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弹力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石铸 符小丽 +3 位作者 夏佩珊 袁伟杰 李淑恩 郑伟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连续登记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起病24 h之内的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195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分],收...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连续登记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起病24 h之内的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195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分],收集患者人口学、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入院后完成血栓弹力图检查,按照入院3 d内有无出现END,将入组患者分成END组(60例)与非END组(135例)。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栓弹力图参数与END的关系。结果 195例入组患者中,60例(30.8%)出现END。END组患者血栓弹力图凝血反应时间(RT)和动力时间(KT)明显少于非END组[(4.1±1.1)min比(4.4±1.2)min,(1.3±0.3)min比(1.5±0.4)min,t值分别为3.395、3.093,均P<0.01];END组患者RT、KT缩短(RT<5 min和KT<1 min)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END组[80.0%(48/60)比63.0%(85/135),18.3%(11/60)比8.1%(11/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560、4.305,均P<0.05)。校正年龄、性别、糖尿病、吸烟、基线NIHSS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RT缩短与END独立相关(OR=1.612,95%CI:1.094~2.376,P=0.016)。结论入院血栓弹力图凝血时间RT缩短对急性轻中度脑梗死3 d内出现END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栓弹力图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高凝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机制 被引量:31
2
作者 肖卫民 徐立 陈仰昆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9-191,共3页
抑郁是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常见的伴发症状之一,发生率高达40%~50%[1]。PD患者出现抑郁的时间分别在起病和病重阶段各有一高峰[2]。抑郁与PD本身症状相互重叠,易被忽略,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同时,抑郁可加重患者的认知功... 抑郁是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常见的伴发症状之一,发生率高达40%~50%[1]。PD患者出现抑郁的时间分别在起病和病重阶段各有一高峰[2]。抑郁与PD本身症状相互重叠,易被忽略,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同时,抑郁可加重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和运动障碍,加速疾病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应激状态下外周血皮质醇、淋巴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马荣 邬英全 贾建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0-58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激状态下外周血皮质醇、淋巴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分为有应激反应组(A组,34例)和无应激反应组(B组,36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C组,38例)。应用IMMULITE自动定量免疫...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激状态下外周血皮质醇、淋巴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分为有应激反应组(A组,34例)和无应激反应组(B组,36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C组,38例)。应用IMMULITE自动定量免疫分析仪、HCP52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及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皮质醇、淋巴细胞及T细胞亚群。结果:A组外周血皮质醇高于B组和C组(P<0.001);A和B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百分比低于C组(P<0.001);A组淋巴细胞百分比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T细胞免疫功能失衡,CD4+和CD4+/CD8+降低,CD8+升高,B组无T亚群紊乱;血皮质醇与淋巴细胞绝对值、百分比、CD4+以及CD4+/CD8+均呈负相关趋势,但仅与淋巴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356,P=0.002)。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机体存在严重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应激反应及程度有关;肾上腺质激素升高不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惟一因素,可能还存在其他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应激反应 皮质醇 淋巴细胞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先兆型偏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CADASIL(附1例报告)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爱萍 丘东海 +3 位作者 陈仰昆 郑伟城 张婧 肖卫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分析1例以先兆型偏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nomic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coencephalopathy,CADASIL),探讨该病早期的临床特点。... 目的分析1例以先兆型偏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nomic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coencephalopathy,CADASIL),探讨该病早期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临床表现为先兆型偏头痛患者,进行临床、影像学分析、Notch3基因外显子测序。结果该患主要表现为有家族史的先兆型偏头痛,头颅MRI见T2加权像和FLAIR像特征性颞极白质异常高信号,与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区腔隙性脑梗死灶并存,Notch3基因外显子测序提示杂合突变c.353C→G(p.Ser118Cys)。结论重视先兆型偏头痛患者的头颅MRI表现,颞极异常信号提示CADASIL可能,进一步行Notch3基因外显子测序可提高CADASIL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ASIL偏头痛 核磁共振成像 Notch3基因外显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的头部磁共振量化及异常信号与临床特点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爱萍 周香雪 +3 位作者 蒲小勇 何荣兴 李洵桦 梁秀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142-2147,共6页
