强、中强和弱信号分别为6、48和229个。胃肠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感染及侵染类疾病,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和眼器官疾病SOC分类中布洛芬检出信号多于对乙酰氨基酚;肝胆系统疾病、精神病类、各类检查、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类神经系统疾病SOC分类中对乙酰氨基酚检出信号多于布洛芬。新冠前后强信号情况:布洛芬检出3个强信号,均分布在新冠前,分别为血管性水肿、给予额外剂量和意外暴露于产品,新冠后未检测出强信号,其中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SOC分类检出小管间质性肾炎、急性肾损伤、肾病综合征、中毒性肾病、膜性肾小球肾炎由弱信号转为中强信号值得关注;对乙酰氨基酚检出4个强信号,均分布在新冠前,分别为肝坏死、肝损伤、急性肝衰竭和肝衰竭,新冠后未检测出强信号,其中精神病类SOC分类中检出自杀未遂、药物依赖、药物滥用中强信号值得关注。结论鼓励医生、药师和患者基于方便和习惯主动上报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潜在安全信号问题,布洛芬肾脏不良事件的风险增高,对乙酰氨基酚的故意中毒和自杀事件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 美国不良事件呈报系统 不良事件 信号检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