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藻酸钠-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构建替米考星微囊的工艺研究
1
作者 项金泽 陈炜斌 +4 位作者 高崇凯 易军 李晓芳 吴芳 郭波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7-74,共8页
为了制备缓释、掩味的替米考星(TMS)微囊,本试验以海藻酸钠(SA)和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Eudragit RS 30 D)为复合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替米考星微囊(TMS MCs),以载药量和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筛选出制备TMS MC... 为了制备缓释、掩味的替米考星(TMS)微囊,本试验以海藻酸钠(SA)和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Eudragit RS 30 D)为复合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替米考星微囊(TMS MCs),以载药量和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筛选出制备TMS MCs的最佳工艺,并检测其表征、体外释放度和初步稳定性。结果显示,TMS MCs的最佳工艺为可溶性淀粉浓度为0.34%,Eudragit RS 30 D浓度为6.0%,SA浓度为1.0%,TMS浓度为5.0%,CaCl_(2)浓度为1.0%,CaCl_(2)体积为30 mL;以最佳工艺所制得TMS MCs的平均载药量为(28.54±1.89)%,平均包封率为(86.91±0.79)%,平均粒径为(1.40±0.11)m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可观察其为圆整的球状颗粒物;体外释放度试验结果显示,TMS MCs在纯水、pH 1.2盐酸溶液(人工胃液)、pH 4.5醋酸盐缓冲液和pH 6.8磷酸盐缓冲液(人工肠液)4种释放介质中均展现出一定的缓释效果;TMS MCs室温放置6个月,微囊中TMS的保留率为(92.54±0.67)%。结果表明,以最佳工艺制得的TMS MCs的载药量、包封率和稳定性均较优,并且具有掩味和缓释作用,其制备工艺简便,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考星 微囊 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 复凝聚法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苯尼考纳米结晶的制备及其药剂学性质的考察 被引量:6
2
作者 方宇奇 高崇凯 +6 位作者 易军 李晓芳 吴芳 刘佳华 刘铄佳 陈钰轩 郭波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9期1065-1071,共7页
目的增加氟苯尼考(FF)的水溶性,制备氟苯尼考纳米结晶(FF-NC)并对其药剂学性质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微型化介质研磨法,以西林瓶为研磨室,氧化锆珠子为研磨介质,磁力搅拌器为动力装置制备FF-NC,以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DI)为指标,正交试... 目的增加氟苯尼考(FF)的水溶性,制备氟苯尼考纳米结晶(FF-NC)并对其药剂学性质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微型化介质研磨法,以西林瓶为研磨室,氧化锆珠子为研磨介质,磁力搅拌器为动力装置制备FF-NC,以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DI)为指标,正交试验得到的优化处方及工艺参数,进一步放大处方,采用喷雾干燥法固化FF-NC,以差式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对所得纳米结晶进行表征,并考察其饱和溶解度及体外累积溶出度。结果正交试验最优处方制备得到的FF-NC,其粒径为(189.6±3.44)nm,PDI为(0.192±0.021);等比例放大研磨固化,复溶后FF-NC粒径与喷雾干燥前基本相同;X射线衍射图谱和差式扫描量热分析结果均表明氟苯尼考制备成纳米结晶后呈无定型状态;饱和溶解度试验及体外溶出结果表明制备的FF-NC的饱和溶解度和体外累积溶出度明显高于FF原粉。结论微型化介质研磨法为FF-NC制备工艺的筛选提供了简单有效的途径,为放大化制备提供了依据,制备得到的FF-NC速释、高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纳米结晶 微型化介质研磨 正交优化 体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修饰的氟苯尼考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怡娇 李姝琪 +7 位作者 高崇凯 易军 李晓芳 吴芳 林博璇 邓洵 黄智龙 郭波红 《中国兽药杂志》 2022年第5期45-52,共8页
制备了环糊精修饰的氟苯尼考PLGA纳米粒(FF-2-HP-β-CD-PLGA NPs),筛选出其最优处方并进行评价。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FF-2-HP-β-CD-PLGA NPs,通过单因素考察,以乳化剂浓度、药脂比、药物浓度和2-HP-β-CD浓度为考察因素,包封率为考... 制备了环糊精修饰的氟苯尼考PLGA纳米粒(FF-2-HP-β-CD-PLGA NPs),筛选出其最优处方并进行评价。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FF-2-HP-β-CD-PLGA NPs,通过单因素考察,以乳化剂浓度、药脂比、药物浓度和2-HP-β-CD浓度为考察因素,包封率为考察指标,正交试验筛选最优处方,并对其进行体外释放试验。结果表明,制备FF-2-HP-β-CD-PLGA NPs的最佳工艺为PVA浓度2%,药物与PLGA用量比1∶15,药物浓度2.0 mg·mL-1,2-HP-β-CD浓度为1.5%。测得平均包封率为(82.02±0.82)%,处方的重现性较好且工艺稳定可行。在体外药物释放试验中,FF-2-HP-β-CD-PLGA NPs释放速率明显较FF慢且平稳(P<0.05),后期可持续平稳释放至72 h,累积释放率为(82.08±1.71)%。结论表明,制备的FF-2-HP-β-CD-PLGA NPs具有较高的包封率,体外释药具有缓释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2-羟丙基-Β-环糊精 纳米粒 体外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