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工业化独立发酵凝固型发酵乳的发酵工艺 被引量:6
1
作者 黄娟 黄燕燕 彭小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48-156,共9页
工业化独立发酵凝固型发酵乳受发酵温度波动、发酵时长及发酵后剪切破坏等因素的影响,易出现成品乳清析出量过多和凝固状态不佳等现象,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探究了发酵温度波动、发酵温度、发酵时长、发酵菌种配比及模拟工业化灌装... 工业化独立发酵凝固型发酵乳受发酵温度波动、发酵时长及发酵后剪切破坏等因素的影响,易出现成品乳清析出量过多和凝固状态不佳等现象,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探究了发酵温度波动、发酵温度、发酵时长、发酵菌种配比及模拟工业化灌装后破坏对产品质构和风味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响应面法BoxBehnken组合试验,对发酵温度、发酵时长、发酵菌种配比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灌装后发酵2 h内剪切破坏影响不大,但超出时间后将严重影响产品质构和酸化速度,灌装后发酵温度波动将显著影响产品的酸化速度和不良率,这提示工业化发酵过程中应当尽量缩短灌装后段液态乳在常温环境中的暂存时间,由于机器故障导致的灌装延迟超过2 h的液态乳应直接发酵为成品再进行二次利用,不适宜再经管道剪切后进行灌装。响应面模型最优解的结果表明,在实际发酵温度42℃,发酵时长5.6 h,菌种配比1:1最佳工艺条件条件下制备的工业化独立发酵凝固型发酵乳的质构完好率为100%,终止发酵的酸度为68.56°T,冷库后放置12 h的酸度为70.2°T,发酵乳的综合感官评分为8.24分,与预测值接近,证明模型有效。流变学特性曲线结果显示该发酵乳的抗剪切能力较弱,200 s-1高剪切后的酸奶黏度恢复率仅为25.55%,符合脆软嫩滑形式的凝固型发酵乳的感官特点。响应面法可有效拟合该凝固型发酵乳的发酵温度、发酵时长、发酵菌种配比之间的关系,为工业化生产中不可避免的菌种配比称量误差、发酵温度堆热传热波动、人为取样时机导致的发酵时长误差等情况给予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方便在实际操作中,快速提出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固型发酵乳 感官评价 工业化 独立发酵 剪切破坏 温度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生物荧光法在乳品企业清洗效果评价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丘勒红 梁俊健 +3 位作者 林淑仪 林夏纯 何瑛 杨爱君 《中国乳业》 2022年第10期72-76,共5页
清洗是乳制品加工环节当中的核心环节之一,设施设备的卫生管控和有效清洗是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本文介绍了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法的基本原理;论述了ATP生物荧光技术在清洗验证时的应用,确保清洁程序得到有效的监控;并且对ATP... 清洗是乳制品加工环节当中的核心环节之一,设施设备的卫生管控和有效清洗是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本文介绍了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法的基本原理;论述了ATP生物荧光技术在清洗验证时的应用,确保清洁程序得到有效的监控;并且对ATP生物荧光法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常见问题,如温度对ATP检测的影响、ATP检测限值的设定、通过检测数据的整合进行趋势分析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法 清洗 清洁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品企业的常用消毒剂及管理 被引量:2
3
作者 梁俊健 陈春裕 +3 位作者 丘勒红 林淑仪 陈欣 林夏纯 《中国乳业》 2021年第5期81-84,共4页
乳品企业除了物理法的高温消毒以外,化学消毒剂也是常用的消毒杀菌手段。其消毒方式灵活多样,广泛应用于包材、生产设备、操作人员、环境空气的消毒,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消毒剂的正确使用和管理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本... 乳品企业除了物理法的高温消毒以外,化学消毒剂也是常用的消毒杀菌手段。其消毒方式灵活多样,广泛应用于包材、生产设备、操作人员、环境空气的消毒,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消毒剂的正确使用和管理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介绍了乳品企业常用的消毒剂,并从采购、保管、配制、使用、消毒验证等环节阐述消毒剂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品企业 消毒剂 管理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经UHT处理全脂复原调制乳乳化稳定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娟 吴思翰 +1 位作者 廖高锋 彭小霞 《中国乳业》 2024年第9期97-104,110,共9页
