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移植术后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
1
作者 郑晓林 郭友 +3 位作者 陈曌 王金林 何惜金 胡道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 (MR) 技术在肝移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TSE) 及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 (FLASH) 常规扫描、磁共振弥散成像 (DWI)、磁共振胆管成像 (MRCP)、钆喷替酸葡甲胺(Gd- DTPA) 动态增强三维磁共...  目的 探讨磁共振 (MR) 技术在肝移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TSE) 及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 (FLASH) 常规扫描、磁共振弥散成像 (DWI)、磁共振胆管成像 (MRCP)、钆喷替酸葡甲胺(Gd- DTPA) 动态增强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 (3D- CE- MRA) 检查1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 共行MR检查21次。分析各序列图像质量。结果 常规MR平扫可观察移植肝的形态特征。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 T1 加权成像 (FLASH -T1WI) 增强序列可反映移植体的强化程度, 间接反映移植肝的活性。DWI 可发现小的肝癌复发病灶。MRCP可直观反映胆道系统及胰管情况, 增强后MRCP图像质量较未增强 MRCP好。增强血管成像 (CE- MRA) 可较好地显示血管及移植体血运情况, 但需结合轴位图像对比分析以正确判断血管并发症。结论 正确完善的MR扫描方法可客观反映移植肝的形态及功能, 可准确、快速诊断肝移植术后出现的并发症, 对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术 术后 MRCP 移植肝 磁共振成像技术 梯度回波 移植体 增强 研究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