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数据与服务评估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尚伟 孙振凯 +4 位作者 张群 王成 刘颂颂 沈德才 林若宜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3期62-70,共9页
城市生态系统为城市和市民提供的服务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城市站)观测和研究的重点内容。为强化城市站观测数据的统一性、系统性和可对比性,以及合理利用观测数据评估生态系统服务,文章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城... 城市生态系统为城市和市民提供的服务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城市站)观测和研究的重点内容。为强化城市站观测数据的统一性、系统性和可对比性,以及合理利用观测数据评估生态系统服务,文章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城市站的管理和观测研究实践,针对目前城市站数据观测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其次在梳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与观测指标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基于观测数据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框架,以提升观测数据的利用价值,提高城市站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影响力;最后从提升城市站观测数据质量、丰富观测研究成果类型,以及服务评估框架的可行性提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站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长期定位观测指标 生态服务评估指标 服务评估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城市绿地群落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其对乔木冠层结构等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海琪 严朝东 +2 位作者 潘丽婵 刘颂颂 胡桢健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1期126-134,共9页
为研究林下草本植物对维持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功能及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东莞市中心城区公园、社区、街头的75个典型城市绿地样地的乔木数据以及225个1 m×1 m林下草本样方的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东莞城市草本植物... 为研究林下草本植物对维持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功能及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东莞市中心城区公园、社区、街头的75个典型城市绿地样地的乔木数据以及225个1 m×1 m林下草本样方的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东莞城市草本植物多样性与乔木林冠结构以及林下光照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共有林下草本植物167种,分属42科,112属。不同绿地类型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公园、社区和街头。(2)乔木密度、林冠结构因子(透光比、叶面积指数、椭球体叶倾角、平均叶倾角和冠层覆盖度)与林下光照(林下散射辐射和林下直接辐射)共8个环境因子,对林下草本植物组成的解释变异量总和为11.68%,乔木密度是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物种组成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3)林下草本植物的6个多样性指数(个体数、Margalef指数、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与乔木密度表现出显著正相关,与叶面积指数表现出正相关;而透光比、椭球体叶倾角、林下光照直接辐射与这6个多样性指数表现出负相关。此外,冠层覆盖度与林下草本植物个体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出正相关。研究表明,东莞城市绿地乔木的结构和密度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着林下草本植物物种的组成。合理的城市绿地乔木层密度有助于维持林下草本植物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林下辐射 冠层结构 半球面影像技术 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市城区城市森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沈德才 胡桢健 +1 位作者 黄久香 陈跃洲 《热带林业》 2024年第3期25-32,共8页