[目的]复原奶调制乳受奶粉产地、营养指标、使用比例、乳化稳定剂、工艺参数等影响,易出现灭菌生产工艺过程中保温管结垢过多,导致蒸汽压力骤升超出安全阈值、终产品沉淀过多等不稳定现象。[方法]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探究复配乳化... [目的]复原奶调制乳受奶粉产地、营养指标、使用比例、乳化稳定剂、工艺参数等影响,易出现灭菌生产工艺过程中保温管结垢过多,导致蒸汽压力骤升超出安全阈值、终产品沉淀过多等不稳定现象。[方法]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探究复配乳化稳定剂、缓冲盐、奶粉品牌、奶粉复水温度和时长对产品稳定性、风味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响应面法Box-Behnken组合试验,优化复配乳化稳定剂应用比例、奶粉复水比例及温度。[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新西兰产地的某品牌全脂奶粉优于澳大利亚优于美国;奶粉复水比例1︰7.5且复水30 min条件下,45℃复水温度优于50℃,优于40℃;奶粉复水比例1︰7.5且复水1 h条件下,40℃复水温度优于45℃,优于50℃。(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三聚磷酸钠+FH)复配乳化稳定剂优于(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FH)复配乳化稳定剂,优于(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六偏磷酸钠+FH)复配乳化稳定剂,优于(单,双甘油脂肪酸酯+FH)复配乳化稳定剂。结合生产实际建立响应面模型最优解结果表明,全脂复原奶调制乳最佳乳化稳定体系及关键工艺参数:(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三聚磷酸钠+FH)复配乳化稳定剂添加比例0.26%,新西兰产地的某品牌全脂奶粉复水比例1︰7.2,奶粉复水温度45℃,复水时长30 min,预测感官评分9.273,TSI顶部和底部平均值0.171,离心沉淀率0.31%。3个模型的P值均<0.001,对应R2为0.948~0.981,说明3个响应方程吻合程度较高。在该条件下进行中试试验验证,对应复原奶调制乳的综合感官评分9.14,上机24 h的TSI顶部和底部平均值仅为0.182,3000 rpm、30 min条件下的离心沉淀率仅为0.35%,与预测值接近,证明模型有效。测得其粘壁率0.25%,均质指数5.70%,终产品pH值6.42,变化较小,接近于中性,证明产品稳定性较好。工业化生产条件下验证结果显示连续生产90吨过程中,试产优化后的配方及工艺参数对应中间段的压力上升幅度较(单,双甘油脂肪酸酯+FH)复配乳化稳定剂生产方案(原始配方)有明显改善,感官风味结果与实验室一致。[结论]响应面法可有效拟合该调制乳的复配稳定剂添加比例,奶粉复水比例、温度和时长关系,为工业化生产中奶粉过度热循环处理等特殊生产状况提供基础依据,有助于实际操作中快速准确响应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制乳 复原奶 工业化 响应面 稳定剂 总沉淀指数(T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双歧杆菌Y6活菌型发酵乳对消化功能障碍人群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黎旭 黄志钰 +2 位作者 黄娟 陶纯长 金庭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0-177,共8页
为了探究饮用乳双歧杆菌Y6活菌型发酵乳对消化功能障碍人群肠道健康的影响,本文进行了一项膳食干预试验。选择具有消化功能问题的受试者,每天饮用200 mL Y6活菌型发酵乳,持续4周。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临床评分,同时利用Illumina PE300测... 为了探究饮用乳双歧杆菌Y6活菌型发酵乳对消化功能障碍人群肠道健康的影响,本文进行了一项膳食干预试验。选择具有消化功能问题的受试者,每天饮用200 mL Y6活菌型发酵乳,持续4周。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临床评分,同时利用Illumina PE300测序平台,对受试者粪便微生物的16S rDNA PCR产物片段进行高通量测序,使用气相色谱测定了粪便中短链脂肪酸(SCFAs)的含量。结果表明,饮用Y6活菌型发酵乳对消化功能障碍导致的临床症状有极显著的改善作用(P<0.01);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Y6活菌型发酵乳的干预对人体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影响显著,但对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没有明显改变,其中有益菌Akkermansia、Collinsella和Erysipelotrichacee_UCG_003属的相对丰度增加,有害菌Lachnoclostridium属的相对丰富度减少;肠道内SCFAs(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乳双歧杆菌Y6活菌型发酵乳的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消化功能障碍人群的肠道健康,为Y6菌株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双歧杆菌Y6 活菌型发酵乳 消化功能障碍 短链脂肪酸(SCFAs) 肠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氏定氮法测定巴氏杀菌乳中蛋白质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学思 何瑛 +4 位作者 杨爱君 纪坤发 罗少杰 林淑仪 叶绮薇 《中国乳业》 2024年第11期108-113,119,共7页
