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肥方式对绿色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蒋耀智 梁巧丽 钟振芳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5期168-170,共3页
该研究以广东省某镇赤红壤半砂泥田为试验区,系统探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徽两优丝苗”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该研究设置5个施肥处理,结合30%~45%有机氮替代策略,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协同配... 该研究以广东省某镇赤红壤半砂泥田为试验区,系统探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徽两优丝苗”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该研究设置5个施肥处理,结合30%~45%有机氮替代策略,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协同配施(处理4)能够显著提升水稻农艺性状,其有效穗数(398.6万穗/hm^(2))、实粒数(163.7粒/穗)及千粒重(25.8 g)较空白对照分别提高85.6%、85.6%和25.8%,理论产量达9.82 t/hm^(2)。方差分析揭示出氮、磷、钾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52.3%、14.8%和22.6%,且氮钾交互作用显著。研究证实,全养分供给通过协同提升穗数、粒数、粒重三要素实现增产,而30%有机氮替代可缓解钾素限制效应,为赤红壤区绿色水稻精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方式 绿色水稻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的施氮量及播种量对无人机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蒋耀智 梁巧丽 钟振芳 《河北农机》 2025年第2期16-18,共3页
水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在节水、节肥和劳动力投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种植方式。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施氮量及播种量对无人机直播水稻(... 水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在节水、节肥和劳动力投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种植方式。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施氮量及播种量对无人机直播水稻(NJ5718)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三种无人种植方法:无人机空中播种(UAS)、无人化干法直播(UDDS)和无人草毯移栽(UCT),并设置了四个不同的播种量(UAS105、UAS150、UAS195、UAS240)及适宜的施氮量(270kg/ha)。通过田间试验,评估了不同处理对水稻生长周期、产量组成、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积累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水稻的穗数和产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UAS195的产量最大,达到了10.27t/ha。尽管施氮量相同,但不同播种量对水稻的生产性分蘖比例、千粒重产生了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播种量 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穗分化期氮肥用量降低水稻遮光减产效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伍龙梅 李惠芬 +4 位作者 黄庆 邹积祥 张彬 包晓哲 李锐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9期18-26,共9页
【目的】探讨水稻幼穗分化期氮肥用量对遮光导致的水稻减产效应的作用,为水稻遭遇寡照稳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级稻品种桂农占为试验材料,幼穗分化期氮肥用量0kg/hm^2(N0)、22.5kg/hm^2(N1)、37.5kg/hm^2(N2)和52.5kg/hm^2(... 【目的】探讨水稻幼穗分化期氮肥用量对遮光导致的水稻减产效应的作用,为水稻遭遇寡照稳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级稻品种桂农占为试验材料,幼穗分化期氮肥用量0kg/hm^2(N0)、22.5kg/hm^2(N1)、37.5kg/hm^2(N2)和52.5kg/hm^2(N3)为主区,幼穗分化二期至成熟期不遮光(S0)、幼穗分化二期至齐穗期遮光(S1)、齐穗期至成熟期遮光(S2)、幼穗分化二期至成熟期遮光(S3)为副区,进行大田裂区试验,研究幼穗分化期氮肥不同用量与幼穗分化后不同遮光时间对水稻生育进程、茎蘖特征、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产量均表现为处理S0>S1>S2>S3。相较于S0,处理S1、S2和S3分别减产32.0%、52.7%、67.8%,且差异显著;增施氮肥降低了遮光导致的减产幅度,在S1、S2、S3处理下,处理N2和N3水稻产量较N1分别提高3.9%和4.3%、4.4%和6.8%、0.9%和3.1%;同时分析发现增施氮肥延长了遮光处理下水稻的籽粒灌浆期,减少了成穗率、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的降低幅度。【结论】增施穗肥氮素用量可延长幼穗分化期后遭遇寡照水稻的籽粒灌浆期,降低遮光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遮光导致的水稻减产效应。其中增施氮肥对S2处理的稳产效果最好,其次为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幼穗分化期 遮光 氮肥 产量及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旱轮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过程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文静 张建伟 +3 位作者 邱崇文 包远远 冯有智 林先贵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0-717,共8页
