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塔多回线路感应电压的电路模型与有限元模型的计算及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熊鑫欣 李春亮 +1 位作者 江子豪 叶齐政 《广东电力》 2017年第4期115-119,共5页
目前计算同塔多回线路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值多使用电路等效的方法,即使用ATP-EMTP、PSCAD/EM TDC等软件进行分析,由于这些软件采用的模型都是按传输线理论(二维模型)来分析的,不符合变电站实际状况,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相差很大,给接地... 目前计算同塔多回线路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值多使用电路等效的方法,即使用ATP-EMTP、PSCAD/EM TDC等软件进行分析,由于这些软件采用的模型都是按传输线理论(二维模型)来分析的,不符合变电站实际状况,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相差很大,给接地隔离开关选型带来困难。为此,建立了榕江变电站的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法求取了线路冷备用状态下的静电感应电压值,分析了站内电气设备对线路上感应电压值的影响,并将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进行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塔多回线路 电磁场计算 有限元法 ATP-EMTP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非常规接地极运行方案 被引量:4
2
作者 谢惠藩 谭波 +3 位作者 刘洪涛 刘湃泓 宋阳 徐光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20-126,共7页
为解决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常规接地极未能建成时直流双极投产问题,提出站内深井接地极和站外简易接地极的非常规接地极运行方案,并对接地极电气性能、人身安全、接地极发热、变压器直流偏磁和转移电位开展研究。主要结论如下:站内深井接... 为解决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常规接地极未能建成时直流双极投产问题,提出站内深井接地极和站外简易接地极的非常规接地极运行方案,并对接地极电气性能、人身安全、接地极发热、变压器直流偏磁和转移电位开展研究。主要结论如下:站内深井接地极方案具备技术可行性,但需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站内接地网感应较高的直流电位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站外简易接地极方案在单极大地运行方式下跨步电压和接地极温升难以满足要求,应采取不平衡电流控制措施以保障接地极附近的设备和人身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接地极 跨步电压 接触电压 不平衡电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泄漏电流对染污沿面放电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田 叶齐政 +2 位作者 李春亮 熊鑫欣 黄文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846-2852,共7页
热量是影响污闪沿面放电的关键因素,为深入研究污闪沿面放电的机制,需要对沿面放电的热特性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该文在印刷电路板上进行尖–板结构的染污沿面放电实验,借助红外热成像技术来定量测量沿面放电的表面温度分布。热成像结... 热量是影响污闪沿面放电的关键因素,为深入研究污闪沿面放电的机制,需要对沿面放电的热特性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该文在印刷电路板上进行尖–板结构的染污沿面放电实验,借助红外热成像技术来定量测量沿面放电的表面温度分布。热成像结果显示,污秽度越高,表面温升越高。在外加电压未触发放电之前,表面温升完全来自表面泄漏电流;当发生沿面放电时,表面温升来自表面泄漏电流和放电电流的共同作用。通过分析热成像结果,发现在染污沿面放电中泄漏电流产生的表面温升大于放电电流产生的表面温升,并进一步得出了二者与外加电压的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面放电 染污 表面温升 泄漏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悬浮体的放电现象及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凯曼 杨楚 叶齐政 《广东电力》 2015年第3期56-60,共5页
研究了两种悬浮导体方式对空气中局部放电现象的影响。板-尖-板悬浮放电方式发现放电来自悬浮针尖且有极性效应,来自针尖的正电晕电流大,负电晕电流小,但放电均发生在电压上升段;其主要机制是前次放电发生后在悬浮针上积累的电荷抑制随... 研究了两种悬浮导体方式对空气中局部放电现象的影响。板-尖-板悬浮放电方式发现放电来自悬浮针尖且有极性效应,来自针尖的正电晕电流大,负电晕电流小,但放电均发生在电压上升段;其主要机制是前次放电发生后在悬浮针上积累的电荷抑制随后的放电,但会触发电压反转后的放电,这类似于介质阻挡放电壁电荷作用。尖-尖-板悬浮放电方式发现容易出现局部击穿且极性效应不明显,但放电也发生在电压上升段,其主要机制也类似介质阻挡放电壁电荷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悬浮针尖积累电荷的大小和极性是决定悬浮放电的关键因素,也说明这些电荷在半周期内的泄漏程度会影响后续放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缺陷 局部放电 极性效应 积累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母线综合后备保护装置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晓彬 孙旭 +3 位作者 戴光武 谈浩 代家强 赵青春 《电力工程技术》 2019年第1期152-156,162,共6页
