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一株重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申翰钦 曾凡桂 +5 位作者 严专强 刘佳佳 覃健萍 毕英佐 李海燕 陈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07-612,共6页
本研究于2013年从广东某发病鸡场分离到一株H9N2亚型AIV,命名为A/chicken/Guangdong/LG1/2013。对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克隆测序和进化分析,其HA基因裂解基序为333PSRSSR↓GLF341,呈典型低致病性AIV分子特征。其HA基因发生Q226L突变和A316S... 本研究于2013年从广东某发病鸡场分离到一株H9N2亚型AIV,命名为A/chicken/Guangdong/LG1/2013。对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克隆测序和进化分析,其HA基因裂解基序为333PSRSSR↓GLF341,呈典型低致病性AIV分子特征。其HA基因发生Q226L突变和A316S突变,NA基因出现第63~65位氨基酸缺失。该病毒株HA、NA和NS基因属于类BJ/1/94分支,PB2属于类SD/H/09分支,PB1、PA、NP基因属于类SH/F/98分支,M基因属于类HK/G1/97分支,该基因型在广东地区未见报道,其内部基因与H7N9亚型人流感病毒SH/02/2013株核苷酸同源性在95.6%~98.6%之间。本研究表明我国H9N2亚型AIV呈现遗传演化的多样性及基因重组的复杂性,对该亚型病毒的监测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兽医和公共卫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9N2亚型 全基因组 基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黄可溶性粉对猪耐药链球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及机理研究
2
作者 杨蕾 曾宁鲁 +1 位作者 黄平全 舒刚 《中国兽药杂志》 2025年第5期29-38,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银黄可溶性粉对猪耐药链球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和机理。从5株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中筛选出耐药菌和敏感菌。采用牛津杯法分别对筛选出的敏感菌和耐药菌以及标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筛选出各菌的最佳药物浓度。采用生长曲线绘... 本研究旨在探究银黄可溶性粉对猪耐药链球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和机理。从5株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中筛选出耐药菌和敏感菌。采用牛津杯法分别对筛选出的敏感菌和耐药菌以及标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筛选出各菌的最佳药物浓度。采用生长曲线绘制、蛋白质测定、细胞膜电镜观察等方法揭露其抗菌机理。结果表明,在5株临床分离株中,①为敏感菌,④为耐药菌,采用牛津杯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后筛选出各菌的最佳药物浓度均为800 mg/mL;测得敏感菌①、耐药菌④和标准菌的MIC分别为25 mg/mL、25 mg/mL、12.5 mg/mL,MBC分别为50 mg/mL、25 mg/mL、12.5 mg/mL;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菌OD值均增加,药物浓度越高,对细菌生长的推迟作用越强;在敏感菌①和标准菌中,加入银黄可溶性粉可使碱性磷酸酶(AKP)增加,耐药菌④在12.5 mg/mL药液中的AKP含量最高,在6.25 mg/mL中最低;电镜图显示,未加药的细菌菌体边界清楚,个体独立,而加药的细菌菌膜破裂,失去原有的形态,细菌间相互粘连,且耐药菌④细胞膜破损程度与药物浓度呈梯度依赖性,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膜破损愈严重,在12.5 mg/mL时,链球菌抑制效果最为明显。综上所述,银黄可溶性粉对猪耐药链球菌具有抗菌作用,其作用途径之一为损伤细菌的细胞膜,药液最低有效浓度为12.5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黄可溶粉 猪链球菌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RSV广东及周边地区分离株ORF5基因PCR-RFLP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宋延华 邓雨修 +2 位作者 苏润环 李春梅 徐贵娟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9期9-12,共4页
用RT-PCR方法对分离自广东及周边地区包括43株高致病性PRRSV(HP-PRRSV)在内的共56株PRRSV ORF5基因进行了扩增,应用MluⅠ、HincⅡ和SacⅡ3种限制性内切酶对PCR扩增片段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56株分离株中共获得8种... 用RT-PCR方法对分离自广东及周边地区包括43株高致病性PRRSV(HP-PRRSV)在内的共56株PRRSV ORF5基因进行了扩增,应用MluⅠ、HincⅡ和SacⅡ3种限制性内切酶对PCR扩增片段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56株分离株中共获得8种不同的RFLP模式,其中有6株分离株(10.7%)模式与美洲型PRRSV弱毒疫苗株一致,为2-5-2模式;其余50株分离株表现为7种不同的RFLP模式,均为野毒株。43株HP-PRRSV表现为除2-5-2模式外的其余7种模式;13株经典PRRSV也表现了4种模式。结果表明广东及周边地区的PRRSV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RT—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上半年广东地区肉鸡行情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黎剑雄 梁伯财 张子聪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0年第2期17-18,35,共3页