以东莞市中心城区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东莞市城区城市森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城市森林中维管植物426种,隶属于104科307属;乡土植物有82种,占比较小,仅有40.59%;木本植物67科可分为10个分布区类型,180属可分为13个... 以东莞市中心城区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东莞市城区城市森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城市森林中维管植物426种,隶属于104科307属;乡土植物有82种,占比较小,仅有40.59%;木本植物67科可分为10个分布区类型,180属可分为13个分布区类型,均以热带性质为主,少数为温带性质类型;植物群落重要值上,乔木层小叶榕、窿缘桉、肉桂居前三,灌木层阴香、鹅掌柴、幌伞枫居前三,草本层地毯草、细叶结缕草和酢浆草居前三;物种多度方面阴香个体数量最多;城市森林空间结构上,乔木的平均胸径为14.44cm,和其他多数城市森林研究结果一致,平均高度为8.52m,平均冠幅为3.76m,城市森林结构有向上发展的潜力;乔木胸径与树高以及冠幅呈现正相关关系,阴香和四季桂的树高和冠幅受胸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莞市 城市森林 物种组成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城市绿地植物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分析
4
作者 沈德才 胡桢健 +1 位作者 陈跃洲 罗永光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6期46-58,共13页
为研究城市绿地植物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和种间关系,以东莞市中心城区的3种城市绿地群落为研究对象开展植物群落调查,分析不同绿地之间物种alpha多样性差异,群落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重要值,生态位宽度Levins指数和Shannon指数,生态位... 为研究城市绿地植物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和种间关系,以东莞市中心城区的3种城市绿地群落为研究对象开展植物群落调查,分析不同绿地之间物种alpha多样性差异,群落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重要值,生态位宽度Levins指数和Shannon指数,生态位重叠(Pianka指数),以及种间关系。结果表明,社区绿地灌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指数显著高于(P<0.05)街头绿地。公园绿地草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P<0.05)社区绿地。公园绿地乔木、灌木和草本中生态位宽度前3分别为荔枝Litchi chinensis(B_(L)=6.13,B_(S)=1.94)、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B_(L)=9.49,B_(S)=2.41)、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B_(L)=20.73,B_(S)=3.17);街头绿地乔木、灌木和草本中生态位宽度前3分别为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B_(L)=4.15,B_(S)=1.51)、假连翘Duranta erecta(B_(L)=3.53,B_(S)=1.40)、海芋Alocasia odora(B_(L)=13.84,B_(S)=2.72);社区绿地乔木、灌木和草本中生态位宽度前3分别为四季桂Osmanthus fragrans(B_(L)=11.05,B_(S)=2.56)、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B_(L)=8.44,B_(S)=2.32)、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B_(L)=12.36,B_(S)=2.78)。Pianka指数表明,乔木优势种群间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草本优势种群间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公园绿地主要物种间的总体关联性均呈显著正关联;街头绿地乔木和草本的总体关联性呈显著正关联,灌木主要物种间呈现显著负相关;社区绿地乔木主要物种间呈现显著负相关,灌木和草本主要物种间呈现显著正相关。生态位重叠指数与联结系数AC呈极显著正相关。东莞市中心城区3种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在城市景观建设和园林绿化中,应优先选择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相近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莞市 城市绿地 物种多样性 生态位 种间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冠层植物对森林色彩景观时空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韩文静 张昶 +4 位作者 王成 沈德才 周海琪 刘婷 殷鲁秦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243,共12页
以珠三角地区10种典型森林为研究对象,揭示冠层植物对森林色彩景观的时空贡献机制。通过全年定点观测,共获取195张样本图像,利用自拟程序量化分析图像色彩构成和斑块空间格局特征。通过目视解译辨识分析植物种类和斑块格局,采用Apriori... 以珠三角地区10种典型森林为研究对象,揭示冠层植物对森林色彩景观的时空贡献机制。通过全年定点观测,共获取195张样本图像,利用自拟程序量化分析图像色彩构成和斑块空间格局特征。通过目视解译辨识分析植物种类和斑块格局,采用Apriori算法揭示冠层树种与森林色彩的关联机制,使用线性混合模型探讨冠层植物斑块分布对森林色彩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珠三角地区森林色彩景观以绿色(66.14%)为主色,以浅绿色(13.15%)为辅助色,以黄绿色(8.94%)、橙色(6.31%)和黄色(5.45%)为点缀色;2)不同森林色彩的主要贡献植物,其种类构成、贡献时间和贡献率均存在差异,银柴、窿缘桉对橙色和黄色贡献突出,非洲楝、小叶榄仁、美丽异木棉、木油桐对黄绿色和浅绿色贡献较大,而乐昌含笑、山鸡椒、麻楝则对绿色贡献较大;3)冠层植物斑块指标对森林色彩斑块平均分维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密度的解释程度较高(Marginal R^(2)=0.399、0.287、0.250)。以上结果为南亚热带地区森林色彩景观优化提供了树种选择和植物空间方面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植物 森林色彩贡献率 贡献持续时间 森林色彩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欧城市地区矿山生态修复对比分析——以中国淮北市和德国盖尔森基兴市为例