针对110 k V环网运行方式,分析了传统保护配置方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母线综合后备保护装置。利用主变远后备保护动作跳母联的信号,提出了全新的110 k V线路综合后备保护,并将其与断路器失灵保护集成于一体,形成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针对110 k V环网运行方式,分析了传统保护配置方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母线综合后备保护装置。利用主变远后备保护动作跳母联的信号,提出了全新的110 k V线路综合后备保护,并将其与断路器失灵保护集成于一体,形成了完整的解决方案。该装置能够有效防止110 k V线路发生故障时因单重化线路保护装置拒动或者断路器失灵导致主变后备保护无选择性越级跳本侧断路器的问题,缩小停电范围,提高供电可靠性。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网 线路保护拒动 断路器失灵 综合后备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柜式母线故障特性的中低压母线精准保护 被引量:6
6
作者 黎高程 陈晓彬 +3 位作者 孙玉彤 孙旭 金震 陈伟钦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56-162,共7页
为了快速切除柜式布置的中低压母线故障,针对开关柜密封结构故障的特点,结合运行方式,给出一种新型中低压快速母线精准保护。利用燃弧试验要求和实际运行故障的录波数据,研究发现柜式布置的设备两相故障最终都会发展为三相短路故障的特... 为了快速切除柜式布置的中低压母线故障,针对开关柜密封结构故障的特点,结合运行方式,给出一种新型中低压快速母线精准保护。利用燃弧试验要求和实际运行故障的录波数据,研究发现柜式布置的设备两相故障最终都会发展为三相短路故障的特征。新保护只在三相故障时才启动,同时结合三相故障电流自动判断系统运行方式,做到保护和方式智能融合,综合判断决定跳母联开关策略,缩短隔离故障时间,同时利用母线三相电压闭锁,杜绝线路环网和远区故障的误动风险。新保护突破传统保护多重配合的弊端,能够高效快速切除母线故障,解决了当今电网的燃眉之急。安装简单,接线少,适合现场和产业化的需要,是继电保护的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线精准保护 三相故障 运行方式 三相电压闭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新能源接入条件下线路保护与备自投装置误动的原因分析与改进措施 被引量:9
7
作者 陈晓彬 孙玉彤 +3 位作者 谢惠藩 陈朝辉 邢文忠 张勇杰 《广东电力》 2015年第12期80-84,93,共6页
结合一次现场实例,通过分析新能源接入系统后,变电站线路保护和进线备自投在母线电压互感器(voltage transformer,VT)断线时不正常动作,导致全站失压的现象,指出线路保护和备自投装置存在不足之处,并提出备自投接线接入方式及VT断线的... 结合一次现场实例,通过分析新能源接入系统后,变电站线路保护和进线备自投在母线电压互感器(voltage transformer,VT)断线时不正常动作,导致全站失压的现象,指出线路保护和备自投装置存在不足之处,并提出备自投接线接入方式及VT断线的改进方案,有效地提高了线路保护与备自投对新能源接入系统的适应性,同时解决了目前母线VT断线时保护误加速的普遍性隐患,提高了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路保护 进线备自投 母线VT断线 手合距离加速 主供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源系统运行方式及隔离开关状态监视方法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晓彬 郑永强 孙玉彤 《广东电力》 2017年第7期40-45,共6页
在对直流电源系统隔离开关位置、回路电流及电压差等实时监测的基础上,研究隔离开关两侧压差判断法、回路电流判断法及辅助触点判断法,提出采用上述方式进行组合判断分析,实现对直流电源系统运行方式和隔离开关状态的实时在线监测与评... 在对直流电源系统隔离开关位置、回路电流及电压差等实时监测的基础上,研究隔离开关两侧压差判断法、回路电流判断法及辅助触点判断法,提出采用上述方式进行组合判断分析,实现对直流电源系统运行方式和隔离开关状态的实时在线监测与评估诊断,发现潜在故障隐患并及时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源系统 隔离开关 状态监测 组合分析 预警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和电流回路误动的新防误系列端子研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晓彬 孙玉彤 +4 位作者 孙旭 倪苗升 陈伟钦 吴永峰 徐皇清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68-174,共7页
通过和电流回路误动的案例,深挖误动根源,发现所有的误碰都发生在端子上,而传统端子没有任何防误措施。从而提出新型防误端子的概念并研发出新型和电流、母差、联跳等系列端子并应用。以和电流回路隐患为例,提出通过改进现有和电流回路... 通过和电流回路误动的案例,深挖误动根源,发现所有的误碰都发生在端子上,而传统端子没有任何防误措施。从而提出新型防误端子的概念并研发出新型和电流、母差、联跳等系列端子并应用。以和电流回路隐患为例,提出通过改进现有和电流回路试验端子的结构,实现端子操作顺序的唯一性。通过端子固有的机械结构实现闭锁,彻底杜绝在和电流回路上工作出现误动事故。新防误端子杜绝跳项操作,巧妙遮住能误碰的地方,颠覆了传统端子的概念。改变了以前单纯靠二次措施技术措施单作为单一技术管理手段导致事故屡次发生的现状,有力地推动了继保二次技术的发展,开创了利用新防误端子解决回路误动的新思路。同时新端子可以应用到计量、自动化等回路中,应用范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回路 误动 防误端子 新型 继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营销领域危险点的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庆鸿 《广东电力》 2015年第12期98-103,共6页