[目的]评定凯氏定氮法测定巴氏杀菌乳中蛋白质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依据《GB 500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凯氏定氮法测定巴氏杀菌乳中蛋白质含量。建立数学模型,识别试验过程中各不确定度来源,并对其进行量化,... [目的]评定凯氏定氮法测定巴氏杀菌乳中蛋白质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依据《GB 500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凯氏定氮法测定巴氏杀菌乳中蛋白质含量。建立数学模型,识别试验过程中各不确定度来源,并对其进行量化,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巴氏杀菌乳中蛋白质含量3.40 g/100 g时,其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0.02 g/100 g(k=2)。[结论]方法中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有3个方面:测量重复性、滴定体积、盐酸标准溶液浓度,为蛋白质含量检测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不确定度 凯氏定氮法 巴氏杀菌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奶”包装重塑:乳品企业升级品牌形象的最佳承载者
7
作者 王丹 《中国乳业》 2017年第5期34-37,共4页
通过燕塘乳业"基础奶"系列包装的成功重塑案例,印证基于品牌形象升级策略的品牌包装再设计,是乳品企业升级品牌形象的最佳承载者。展示了乳品企业如何透彻研究市场及消费者,分析品牌现状,制定品牌形象升级策略,通过"基础奶"包装的... 通过燕塘乳业"基础奶"系列包装的成功重塑案例,印证基于品牌形象升级策略的品牌包装再设计,是乳品企业升级品牌形象的最佳承载者。展示了乳品企业如何透彻研究市场及消费者,分析品牌现状,制定品牌形象升级策略,通过"基础奶"包装的升级再设计,成功实现品牌形象的升级,并最终赢得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和忠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品加工 承载者 企业升级 升级策略 视觉画面 食品安全危机 原奶 城市环境污染 情感需求 广东农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广州市儿童常温乳制品消费调研分析
8
作者 黄娟 黄燕燕 《中国乳业》 2019年第10期17-21,共5页
以广州市儿童常温乳制品市场为调研对象,对其现状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乳品企业提供参考.首先选定天猫超市的电商平台数据,分析儿童常温乳制品的全国性消费情况,研究现行市场的主要问题;再着眼于广州市场,通过线下问卷、采访验证的方式... 以广州市儿童常温乳制品市场为调研对象,对其现状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乳品企业提供参考.首先选定天猫超市的电商平台数据,分析儿童常温乳制品的全国性消费情况,研究现行市场的主要问题;再着眼于广州市场,通过线下问卷、采访验证的方式分析了广州市消费者对儿童常温乳制品的品类、售价、购买渠道及营销认可术语方面的态度;最后,通过消费者的反馈信息,对乳品企业迎合市场需求提出了参考性的指导意见.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于儿童常温乳制品的认知度不断提升,对口感、品牌及健康的关注度依然是消费行为的主导因素,常温儿童乳制品变质问题投诉率高达48.36%,仍然是非常严峻、亟待解决的问题.地方型品牌抢占地方型市场的能力还远远不足,市场占有率极低,地方型乳品企业一定要充分利用其独特的渠道优势来打造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产品,充分发展地方型市场或周边地区的增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调查 儿童常温乳制品 指导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测定生乳中抗生素含量的不确定度
9
作者 陈炜楠 杨爱君 +2 位作者 何瑛 梁俊健 曹学思 《中国乳业》 2024年第12期104-108,共5页
