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高元妹 张平 +2 位作者 夏旸 赵海金 蔡绍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698-2700,共3页
目的:探索简单有效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通过组织贴块法、蛋白酶消化+机械刮刷法、纤支镜刷检法分离获得人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结果:组织贴块法可获得纯度高、存活率高、数量多的支气管上... 目的:探索简单有效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通过组织贴块法、蛋白酶消化+机械刮刷法、纤支镜刷检法分离获得人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结果:组织贴块法可获得纯度高、存活率高、数量多的支气管上皮细胞,蛋白酶消化+机械刮刷法获得支气管上皮细胞中混杂较多的成纤维细胞,纤支镜刷检法获得的支气管上皮数量少且易老化,其中混杂大量的红细胞,影响上皮细胞的贴壁和生长。结论:组织贴块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培养人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方法,无血清培养基可提供满意的生长条件,提高上皮细胞的纯度,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的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 支气管 细胞培养 组织贴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功能不全住院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3
2
作者 文红 欧雪珍 +3 位作者 卫展扬 罗海波 张平 邓念强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7-649,共3页
目的:探索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临床诊断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49例,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肺通气功能、肺弥散功能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治疗前后各项肺功能及心功能参数的变化。结果:81.63%的慢性心功能不... 目的:探索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临床诊断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49例,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肺通气功能、肺弥散功能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治疗前后各项肺功能及心功能参数的变化。结果:81.63%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存在限制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治疗后多项肺功能指标如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用力肺活量(FVC)、FVC占预计值%、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FEV1、FVC、MMEF及DLCO较治疗前分别提高6.5%、9.9%、22%和11.5%。超声心动图测出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改善(P<0.05)。结论: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后肺通气及肺弥散功能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对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重症患者转归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温庆辉 高元妹 +3 位作者 黎凤英 万德胜 郭志勤 罗润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7-139,共3页
目的:分析发生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重症患者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为重症患者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及转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东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分析发生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重症患者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为重症患者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及转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东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三年来ICU重症患者送检血培养中检出革兰阴性杆菌共216例,其中经治疗后165例患者存活,51例患者死亡。检出排名前四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杆菌。其中亚胺培南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2 mg/L和4 mg/L的病死率有差异(病死率分别为17.4%与79.3%,P<0.01)。结论:以亚胺培南为代表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对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重症患者的转归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重症患者 转归 最小抑菌浓度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