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工逆环境对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邓旗 温玉萍 +4 位作者 孙力军 王雅玲 蒲月华 孙东方 钟杰青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9年第3期19-25,共7页
为研究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加工环境中胁迫条件对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SP)形成生物被膜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玻璃试管法,以不锈钢片为接触面,研究不同时间下SP生物被膜的形成量和不同基质(虾汁液和LB液体培养基)... 为研究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加工环境中胁迫条件对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SP)形成生物被膜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玻璃试管法,以不锈钢片为接触面,研究不同时间下SP生物被膜的形成量和不同基质(虾汁液和LB液体培养基)中SP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SP生物被膜形成的120h内的动态过程。以改良的96微孔板法分别研究共存腐败菌或混合腐败菌(4种菌,共11种组合)、消毒剂(过氧化氢、84消毒液、次氯酸钠和乙酸,共4种)和抗菌脂肽对SP成膜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60h时,SP形成生物被膜的量最大;其在虾汁液中的成膜能力比LB培养基中的强,在基质浓度为0时仍可生成生物被膜。金黄杆菌、假单胞菌和摩根菌的存在会减弱SP被膜形成能力;共存体系中,多菌形成生物被膜的OD630值可达0.3~0.4,多菌成膜能力低于SP单菌成膜能力而高于其他3株单菌的成膜能力。乙酸可显著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0.3%次氯酸钠(NaClO)会促进被膜的形成;预作用于微孔的脂肽浓度和SP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呈剂量反应关系。上述结果说明,SP在常见的加工接触面不锈钢片上可形成成熟的生物被膜;SP成膜能力较强,在寡营养或消毒剂存在的环境中仍有一定的成膜能力,在与其他腐败菌共存的体系中也可形成较多的生物被膜;抗菌脂肽能够有效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本研究可为对虾加工环境中腐败菌生物被膜的危害识别和有效控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瓦氏菌 生物被膜 逆环境 胁迫 腐败菌 对虾 成膜能力 玻璃试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产毒镰孢菌的新型海藻防霉剂的安全性评价
2
作者 陶森 王雅玲 +5 位作者 莫冰 徐德峰 孙力军 刘颖 李翩翩 王小博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7年第6期17-22,共6页
为明确抗产毒镰孢菌的新型海藻防霉剂(K+I)剂量的使用安全性,本研究通过急性毒性实验评估了其毒性等级及致畸性。分别用碘化钾(1 447~2 025 mg/kg)和抗产毒镰孢菌的新型防霉制剂K+I(1 447~2 892 mg/kg;固定递增剂量均为289 mg/kg)对健... 为明确抗产毒镰孢菌的新型海藻防霉剂(K+I)剂量的使用安全性,本研究通过急性毒性实验评估了其毒性等级及致畸性。分别用碘化钾(1 447~2 025 mg/kg)和抗产毒镰孢菌的新型防霉制剂K+I(1 447~2 892 mg/kg;固定递增剂量均为289 mg/kg)对健康昆明小鼠进行灌胃染毒,记录小鼠死亡情况,计算LD_(50),并分别观察计算小鼠精子致畸率和微核率。结果表明:碘化钾(KI)的LD_(50)为1 698 mg/kg,K+I的LD_(50)为2 241 mg/kg。根据中国食品毒理急性毒性分级法判定,毒性等级为3级,属于低毒物质;精子致畸率和微核率与蒸馏水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K+I防霉制剂无明显的致突变作用,可应用于水产饲料霉变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防霉剂 镰孢菌 安全性评价 急性毒性 精子致畸率 微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鸢乌贼和杜氏枪乌贼蛋白分离及其性质初探 被引量:8
3
作者 邱月 曾少葵 +2 位作者 章超桦 郝记明 张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1-86,共6页