[目的]研究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测定生乳中抗生素——氯霉素、氟喹诺酮类含量读数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氯霉素含量测定采用“易瑞乳中氯霉素单检快速检测试纸条”、氟喹诺酮类含量测定采用“易瑞乳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快速检测试纸条... [目的]研究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测定生乳中抗生素——氯霉素、氟喹诺酮类含量读数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氯霉素含量测定采用“易瑞乳中氯霉素单检快速检测试纸条”、氟喹诺酮类含量测定采用“易瑞乳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快速检测试纸条”,通过分析不确定度来源,构建数学模型,分析、评定模型每一部分,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并进一步扩展,得出生乳中抗生素——氯霉素、氟喹诺酮类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均取置信度为95%时,得到生乳中抗生素含量读数结果分别为:X(氯霉素)=3.20±0.059 6,取k=2,扩展不确定度U=0.059 6、X(氟喹诺酮类)=3.00±0.059 4,取k=2,扩展不确定度U=0.059 4。[结论]试验过程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样品重复性、取样量、试纸读数仪、结果计算引入不确定度。该方法可为免疫分析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测定生乳中抗生素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分析法 生乳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抗生素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乳中抗生素测定值的不确定度测定——基于SNAP双流向酶联免疫法
10
作者 陈炜楠 杨爱君 +2 位作者 何瑛 梁俊健 曹学思 《中国乳业》 2024年第6期80-84,共5页
[目的]对SNAP双流向酶联免疫法测定生乳中抗生素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方法]运用三合一试纸,测定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头孢氨苄等生乳中抗生素,分析不确定度来源,建立完整数学模型,分析和评定模型中各分量,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目的]对SNAP双流向酶联免疫法测定生乳中抗生素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方法]运用三合一试纸,测定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头孢氨苄等生乳中抗生素,分析不确定度来源,建立完整数学模型,分析和评定模型中各分量,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并扩展,得出生乳样本中抗生素——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头孢氨苄抗生素测定值的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当置信度为95%时,得到生乳中抗生素测定值结果分别为:X(β-内酰胺类)=0.64±0.173 8,取k=2,扩展不确定度为U=0.173 8。X(四环素类)=0.62±0.168 4,取k=2,扩展不确定度为U=0.168 4。X(头孢氨苄)=0.37±0.100 4,取k=2,扩展不确定度为U=0.100 4 mg/kg。[结论]试验过程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样品重复性、取样量、试纸读数仪、结果计算引入。该方法可为SNAP双流向酶联免疫法关于生乳中抗生素测定值的不确定度评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P双流向酶联免疫法 生乳 抗生素 测定值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胆固醇乳酸菌的体外筛选及其降胆固醇机理探讨 被引量:36
11
作者 黄燕燕 郭均 +4 位作者 黎恒希 杨爱君 冯立科 彭小霞 刘冬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94,共7页
目的:从开菲尔粒和陈年泡菜水中分离出具有降胆固醇能力的乳酸杆菌,探讨其降解小鼠血清胆固醇的机理。方法:以耐酸性、胆盐耐受性、疏水性、胆盐水解酶活性以及降胆固醇特性筛选出1株性状优良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DMDL... 目的:从开菲尔粒和陈年泡菜水中分离出具有降胆固醇能力的乳酸杆菌,探讨其降解小鼠血清胆固醇的机理。方法:以耐酸性、胆盐耐受性、疏水性、胆盐水解酶活性以及降胆固醇特性筛选出1株性状优良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DMDL 9010)。将50只8周龄的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9010高组、9010低组,分别饲喂28 d和70 d采血,测定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的含量,70 d取肝组织细胞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胆固醇合成限速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 A reducase,HMGCR)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筛选得到1株具有降胆固醇能力的L.plantarum DMDL 9010,胆固醇去除率为37.58%,胆盐耐受性为35.48%,疏水性高达40%,具有较好的耐酸性。