6
作者 孙振凯 王成 金佳莉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4期19-25,共7页
中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矿山生态修复是重要的治理内容。欧美国家矿山生态修复开始较早,在理论、技术和实践方面都可以提供很好的参考,但是目前我国研究大多是单方面介绍,缺乏对比分析。文章选取矿山生态修复类型... 中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矿山生态修复是重要的治理内容。欧美国家矿山生态修复开始较早,在理论、技术和实践方面都可以提供很好的参考,但是目前我国研究大多是单方面介绍,缺乏对比分析。文章选取矿山生态修复类型相似的中国淮北市和德国盖尔森基兴市(位于鲁尔区)为研究对象,在梳理两个城市采煤塌陷地发展概况,以及各自国家、省、城市等不同尺度在生态修复方面采取的措施和进展基础上,从多方面进行实践与经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和德国建立法律法规、政策机制等方面的生态修复治理体系在时间上较为同步,但是中国实践进度落后;淮北市和鲁尔区均注重通过矿山生态修复恢复完整的生态系统,为居民提供生态休闲空间;淮北市资金投入来源少,管理效率和工程效益有待提升;鲁尔区的近自然生态修复和管护技术值得借鉴;两个城市的生态修复质量均有待提升,需要加强理论和技术研究、工程监督和长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城市对比 矿山废弃地 棕地 受损弃置地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森林公园典型林分冠层色彩季相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韩文静 张昶 +5 位作者 周海琪 刘婷 沈德才 刘颂颂 莫罗坚 王成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5期138-149,共12页
不同林分因其物种组成、植物特性及季相变化的差异呈现出独特的色彩风貌,但目前针对不同林分色彩特征及其差异性的深入研究较少。文章以珠三角地区9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依托森林公园设置74个样区,利用无人机进行全年定期拍摄,筛选获得... 不同林分因其物种组成、植物特性及季相变化的差异呈现出独特的色彩风貌,但目前针对不同林分色彩特征及其差异性的深入研究较少。文章以珠三角地区9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依托森林公园设置74个样区,利用无人机进行全年定期拍摄,筛选获得1378张森林图像;基于色彩分类区间,解析图像色彩斑块,并从色彩种类构成、色彩属性及斑块景观格局3个方面选取10个指标,量化珠三角典型林分冠层色彩特征及其季相变化规律,以期为珠三角森林色彩景观设计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色彩种类构成方面,珠三角林冠色彩共涉及44种,荔枝林、桉树林和润楠林的色彩种类丰富且季节性变化强。2)色彩属性方面,桉树林、相思林和木荷林的橙色和黄色占比较大,荔枝林和楝叶吴萸林的黄绿色和浅绿色占比较大;黧蒴锥林饱和度较高,荔枝林明度较高。3)色彩景观格局方面,荔枝林和桉树林斑块多样性高,楝叶吴萸林和鹅掌柴林斑块破碎化程度高,而桉树林、相思林和樟树林斑块形状复杂。因此,尽管各林分色彩特征有所不同,但在季相变化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共性。冬、春季色彩种类丰富且非绿色面积占比大;夏季饱和度和明度较高;秋季色彩斑块破碎化程度和多样性指数低但形状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林分 色彩构成 色彩属性 色彩景观格局 珠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森林公园林冠色彩特征
8
作者 韩文静 张昶 +5 位作者 周海琪 刘婷 沈德才 刘颂颂 莫罗坚 王成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4期51-60,共10页
色彩作为第一视觉要义,在森林景观质量提升、彰显地域特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研究多集中于色彩变化剧烈的地区,对于珠三角等以渐变性森林色彩景观为主地区的研究较少。为明确渐变性森林色彩构成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以珠三角地区... 色彩作为第一视觉要义,在森林景观质量提升、彰显地域特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研究多集中于色彩变化剧烈的地区,对于珠三角等以渐变性森林色彩景观为主地区的研究较少。为明确渐变性森林色彩构成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以珠三角地区林冠色彩景观为研究对象,于7个森林公园选取74个样区,利用无人机进行全年定期监测,共获取1 378张图像;采用K-Means聚类法提取图像色彩信息,耦合人眼敏感度,构建珠三角森林公园色谱,并以此为依据,从色彩构成和空间分布格局两方面量化珠三角森林色彩特征。结果表明:1)珠三角森林色彩划分为橙、黄、黄绿、浅绿、绿、深绿、蓝绿、蓝、紫、红10个色相,90种颜色;2)色彩构成方面,整体上以绿色(面积占比63.34%)为主色,浅绿色(面积占比14.01%)和黄绿色(面积占比10.16%)为辅助色,橙色(面积占比6.22%)和黄色(面积占比6.28%)为点缀色,且以低饱和度(面积占比68.48%)和中等明度(面积占比54.00%)为主;3)色彩景观格局方面,橙色和黄色之间、黄绿色和浅绿色之间的斑块指数月变化趋势一致,整体上1、2和5月森林色彩破碎化程度较高,11月斑块形状最复杂。总之,珠三角森林色彩变化集中于橙、黄、黄绿、浅绿、绿5种色相,并在色彩构成、面积占比及空间分布上呈现渐变性特征,该结果为绿美广东、美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营造“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的珠三角森林景观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公园色谱 色彩构成 色彩景观格局 珠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市城市公园绿地乔木组成及冠层结构特征
