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电缆接头温度场分布的仿真计算 被引量:53
1
作者 刘刚 王鹏宇 +2 位作者 毛健琨 刘立夫 刘毅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688-3698,共11页
温度是制约电缆接头载流能力的直接因素,研究接头的温度场分布对实现接头载流能力的准确评估至关重要。论文建立了接头的二维轴向仿真模型,对不同负荷下接头进行温度场仿真分析,并设计了高压电缆接头稳态温升实验,实测了不同负荷下的接... 温度是制约电缆接头载流能力的直接因素,研究接头的温度场分布对实现接头载流能力的准确评估至关重要。论文建立了接头的二维轴向仿真模型,对不同负荷下接头进行温度场仿真分析,并设计了高压电缆接头稳态温升实验,实测了不同负荷下的接头稳态温度分布。最后,应用接头二维轴向仿真模型研究了环境温度、对流换热系数、主绝缘件和保护壳填充胶导热系数变化对接头稳态温度分布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电缆全线载流量的提升策略。实验和仿真结果对比表明,不同负荷下接头二维轴向仿真模型对接头导体温度的计算误差绝对值不超过10%。因此,采用接头二维轴向仿真模型计算接头温度场分布能够满足工程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 电缆接头 载流量 轴向传热 温度分布 电热耦合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缆暂态热路模型中绝缘层的优化 被引量:26
2
作者 刘刚 王鹏宇 +1 位作者 周凡 刘毅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49-1556,共8页
为实现电力电缆导体温度在线监测的工程应用,研究了影响电缆传热的重要部分—绝缘层。首先对电缆暂态热路模型的构建、绝缘层的分层进行了论证与分析,然后分别构建了绝缘层等厚度、等热容、热容比、厚度比这4种分层方式下的热路模型,并... 为实现电力电缆导体温度在线监测的工程应用,研究了影响电缆传热的重要部分—绝缘层。首先对电缆暂态热路模型的构建、绝缘层的分层进行了论证与分析,然后分别构建了绝缘层等厚度、等热容、热容比、厚度比这4种分层方式下的热路模型,并实现了对导体温度的求解,最后以电缆载流温升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不同分层方式下导体温度计算值的绝对误差标准差?θ均受制于电缆绝缘的分层数,?θ随分层数的增加而明显下降,分层数由5层增加为30层时?θ平均下降0.5℃;但在分层数达到一定数量后,它对?θ的影响减小,分层数由30层增加为100层时?θ平均下降值低于0.1℃;在分层数较小时,绝缘层依据热容比和等厚度分层时对应的?θ稍低于其余2种方式,当分层数为5层时按照这2种方法建模的?θ比其余2种方法低0.1℃,而分层数达到20层以上时,4种方法的?θ将趋于一致。这对于电缆导体温度实时监测进而掌握其载流量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暂态热路模型 绝缘层 分层数 计算误差 电缆载流量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kV电缆中间接头载流能力计算与实验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刘刚 王振华 +2 位作者 徐涛 刘毅刚 王鹏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70-1676,共7页
为了评估110 kV电压等级电缆中间接头的载流能力,采用热路法分析了中间接头与电缆本体的径向导热差异,及中间接头轴向传热的影响范围。基于理论分析,建立了有限长中间接头1/2轴切面几何模型,利用有限元仿真工具,迭代计算了中间接头载流... 为了评估110 kV电压等级电缆中间接头的载流能力,采用热路法分析了中间接头与电缆本体的径向导热差异,及中间接头轴向传热的影响范围。基于理论分析,建立了有限长中间接头1/2轴切面几何模型,利用有限元仿真工具,迭代计算了中间接头载流量。模拟空气敷设环境,进行了大电流温升实验,得到了中间接头局部温度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间接头径向温差大于电缆本体径向温差,对应中间接头径向热阻大于电缆本体径向热阻;中间接头轴向传热影响范围小,靠近中间接头的电缆本体导体温度轴向分布均匀;随着负荷增大,中间接头与电缆本体的导体温差增大;空气敷设环境下,考虑中间接头的110 kV电缆线路载流量降低145 A;采用有限长轴切面几何模型仿真计算中间接头导体温度,计算相对误差小于6%。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电力调度及运行维护部门考量电缆中间接头对110 kV电缆线路载流量的限制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接头 110 k V电缆线路 载流能力 热路法 温升实验 轴切面几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高压交流电缆接头载流量确定方法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刚 王鹏宇 +3 位作者 王振华 徐涛 刘毅刚 韩卓展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2-29,共8页