饲喂第28天,成功建出高脂模型大鼠,饲喂第70天,9010高组能显著降低高脂大鼠血清TC(23.03%)和LDL-C(28.00%),9010低组和阳性组无明显差异。阳性组和9010高组分别下调肝脏中HMG-Co A基因m RNA的表达(79.92%和62.86%)(P<0.05)。结论:实验获得了1株在体内外均具有高效降胆固醇能力的L.plantarum DMDL 9010,可进一步开发为功能性微生态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胆固醇 乳酸菌 分离 鉴定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InVitr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DMDL 9010制剂调控SD大鼠脂质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均 黄燕燕 +6 位作者 刘冬梅 孙丽娜 冯立科 杨爱君 彭小霞 吴晖 李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85-290,共6页
探讨植物乳杆菌DMDL 9010(Lactobacillus plantarum DMDL 9010)对SD大鼠脂质水平的影响。以无菌水、1 mg/m L阿托伐他汀水溶液、高剂量(109CFU/m L)和低剂量(107CFU/m L)L.plantarum DMDL 9010菌悬液连续灌胃SD大鼠10周,监测大鼠体重和... 探讨植物乳杆菌DMDL 9010(Lactobacillus plantarum DMDL 9010)对SD大鼠脂质水平的影响。以无菌水、1 mg/m L阿托伐他汀水溶液、高剂量(109CFU/m L)和低剂量(107CFU/m L)L.plantarum DMDL 9010菌悬液连续灌胃SD大鼠10周,监测大鼠体重和血清、肝脏、粪便的脂质水平变化。结果显示:高剂量(109CFU/m L)L.plantarum DMDL9010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23.03%)、低密度脂蛋白(28.00%)和动脉硬化指数(34.04%)(p<0.05),显著降低大鼠肝脏TC(33.20%)和甘油三酯(TG)(40.86%)(p<0.05),增加粪便TC(31.07%)和胆汁酸(TBA)(70.18%)排泄(p<0.05),肝脏病理切片观察表明,L.plantarum DMDL 9010能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得出L.plantarum DMDL 9010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血清和肝脏的TC和TG,提高粪便TC和TBA排泄,从而有效调控其脂质水平,为开发预防和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益生菌制剂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DMDL 9010 降胆固醇 脂质 高胆固醇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采集系统在车间环境控制中的应用
13
作者 陈松林 《中国乳业》 2025年第3期77-83,共7页
乳制品富含适合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易受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尤其是霉菌和酵母污染是乳制品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实施最佳的杀菌方法固然至关重要,但工作环境的管理同样不容忽视。乳制品车间的环境是保障食品质量的重要因素,确... 乳制品富含适合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易受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尤其是霉菌和酵母污染是乳制品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实施最佳的杀菌方法固然至关重要,但工作环境的管理同样不容忽视。乳制品车间的环境是保障食品质量的重要因素,确保各项空间参数在食品加工中保持稳定非常重要。然而,在日常工作中,由于空间体积庞大、设备布局紧凑和工作流程复杂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空间空调机组所设置的环境参数并不总是与每个位置的实际数值相符,因此车间的空间数据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如何有效减少空间温湿度、压差、风量、酸碱性的异常波动,以及如何实施更精细化的控制措施,是空间环境管理面临的一大挑战。本研究通过引入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对车间环境的精确控制,以最大程度控制霉菌和酵母的生长,保障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 车间环境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乳杆菌L6发酵的全谷物酸奶及其功能性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苏颖晶 李理 +1 位作者 余保宁 彭小霞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37,共5页