目的研究量化评价肝豆状核变性(WD)核磁共振(MRI)严重程度的方法,分析MRI异常信号和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选取WD初诊患者60例(脑型40例,肝型20例)、正常对照2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系统评分,肝功能检查,铜代谢检查。所有入选者进行头... 目的研究量化评价肝豆状核变性(WD)核磁共振(MRI)严重程度的方法,分析MRI异常信号和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选取WD初诊患者60例(脑型40例,肝型20例)、正常对照2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系统评分,肝功能检查,铜代谢检查。所有入选者进行头部MRI检查。分别对T2呈像上各部位的高信号和低信号范围和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100%的脑型和80%的肝型WD患者脑部MRI出现异常信号。脑型WD尾状核、丘脑、小脑、中脑、脑桥高信号范围评分高于肝型患者(P=0.024、0.033、0.210、0.036、0.019),程度评分高于肝型(P=0.038、0.044、0.037、0.043、0.020);脑型壳核高信号程度高于肝型(P=0.021);脑型WD丘脑低信号范围及程度高于肝型(P=0.001、0.035);脑型壳核低信号程度高于肝型(P=0.017)。言语清晰度得分与壳核高信号范围、壳核高信号程度得分呈正相关(r=0.379、0.387,P=0.047、0.042)。共济失调的程度得分和小脑高信号程度得分呈正相关(r=0.313,P=0.042)。震颤程度得分和丘脑高信号范围、高信号程度得分呈正比(r=0.372、0.337,P=0.034、0.039)。影像学评分与血清铜、尿铜无相关性。肝型WD患者头部影像学评分与肝功能等级无相关性。结论 WD头部影像学异常的比例较高。通过对T2高、低异常信号的范围和程度评分的方法,可以分别量化评价WD患者脑部铜沉积、神经损伤的程度。WD患者的神经症状与特定核团的神经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磁共振 量化 神经症状 铜代谢 核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基底节区梗死的脑小血管病总负荷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袁锡球 冯辉庭 +1 位作者 陈仰昆 黄龙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5-71,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节区梗死患者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总负荷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首次发生的急性基底节区梗死患者,收集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节区梗死患者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总负荷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首次发生的急性基底节区梗死患者,收集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定,根据MoCA评分结果分为认知功能损害组(cognitive impairment,CI)组和非认知功能损害组(non cognitive impairment,NCI)组。两组患者分别行CSVD总负荷评分,分析不同程度的脑小血管病总负荷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入组178例患者,CI组135例,NCI组4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t=4.11,P=0.0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t=2.92,P=0.09)和糖化血红蛋白C(t=3.02,P=0.08)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I组患者梗死体积更大[CI组(424.72±36.55)mm^(3),NCI组(227.02±34.62)mm^(3),t=4.022,P=0.046];两组患者在单个豆状核(χ^(2)=19.08,P<0.01)、尾状核(χ^(2)=9.97,P<0.01)、内囊部位(χ^(2)=3.85,P=0.05)梗死、梗死部位同时累及豆状核、内囊及尾状核(χ^(2)=4.30,P=0.04)、合并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χ^(2)=4.14,P=0.04)及合并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χ^(2)=4.19,P=0.04)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CI组与NCI组患者的CSVD总负荷[(2.12±1.22)vs.(1.41±0.79),t=3.62,P<0.01]、深部脑白质高信号(32.1%vs.9.1%,t=9.02,P<0.01)、脑微出血(52.2%vs.31.8%,t=5.54,P=0.02)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MoCA评分、视空间与执行、注意、语言、概括抽象、记忆和定向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命名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CSVD总负荷(OR=0.316,95%CI:0.185~0.541,P<0.001)、年龄(OR=0.924,95%CI:0.884~0.967,P=0.001)及梗死体积(OR=1.002,95%CI:1.000~1.003,P=0.047)与急性基底节区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显著相关。结论CSVD总负荷评分高、年龄大和梗死体积大可能是急性基底节区梗死患者出现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基底节区梗死 脑小血管病总负荷 认知损害 蒙特利尔认知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合并日间嗜睡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伟 肖卫民 +3 位作者 符小丽 卢志豪 钟伙花 陈仰昆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3-268,共6页
目的分析合并日间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00例帕金森病患者。根据Epworth嗜睡量表,将其分为日间嗜睡组(EDS组,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10分,36例)和无日间嗜睡组... 目的分析合并日间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00例帕金森病患者。根据Epworth嗜睡量表,将其分为日间嗜睡组(EDS组,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10分,36例)和无日间嗜睡组(无EDS组,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10分,6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及Hoehn-Yahr(H-Y)评定,并对其运动功能、抑郁及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运用logistic回归寻找EDS的相关因素。结果帕金森病患者中EDS发生比率为36%(36/100)。EDS组的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较无EDS组低,抗抑郁药使用率及左旋多巴剂量较无EDS组高(P值均<0.05)。相关分析显示,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与MMSE、Schwab和英格兰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与UPDRS II、UPDRSIII及H-Y分级呈显著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4.038,95%CI:1.486~12.906,P=0.007)及MMSE(OR=0.847,95%CI:0.759~0.945,P=0.003)为EDS的显著相关因素。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合并EDS较常见,伴有EDS的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下降。男性及认知功能下降与EDS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日间嗜睡 EPWORTH嗜睡量表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搏动指数预测脑白质病变程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仰昆 肖卫民 +3 位作者 刘勇林 李婉仪 石铸 方学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13-317,共5页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颅多普勒(TCD)搏动指数(PI)与脑白质病变(WMLs)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共纳入93例非心源性、不伴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Fazekas评分,根据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头部MRI评估WMLs的严重程度,将...