2009年,金融危机对经济实体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肉鸡养殖行业虽然没有经历大风波,但萧条的市场行情并没有给养鸡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养鸡业在下半年损亏比较严重,年平均处于轻度亏损状态。2009年广东地区肉鸡消费与2008年相比有所减... 2009年,金融危机对经济实体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肉鸡养殖行业虽然没有经历大风波,但萧条的市场行情并没有给养鸡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养鸡业在下半年损亏比较严重,年平均处于轻度亏损状态。2009年广东地区肉鸡消费与2008年相比有所减少,但减幅不大。肉鸡消费需求仍未回升,以出口外贸企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东莞深圳地区受金融风暴影响较大,经济活动减少、消费人群流失,直接导致肉鸡消费需求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地区 肉鸡 行情分析 消费需求 经济实体 金融危机 外贸企业 养殖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D-ZQ变异株的分离及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高诗敏 王敏功 +2 位作者 邓瑞林 姚晓辉 王林川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1-125,共5页
用RT-PCR方法从某猪场病猪体内分离到1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命名为PRRSV GD-ZQ株,可致Marc-145细胞病变。细胞分离培育病毒至增殖性能稳定后,分别扩增分离病毒的Nsp2... 用RT-PCR方法从某猪场病猪体内分离到1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命名为PRRSV GD-ZQ株,可致Marc-145细胞病变。细胞分离培育病毒至增殖性能稳定后,分别扩增分离病毒的Nsp2、ORF3、ORF5基因并测序,绘制进化树比较分析遗传进化。结果显示分离毒株的Nsp2、ORF3、ORF5基因序列与美洲型VR-2332、CH-1a等毒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89.0%~95.8%之间,与欧洲毒株LV的相似性在48.2%~49.3%之间,遗传进化分析显示该毒株与CH-1a株处于同一分支,分离毒株的Nsp2序列与以HEB1为代表的PRRSV变异株相似性在98.3%~99.4%之间。该病毒在细胞盲传5代能产生稳定规律细胞病变(CPE),且第5代病毒TCID50达10-5.6/0.1 mL。进化分析结果显示GD-ZQ分离株是PRRSV变异株,具有"高热病"PRRSV毒株的变异特点,为了解PRRSV在时间上和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规律、变异幅度和变异范围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RSV GD-ZQ变异株 遗传变异分析 NSP2基因 ORF3基因 ORF5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食法与无氮饲粮法测定黄羽肉鸡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及变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任立芹 赵峰 +4 位作者 谭会泽 张建智 米宝民 赵江涛 张宏福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24-2435,共9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比较黄羽肉鸡在绝食和无氮饲粮条件下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及其变异的差别,为鸡饲料可利用氨基酸评定中内源性氨基酸的测定提供参考。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择18周龄健康、体重基本一致的黄羽肉鸡72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 本试验旨在通过比较黄羽肉鸡在绝食和无氮饲粮条件下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及其变异的差别,为鸡饲料可利用氨基酸评定中内源性氨基酸的测定提供参考。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择18周龄健康、体重基本一致的黄羽肉鸡72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分4个批次重复测定绝食、强饲25 g无氮饲粮、强饲40 g无氮饲粮时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结果表明:绝食组、25 g无氮饲粮组、40 g无氮饲粮组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依次显著增加(P<0.05)。在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的变异上,绝食条件下,4个测定批次间17种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的总变异系数在9.74%~19.99%,其中批内变异系数在9.97%~16.88%,批间变异系数在2.58%~16.23%,4个测定批次间内源性苏氨酸、胱氨酸、丝氨酸、脯氨酸排泄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强饲25 g无氮饲粮条件下,4个测定批次间17种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的总变异系数在17.77%~31.33%,其中批内变异系数在14.99%~28.80%,批间变异系数在3.89%~17.04%,4个测试批次间内源性精氨酸、甘氨酸、脯氨酸排泄量差异显著(P<0.05)。