以鸢乌贼(Symp 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和杜氏枪乌贼(Loligo duvauceli)头足、胴体为原料,分离各蛋白组分,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鸢乌贼头足水溶性蛋白(WSP)、盐溶性蛋白(SSP)和不溶性蛋白(ISP)分别占总蛋白的19.01%、52.21... 以鸢乌贼(Symp 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和杜氏枪乌贼(Loligo duvauceli)头足、胴体为原料,分离各蛋白组分,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鸢乌贼头足水溶性蛋白(WSP)、盐溶性蛋白(SSP)和不溶性蛋白(ISP)分别占总蛋白的19.01%、52.21%和13.23%,胴体中的分别为10.83%、58.68%和10.03%;杜氏枪乌贼头足三者的比例分别为37.62%、31.79%和18.08%,胴体中的分别为24.30%、54.23%和7.65%。2种乌贼头足、胴体均是WSP和SSP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0%左右。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鸢乌贼头足和胴体中SSP的肌球蛋白重链(MHC)的分子质量大于200 k Da、副肌球蛋白(PM)的在100 k Da左右、肌动蛋白(Actin)接近44k Da;杜氏枪乌贼头足和胴体中SSP的MHC、PM、Actin蛋白条带颜色较浅,说明其蛋白含量较低。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结果表明,鸢乌贼头足WSP、SSP和ISP的变性温度分别为64.02℃、58.04℃和68.91℃;胴体中的分别为81.93℃、62.18℃和68.54℃;杜氏枪乌贼头足各蛋白组分的变性温度分别为81.36、83.24和78.18℃;胴体的分别为80.29、76.25和68.02℃,杜氏枪乌贼各蛋白组分的变性温度较鸢乌贼的高。鸢乌贼头足、胴体和杜氏枪乌贼头足WSP在p H 3溶解度最低,杜氏枪乌贼胴体的在p H 5最低,p H对SSP溶解度影响较大;在不同离子强度的溶液中,鸢乌贼头足SSP溶解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杜氏枪乌贼 蛋白分离 SDS-PAGE DSC 溶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法提取牡蛎中牛磺酸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成 卢虹玉 +1 位作者 章超桦 金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92-196,共5页
本文对超高压技术提取牡蛎中牛磺酸的工艺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牛磺酸的提取量,并与传统的热水抽提法进行比较。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压力、保压时间、温度以及料液比均对牛磺酸的提取量有较大影响。在此基础上... 本文对超高压技术提取牡蛎中牛磺酸的工艺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牛磺酸的提取量,并与传统的热水抽提法进行比较。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压力、保压时间、温度以及料液比均对牛磺酸的提取量有较大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压力300 MPa、保压时间25 min、温度45℃、料液比为1∶5,最高提取量22.96 mg/g,高于热水抽提法的牛磺酸提取量(17.07 mg/g)。本研究为发展高新技术应用于牡蛎中牛磺酸的提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牛磺酸 超高压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酶解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徐成 卢虹玉 +2 位作者 章超桦 文彩秀 林海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7-351,共5页
为了探讨牡蛎酶解提取物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利用五种不同的酶(胰酶、风味酶、中性酶、碱性酶和复合酶)对牡蛎进行酶解。观察五种酶解提取物对D-半乳糖诱导记忆损伤小鼠的作用,通过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评价,并观察小鼠体内M... 为了探讨牡蛎酶解提取物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利用五种不同的酶(胰酶、风味酶、中性酶、碱性酶和复合酶)对牡蛎进行酶解。观察五种酶解提取物对D-半乳糖诱导记忆损伤小鼠的作用,通过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评价,并观察小鼠体内MDA(丙二醛)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结果表明,5种牡蛎酶解提取物均能在空间记忆获取阶段的最后3 d显著缩短小鼠的潜伏期,其中胰酶和碱性酶酶解提取物分别从第1 d和第2 d开始就显著(p<0.05)缩短潜伏期;在空间探索阶段5种牡蛎酶解提取物的目标象限百分比(胰酶组和中性酶组p<0.05,其余各组均为p<0.01)和穿越平台次数(胰酶组、复合酶组和中性酶组为p<0.05,其余各组为p<0.01)均显著提高。与模型组相比,胰酶、风味酶以及复合酶酶解提取物显著降低(p<0.05)小鼠血清MDA含量;除了风味酶其他酶解提取物显著(胰酶和碱性酶组p<0.05;复合酶和中性酶组p<0.01)提高小鼠血清SOD含量。因此,牡蛎酶解提取物能有效地改善D-半乳糖诱导的记忆损伤,为开发具有改善记忆功能的牡蛎保健品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D-半乳糖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壳中虾青蛋白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潘创 Shoichiro Ishizaki +1 位作者 吉宏武 潘广坤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6-280,共5页
