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串联质谱技术在喀什地区遗传代谢病高危儿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谢金水 陈小娜 +1 位作者 毛莲 赵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2期91-94,共4页
目的 探讨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疆喀什地区遗传代谢病(IMD)高危儿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干血纸片法采集2017年3月~2018年12月喀什地区321例疑似IMD高危儿的血液样本,使用API3000型串联质谱仪进行检测,计算血样中氨基酸和酰基肉碱的浓... 目的 探讨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疆喀什地区遗传代谢病(IMD)高危儿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干血纸片法采集2017年3月~2018年12月喀什地区321例疑似IMD高危儿的血液样本,使用API3000型串联质谱仪进行检测,计算血样中氨基酸和酰基肉碱的浓度,分析IMD阳性患儿的IMD种类分布、发病年龄分布和临床表现。结果 321例疑似IMD高危儿中检测阳性17例,总筛查阳性率为5.30%(17/321),24 h~<1个月发病6例,1个月~<1岁发病8例,1~<4岁发病2例,4~12岁发病1例;24 h~<1个月发病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断抽搐或惊厥、精神行为反应等;1个月~<4岁发病患儿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喂养困难等;4~12岁发病患儿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贫血、肝脾肿大等。结论 喀什地区IMD发病种类复杂,累及各个年龄段,应用串联质谱技术有利于IMD早期筛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地区 遗传代谢病 高危儿 串联质谱技术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重症感染性休克早期逆转休克中液体复苏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蔡冬春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8期53-53,55,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SS)早期逆转休克中液体复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33例小儿重症SS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予以液体复苏早期逆转休克,并选取2003年1月-2010年12月予以传统扩容治...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SS)早期逆转休克中液体复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33例小儿重症SS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予以液体复苏早期逆转休克,并选取2003年1月-2010年12月予以传统扩容治疗的31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抢救疗效。结果观察组达到循环稳定治疗目标以及重症监护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肺水肿以及死亡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液体复苏是早期逆转休克至关重要的一步,能较快稳定SS患儿循环,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能显著缩短重症监护间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存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休克 感染性休克 循环稳定 液体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