强饲40 g无氮饲粮条件下,4个测定批次间17种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的总变异系数在16.23%~33.39%,其中批内变异系数在17.15%~33.82%,批间变异系数在4.19%~16.29%,4个测试批次间内源性异亮氨酸和苯丙氨酸排泄量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随强饲量的增加而增加,强饲25与40 g无氮饲粮条件下的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的变异系数非常接近,且都大于绝食条件下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氨基酸 绝食法 无氮饲粮法 黄羽肉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机理及疫苗研究现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文秀 顾节清 沈志强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6-119,共4页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具有高度变异的特点,在养鸡业中不断发生变异,产生较多的血清型和基因型,且不同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保护,常常导致养鸡生产中的免疫失败,防控难度较大,给我国养鸡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论文从IBV变异的分子机制...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具有高度变异的特点,在养鸡业中不断发生变异,产生较多的血清型和基因型,且不同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保护,常常导致养鸡生产中的免疫失败,防控难度较大,给我国养鸡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论文从IBV变异的分子机制(基因点突变、插入和缺失以及同源重组)、变异的理论基础(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方面阐述了IBV的变异机理,同时对IBV疫苗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防控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变异机理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鸭群中一株变异型番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峰 雷雯 +5 位作者 张祥斌 招丽婵 操胜 刘闯 覃健萍 李海燕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18-622,共5页
本研究从广东省某发病番鸭场分离得到的呼肠孤病毒(DRV)混合有番鸭细小病毒(MDPV)疫苗株。采用MDPV阳性血清中和后,经2轮番鸭胚有限稀释克隆获得纯化的DRV。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呈球形、无囊膜、双层衣壳、直径约70 nm。F6代病毒滴度为log1... 本研究从广东省某发病番鸭场分离得到的呼肠孤病毒(DRV)混合有番鸭细小病毒(MDPV)疫苗株。采用MDPV阳性血清中和后,经2轮番鸭胚有限稀释克隆获得纯化的DRV。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呈球形、无囊膜、双层衣壳、直径约70 nm。F6代病毒滴度为log107.5TCID50/0.1 mL,病毒能够致番鸭胚成纤维细胞产生细胞病变,并能够致死番鸭胚和SPF鸡胚,回归1日龄雏番鸭出现典型的肝脏点状或斑块状出血等特征性病变,与临床发病鸭相同。分离株S3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与太湖流域2011年分离株DRV-TH11最高,为99.9%,与福建番鸭源分离株MDRV-J18为98%;与早期MDRV在66.8%~67.2%之间,处于不同进化分支上。本研究分离株对番鸭胚、SPF鸡胚及雏番鸭致病力强,而且其基因序列比早期分离株变异较大,应加强监测并及时筛选新疫苗株以有效防控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 呼肠孤病毒 分离 电镜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床模式饲养肉鸭效果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李雯 舒刚 +2 位作者 郑占涛 宋成伟 谭清华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8-80,共3页
为研究发酵床养鸭效果,选取1 980只肉鸭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30只肉鸡,试验组使用发酵床饲养,对照组采用网架饲养。考察不同饲养模式对肉鸭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和网架饲养方式对肉鸭生产性能和... 为研究发酵床养鸭效果,选取1 980只肉鸭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30只肉鸡,试验组使用发酵床饲养,对照组采用网架饲养。考察不同饲养模式对肉鸭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和网架饲养方式对肉鸭生产性能和器官指数各项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发酵床组略占优势。发酵床组和网架组的囊肿率差异极显著,发酵床组比网架组低60.52%。发酵床的应用不会降低肉鸭的生产性能且改善鸭的外观,并具有降低发病率的作用,可以达到节省劳动力,并达到少排放且少污染环境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床 养鸭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替代品对肉鸭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舒刚 李留玉 +2 位作者 戈锐 谭清华 郑战涛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58,共3页