9
作者 周海琪 严朝东 +2 位作者 胡桢健 刘婷 罗永光 《热带林业》 2024年第3期11-17,共7页
城市绿地尤其是其中的公园人居生态林在调节气温、优化居民的生活环境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了探明城市公园的主要林型和优势树种构成、乔木冠层结构与林下光照的关系,采用经典群落学调查方法和半球面影像技术,定量研究了东莞市区7个... 城市绿地尤其是其中的公园人居生态林在调节气温、优化居民的生活环境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了探明城市公园的主要林型和优势树种构成、乔木冠层结构与林下光照的关系,采用经典群落学调查方法和半球面影像技术,定量研究了东莞市区7个城市公园里的32个典型木本植物景观单元。结果表明:(1)目前东莞城市公园绿地树种组成可分为三种类型,以马占相思、台湾相思、尾叶桉、荔枝、龙眼、黄皮为主的人工低效林,以阴香、土沉香、水翁蒲桃、荷木、樟树为主的保护自然林,以黄花风铃木、南洋楹、羊蹄甲、白兰等观赏珍贵树种为主的观赏休憩林;(2)在研究中自然林冠层覆盖度以及叶面积指数最高,其次是低效林,观赏林最小但变异系数最大;(3)在东莞城市公园,不同乔木对冠层结构和林下光照的影响各不相同。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东莞市城市公园绿地的乔木冠层结构规律及其与林下光照动态变化及相关性,同时也为该区域城市公园绿地的树种搭配和游憩环境搭建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绿地 冠层结构 林下光照 光环境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城镇森林常见树种营养器官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健容 裴男才 +2 位作者 陈步峰 史欣 王成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6期121-127,共7页
为了解城镇森林乔木树种的生态环境特性,通过调查遴选了深圳城郊园山景区内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小叶榕(Ficus microcorpa)、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e)、降真香(Acronychia pedunculata)、非洲楝(Khaya senegalensi)和板栗(Casta... 为了解城镇森林乔木树种的生态环境特性,通过调查遴选了深圳城郊园山景区内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小叶榕(Ficus microcorpa)、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e)、降真香(Acronychia pedunculata)、非洲楝(Khaya senegalensi)和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等6种常见乔木树种,测试和分析了其营养器官(根、枝干、叶片)中8种重金属元素(Zn、Cu、Cr、Ni、Pb、Cd、As、Hg)的含量,以研究各元素在该城镇区域部分常见树种营养器官中的变化特性。结果显示,多数常见树种营养器官内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在标准范围内,且大多居于较低的含量水平,表明该区域总体上处于清洁水平。总体来看,叶片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根系次之,枝干较低;同一树种相同营养器官间的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多叶或者根系发达的树种将吸储更多的重金属元素,可能对净化受污染生境有重要意义。部分优良景观树种(如降真香和樟树)在吸储重金属元素方面效果较好,可为美丽城镇森林景观优良树种的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森林景观 植物吸储 化学计量 生态功能 园山风景区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照强度对濒危植物丹霞梧桐的生长及光适应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灼康 莫罗坚 +2 位作者 黄倩琳 陈葵仙 李炯祥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4期76-80,共5页
为探讨濒危植物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对不同光照强度的适应机制,以半年生幼苗为对象,在不同光照强度(CK、L1、L2、L3,即遮荫度分别为0%、25%、50%和75%)下,比较其生长和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大,丹霞梧桐苗高... 为探讨濒危植物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对不同光照强度的适应机制,以半年生幼苗为对象,在不同光照强度(CK、L1、L2、L3,即遮荫度分别为0%、25%、50%和75%)下,比较其生长和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大,丹霞梧桐苗高、地径的净生长量和总生物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比叶重呈下降趋势,但比叶面积呈上升趋。其生长量、生物量均以L1处理最高,苗高、地径净生长量和总生物量分别为28.94 cm、0.99 mm和25.16 g·株^(^(-1))。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大,其净光合速率增长幅度表现为CK>L1>L2>L3;在全光照条件下,丹霞梧桐具有较高的最大净光合速率(16.12 mmol·m^(^(-2))·s^(-1))、光饱和点(24.33μmol·m^(-2)·s^(-1))和暗呼吸速率(1.41μmol·m^(-2)·s^(-1))。PCA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对丹霞梧桐生长及光合参数呈显著相关性。在光照胁迫处理下,丹霞梧桐通过提高总生物量、增加比叶面积,降低根冠比和比叶重来提高其生长,以及适应特定的光环境,表明该物种的生长受光环境因子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梧桐 光照强度 光适应 濒危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造模式下马占相思林凋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纯兰 严朝东 +4 位作者 刘颂颂 曹洪麟 沈德才 刘婷 潘丽婵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1期27-35,共9页