以全谷物膨化粉和低脂乳粉为原料,选用1.5%山药和1.5%薏米作为固定添加全谷物,分别加入1.5%的不同谷物,利用可分泌胞外普鲁兰酶的解淀粉乳杆菌L6(Lactobacillus amylolyticusL6)作为发酵剂制备全谷物酸奶。研究了添加全谷物后对酸奶理... 以全谷物膨化粉和低脂乳粉为原料,选用1.5%山药和1.5%薏米作为固定添加全谷物,分别加入1.5%的不同谷物,利用可分泌胞外普鲁兰酶的解淀粉乳杆菌L6(Lactobacillus amylolyticusL6)作为发酵剂制备全谷物酸奶。研究了添加全谷物后对酸奶理化性质、流变学性质、抗氧化特性和抗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低脂酸奶为对照组,全谷物酸奶的p H显著下降,在4.16~4.32之间;酸度显著上升,在114.00~133.72°T之间;质构变得柔软和黏稠;全谷物酸奶样品抗氧化能力得到改善,其中添加山药薏米红豆的低脂酸奶(LMY+YBR)清除DPPH自由基离子、羟自由基离子的能力为198.7mmol/L和66.2%,显著高于低脂酸奶(P<0.05);全谷物酸奶在模拟体外消化后生成的葡萄糖值显著低于理论葡萄糖值(P<0.05),具有抗消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谷物 酸牛奶 抗氧化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传统乳制品中产蛋白酶乳酸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伟 金庭飞 +1 位作者 黎旭 张凯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1-106,共6页
以新疆传统发酵乳制品为分离源,分离筛选产蛋白酶的乳酸菌,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菌株。以碳源、氮源、金属盐、磷酸盐的种类和添加量为影响因素,以蛋白酶活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乳酸菌产蛋白酶... 以新疆传统发酵乳制品为分离源,分离筛选产蛋白酶的乳酸菌,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菌株。以碳源、氮源、金属盐、磷酸盐的种类和添加量为影响因素,以蛋白酶活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乳酸菌产蛋白酶的产酶条件。结果表明,从样品中分离筛选出乳酸菌16株,产蛋白酶的乳酸菌4株(编号为A1~A4),分别被鉴定为戊糖片球菌(Peciococcus pentosaceus)、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短乳杆菌(Lactobacillxus brevis)、乳酸明串珠菌(Leuconostoc lactis)。在以4.0%葡萄糖为碳源、4.0%牛肉膏为氮源、0.02%的镁离子为金属盐、0.7%的K_(2)HPO_(4)为磷酸盐的条件下,菌株A2产蛋白酶活最高为65.92 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传统乳制品 乳酸菌 发酵乳杆菌 蛋白酶 产酶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DMDL9010冻干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燕燕 赵珊 +6 位作者 何嘉敏 刘冬梅 周钦育 林钟培 冯立科 彭小霞 杨爱君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17,共5页
以植物乳杆菌DMDL9010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实验并应用Box-Behnken设计对冻干保护剂配方进行优化,研究了该菌株在冻干过程中离心条件和冻干保护剂对冻干菌株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 000 r/min离心30 min,菌泥活菌数可达最大值3.135... 以植物乳杆菌DMDL9010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实验并应用Box-Behnken设计对冻干保护剂配方进行优化,研究了该菌株在冻干过程中离心条件和冻干保护剂对冻干菌株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 000 r/min离心30 min,菌泥活菌数可达最大值3.135×10~9mL^(-1);当冻干保护剂质量分数为:脱脂乳粉12.0%,细菌学蛋白胨7.95%,海藻糖15.2%时菌株存活率最高,经验证菌体数最高可达3.78×10~8g^(-1),冻干存活率达13.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DMDL9010 冻干保护剂 BOX-BEHNKEN设计 活菌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市售低温巴氏杀菌乳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娟 黄燕燕 《中国乳业》 2022年第2期75-80,共6页