为探索麝香草酚复合物、中草药和合生素替代抗生素饲养肉鸭的可行性,选择2 400只健康雏鸭,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0只鸭进行试验。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5 mg/kg黄霉素;试验1、2和3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0.2%麝香草酚复合物、基... 为探索麝香草酚复合物、中草药和合生素替代抗生素饲养肉鸭的可行性,选择2 400只健康雏鸭,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0只鸭进行试验。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5 mg/kg黄霉素;试验1、2和3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0.2%麝香草酚复合物、基础日粮+0.5%中草药和基础日粮+0.2%合生素,试验期为45 d。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与试验组各项指标除料肉比外无显著性差异;试验1和2组供试鸭的末质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0.24%和2.42%;料肉比分别降低0.43%和3.42%,试验2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试验各组与对照组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在30和40 d能不同程度减少粪样中大肠杆菌的数量。使用麝香草酚复合物和中草药组每千克鸭可多赢利0.04和0.22元。麝香草酚复合物、中草药和合生素都能替代抗生素饲养肉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鸭 抗生素替代品 生产性能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VP1和VP2基因共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降华 周庆丰 +1 位作者 刘忠华 李文平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8-71,共4页
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基因组序列,设计了扩增CIAV VP1和VP2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运用PCR技术从发病鸡肝组织DNA中扩增得到VP1、VP2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核苷酸测序结果显示,其序列与发表的序列同源性达到99... 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基因组序列,设计了扩增CIAV VP1和VP2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运用PCR技术从发病鸡肝组织DNA中扩增得到VP1、VP2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核苷酸测序结果显示,其序列与发表的序列同源性达到99.8%。将VP2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并对Vp3基因起始密码子进行定点突变,得到突变基因mVP2。将mVP2、VP1先后克隆至pIRES载体,并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提取质粒通过酶切鉴定显示,成功获得了共表达质粒pIRES-VP1/mV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VP1基因 VP2基因 共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T-PCR技术快速检测鸭Ⅰ型病毒性肝炎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祥斌 冀君 +4 位作者 左珂菁 蓝赐华 马静云 毕英佐 谢青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7期111-113,共3页
根据Genbank收录的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的VP1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DHV-Ⅰ的RT-PCR方法,并确定了该方法的特异性与灵敏性;对DHV-Ⅰ分离毒株进行RT-PCR检测均得到阳性扩增结果,而作为阴性对照的常见4种鸭病病原... 根据Genbank收录的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的VP1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DHV-Ⅰ的RT-PCR方法,并确定了该方法的特异性与灵敏性;对DHV-Ⅰ分离毒株进行RT-PCR检测均得到阳性扩增结果,而作为阴性对照的常见4种鸭病病原如鸭瘟病毒、番鸭细小病毒、番鸭呼肠孤病毒、鹅副粘病毒均未成功扩增;对DHV-Ⅰ临床病料进行RT-PCR检测,检测结果与病毒分离结果一致。结果表明,建立的DHV-Ⅰ的RT-PCR技术具有快速、特异、灵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鸭肝炎病毒 RT-PCR技术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体细胞系基因座位特异DNA甲基化多态性及其与猪克隆效率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卫华 吴珍芳 +5 位作者 余波 贺晓燕 石俊松 周荣 刘德武 李紫聪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5-170,共6页
利用甲基化限制性酶切试验(Combined bisulfite restriction analysis,COBRA)和亚硫酸盐转换PCR(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后测序的方法,筛选猪体细胞克隆优势供体细胞提供基因座位特异的DNA甲基化遗传标记。比较8个发育重要基因... 利用甲基化限制性酶切试验(Combined bisulfite restriction analysis,COBRA)和亚硫酸盐转换PCR(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后测序的方法,筛选猪体细胞克隆优势供体细胞提供基因座位特异的DNA甲基化遗传标记。比较8个发育重要基因的差异甲基化区域(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s,DMRs)在不同克隆供体细胞系中的DNA甲基化多态性,并与猪克隆成绩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除了XIST-DMR2和H19-DMR3 DNA甲基化变异幅度较小(低于10%)外,其他基因的相关座位均存在一定的COBRA多态性,其中,LINE1-DMR1、POU5F1-DMR1和NANOG-DMR1等3个差异甲基化化区域在克隆效率最高细胞系中处均处于最低程度的DNA甲基化状态,因此,可作为筛选猪体细胞克隆优势供体细胞系的潜在的DNA甲基化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体细胞 DNA甲基化 多态性 克隆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转染纤维素酶相关基因的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妙容 张献伟 +5 位作者 刘德武 邹娴 帅亮 袁玉娟 朱财林 吴珍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5-542,共8页