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颅多普勒(TCD)搏动指数(PI)与脑白质病变(WMLs)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共纳入93例非心源性、不伴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Fazekas评分,根据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头部MRI评估WMLs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无-轻度WMLs组(0~3分)和中-重度WMLs组(4~6分),分别为57例和36例。对全部患者行TCD检查,测量大脑中动脉的搏动指数(PI-MCA)及基底动脉的搏动指数(PI-BA)。应用Logistic回归评估中-重度WMLs的危险因素,并研究PI与WMLs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①中-重度WMLs组的PI-MCA(1.10±0.21)和PI-BA(1.06±0.25)均高于无-轻度WMLs组的PI-MCA(0.91±0.13)和PI-BA(0.88±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Logistic多元回归显示,PI-MCA、PI-BA、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既往卒中史,均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重度WMLs的独立预测因素。③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PI-MCA>0.98时,预测中-重度WMLs的曲线下面积为0.811,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78.9%,阳性预测率为71.4%,阴性预测率为88.2%。PI-BA≥0.95时,预测中-重度WMLs的曲线下面积为0.702,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73.7%,阳性预测率为61.5%,阴性预测率为77.8%。结论 PI是反映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的生理学指标。利用TCD检测MCA的PI值有助于预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卒中 磁共振成像 脑白质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远期效果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志强 李润雄 +1 位作者 罗根培 王世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4102-4104,共3页
目的探讨重度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远期效果。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66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患者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治疗(作为研究组),26例患者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参照组),随访36个月,采... 目的探讨重度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远期效果。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66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患者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治疗(作为研究组),26例患者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参照组),随访36个月,采用SF-36评价患者生存质量,通过随访记录患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3、12、24、36个月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院后12、24、36个月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远期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院后生存质量,降低患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颈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术 远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卫民 陈仰昆 +1 位作者 袁伟杰 李润雄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85-185,共1页
关键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诊断中 发作性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inefelter综合征伴颅内多发钙化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苗海锋 石铸 +3 位作者 肖卫民 邱东海 李爱萍 郑伟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0-121,共2页
1资料 患者,男,40岁,因“头晕反应迟钝2个月”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最诱因出现头晕,精神反应迟钝,行走活动缓慢,记忆力下降,偶出现双下肢小腿肌肉抽搐,双上肢指端麻术。否认家族史、遗传史。患者非近亲结婚,年幼时成绩较差,
关键词 KLINEFELTER综合征 颅内多发钙化 G带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经颅多普勒超声表现
12
作者 邝明子 肖卫民 +2 位作者 陈仰昆 李润雄 袁伟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17-118,共2页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颈内动脉系统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血流动力学 血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缺血性Moyamoya病临床分析
13
作者 李润雄 肖卫民 +2 位作者 吴志强 李庆军 罗根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6-177,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人缺血性Moyamoya病的临床表现及各种影像学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缺血性Moy-amoya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病例中男8例,女3例,年龄30~65岁,平均(48.5±12.59)岁,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表现各异。结论成人...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人缺血性Moyamoya病的临床表现及各种影像学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缺血性Moy-amoya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病例中男8例,女3例,年龄30~65岁,平均(48.5±12.59)岁,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表现各异。结论成人缺血性Moyamoya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各异,并与动脉硬化致脑动脉闭塞的治疗策略不同,影像学检查中DSA是有效、安全、必要的检查方法,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YAMOYA病 头颅CT 头颅磁共振成像 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 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