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湛江水产品中大肠菌群的分离鉴定与分类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聂芳红 谢日东 +1 位作者 雷晓凌 丁秀琼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6-170,F0003,共6页
水产品中大肠菌群超标现象较为常见,为了更好地控制水产品中微生物安全,对湛江部分水产品中的大肠菌群进行分离、鉴定和分类研究。2012年11月2013年1月,从湛江地区采集及获得的55份大肠菌群阳性水产品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65株菌,通过常... 水产品中大肠菌群超标现象较为常见,为了更好地控制水产品中微生物安全,对湛江部分水产品中的大肠菌群进行分离、鉴定和分类研究。2012年11月2013年1月,从湛江地区采集及获得的55份大肠菌群阳性水产品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65株菌,通过常规生化鉴定和VITEK2系统鉴定,最终确定63株分别属于8种大肠菌群,其中弗氏柠檬酸杆菌24株、大肠埃希氏菌14株、阴沟肠杆菌1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7株、其他大肠菌类型5株,分别占菌株鉴定总数的38.10%、22.22%、20.63%、11.11%、7.93%,另有2株细菌未鉴定出所属大肠菌类型。不同种类水产品均检出弗氏柠檬酸杆菌;冻罗非鱼片大肠菌群主要为弗氏柠檬酸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占本样品检出菌株的77.27%;而鲜活对虾和贝类大肠菌群类型主要为弗氏柠檬酸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占本类样品检出菌株的65.79%;对于冷冻水产品,均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未经加工的水产品较加工水产品大肠菌群种类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大肠菌群 鉴定 菌群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细菌素海洋乳酸菌的筛选及细菌素抑菌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赖崇熙 刘唤明 +3 位作者 贾瑞博 邓楚津 洪鹏志 赵飞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2,共8页
【目的】筛选海洋源产细菌素乳酸菌,探讨细菌素抑菌机制。【方法】从市售海鱼的肠道中筛选出一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有较强抑菌效果的菌株GOFEL226,通过16S rDNA序列鉴定乳酸菌,用... 【目的】筛选海洋源产细菌素乳酸菌,探讨细菌素抑菌机制。【方法】从市售海鱼的肠道中筛选出一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有较强抑菌效果的菌株GOFEL226,通过16S rDNA序列鉴定乳酸菌,用乙酸乙酯提取细菌素,利用分光光度法、电导率法、扫描电镜技术探究细菌素的抑菌机制。【结果】菌株GOFEL226为戊糖乳植物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entosus),GFEB226细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0.883 mg/mL;其对指示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导致细胞的蛋白质、核苷酸、带电离子泄漏到细胞外,对细胞膜具有破坏作用。【结论】GFEB226细菌素可通过破坏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的细胞膜,使其胞内物质泄漏到胞外,进而导致细胞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乳酸菌 戊糖乳植物杆菌 细菌素 抑菌机理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减盐腌制方法对卵形鲳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泽富 陈春蓓 +10 位作者 陈晓思 高梓亮 孙钦秀 魏帅 夏秋瑜 韩宗元 刘阳 夏文 肖乃勇 殷燕涛 刘书成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4,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减盐腌制方法对卵形鲳鯵(Trachinotus ovatus)品质、蛋白质和脂质氧化的影响,为减盐“一夜埕”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干腌法、湿腌法、高压静电场腌制法三种不同减盐方法腌制的卵形鲳鲹,测定盐含量、水... 【目的】研究不同减盐腌制方法对卵形鲳鯵(Trachinotus ovatus)品质、蛋白质和脂质氧化的影响,为减盐“一夜埕”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干腌法、湿腌法、高压静电场腌制法三种不同减盐方法腌制的卵形鲳鲹,测定盐含量、水分含量及分布、离心损失、蒸煮损失、质构、色泽、感官评价、硫代巴比妥酸值、过氧化值、羰基、巯基等指标。【结果】湿腌、高压静电场辅助腌制、干腌组产品盐质量分数分别为1.56%、1.44%、1.33%,其中湿腌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湿腌组离心损失和蒸煮损失最大(13.98%和6.38%)且显著高于其他组。干腌组、湿腌组和高压静电场腌制组弹性分别为0.18、0.14和0.20 mm,咀嚼性分别为35.34、28.69和43.04;相比于湿腌组,高压静电场腌制组弹性和咀嚼性分别增加40.37%和50.03%。