采用远紫外圆二色光谱法对提取自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壳中的β虾青蛋白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蛋白是一种以α螺旋(含量为69%)为主要二级结构存在的二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5 000,最大吸收波长为580 nm;在40℃... 采用远紫外圆二色光谱法对提取自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壳中的β虾青蛋白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蛋白是一种以α螺旋(含量为69%)为主要二级结构存在的二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5 000,最大吸收波长为580 nm;在40℃以下加热以及外加盐未加热时,该蛋白会出现可逆变性,升温至40℃以上、改变溶液pH均会对二级结构造成破坏,引起蛋白不可逆变性;加热30 min时,α螺旋损失率最大,约为50%;外加盐在升温时会加速蛋白的不可逆变性,其加速能力与盐浓度成反比;从南美白对虾壳与美国龙虾壳中提取的虾青蛋白在吸收光谱、离子柱亲合力等上有明显区别。研究表明,南美白对虾壳中的虾青蛋白具有水溶性、热不稳定性和遇热显色等性质,可作为食品着色剂或温度敏感指示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类胡萝卜蛋白 β虾青蛋白 圆二色光谱 二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中隐蔽态T-2毒素残留对小鼠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黄展锐 王雅玲 +5 位作者 王小博 莫冰 邱妹 孙力军 陈康健 刘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10-1118,共9页
T-2毒素经20 d蓄积毒性试验法染毒对虾,采用LC-MS/MS检测对虾组织中游离态T-2毒素,并将染毒的虾头和肌肉匀浆液连续灌胃小鼠7 d,检测小鼠血常规和血清指标,分析对虾虾头和肌肉中隐蔽态T-2毒素残留对小鼠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经20 d蓄... T-2毒素经20 d蓄积毒性试验法染毒对虾,采用LC-MS/MS检测对虾组织中游离态T-2毒素,并将染毒的虾头和肌肉匀浆液连续灌胃小鼠7 d,检测小鼠血常规和血清指标,分析对虾虾头和肌肉中隐蔽态T-2毒素残留对小鼠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经20 d蓄积毒性试验,对虾体内没有游离态T-2存在,而且低剂量染毒对虾对小鼠没有影响,但高剂量组(12.2 mg·kg^(-1))可引起小鼠中间粒细胞增加,红细胞系统和血小板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血清生化指标差异显著(P<0.05),且虾头对小鼠的损伤作用高于肌肉。研究表明,蓄积染毒对虾体内存在隐蔽态T-2毒素,对小鼠具有一定的免疫毒性和血液毒性,导致炎症发生、贫血以及骨髓造血功能下降,对肝功能有损伤作用,且虾头中残留的隐蔽态T-2毒素对小鼠的损伤作用高于肌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隐蔽态T-2毒素 血常规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腌鱼中耐盐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理生化特性 被引量:13
8
作者 陶森 王雅玲 +6 位作者 叶林 孙力军 房志家 黄文妍 毕思远 钟礼培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6-141,147,共7页
为了获得生产性能优良的菌株,采用PDA固体培养基平板涂布法从腌鱼中分离、纯化酵母菌,研究优势耐盐酵母菌株的生长温度、耐酸能力、耐亚硝酸盐能力等生理生化特性及IT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15种不同种类腌制海鱼中共分离出43... 为了获得生产性能优良的菌株,采用PDA固体培养基平板涂布法从腌鱼中分离、纯化酵母菌,研究优势耐盐酵母菌株的生长温度、耐酸能力、耐亚硝酸盐能力等生理生化特性及IT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15种不同种类腌制海鱼中共分离出436株酵母菌,经纯化后获得9株不同种属的酵母菌,通过不同NaCl含量的YPD液体培养基对9株酵母菌进行筛选,最终筛选出7~#季也蒙毕赤酵母和9~#奥默柯达酵母两株耐盐性较好的优势耐盐酵母菌菌株,耐盐能力分别达到9%和12%,最适生长温度均在28~32℃之间,最适pH在5~6之间,耐亚硝酸盐含量可达100 mg/kg。腌鱼中获得优势菌株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可为腌鱼制品发酵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鱼 耐盐酵母菌 分离鉴定 生理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化钾可食海藻复合防霉剂对产毒镰孢菌的控制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骆俊迪 王雅玲 +5 位作者 徐德峰 李翩翩 孙力军 麦穗文 王瑶珠 苏和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5年第3期54-62,共9页