为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和乡土阔叶树种套种对华南地区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林龄25年)地表凋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的影响,以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内东莞市林业科学园的马占相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间伐强度:0、30%、60%,编号为A... 为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和乡土阔叶树种套种对华南地区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林龄25年)地表凋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的影响,以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内东莞市林业科学园的马占相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间伐强度:0、30%、60%,编号为A、B、D,间伐后以相同措施均匀套种49种乡土阔叶树种,以不间伐、不套种的马占相思纯林为对照(编号C)。改造15年后,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在各样地设立12个凋落物收集器,采集凋落物;采用环刀法采集表层土壤(0~20 cm)。用浸水法和烘干法研究凋落物、土壤的持水能力。不同改造模式下马占相思人工林凋落物生物量、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72~1.18 t·hm^(-2)、17.70~28.64 t·hm^(-2)、136.46~234.37 t·hm^(-2)、113.32~195.37 t·hm^(-2),均呈现A>B>D>C,且不同改造模式差异显著(P<0.01)。通过回归拟合发现,累积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显著的三次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显著的倒数关系;累积失水量与失水时间呈显著的三次关系,失水速率与失水时间呈显著的倒数关系。不同改造模式下的土壤毛管孔隙度变化范围为19.63%~26.85%;非毛管孔隙度变化范围为13.94%~19.6%;总空隙度的变化范围为38.27%~43.84%;土壤容重变化范围为1~1.09。研究还发现,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越高,土壤保水能力越好。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和乡土阔叶树种套种对凋落物和土壤的水文效应的影响较为显著。从林分质量和森林经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间伐与套种相结合的模式在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森林更新与演替、提高枯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等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占相思 间伐强度 凋落物 土壤 水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丹霞梧桐不同器官代谢物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莫罗坚 胡秋艳 +3 位作者 张庆威 林艳 李子雍 黄久香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6期33-39,共7页
为了探究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不同器官的代谢物差异及药用价值,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其根、茎和叶进行代谢物分析与鉴定,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 为了探究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不同器官的代谢物差异及药用价值,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其根、茎和叶进行代谢物分析与鉴定,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不同器官的代谢物进行筛选与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到10558个代谢物,包括5184个差异代谢物,其中根和茎的差异代谢物2965个,根和叶的差异代谢物3611个,茎和叶的差异代谢物3662个。KEGG分析结果显示,差异代谢物在黄酮和类黄酮的生物合成通路中富集较为明显,丹霞梧桐的核心差异代谢物中共有16个黄酮化合物参与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梧桐 非靶向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黄酮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湿生乡土植物资源及其区系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婷 刘颂颂 +4 位作者 潘丽婵 苏纯兰 翟欣 黄小清 李洁红 《热带林业》 2024年第2期4-8,共5页