旨在构建带有双筛选标记的纤维素酶基因的腮腺特异性表达载体,筛选稳定转染该载体的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系,为制备转纤维素酶基因的转基因克隆猪提供核供体细胞。采用SOE-PCR和PCR方法,分别扩增获得筛选标记基因NEO-T2A-EGFP序列和纤维素... 旨在构建带有双筛选标记的纤维素酶基因的腮腺特异性表达载体,筛选稳定转染该载体的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系,为制备转纤维素酶基因的转基因克隆猪提供核供体细胞。采用SOE-PCR和PCR方法,分别扩增获得筛选标记基因NEO-T2A-EGFP序列和纤维素酶相关基因的融合序列SP-EGX-F2A-BGL1,构建腮腺特异性表达载体pPSP-SP-EGX-F2A-BGL1-CMV-NEO-T2A-EGFP,经PCR、酶切、测序鉴定正确后,通过脂质体转染猪胎儿成纤维细胞,利用G418抗性和绿色荧光蛋白进行稳定筛选,并利用PCR和Western blot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带双筛选标记的腮腺特异表达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载体,并获得稳定转染该载体的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系。该结果为生产腮腺特异表达纤维素酶的转基因克隆猪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筛选标记 纤维素酶 2A 猪胎儿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蒙系绵羊品种间的基因流动 被引量:3
15
作者 耿荣庆 常洪 +5 位作者 王兰萍 杨章平 孙伟 冀德君 鲁生霞 杜垒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4-328,共5页
利用结构基因座和微卫星标记分析了中国蒙系绵羊4个品种间的基因流动情况。结果显示,由结构基因座得出的遗传分化系数在0.0164~0.0455之间,由微卫星位点得出的遗传分化系数在0.0107~0.0239之间,说明遗传变异绝大部分存在于品种内,蒙... 利用结构基因座和微卫星标记分析了中国蒙系绵羊4个品种间的基因流动情况。结果显示,由结构基因座得出的遗传分化系数在0.0164~0.0455之间,由微卫星位点得出的遗传分化系数在0.0107~0.0239之间,说明遗传变异绝大部分存在于品种内,蒙系绵羊品种间的遗传分化水平很低。结构基因座(Nm=7.971)和微卫星位点(Nm=15.732)都反映出品种间的基因流通畅。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与地理距离之间无直接相关关系。初步推断我国蒙系绵羊品种间的遗传分化主要是自然选择(生境异质性)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系绵羊 基因流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源活性肽混合物的提取及其对绵羊瘤胃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洪荣 孙桂芬 +2 位作者 卢德勋 赵秀英 张海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2-260,共9页
本文探讨了用鱼粉和豆粕制备活性肽的适宜条件,并以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分别水解鱼粉和豆粕制得的4种活性肽为氮源、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为能源,采用体外法研究了不同来源的肽氮对瘤胃细菌和原虫生长的影响以及对瘤胃中蛋白酶和纤维酶活性... 本文探讨了用鱼粉和豆粕制备活性肽的适宜条件,并以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分别水解鱼粉和豆粕制得的4种活性肽为氮源、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为能源,采用体外法研究了不同来源的肽氮对瘤胃细菌和原虫生长的影响以及对瘤胃中蛋白酶和纤维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分别水解鱼粉和豆粕制备活性肽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7℃,时间20 h,pH分别为2和7。来源于动物性饲料的混合肽对促进瘤胃微生物生长优于来源于植物性饲料的混合肽;分子量小于3 000 u的鱼粉肽和豆粕肽对瘤胃细菌和原虫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能提高瘤胃中蛋白酶活性,而对纤维酶活性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饲料 肽混合物 瘤胃微生物 蛋白酶 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养日龄对土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肉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舒刚 黄春 +2 位作者 杨志勤 谭清华 王家秀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4-36,共3页