中国作为水产养殖大国,对饲料的需求量巨大,但化学性的饲料防霉剂仍存在一定的隐患。当今可食海藻资源丰富,本研究拟开发新型可食海藻防霉剂并探明其对产毒镰孢菌的控制效应。采用拮抗培养法,通过测定菌落弧长以及菌的生长抑制率,考察... 中国作为水产养殖大国,对饲料的需求量巨大,但化学性的饲料防霉剂仍存在一定的隐患。当今可食海藻资源丰富,本研究拟开发新型可食海藻防霉剂并探明其对产毒镰孢菌的控制效应。采用拮抗培养法,通过测定菌落弧长以及菌的生长抑制率,考察培养基中加入可食海藻防霉剂后,其抑菌浓度和抑菌圈弧长的关系。采用Box-Behnken试验考察海带添加量、碘添加量、p H因素对抑菌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海藻防霉剂抑菌浓度和抑菌圈弧长呈负相关,其中海带加碘化钾防霉剂(K+I)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可食海藻防霉剂。而且海带添加量对防霉剂的抑菌效应影响明显,因此可食海藻防霉剂的配方为海带粉∶碘化钾=4∶1(m/m)(p H=7)。其对5种产毒镰孢菌(IBE2、IBE8、JX-6、J189-6-1和JX-9)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3.95%、70.00%、58.00%、60.00%和69.44%,对产毒镰孢菌IBE2的抑菌效应显著,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37.67 mg/m L。本研究为农业生产各领域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可食海藻防霉剂的配方参考,能有效地解决凡纳滨对虾养殖饲料中镰孢菌污染问题,有助于对虾的商业化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海藻 防霉剂 碘化钾 产毒镰孢菌 危害 拮抗培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虾饲料中7种真菌毒素 被引量:11
10
作者 施琦 杨嘉丽 +3 位作者 王雅玲 廖建萌 郑景娇 孙力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4-338,共5页
建立了虾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黄曲霉毒素M_1(AFM_1)、T-2毒素(T-2)、HT-2毒素(HT-2)、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赭曲霉毒素A(OTA)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同时检测方法。样品中加入15 mL乙腈-水(体... 建立了虾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黄曲霉毒素M_1(AFM_1)、T-2毒素(T-2)、HT-2毒素(HT-2)、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赭曲霉毒素A(OTA)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同时检测方法。样品中加入15 mL乙腈-水(体积比4∶1)和10 mL乙腈饱和正己烷,涡旋混匀,超声提取,MycoSpin^(TM)400多毒素净化柱净化后上机测定。采用Hypersil Gold (150 mm×2.1 mm,5μm)色谱柱进行分离,以甲醇-水(含0.03%氨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电离模式下正、负离子同时扫描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在优化条件下,7种真菌毒素的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1,检出限为1.83~12.63μg/kg。在高、中、低3个加标水平下,各目标毒素的回收率为87.5%~116%,相对标准偏差为2.4%~18%。该法可为水产饲料中多种真菌毒素的同时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统计法分析T-2毒素对凡纳滨对虾形态指标的影响
11
作者 黄展锐 王雅玲 +4 位作者 杜映慧 王小博 孙力军 莫冰 毕思远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2-378,共7页
以不同剂量T-2毒素染毒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以毒素染毒剂量为自变量、凡纳滨对虾形态学指标为因变量,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毒素剂量与染毒凡纳滨对虾形态学指标的相关性,筛选出最便捷... 以不同剂量T-2毒素染毒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以毒素染毒剂量为自变量、凡纳滨对虾形态学指标为因变量,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毒素剂量与染毒凡纳滨对虾形态学指标的相关性,筛选出最便捷、最简单的生物学统计方法。灰色关联度和通径分析显示,凡纳滨对虾体质量、体长、头胸甲长和第一腹宽是受T-2毒素影响最大的指标;利用回归分析进行显著性检验发现,T-2毒素对凡纳滨对虾体质量、体长、头胸甲长和第一腹宽指标的影响均为显著水平(P<0.05)。3种统计学方法得出的结果相吻合,体质量、体长、头胸甲长、第一腹宽等染毒凡纳滨对虾形态指标的重要生物学标记,均与T-2毒素的暴露剂量呈负相关。其中,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是最便捷、最简单的生物统计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凡纳滨对虾 形态指标 生物统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