近年来不合理开发利用湿地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湿地的片面认识更加速了破坏湿地。乡土植物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环境,选择适用的乡土湿生植物可能是恢复退化湿地的关键途径。文章利用植物志在线网站结合文献,分析华南地区湿生乡土植物... 近年来不合理开发利用湿地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湿地的片面认识更加速了破坏湿地。乡土植物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环境,选择适用的乡土湿生植物可能是恢复退化湿地的关键途径。文章利用植物志在线网站结合文献,分析华南地区湿生乡土植物资源及其区系特征,为华南地区利用乡土湿生植物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依据。结果如下:(1)华南地区湿生乡土植物资源丰富,共有128科430属1080种;被子植物占华南地区湿生植物总种数的95%以上,是整个区域的主要组成部分。(2)华南地区湿生植物以草本为主,共有959种,占总种数的88.7%。(3)区系类型复杂,热带成分占优势地位;在科级水平,华南地区乡土湿生植物以热带分布科为主;在属的水平,泛热带分布占比高且有多种温带成分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乡土植物 湿生植物 植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市国营大岭山林场典型桉树过熟林土壤有机碳与养分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沈德才 冯英杰 +3 位作者 刘婷 赵新宇 龙凤玲 刘效东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4期99-107,共9页
研究以广东东莞市国营大岭山林场23年生桉树过熟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该典型桉树人工林土壤C、N、P、K含量与储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该桉树人工林土壤整体呈强酸性(pH:4.13±0.02)。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含量呈明显的表聚现象,0-20 cm... 研究以广东东莞市国营大岭山林场23年生桉树过熟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该典型桉树人工林土壤C、N、P、K含量与储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该桉树人工林土壤整体呈强酸性(pH:4.13±0.02)。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含量呈明显的表聚现象,0-20 cm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含量分别为:12.85±1.21 g·kg^(-1)和0.98±0.08 g·kg^(-1)。速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均随土层的增加而下降。土壤化学计量特征除C:N(12.83±0.29)达到全国陆地土壤C:N的平均值水平外,C:P、N:P均未达到全国的相应平均水平。0-100 cm土层C与各养分储量大小表现为:C>K>N>P,其值分别为143.28 t·hm^(-2)、85.81 t·hm^(-2)、10.90t·hm^(-2)和3.54 t·hm^(-2),其中0~40 cm土壤碳储量占整体的57.6%。土壤C、N储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0~40 cm N储量占土壤整个剖面储量的55.3%。研究表明了桉树人工林0~40 cm土壤层较好地扮演着碳库与氮库的角色,但整体上土壤磷、钾含量相对偏低,建议后期经营管理中注意过熟林地表层土壤养分的保护,此外也可针对性的开展林分的综合改造,以期进一步提升桉树人工林的生态与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人工林 碳储量 养分特征 碳汇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疏伐荔枝林对林分改造树种生长的影响
16
作者 胡秋艳 莫罗坚 +2 位作者 陈红跃 叶永昌 林艳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4期81-86,共6页
为了解不同疏伐处理下的荔枝林Litchi chinensis林分改造树种生长差异,采用全砍、回缩、修剪、保留4种不同疏伐处理,并套种黧蒴Castanopsis fissa等9个乡土阔叶树种,对撂荒荔枝林进行林分改造,分析改造后树种的生长及植物多样性表现,对... 为了解不同疏伐处理下的荔枝林Litchi chinensis林分改造树种生长差异,采用全砍、回缩、修剪、保留4种不同疏伐处理,并套种黧蒴Castanopsis fissa等9个乡土阔叶树种,对撂荒荔枝林进行林分改造,分析改造后树种的生长及植物多样性表现,对改造6年后树种生长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疏伐处理以及不同套种方式下改造树种的平均树高、冠幅生长量和胸径生长量均存在差异。其中,修剪套种处理对林分、荔枝个体和套种树种的生长量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回缩套种处理次之,全砍套种和回缩套种处理生长量较低。对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发现4种改造类型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多样性,说明适当的回缩或修剪有利于草本和灌木的迁入和定居。总体来看,修剪套种和回缩套种方式有最利于改造树种的生长以及植物丰富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林 林分改造 疏伐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