为了实现接头载流量的准确计算,提出了一种基于ANSYS的高压交流电缆接头载流量确定方法.该方法以绝缘长期耐受温度为限制条件,利用接头轴向二维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载流量.仿真结果表明,当对流散热环境和负荷都相同时,相同导体截面的电... 为了实现接头载流量的准确计算,提出了一种基于ANSYS的高压交流电缆接头载流量确定方法.该方法以绝缘长期耐受温度为限制条件,利用接头轴向二维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载流量.仿真结果表明,当对流散热环境和负荷都相同时,相同导体截面的电缆接头导体温度高于电缆本体的导体温度,接头的载流能力低于同导体截面电缆的载流能力.为验证仿真模型精度,设计了接头载流量实验平台,对不同负荷下110 k V电缆接头稳态温度分布进行了实测.仿真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当接头导体温度超过绝缘长期耐受温度时,应用接头轴向二维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压接管处导体温度的误差不超过1.0%,仿真计算的准确度能够满足工程应用的需求.最后,采用二分法算得110 k V 630 mm^2电缆接头载流量为1220A,比相同导体截面电缆本体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的载流量减少了17.79%.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接头轴向二维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载流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接头 载流量 二维有限元仿真 轴向传热 稳态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钢保护壳对电缆接头热场影响的实验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研 王鹏宇 +3 位作者 刘毅刚 郭珊珊 王振华 刘刚 《广东电力》 2016年第9期78-83,共6页
加载电流达到稳态时,高压电缆中间接头沿导体轴向方向存在温度梯度,是否安装玻璃钢保护壳对接头轴向温度分布存在一定影响。为此,分析玻璃钢保护壳的引入对电缆中间接头导体轴向温度分布的影响,设计了一套高压电缆大电流温升实验系统,... 加载电流达到稳态时,高压电缆中间接头沿导体轴向方向存在温度梯度,是否安装玻璃钢保护壳对接头轴向温度分布存在一定影响。为此,分析玻璃钢保护壳的引入对电缆中间接头导体轴向温度分布的影响,设计了一套高压电缆大电流温升实验系统,完成了630 mm2电缆接头在有玻璃钢保护壳和无玻璃钢保护壳加载稳态电流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引入玻璃钢保护壳使电缆接头轴向及径向温差增大,接头对本体的影响范围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接头 玻璃钢保护壳 大电流实验系统 轴向温度 径向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历史测量数据的高压电缆导体温度预测 被引量:5
6
作者 徐涛 许志锋 +3 位作者 徐研 王鹏宇 刘毅刚 刘刚 《广东电力》 2019年第4期98-105,共8页
为了给高压电缆动态增容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提出一种基于历史测量数据的高压电缆导体温度预测算法。在传热学理论的基础上,构建高压电缆导体温度预测计算热路模型,并基于历史实测数据实现对热路模型中环境等效热参数的计算。为验证预... 为了给高压电缆动态增容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提出一种基于历史测量数据的高压电缆导体温度预测算法。在传热学理论的基础上,构建高压电缆导体温度预测计算热路模型,并基于历史实测数据实现对热路模型中环境等效热参数的计算。为验证预测算法的精确度,设计高压电缆的暂态温升实验。预测算法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对比表明,在电缆的温升过程中,预测算法的计算误差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计算误差最大值不超过4.2℃,且在导体温度接近稳态时,预测算法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相差小于1.1℃,两者吻合很好。研究表明:相比于基于IEC推荐的电缆暂态热路模型的高压电缆导体温度预测算法,基于历史测量数据的高压电缆导体温度预测算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 导体温度 预测算法 历史测量数据 环境等效热参数 计算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