为探究稻田生态系统微生物学机制,采集水旱轮作稻田土壤,并以相同土壤母质下长期淹水的藕田土壤以及旱作的果树土壤为对照,研究了稻田生态系统细菌群落结构以及基于零模型的群落构建机制。结果表明:旱作和水旱轮作两个生态系统,由于频... 为探究稻田生态系统微生物学机制,采集水旱轮作稻田土壤,并以相同土壤母质下长期淹水的藕田土壤以及旱作的果树土壤为对照,研究了稻田生态系统细菌群落结构以及基于零模型的群落构建机制。结果表明:旱作和水旱轮作两个生态系统,由于频繁耕作以及施肥管理等农业措施形成特定的生态位格局,确定性过程主导群落构建。旱作生态系统下确定性过程占78.6%,随机性过程占10.7%;相对于旱作,由于水旱轮作的淹水条件,土壤肥力积累,水体连通性较好等特性导致内部环境变化缓和,其随机性过程(39.3%)影响增加,确定性过程(50.0%)下降;同理,长期淹水的水生生态系统中随机性群落构建(50.0%)成为主导过程。群落构建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因此随机性生态过程的增强进一步增加了细菌多样性以及物种生态网络的交互度和稳定性,增强了微生物抵抗外部环境扰动的能力,该过程有助于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微生物生态 群落构建过程 生态系统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有机肥对珠三角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钱栋 胡明成 +3 位作者 申卫收 林先贵 钟振芳 邱崇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9-409,共11页
水稻田是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的重要排放源.以珠三角地区典型双季稻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无肥(CK)、化肥(CF)、条垛有机肥(SOF)、促腐有机肥(COF)、新鲜有机肥(FOF)和灭菌有机肥(STOF)共6种处理,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 水稻田是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的重要排放源.以珠三角地区典型双季稻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无肥(CK)、化肥(CF)、条垛有机肥(SOF)、促腐有机肥(COF)、新鲜有机肥(FOF)和灭菌有机肥(STOF)共6种处理,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等氮量施用不同类型有机肥对水稻产量以及温室气体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如下:1)水稻产量依次为STOF>FOF>COF>CF>SOF>CK.STOF、FOF和COF处理相对于化肥处理增加了水稻产量,分别为19.3%、17.1%和15.5%(P<0.05);FOF、STOF和COF处理相对于化肥处理增加了水稻田的经济效益,分别为69.4%、41.2%和24.2%.2)早稻和晚稻CH_(4)累积排放量依次为COF>FOF>SOF>STOF>CF>CK.COF、FOF、SOF和STOF处理相对于化肥处理增加了早稻和晚稻CH_(4)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333.5%、261.3%、154.1%和128.6%(P<0.05).3)水稻生长期间各施肥处理N_(2)O的排放量均处于较低水平,该地区水稻田主要的温室气体仍然为CH_(4).4)4种类型有机肥处理相对于化肥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水稻田的全球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从全生命周期来看,COF由于堆肥时间较短、温室气体排放最少,在实际应用中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兼顾生态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水稻田 有机肥 产量 全球增温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病虫害田间发生情况监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梁巧丽 蒋耀智 +4 位作者 陈文德 张富顺 梁玮琪 黄庆 钟振芳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第12期189-190,共2页
通过研究探索大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叶蝉等水稻病虫害田间发生情况及其的发展趋势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害虫发生数量最多的月份主要集中在4~10月份高温天气,并且因年度气温、降水等变化,发生高峰的时间会提前或推后... 通过研究探索大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叶蝉等水稻病虫害田间发生情况及其的发展趋势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害虫发生数量最多的月份主要集中在4~10月份高温天气,并且因年度气温、降水等变化,发生高峰的时间会提前或推后。稻飞虱作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也是本研究监测到的发生数量最多的,早造、晚造均会出现较高的发生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病虫害 田间监测 发生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