干腌组亮度值(L^(*))为30.63,显著低于其他两组;湿腌组红度(a^(*))值最高,干腌次之,电场辅助腌制最低;湿腌组和高压静电场腌制组黄度(b^(*))值分别为2.23和2.26,显著高于干腌组(0.33);干腌组与高压静电场辅助腌制组咸味评分优于湿腌组,高压静电场腌制组风味评分更高,总体可接受度更好。高压静电场腌制组的巯基质量摩尔浓度为67.02 nmol/mg,显著高于干腌组和湿腌组(59.80、49.51 nmol/mg,P<0.05)。高压静电场腌制组TBA值(1.67 mg/kg)显著低于干腌组和湿腌组(3.44、2.55 mg/kg,P<0.05)。【结论】与其他两种减盐腌制方式相比,高压静电场辅助腌制可显著提升减盐卵形鲳鲹的保水性,改善卵形鲳鲹的弹性和咀嚼性,抑制脂质和蛋白质氧化,可用于减盐卵形鲳鲹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减盐腌制方法 蛋白质氧化 脂质氧化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甘酯与蜂蜡质量比、加热温度和时间对鱼油凝胶特性与抗氧化的影响
4
作者 陈菲 沈丽平 +5 位作者 韩宗元 刘阳 夏秋瑜 王泽富 夏文 刘书成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59,共11页
【目的】明确单甘酯与蜂蜡共组装制备鱼油凝胶的工艺条件,解决鱼油因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而易氧化酸败的问题。【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单甘酯与蜂蜡质量比(10∶0、7∶3、5∶5、3∶7、0∶10)、加热温度(50、55、60、65℃)和时间(1... 【目的】明确单甘酯与蜂蜡共组装制备鱼油凝胶的工艺条件,解决鱼油因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而易氧化酸败的问题。【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单甘酯与蜂蜡质量比(10∶0、7∶3、5∶5、3∶7、0∶10)、加热温度(50、55、60、65℃)和时间(10、15、20 min)对鱼油凝胶特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单甘酯与蜂蜡共组装的鱼油凝胶具有较好的凝胶特性和抗氧化效能,特别是当单甘酯与蜂蜡质量比为3∶7时,在60℃加热10~20 min形成的鱼油凝胶,外观均匀光滑,持油率高达100%,硬度与凝胶强度较高,表现为弹性主导的假塑性流体,即储能模量(G′)大于损耗模量(G″),且G′最高,形成细长、密集、稳定的晶体网络结构,有效限制油脂流动。凝胶化过程会轻微促进鱼油初级氧化,但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远低于二级精制鱼油标准限值,其中单甘酯与蜂蜡共组装的鱼油凝胶(尤其是3∶7组)的过氧化值(0.564 g/kg)和茴香胺值(0.2287)均显著低于单甘酯或蜂蜡组装的鱼油凝胶(P<0.05),符合一级精制鱼油标准。【结论】通过单甘酯与蜂蜡共组装构建具有高氧化稳定性和应用性能的鱼油凝胶,为鱼油提供有效的物理抗氧化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凝胶 单甘酯 蜂蜡 共组装 凝胶结构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减菌处理协同流化冰贮藏对卵形鲳鲹鱼肉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张静 郝记明 +4 位作者 谭明堂 曹文红 陈忠琴 林海生 高加龙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79,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减菌处理方式结合流化冰贮藏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保鲜效果的影响,为开发新型卵形鲳鲹保鲜技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采用微酸性电解水(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SAEW)和冷等离子体技术(Cold... 【目的】探讨不同减菌处理方式结合流化冰贮藏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保鲜效果的影响,为开发新型卵形鲳鲹保鲜技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采用微酸性电解水(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SAEW)和冷等离子体技术(Cold plasma,CP)对卵形鲳鲹鱼肉进行减菌处理,然后协同自来水冰(Tap water ice,TWI,对照组)或流化冰(Slurry ice,SI)进行贮藏,通过测定贮藏期间卵形鲳鲹鱼肉的菌落总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值(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TBA)、色差、水分特性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等变化情况,综合评价减菌处理结合流化冰技术对冰藏卵形鲳鲹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SAEW和CP处理能够有效减少卵形鲳鲹表面微生物数量(P<0.05),但会使TBA值有一定程度的增长(P<0.05),不会对鱼肉的硬度、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造成变化(P>0.05)。与TWI相比,SI显著抑制卵形鲳鲹蛋白质降解、水分流失和脂肪氧化速度(P<0.05)。