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非甲烷总烃便携式和实验室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的对比监测
1
作者 朱迪 周咪 +2 位作者 马莹 刘郁葱 蔡慧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77,I0004,I0005,共9页
为探明便携式和实验室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法在固定污染源非甲烷总烃(NMHC)有组织排放监测中的差异,以广东省内人造石制造业、印刷业、汽车表面涂装业、家具制造业和制鞋业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6家企业,采集了48个样品进... 为探明便携式和实验室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法在固定污染源非甲烷总烃(NMHC)有组织排放监测中的差异,以广东省内人造石制造业、印刷业、汽车表面涂装业、家具制造业和制鞋业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6家企业,采集了48个样品进行NMHC分析。结果表明,便携式GC-FID法测定结果普遍高于实验室测定结果,便携式与实验室GC-FID法均能适用于印刷业和制鞋业排放的NMHC测试,相对于实验室GC-FID法,便携式GC-FID法更适用于人造石制造业、汽车表面涂装业和家具制造业排放的NMHC现场测试。在实验室进行含化学活性较高的挥发性有机物成分NMHC检测时,建议尽量缩短样品保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GC-FID 实验室GC-FID 有组织排放 非甲烷总烃 差异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酶法降解枳实果胶及其衍生物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钱伟 阳斌 +2 位作者 邵博 万力 周军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47-955,共9页
采用超声辅助酶法对枳实果胶进行降解,获得枳实果胶降解衍生物。以抗氧化活性为指标,考察了超声预处理时间、酶种类、酶添加量等因素对枳实果胶降解衍生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利用滴定法、凝胶色谱法和红外光谱等技术分析了枳实果胶降解... 采用超声辅助酶法对枳实果胶进行降解,获得枳实果胶降解衍生物。以抗氧化活性为指标,考察了超声预处理时间、酶种类、酶添加量等因素对枳实果胶降解衍生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利用滴定法、凝胶色谱法和红外光谱等技术分析了枳实果胶降解衍生物中半乳糖醛酸含量、分子量分布以及结构特性,以验证果胶降解衍生物抗氧化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当果胶酶作为降解酶,酶用量为6000 U/g,超声预处理时间为20 min时,制备的枳实果胶降解衍生物的抗氧化活性最佳,此条件下其质量浓度为3 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62.94%,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2.67%,还原能力为0.9627,与未降解的枳实果胶相比,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枳实果胶降解衍生物中半乳糖醛酸含量随降解工艺的不同存在明显差异,且半乳糖醛酸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此外,枳实果胶降解衍生物分子量更低,且甲氧基含量也明显降低,但降解过程并没有改变果胶的吡喃糖结构。研究结果为枳实果胶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果胶 超声辅助酶法 降解衍生物 抗氧化活性 构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补贴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智全 付甜甜 +1 位作者 万力 任杰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1-594,共4页
在全球“减碳”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和新的竞争点。我国为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领先和换道超车传统汽车产业大国,出台了一系列的补贴政策。这些补贴政策不仅改善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也在技... 在全球“减碳”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和新的竞争点。我国为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领先和换道超车传统汽车产业大国,出台了一系列的补贴政策。这些补贴政策不仅改善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也在技术创新、产业链发展、市场拓展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随着财政补贴退坡阶段以及后补贴时代的来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面临新的挑战。回顾了近些年来国家出台的部分重要的财务补贴政策,分析了财政补贴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最后对“后补贴”时代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产业 财政补贴 影响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新电池法对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制造和出口的启发 被引量:11
4
作者 付甜甜 任杰 +1 位作者 万力 郁济敏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34-837,共4页