试验研究不同放养日龄对土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肉质性状的影响,选取30日龄2 400只雄性土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只作为研究对象。1组为对照组圈养,2、3、4组为试验组分别在30、50、70日龄进行放养,为期70 d。结果表... 试验研究不同放养日龄对土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肉质性状的影响,选取30日龄2 400只雄性土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只作为研究对象。1组为对照组圈养,2、3、4组为试验组分别在30、50、70日龄进行放养,为期70 d。结果表明,30、50日龄进行放养的效果较好,日采食量、日均增重、料重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成活率比较30、50日龄放养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冠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屠宰性能比较只有腹脂率在30、50日龄放养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外,其它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比较,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灰分含量比较30、50日龄放养组分别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综合考察,土鸡50日龄开始放养效果较好,外观较优、成活率高、腹脂沉积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养 土鸡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哺乳动物克隆效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卫华 吴珍芳 石俊松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516-2523,共8页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又称为体细胞克隆技术,在生物医学、遗传修饰动物研究及大家畜的育种和良种扩繁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但目前该项技术依然存在如克隆效率低下、克隆动物表型异常等...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又称为体细胞克隆技术,在生物医学、遗传修饰动物研究及大家畜的育种和良种扩繁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但目前该项技术依然存在如克隆效率低下、克隆动物表型异常等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小分子药物、选择优势供体细胞系(包括iPS细胞)、优化传统核移植参数、对发育关键基因(如XIST及H3K9me3去甲基化酶等)的靶向遗传调控等途径,探索提高克隆效率的新思路、新工艺和新方法,作者着重对上述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SCNT) 克隆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Ⅱ型仔猪先天性震颤病的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燕珊 邓素军 +1 位作者 陈俊伟 王连想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1年第1期11-12,共2页
仔猪先天性震颤病(CT)被认为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病毒、遗传、有毒物质),可分为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感染圆环病毒2型引起的AⅡ型。国外特别是在美国,已经有多位学者对AⅡ型CT进行研究,研制出疫苗并总结出防控方法。本文综述该病防控的研... 仔猪先天性震颤病(CT)被认为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病毒、遗传、有毒物质),可分为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感染圆环病毒2型引起的AⅡ型。国外特别是在美国,已经有多位学者对AⅡ型CT进行研究,研制出疫苗并总结出防控方法。本文综述该病防控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先天性震颤病 圆环病毒2型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养与平养育雏对雏鸡生长性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20
作者 曹满湖 赖伟青 +3 位作者 肖乐新 黄小河 聂方琪 张忆兰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3-27,共5页
选择用笼养和平养两种育雏方式对不同品种1日龄雏鸡进行饲养,试验设计分处理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为笼养育雏,对照组为平面育雏,都以煤炉作为育雏保温源。每处理10个重复,每重复120只鸡,试验全期记录鸡的采食量、疾病发生率,并分别在第10... 选择用笼养和平养两种育雏方式对不同品种1日龄雏鸡进行饲养,试验设计分处理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为笼养育雏,对照组为平面育雏,都以煤炉作为育雏保温源。每处理10个重复,每重复120只鸡,试验全期记录鸡的采食量、疾病发生率,并分别在第10、20、30日龄时,称取每重复体重,计算处理组保温成本(煤耗费用)、日增重、料肉比、生长均匀度、疾病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显示,与平养育雏相比,30日龄时笼养育雏4个品种(青脚麻E、广西花鸡、广西土2号、新矮脚黄A)的保温费用分别减少0.12、0.24、0.30、0.12元,累积增重分别提高170 g(P<0.05)、102 g(P<0.05)、35 g(P>0.05)、60 g(P<0.05);料肉比分别降低0.23(P<0.05)、0.12(P>0.05)、0.23(P<0.05)和0.21(P<0.05);30日龄鸡群均匀度分别提高11%(P<0.05)、7%(P>0.05)、9%(P>0.05)、15%(P<0.05);笼养育雏组未发生球虫病,呼吸道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平养育雏。结果表明,笼养育雏显著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性能,是有效阻断疾病发生的科学育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养育雏 平养育雏 累积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