SAEW和CP处理后协同SI冰藏能有效抑制鱼肉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的增殖(P<0.05),延缓TBA值的升高;经过减菌处理的(SAEW+TWI、SAEW+SI、CP+TWI、CP+SI)组TVB-N值增幅显著低于未经减菌处理的TWI组和SI组(P<0.05);SAEW+SI和CP+SI组质构特性无显著变化(P>0.05),且保持良好色差和更高的水分含量,其中SAEW+SI更能有效稳定鱼肉在贮藏期间的气味品质。【结论】SAEW、CP协同SI技术有利于保持卵形鲳鲹鱼肉的鲜度品质,对卵形鲳鲹等水产品的保鲜加工技术升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等离子体 微酸性电解水 流化冰 鲜度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微纳米气泡水联合聚赖氨酸盐酸盐对鮰优势腐败菌及致病菌的抑菌机制
6
作者 彭亮聪 孙钦秀 +3 位作者 张艳秋 张子琪 文教辉 刘书成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5,共10页
【目的】探究臭氧微纳米气泡水(OMNBW)与聚赖氨酸盐酸盐(ε-PLH)联合使用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中优势腐败菌和致病菌的抑菌效果及机理,为开发新型水媒介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平板计数、荧光染色、扫描电子... 【目的】探究臭氧微纳米气泡水(OMNBW)与聚赖氨酸盐酸盐(ε-PLH)联合使用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中优势腐败菌和致病菌的抑菌效果及机理,为开发新型水媒介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平板计数、荧光染色、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OMNBW联合ε-PLH处理前、后鮰3种优势菌株和1种腐败菌的细胞形态、细胞膜通透性、胞内活性氧状况以及核酸蛋白泄漏情况等多项指标分析。【结果】相较单一处理,3.0 mg/L OMNBW与0.25 mg/mLε-PLH联合处理显著提高对4株优势腐败菌和致病菌菌株的杀灭效果(P<0.05),活菌数量对数值降幅均超过4。经ε-PLH、OMNBW及OMNBW联合ε-PLH处理后,希瓦氏菌(Shewanella)菌落总数对数值分别减少至4.40、4.08、3.46。扫描电镜结果发现,OMNBW与ε-PLH联合处理会加剧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大量细胞发生破碎。联合处理还可促使4株菌株细胞膜通透性显著增强,致使细胞内的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物质泄漏,胞外核酸、蛋白、K~+浓度以及电导率值等显著升高(P<0.05)。OMNBW联合ε-PLH主要是通过促进疏水物质暴露、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以及改变菌株细胞形态等方式,来实现对菌株增殖的抑制。【结论】OMNBW联合ε-PLH使用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其通过加剧破坏细胞结构完整性、显著破坏细胞膜通透性、致使内容物流出,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腐败菌 抑菌机理 臭氧微纳米气泡水 聚赖氨酸盐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糙海参极性脂的提取和神经保护活性
7
作者 熊仕洪 张翼 +4 位作者 赵佳文 周龙建 刘亚月 杨志友 张永平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5,共12页
【目的】研究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极性脂的抗阿尔茨海默氏症作用。【方法】采用8种总脂提取方法结合冷丙酮抽提制备海参极性脂,计算不同方法下的极性脂得率,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比较所制备极性脂的指纹图谱,采用薄层层析-磷钼... 【目的】研究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极性脂的抗阿尔茨海默氏症作用。【方法】采用8种总脂提取方法结合冷丙酮抽提制备海参极性脂,计算不同方法下的极性脂得率,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比较所制备极性脂的指纹图谱,采用薄层层析-磷钼酸显色法和基于液质联用的脂质组注释分析其成分,对通过优选提取方法得到的总极性脂,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试、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BV-2)神经炎症模型、Aβ_(25-35)诱导的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损伤模型等指标,综合评价糙海参极性脂的抗阿尔茨海默氏症潜力。【结果】1)在8种不同的总脂提取方法中,Bligh&Dyer法既有较高的最终极性脂得率(1.25%),且提取的极性脂成分多样,并在同等效果下氯仿消耗量最低,该方法在极性脂提取上综合表现最佳;2)薄层层析-磷钼酸显色实验显示该极性脂中含有磷脂类成分,脂质组分析显示其含有丰富的磷脂、鞘脂、甘油脂、脂肪酸、N-磺甲基酰胺和未知脂类等成分;3)糙海参极性脂表现出较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半数清除质量浓度(217.13±2.34)μg/mL]、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半抑制质量浓度(30.39±1.48)μg/mL]、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中NO生成活性(1μg/mL剂量下抑制率为48.88%),以及对Aβ_(25-35)诱导的HT-22神经元损伤的治疗性、预防性保护作用和清除胞内活性氧的作用(40μg/mL剂量下)。【结论】糙海参极性脂具有较好的多靶向抗阿尔茨海默氏症体外活性,作为相关功能食品和药物具备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海参 极性脂 提取 阿尔茨海默氏症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市水产养殖业出口现状调查及建议 被引量:1