欧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聚焦电池行业,于2020年12月提出了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简称:新电池法规),该法规较2006年的欧盟电池指令,其等级已由“指令”上升为“法规”层面,这将更大程度地减少进入欧盟市场的电池在... 欧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聚焦电池行业,于2020年12月提出了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简称:新电池法规),该法规较2006年的欧盟电池指令,其等级已由“指令”上升为“法规”层面,这将更大程度地减少进入欧盟市场的电池在各阶段对环境和社会影响,同时加强了欧盟电池市场的保护。目前,欧盟是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的最大目的地,对我国锂离子电池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市场,如何响应欧盟新电池法规相关要求,使国产锂离子电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和优势,是我国锂离子电池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共同任务。因此,总结了欧盟新电池法规与中国电池行业政策在关键指标上的异同,旨在为国内电池行业企业适应欧盟新电池法规时提供建议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电池法 政策 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nKF排放清单反演方法的关键影响参数评估与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郑传增 贾光林 +6 位作者 余宇帆 陆梦华 王自发 唐晓 吴煌坚 黄志炯 郑君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043-4051,共9页
以中国一氧化碳(CO)排放反演为例,利用敏感性分析手段评估了集合数目、局地化半径、膨胀因子、观测站点密度和观测数据时间分辨率对排放清单反演的影响.结果表明:站点密度是影响排放反演的最重要参数.在不同站点密度下,反演的中国CO排放... 以中国一氧化碳(CO)排放反演为例,利用敏感性分析手段评估了集合数目、局地化半径、膨胀因子、观测站点密度和观测数据时间分辨率对排放清单反演的影响.结果表明:站点密度是影响排放反演的最重要参数.在不同站点密度下,反演的中国CO排放总量差异可达34%.同时,站点密度还会影响排放反演对其他参数的敏感性.随着站点密度的降低,排放反演对局地化半径、集合数目和膨胀因子参数变得更为敏感,但对观测数据时间分辨率的敏感性则有所下降.因此在站点稀疏地区,局地化半径是排放反演的主要影响参数,集合数目和膨胀因子次之;但在观测站点密集地区,局地化半径和观测数据时间分辨率是主要的影响参数,而膨胀因子和集合数目的影响相对较小.该研究能够为不同尺度的排放反演开展参数优化提供借鉴.在中国CO排放反演案例(站点密度为1.55个/104km2)中,建议反演参数设置为:集合数目为50、局地化半径为100km、最大似然估计膨胀方案(MLE)、日均或小时观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卡尔曼滤波(EnKF) 排放反演 参数评估 站点密度 局地化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絮凝耦合超滤工艺处理给水厂高浊度浓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俊豪 关智杰 +3 位作者 冯召清 黄明珠 林显增 孙水裕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60-1665,1670,共7页
市政给水厂日常产生的高浊度浓水富集大量微生物、有机物及无机杂质,倘若不经处理而直接排放,将会严重污染周边水环境。采用超滤工艺处理给水厂日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高浊度浓水,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超滤运行压力、反冲洗压力、反冲洗时... 市政给水厂日常产生的高浊度浓水富集大量微生物、有机物及无机杂质,倘若不经处理而直接排放,将会严重污染周边水环境。采用超滤工艺处理给水厂日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高浊度浓水,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超滤运行压力、反冲洗压力、反冲洗时间及预处理工艺对浊度、化学需氧量(COD)和254 nm波长吸光度(UV 254)去除效果的影响,分析不同预处理工艺下的膜污染可逆性和阻力分布,并探究化学清洗剂对超滤膜的清洗效果。结果表明,超滤运行最佳参数为:运行压力100 kPa,反冲洗压力80 kPa,反冲洗时间60 s。磁絮凝预处理工艺可以降低超滤膜污染,提高膜渗透通量,减少膜阻力。磁絮凝预处理工艺使超滤出水水质明显提升,污染物去除率大大增加,磁絮凝耦合超滤工艺出水浊度低于0.3 NTU,浊度、COD、UV 254去除率分别为99.9%、77.9%、32.4%。此外,通过投加氢氧化钠对超滤膜进行化学清洗可有效去除膜有机污染,延长膜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絮凝 超滤 高浊度浓水 膜污染 化学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吡唑醚菌酯·氰霜唑悬浮剂在荔枝上的残留行为及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彩霞 高歆越 罗建军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6期44-49,共6页
通过1年6地的荔枝田间试验,采用QuEChERS-UPLC-MS/MS方法,研究了吡唑醚菌酯和氰霜唑及其代谢物4-氯-5-(4-甲苯基)-1H-咪唑-2腈(CCIM)在荔枝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并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当吡唑醚菌酯添加水平在0.01~1.0 mg/kg... 通过1年6地的荔枝田间试验,采用QuEChERS-UPLC-MS/MS方法,研究了吡唑醚菌酯和氰霜唑及其代谢物4-氯-5-(4-甲苯基)-1H-咪唑-2腈(CCIM)在荔枝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并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当吡唑醚菌酯添加水平在0.01~1.0 mg/kg时,方法平均回收率分别在73%~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4.5%;当氰霜唑及代谢物CCIM添加水平在0.01~0.5 mg/kg添加水平下,方法平均回收率分别在79%~103%和81%~9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12.8%。吡唑醚菌酯、氰霜唑和CCIM在荔枝全果和果肉中的定量限均为0.01 mg/kg。吡唑醚菌酯在广东、广西和海南3地荔枝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9 d,5.2 d和8.0 d;氰霜唑在广东和广西2地荔枝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0 d和6.7 d。于安全间隔期(21 d)时采收的荔枝样品中,吡唑醚菌酯和氰霜唑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我国相应的MRL值(0.1 mg/kg和0.02 mg/kg)。经膳食风险评估可知,吡唑醚菌酯和氰霜唑的摄入风险概率均<100%,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氰霜唑 荔枝 残留 膳食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