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疏水性功能色素的稳态增溶技术及应用
1
作者
陈巧灵
宋增柳
+2 位作者
萧卓楠
杨寒
肖杰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386-398,共13页
疏水性功能色素因其抗氧化、抗炎及调节代谢等生物活性,在功能性食品开发中备受关注,但其低水溶性与环境不稳定性严重限制了应用。本文系统综述环糊精包合、微乳液增溶、纳米乳液、生物聚合物纳米颗粒及共晶等稳态增溶技术,通过降低界...
疏水性功能色素因其抗氧化、抗炎及调节代谢等生物活性,在功能性食品开发中备受关注,但其低水溶性与环境不稳定性严重限制了应用。本文系统综述环糊精包合、微乳液增溶、纳米乳液、生物聚合物纳米颗粒及共晶等稳态增溶技术,通过降低界面张力或构建疏水微环境提升色素分散性与稳定性。研究表明,环糊精包合、微乳液增溶及纳米递送体系可显著提升疏水性色素的水溶性和稳定性。其中,环糊精包合技术通过主客体分子相互作用使姜黄素等色素溶解度提升数个数量级;微乳液体系可有效抑制光敏性色素(如叶黄素)的光降解;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高温及长期贮存条件下表现出卓越的稳定性保护效果;共晶技术与复合递送策略(如反胶束微乳-环糊精协同体系)则同步实现了增溶与控释功能。当前研究已突破单一技术的应用瓶颈,多技术联用成为提升色素生物利用度的有效路径。未来研究需聚焦绿色低耗技术开发,并探索多技术协同策略,以推动疏水性功能色素在高附加值功能性产品和可持续化妆品中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色素
疏水性
溶解度
稳态增溶技术
食品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疏水性功能色素的稳态增溶技术及应用
1
作者
陈巧灵
宋增柳
萧卓楠
杨寒
肖杰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
食品
学院
广东百彩吉食品有限公司
广东
省功能
食品
活性物重点实验室
出处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386-398,共13页
基金
2023年汕头市精细化工企业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及进口替代技术攻关专项(2023STKJ257)。
文摘
疏水性功能色素因其抗氧化、抗炎及调节代谢等生物活性,在功能性食品开发中备受关注,但其低水溶性与环境不稳定性严重限制了应用。本文系统综述环糊精包合、微乳液增溶、纳米乳液、生物聚合物纳米颗粒及共晶等稳态增溶技术,通过降低界面张力或构建疏水微环境提升色素分散性与稳定性。研究表明,环糊精包合、微乳液增溶及纳米递送体系可显著提升疏水性色素的水溶性和稳定性。其中,环糊精包合技术通过主客体分子相互作用使姜黄素等色素溶解度提升数个数量级;微乳液体系可有效抑制光敏性色素(如叶黄素)的光降解;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高温及长期贮存条件下表现出卓越的稳定性保护效果;共晶技术与复合递送策略(如反胶束微乳-环糊精协同体系)则同步实现了增溶与控释功能。当前研究已突破单一技术的应用瓶颈,多技术联用成为提升色素生物利用度的有效路径。未来研究需聚焦绿色低耗技术开发,并探索多技术协同策略,以推动疏水性功能色素在高附加值功能性产品和可持续化妆品中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
功能色素
疏水性
溶解度
稳态增溶技术
食品应用
Keywords
functional colorants
hydrophobicity
solubility
stabilization and solubilization techniques
food applications
分类号
TS201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疏水性功能色素的稳态增溶技术及应用
陈巧灵
宋增柳
萧卓楠
杨寒
肖杰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