8
作者 劳同奋 叶盛权 王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40-142,160,共4页
通过文献法追溯湛江水产养殖业的历史,调查、综述湛江水产养殖业出口的人力资源、养殖种类、养殖模式、养殖系统分布特征等,总结与分析近几年湛江出口养殖水产品的产量及其加工成品的对外贸易情况,讨论出口水产品养殖业在湛江地方经济... 通过文献法追溯湛江水产养殖业的历史,调查、综述湛江水产养殖业出口的人力资源、养殖种类、养殖模式、养殖系统分布特征等,总结与分析近几年湛江出口养殖水产品的产量及其加工成品的对外贸易情况,讨论出口水产品养殖业在湛江地方经济发展及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加强湛江出口水产品养殖业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 出口 水产养殖 调查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诱导对2株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亚月 薛欣怡 +4 位作者 黎卓怡 马小翔 梁金月 胡雪琼 张翼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0-58,共9页
【目的】以2株海洋真菌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种类及浓度的化学表观遗传修饰剂对其次级代谢产物化学多样性和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基于化学表观遗传修饰策略,采用两种不同的化学表观遗传修饰剂5-氮杂胞嘧啶核苷(5-azaC)和丁酸钠,分别... 【目的】以2株海洋真菌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种类及浓度的化学表观遗传修饰剂对其次级代谢产物化学多样性和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基于化学表观遗传修饰策略,采用两种不同的化学表观遗传修饰剂5-氮杂胞嘧啶核苷(5-azaC)和丁酸钠,分别对Penicillium sp.019和Aspergillus terreus ZN4-5-4两株海洋来源真菌进行表观遗传修饰。通过观察真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状态变化,并根据薄层层析(TLC)指纹图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图谱、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和卤虫致死活性筛选模型等技术手段,从中筛选出代谢产物丰富、AChE抑制活性与抗氧化活性产物丰富且毒性小的发酵培养条件。【结果】添加1 mmol/mL的丁酸钠诱导剂可使菌株019和ZN4-5-4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增加,且同时能提高该菌株次级代谢产物的AChE的抑制活性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因此,确定菌株019和ZN4-5-4的最优发酵条件均是添加浓度为1 mmol/mL丁酸钠的PDB培养基。【结论】化学表观遗传修饰策略指导下,添加诱导剂5-azaC或者丁酸钠对2株海洋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化学诱导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抗氧化 卤虫致死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真菌来源丁内酯I的单胺氧化酶抑制活性及结构类似物虚拟筛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煜 周龙建 +2 位作者 刘亚月 王远 张翼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128,共10页
【目的】为研究海洋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C23-3的次级代谢产物中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及其抑制作用类型,借助计算机模拟方法探讨同类型化合物对单胺氧化酶的潜在抑制活性及构效关系,以开发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方法】采用活性引导... 【目的】为研究海洋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C23-3的次级代谢产物中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及其抑制作用类型,借助计算机模拟方法探讨同类型化合物对单胺氧化酶的潜在抑制活性及构效关系,以开发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方法】采用活性引导下的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得到活性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质谱、圆二色谱分析鉴定其结构,采用酶标比色法评价化合物对单胺氧化酶抑制作用。