随着市售PET瓶装巴氏杀菌乳的脂肪挂壁不良现象的发生,本文对市售不同厂家、不同包装形式、不同杀菌温度以及不同乳脂率的巴氏杀菌乳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调查,通过分液漏斗自然分层和多重光散射仪分别测试分析对比研究了其均质指数和不... 随着市售PET瓶装巴氏杀菌乳的脂肪挂壁不良现象的发生,本文对市售不同厂家、不同包装形式、不同杀菌温度以及不同乳脂率的巴氏杀菌乳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调查,通过分液漏斗自然分层和多重光散射仪分别测试分析对比研究了其均质指数和不稳定性指数,结果表明,影响产品稳定性的因素有脂肪含量、保藏时间、保藏温度、产品粒径、杀菌温度。其中,产品的新鲜度影响最大,代表因素是保藏时间和保藏温度,其次是脂肪含量、产品粒径及杀菌温度。结论为现代化的加工手段虽然可以延长货架期,但是脂肪上浮仍然带给消费者不良的感官感受,未来应当着力控制产品终端的温度,缩短低温巴氏杀菌乳的货架时间,标准化产品的脂肪含量,以提高巴氏杀菌乳的综合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杀菌乳 稳定性 均质效果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型低聚木糖牛磺酸乳酸菌乳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余保宁 《中国奶牛》 2011年第24期56-59,共4页
本文通过研究低聚木糖牛磺酸杀菌型乳酸菌乳饮料的生产工艺,确认了低聚木糖在人体双歧杆菌增殖中是最好的益生元之一;从增稠剂、乳化剂、酸度调节剂、螯合剂等配方工艺方面对此乳酸菌乳饮料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最后确定了低聚木糖牛磺... 本文通过研究低聚木糖牛磺酸杀菌型乳酸菌乳饮料的生产工艺,确认了低聚木糖在人体双歧杆菌增殖中是最好的益生元之一;从增稠剂、乳化剂、酸度调节剂、螯合剂等配方工艺方面对此乳酸菌乳饮料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最后确定了低聚木糖牛磺酸杀菌型乳酸菌乳饮料的生产最佳稳定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木糖 牛磺酸 乳酸菌乳饮料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micol ATP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在UHT灭菌奶商业无菌检测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林木娣 黄诗韵 +1 位作者 杨爱君 何瑛 《中国乳业》 2017年第6期69-74,共6页
介绍一种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利用活体微生物中的三磷酸腺苷(ATP)作为标记分子,通过检测超高温(UHT)灭菌奶中微生物的ATP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荧光强度,可以间接测定样品中的微生物含量。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优点,经验证能... 介绍一种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利用活体微生物中的三磷酸腺苷(ATP)作为标记分子,通过检测超高温(UHT)灭菌奶中微生物的ATP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荧光强度,可以间接测定样品中的微生物含量。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优点,经验证能与国标法商业无菌检测达到一样的筛查检验目的,能够对UHT产品进行快速放行,在UHT灭菌乳与乳制品的质量监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ATP) 商业无菌检测 超高温(UHT)灭菌奶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原胶和瓜尔豆胶复配比例对复原乳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丹 《中国乳业》 2018年第7期53-57,共5页
研究了黄原胶和瓜尔豆胶复配比例对复原乳界面蛋白浓度、粒径大小、脂肪部分聚结率、离心乳析率、离心沉淀率以及贮存后感官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者不同复配比例影响复原乳稳定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黄原胶用量的减少,... 研究了黄原胶和瓜尔豆胶复配比例对复原乳界面蛋白浓度、粒径大小、脂肪部分聚结率、离心乳析率、离心沉淀率以及贮存后感官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者不同复配比例影响复原乳稳定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黄原胶用量的减少,界面蛋白浓度、粒径大小、脂肪部分聚结率、离心乳析率、离心沉淀率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复原乳的感官品质均有所下降,当黄原胶和瓜尔豆胶复配质量比为6:4和5:5时,复原乳的感官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原乳 黄原胶 瓜尔豆胶 复配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