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流行病学调查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少媚 吴森泉 +3 位作者 张嘉文 赖应昌 黎雪晶 姜义荣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4期138-141,共4页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流行病学特征与耐药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83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肠杆菌科菌种进行菌种鉴定、药敏分析及对占比最高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分析CRE菌...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流行病学特征与耐药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83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肠杆菌科菌种进行菌种鉴定、药敏分析及对占比最高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分析CRE菌株来源、菌种分布、碳青霉烯酶基因分布及耐药性。结果83株标本中来自尿液、痰液、血液的CRE菌株占比最高,三种途径菌株共计64株;83株CRE当中肺炎克雷伯菌(36株)、大肠埃希菌(20株)、阴沟肠杆菌(14株)占比最高,三种病原菌共计70株(84.34%)。选择占比最多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分别检测了KPC、IMP、VIM、OXA等。36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的菌株共31株,检出率为86.11%(31/36),其中检出率最高的碳青霉烯酶基因为KPC,检出率为83.33%;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对CRE敏感率最高的三种抗菌药物为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呋喃妥因,敏感率分别为69.88%、37.35%、37.35%。结论KPC基因是检出率最高的碳青霉烯酶基因,而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对CRE敏感率分别达到69.88%、37.35%、37.35%,以上三种抗菌药物对临床CRE感染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生殖器疱疹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俊杰 梁沛杨 +2 位作者 罗北京 李健辉 林绍华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0年第1期11-12,共2页
通过临床收集36例不典型GH,对其病史、症状、体征进行详细记录及随访,采用PCR检测局部棉拭子HSV Ⅱ-DNA和ELISA法检测血清抗HSV-Ⅱ的IgM确立诊断,同时检测相关病原体排除诊断,包括真菌、衣原体、支原体、梅毒、淋菌、滴虫等。结果:不典... 通过临床收集36例不典型GH,对其病史、症状、体征进行详细记录及随访,采用PCR检测局部棉拭子HSV Ⅱ-DNA和ELISA法检测血清抗HSV-Ⅱ的IgM确立诊断,同时检测相关病原体排除诊断,包括真菌、衣原体、支原体、梅毒、淋菌、滴虫等。结果:不典型GH主要表现为:1、生殖器部位细小溃疡;2、男性尿道外口炎症(尿道口炎);3、生殖器非特异性红斑;4、龟头丘疹样小结节;5、非特异性阴道炎。PCR检测HSV Ⅱ-DNA阳性23例(64%),ELISA检测血清抗HSV-Ⅱ的IgM阳性36例(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生殖器疱疹 临床表现 HSVⅡ-DNA 抗HSVⅡ-IgM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实验室检查分析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少兰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5期172-175,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初诊时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特点,探讨其对临床诊断的价值及对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49例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各项实验检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APL早期血象主要...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初诊时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特点,探讨其对临床诊断的价值及对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49例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各项实验检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APL早期血象主要表现为三系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占69.4%,白细胞减少〈1.0×10~9/L占20.4%,血红蛋白49%集中于60~90g/L,全部病例血小板均减少,且低于50×109/L高达87.8%;并存在出凝血功能障碍表现,纤维蛋白原(Fib)降低占81.6%,其中Fib〈1.0g/L占30.6%(15例),1.0~2.0g/L占51.0%(25例),正常占18.4%(9例);合并PT和(或)APTT延长占40.8%(20例);全部病例D二聚均增高,其中〉20μmol/L占69.4%(34例),3P阳性占46.9%(23例),合并DIC者占38.8%(19例);LDH升高占81.4%,中位数为425.8U/L;所有病例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异常早幼粒细胞〉70%,PML-RARa融合基因均为阳性;典型免疫表型为CD13、CD33阳性,CD34、HLA-DR阴性。结论 APL患者初诊时各实验指标有其独特的特征,综合分析初诊患者的各项实验检查指标,对临床早期诊断具有重大意义,此外,初诊时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与预后相关,可作为危险因素分析依据,对临床治疗预后具有一定价值;PML-RARa融合基因的的监测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鱼精蛋白试验(3P)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乳酸脱氢酶(LDH) PML-RARa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陈钧顺 赖惠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3期124-126,159,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应用血清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本院接收的8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纳为试验组,同期选取82例健康体检者纳为参照组。两组均接受血清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应用血清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本院接收的8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纳为试验组,同期选取82例健康体检者纳为参照组。两组均接受血清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检测与血清类风湿因子检测,比较分析两组血清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类风湿因子检测结果。结果试验组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类风湿因子检测结果均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检测阳性率高于单一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检测阳性率、单一类风湿因子检测阳性率;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检测敏感度、特异度与单一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检测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可行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学的胃肠道微生态与胃癌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钟淑勤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6期55-58,92,共5页
近些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临床研究胃癌也更加深入,与人类共存的微生物逐渐成为重点关注的对象。胃肠道微生态环境比较复杂,直接或间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因此临床免疫学将重点转向胃肠道微生态环境和胃癌的相关性研究中,这... 近些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临床研究胃癌也更加深入,与人类共存的微生物逐渐成为重点关注的对象。胃肠道微生态环境比较复杂,直接或间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因此临床免疫学将重点转向胃肠道微生态环境和胃癌的相关性研究中,这对预防和治疗胃癌显得尤为关键。本文首先介绍了背景环境,其次阐述了胃癌的相关概念,从免疫学角度分析了胃肠道微生态和免疫功能的关联、微生态和胃癌的相关性,得出胃肠道微生态环境和人体免疫系统、胃癌紧密相关的结论。最后探讨了应用胃肠道微生态辅助免疫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表明在胃癌的临床治疗中,做好影响胃癌的相关危险因素的预防工作对于疾病诊治疗、保证预后良好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结合胃肠道微生态环境和人体免疫系统、胃癌之间的关系,了解胃癌发病过程和微生态环境的进程,也有助于采取对应措施,抑制胃癌进程,做好胃癌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微生态 胃癌 幽门螺杆菌 黏膜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