使用Autodock vina对其结构类似物进行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虚拟筛选。【结果】1)分离鉴定得到一个具有单胺氧化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丁内酯I;2)丁内酯I对单胺氧化酶A和单胺氧化酶B的抑制作用为可逆非竞争性抑制,对单胺氧化酶A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21.45μmol/L,抑制常数Ki=6.27μmol/L;对单胺氧化酶B的IC50为24.16μmol/L,Ki=12.61μmol/L;3)分子对接显示丁内酯I可与单胺氧化酶形成多个氢键,五元内酯环为α,γ‒二芳基取代、含有苯并吡喃或苯并呋喃基团的aspvinone类丁内酯化合物在虚拟筛选中对单胺氧化酶最小结合亲和力得分更低(即结合力更强)。【结论】丁内酯I是可逆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对单胺氧化酶的抑制为非竞争性抑制。真菌来源丁内酯类化合物可作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新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单胺氧化酶 抑制类型 虚拟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毛虾酶解工艺优化及其酶解条件对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香江 刘唤明 +4 位作者 洪鹏志 邓楚津 周春霞 罗东辉 刘书成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5,共10页
【目的】筛选一种可直接使用、效果明显的蛋白酶酶解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并分析不同酶解条件变化对风味的影响,以达到不需控制pH值且可降低工艺成本、改善风味效果,为毛虾酶解方面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林-酚法、甲... 【目的】筛选一种可直接使用、效果明显的蛋白酶酶解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并分析不同酶解条件变化对风味的影响,以达到不需控制pH值且可降低工艺成本、改善风味效果,为毛虾酶解方面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林-酚法、甲醛滴定法筛选酶活力最优的蛋白酶,以氨基酸态氮(AAN)质量分数、水解度(DH)、感官评分为指标进行工艺单因素实验,并利用正交实验法[L9(34)]优化酶解工艺。借助气象色谱-离子迁移谱仪(GCIMS)结合OPLS-DA法分析其单因数实验过程挥发性物质变化。【结果与结论】维持毛虾原始pH值条件下,碱性蛋白酶活力为28 435 U/g,确定为最适酶,最佳工艺为55℃、4 h、加水量20%、加酶量0.8%(227.48 U/g),所得毛虾AAN质量分数为1.11 g/100 g。GC-IMS结果表明,酶解过程显著改变毛虾气味表现,时间、温度的梯度变化是毛虾酶解液气味差异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变量投影重要性因子分析表明,温度主要影响醛类、醇类变化,时间主要影响酯类、酮类变化,加酶量、加水量主要影响醇类变化。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酶解毛虾效果明显,工艺简单,其对酶解液风味改善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毛虾 酶解工艺 碱性蛋白酶 GC-IMS分析 OPLS-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藏石斑鱼特定腐败菌菌相高通量测序分析及蛋白降解菌筛选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黎铸毅 刘美娇 +6 位作者 陈秋翰 杨学博 王敏杰 钟赛意 洪鹏志 朱春华 刘寿春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2,共8页
【目的】研究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冷藏过程优势腐败菌的菌相变化,筛选鉴定具有强蛋白分解能力的特定腐败菌。【方法】通过质量指数法(QIM)评价、菌落计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 【目的】研究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冷藏过程优势腐败菌的菌相变化,筛选鉴定具有强蛋白分解能力的特定腐败菌。【方法】通过质量指数法(QIM)评价、菌落计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等指标判断鱼肉腐败进程;对新鲜(冷藏0 d)、次新鲜(冷藏4 d)和腐败(冷藏8 d)样品进行细菌16S V3-V4区域高通量测序,通过物种组成、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物种韦恩图分析其菌群的结构、多样性和差异;通过传统培养法分离腐败样品菌株,酪蛋白琼脂筛选蛋白分解菌,对筛选出的菌进行革兰氏染色和16S rDNA测序鉴定。【结果】冷藏石斑鱼质量指数法的感官拒绝点为12 d,菌落总数(TVC)超标临界期为4 d,TVB-N超标临界期约为10 d;随冷藏时间延长,鱼肉表面菌群多样性下降,新鲜鱼肉、冷藏4 d、冷藏8 d鱼肉菌群结构在属水平上具有明显差异;新鲜鱼肉中菌群主要是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相对丰度分别为20.44%、15.93%、9.24%;冷藏4 d和8 d鱼肉菌群主要物种是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嗜冷菌属(Psychro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其相对丰度分别为32.27%、34.89%,30.28%、16.02%,12.90%、16.65%以及13.99%、5.67%;冷藏8 d时鱼肉中具有良好蛋白分解能力的菌株为气单胞菌属和希瓦氏菌属,其组成比例接近高通量测序结果。