为更好地管控电力营销风险,服务广大客户并减少误解,维护供电企业的经营成果和企业形象,借鉴安全生产领域危险点的分析与控制理论,结合企业电力营销工作实际,分析了电力营销工作中的主要危险点,提出相应的控制建议。采用PDCA(计划、执... 为更好地管控电力营销风险,服务广大客户并减少误解,维护供电企业的经营成果和企业形象,借鉴安全生产领域危险点的分析与控制理论,结合企业电力营销工作实际,分析了电力营销工作中的主要危险点,提出相应的控制建议。采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修正)质量管理方法,应用表单化管理手段,全面地监管营销服务工作的有效运转情况。实践结果表明,应用此方法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地发现并化解电力营销工作中的危险点,从而更加有效地防范电力营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营销 危险点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变电站运维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乐 《农村电气化》 2022年第9期33-35,38,共4页
变电站运维管理具有巡检任务重、环境恶劣等特点,导致人工巡检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有效提升电网运行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从根本上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的运维管理目标,在变电... 变电站运维管理具有巡检任务重、环境恶劣等特点,导致人工巡检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有效提升电网运行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从根本上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的运维管理目标,在变电站装设智能巡检机器人进行辅助巡检是非常有必要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具有巡检、红外测温、表计识别等功能,在变电站运维管理中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文章以某变电站为例,探究了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变电站单站模式和集控模式运维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应用效果分析,智能巡检机器人能够保障变电站运维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智能巡检机器人 运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水电上网对配网线损影响的解决措施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细琴 《农村电气化》 2018年第6期78-78,共1页
就小水电上网本身而言,在实施的过程中,的确能够在很多方面推动地方电力事业的全面进步,自身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是非常明显的。可是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认为小水电上网的线损问题,并不是短期造成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就小水电上网本身而言,在实施的过程中,的确能够在很多方面推动地方电力事业的全面进步,自身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是非常明显的。可是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认为小水电上网的线损问题,并不是短期造成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为此,想要在配网线损问题的解决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一定要对小水电上网加强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水电 上网 线损 配网 电力事业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一次设备检修和安全管理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锐鸿 《南方农机》 2019年第22期188-188,共1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能的重要性显著提升,电力实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和别的能源相比,电能具有高效便捷、绿色无污染等优势。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依赖电能的运用,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社会生产都需要用电。一个可靠的供电系统具有相...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能的重要性显著提升,电力实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和别的能源相比,电能具有高效便捷、绿色无污染等优势。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依赖电能的运用,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社会生产都需要用电。一个可靠的供电系统具有相当程度的重要性,若发生停电,就会让人们的生活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还会导致大量工厂停工。必须通过检修变电一次设备的方式保障供电系统稳定运行,降低故障的发生率,文章对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一次设备 安全管理 检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 kV架空线路常见故障分析及预防措施
14
作者 温郁滨 《农村电气化》 2023年第4期87-90,共4页
