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力系统中,单独依赖红外或可见光图像不足以全面评估输电线路状况,图像融合能够结合两类图像的优势,为后续输电线路目标检测和三维建模等提供便利。为增强输电线路图像融合效果,提出一种基于多分支特征分解的网络用于红外和可见光图...在电力系统中,单独依赖红外或可见光图像不足以全面评估输电线路状况,图像融合能够结合两类图像的优势,为后续输电线路目标检测和三维建模等提供便利。为增强输电线路图像融合效果,提出一种基于多分支特征分解的网络用于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该网络在编码器部分改进特征图分解结构,在分解基础和细节特征图的基础上,保留原特征图,随后在多分支特征信息融合模块中,结合不同图像信息特点进行图像加权融合,随后在解码器中使用双维注意力增强模块整合特征,生成融合图像。在输电线路数据集以及TNO数据集上,与现有方法在8种客观评价指标上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两个数据集的各项性能指标上取得优异的性能,其中在交叉熵(entropy,EN)、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差异相关和(sum of the correlations of differences,SCD)、结构相似性(structural similarity index measure,SSIM)4个指标上分别为7.26、62.04、1.53和0.93,达到最高值,并且实际融合效果图显示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增强输电线路图像的红外重点信息与可见光细节信息。展开更多
在高压断路器分闸与合闸过程中,静侧传动系统的强度直接影响产品的机械寿命,550 k V断路器与以往的产品相比,提高了电压等级,意味着更难满足机械寿命要求,因此需要更加准确地预测和提高静侧传动系统的结构强度以保证寿命要求。文中建立...在高压断路器分闸与合闸过程中,静侧传动系统的强度直接影响产品的机械寿命,550 k V断路器与以往的产品相比,提高了电压等级,意味着更难满足机械寿命要求,因此需要更加准确地预测和提高静侧传动系统的结构强度以保证寿命要求。文中建立了双动自能式灭弧室静侧传动系统的柔性瞬态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基于Hypermesh进行前处理,并利用Ls-dyna进行了瞬态动力学仿真求解。在分析过程中运用了显示算法,充分考虑了网格类型、接触类型、间隙、碰撞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应力仿真结果表明:不同速度工况下,分合闸操作过程中关键零部件存在高应力风险,文中以拉杆销为例,列出了其高应力分布图以及应力时域曲线,峰值应力达到了约380 MPa,存在优化的空间。同时还输出了零部件之间的接触力,速度曲线,以及系统能量等结果,这些仿真结果表明:接触力大小和方向以及速度变化均符合实际运动趋势,沙漏能始终未超过内能峰值的5%,接触未发生明显的滑移和穿透,这些结果确保了仿真分析的合理性。随后针对高应力区域进行了设计方案优化并和原方案进行了仿真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各个风险点的峰值应力明显降低,横梁、导轨、小垫片上的风险点应力下降比例最高可达到50%,优化效果明显。对优化方案进行了疲劳寿命分析,寿命结果表明:关键零部件的应力风险点可以达到10 000次以上。最终进行了机械寿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优化方案能够满足万次机械寿命的实验要求且未发生过度磨损,验证了仿真结果以及优化设计的有效性。展开更多
文摘在电力系统中,单独依赖红外或可见光图像不足以全面评估输电线路状况,图像融合能够结合两类图像的优势,为后续输电线路目标检测和三维建模等提供便利。为增强输电线路图像融合效果,提出一种基于多分支特征分解的网络用于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该网络在编码器部分改进特征图分解结构,在分解基础和细节特征图的基础上,保留原特征图,随后在多分支特征信息融合模块中,结合不同图像信息特点进行图像加权融合,随后在解码器中使用双维注意力增强模块整合特征,生成融合图像。在输电线路数据集以及TNO数据集上,与现有方法在8种客观评价指标上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两个数据集的各项性能指标上取得优异的性能,其中在交叉熵(entropy,EN)、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差异相关和(sum of the correlations of differences,SCD)、结构相似性(structural similarity index measure,SSIM)4个指标上分别为7.26、62.04、1.53和0.93,达到最高值,并且实际融合效果图显示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增强输电线路图像的红外重点信息与可见光细节信息。
文摘微电网在并网和孤岛两种运行模式切换过程中,需要改变控制结构,容易造成电压和电流突变,影响系统稳定运行。为此,提出了一种微电网并/离网统一控制策略,将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or,DG)控制为电流控制电压源(current controlled voltage source,CCVS),同时适用于并网、孤岛两种模式,模式切换过程中无需孤岛检测和控制策略切换,能较好地解决微电网无缝切换问题,并且保证并网时DG恒功率输出,孤岛运行时频率、电压稳定,负荷功率均分。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文摘在高压断路器分闸与合闸过程中,静侧传动系统的强度直接影响产品的机械寿命,550 k V断路器与以往的产品相比,提高了电压等级,意味着更难满足机械寿命要求,因此需要更加准确地预测和提高静侧传动系统的结构强度以保证寿命要求。文中建立了双动自能式灭弧室静侧传动系统的柔性瞬态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基于Hypermesh进行前处理,并利用Ls-dyna进行了瞬态动力学仿真求解。在分析过程中运用了显示算法,充分考虑了网格类型、接触类型、间隙、碰撞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应力仿真结果表明:不同速度工况下,分合闸操作过程中关键零部件存在高应力风险,文中以拉杆销为例,列出了其高应力分布图以及应力时域曲线,峰值应力达到了约380 MPa,存在优化的空间。同时还输出了零部件之间的接触力,速度曲线,以及系统能量等结果,这些仿真结果表明:接触力大小和方向以及速度变化均符合实际运动趋势,沙漏能始终未超过内能峰值的5%,接触未发生明显的滑移和穿透,这些结果确保了仿真分析的合理性。随后针对高应力区域进行了设计方案优化并和原方案进行了仿真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各个风险点的峰值应力明显降低,横梁、导轨、小垫片上的风险点应力下降比例最高可达到50%,优化效果明显。对优化方案进行了疲劳寿命分析,寿命结果表明:关键零部件的应力风险点可以达到10 000次以上。最终进行了机械寿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优化方案能够满足万次机械寿命的实验要求且未发生过度磨损,验证了仿真结果以及优化设计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