保障电力的可靠运行是电力部门的重要任务,如何尽可能减少配电线路故障,是供电企业面临的难题,文章从配电线路正常运行的角度出发,结合笔者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配电线路常见故障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关防范措施,希望能对配电线路的... 保障电力的可靠运行是电力部门的重要任务,如何尽可能减少配电线路故障,是供电企业面临的难题,文章从配电线路正常运行的角度出发,结合笔者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配电线路常见故障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关防范措施,希望能对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 kV架空线路 故障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放电棒设计
15
作者 方文田 李斯琳 《农村电气化》 2023年第8期77-80,共4页
为提高电力安全生产水平,消除高压容性设备残余电荷对设备运维人员造成的威胁,分析了容性设备放电模型,提出了一种具接地自检与放电过程可视化的放电棒设计,该放电棒采用穿芯设计,便于拆卸;具有接地通路自检功能,保证了放电回路的导通;... 为提高电力安全生产水平,消除高压容性设备残余电荷对设备运维人员造成的威胁,分析了容性设备放电模型,提出了一种具接地自检与放电过程可视化的放电棒设计,该放电棒采用穿芯设计,便于拆卸;具有接地通路自检功能,保证了放电回路的导通;最终利用数据拟合算法实现了放电指示功能,极大程度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棒 容性设备放电 电力安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次暴雨情景下变电站地下排水性能的有效评估
16
作者 陶冶 罗苑萍 +3 位作者 曾庆彬 梁伟强 陈江洪 胡立堂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2025年第8期263-273,共11页
【目的】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对于提升暴雨情景下变电站地下管网的排水能力和确保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广东省揭阳市某待建变电站为研究区,设计了一种新的地下排水系统,并提出了“圆管模型”和渗流模型耦合模拟的... 【目的】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对于提升暴雨情景下变电站地下管网的排水能力和确保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广东省揭阳市某待建变电站为研究区,设计了一种新的地下排水系统,并提出了“圆管模型”和渗流模型耦合模拟的等效渗透系数方法,构建了应对场次暴雨情景的地下管网排水效果评价数值模型。通过对变电站建设前的地下水调查数据进行参数校准,评估了新排水系统在6种暴雨情景下的排水流量、地下水位动态变化以及积水区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结果表明:新的地下排水系统能够有效排水并降低管网周边的地下水位。暴雨后变电站核心区的地下水位变化呈现缓慢上升和缓慢下降的趋势,而周边地下水位则表现出快速上升和快速下降的规律。在50 a一遇和100 a一遇的小时和分钟暴雨情景下,新地下排水系统表现出优良的性能,不会出现积水现象;然而,研究区西南侧出现明显积水,且持续7 d的暴雨所形成的积水在4 d后方可消退。【结论】基于等效渗透系数方法模拟的场次暴雨情景下新的地下排水系统排水能力较好,可为变电站排水管网排水能力的评估及优化设计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管网 数值模拟 暴雨情景 地下水 变电站 等效渗透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变电站地下水埋深智能预报预警模型
17
作者 罗苑萍 孙世泰 +4 位作者 黄旭斌 郑泽举 蔡镕鸿 梁伟强 胡立堂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2025年第8期118-130,共13页
【目的】设计一套准确且高效的地下水位动态预测模型对于变电站排水系统的智能监控与预警系统的有效应用以及确保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方法】聚焦于220kV园区变电站的试点研究项目,针对极致梯度提升树(XGBoost)、随机森林(RF... 【目的】设计一套准确且高效的地下水位动态预测模型对于变电站排水系统的智能监控与预警系统的有效应用以及确保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方法】聚焦于220kV园区变电站的试点研究项目,针对极致梯度提升树(XGBoost)、随机森林(RF)和长短期记忆模型(LSTM)三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了综合评估,重点分析了三种模型在预测暴雨情景下地下水埋深动态方面的性能表现。模型的训练数据来源于经过校准和验证的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并结合多种暴雨情景下的地下水埋深动态预测结果作为基准参考值。为了较好地评估这些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了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NSE)、均方根误差(RMSE)、Pearson相关系数和平均绝对误差(AE)作为评价指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XGBoost、RF和LSTM三种模型均能在时间尺度上模拟出与基准结果相近的地下水埋深动态,NSE、RMSE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98、0.0031 m和0.9999,但在空间上表现差异大,RF模型模拟的AE小于0.01 m,XGBoost模型模拟的AE小于0.26 m,LSTM模型给出的AE小于0.12 m。使用20%网格点的模型数据进行机器学习训练输入,RF模型的性能依然表现最佳,同时模型训练和预测的时间效率提升了5倍。【结论】基于机器学习模型构建的地下水埋深动态预测模型表现良好,在排水系统的智能监控与预警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地下水埋深预警系统 机器学习 智能监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