【结论】气单胞菌属和希瓦氏菌属是珍珠龙胆石斑鱼冷藏腐败过程的优势菌并具有较强的蛋白降解能力,本研究可为后续探究冷藏石斑鱼优势腐败菌的致腐能力和开发靶向抑菌保鲜技术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冷藏 腐败 高通量测序 蛋白降解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高体[鱼师]不同部位营养成分及嘌呤含量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松珍 张雅洁 +5 位作者 陈俊斌 王敏杰 钟赛意 洪鹏志 朱春华 刘寿春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08,共9页
【目的】研究高体[鱼师](Seriola dumerili)鱼头、鱼尾、鱼皮、背肉、腹肉及鱼骨等6部位的营养成分、嘌呤分布及其呈味特性的差异,为高体[鱼师]原料精深加工及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国标规定方法测定高体[鱼师]各部位的蛋白... 【目的】研究高体[鱼师](Seriola dumerili)鱼头、鱼尾、鱼皮、背肉、腹肉及鱼骨等6部位的营养成分、嘌呤分布及其呈味特性的差异,为高体[鱼师]原料精深加工及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国标规定方法测定高体[鱼师]各部位的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并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测定核苷酸及嘌呤含量。【结果】高体[鱼师]6部位中鱼骨脂肪质量分数最高(21.41%),其他部位介于2.02%~15.26%;鱼皮蛋白质质量分数最高(23.30%),其次是背肉(20.22%),其余部位介于16.90%~19.41%。6部位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鱼头、鱼尾和鱼骨的Ca(26.344、38.772、54.580 g/kg)、Na(1.551、1.981、1.504 g/kg)、Mg(518.0、688.7、777.0 mg/kg)质量分数较高,背肉及腹肉K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4.176 3、4.002 7 g/kg,鱼骨Mn质量分数最高(2.56 mg/kg),鱼皮Zn质量分数最高(43.97 mg/kg),鱼尾Fe、Cu质量分数较高(41.04、0.63 mg/kg)。高体[鱼师]6部位富含18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质量分数,下同)为34.60%~54.14%;鲜、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1.75%~55.13%,其中鱼头的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背肉及腹肉的呈鲜味核苷酸总量(腺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质量分数分别为727.56、713.25 mg/kg)及其等效鲜味浓度(分别为148.1、142.4 g/kg)值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 <0.05),有强烈的鲜味特征。高体[鱼师]各部位嘌呤质量分数(mg/kg)依次为鱼皮(2 246.2)、背肉(768.2)、鱼头(732.3)、鱼尾(525.1)、腹肉(522.1)、鱼骨(162.1)(P <0.05),除鱼皮外,其他部位嘌呤总量均在低嘌呤范围;高产尿酸嘌呤(腺嘌呤+次黄嘌呤)含量最高的是背肉和腹肉,质量分数分别为728.0、651.7 mg/kg。【结论】高体[鱼师]各部位营养丰富,富含鲜味氨基酸及呈鲜味核苷酸,除鱼皮外,属于低嘌呤食材。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嘌呤和呈味物质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体[鱼师] 氨基酸 嘌呤 核苷酸 等效鲜味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原淀粉对金线鱼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晓冰 洪鹏志 +3 位作者 周春霞 宋春勇 张若兰 马焕塔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41,共9页
【目的】以冷冻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鱼糜为原料,比较不同淀粉对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探讨淀粉改善鱼糜凝胶品质的机理。【方法】在金线鱼鱼糜中分别以质量分数15.0%的比例加入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和小麦淀粉,制备鱼... 【目的】以冷冻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鱼糜为原料,比较不同淀粉对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探讨淀粉改善鱼糜凝胶品质的机理。【方法】在金线鱼鱼糜中分别以质量分数15.0%的比例加入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和小麦淀粉,制备鱼糜凝胶,分析鱼糜凝胶的白度值、质构特性、持水性、蒸煮损失率、水分分布状态、分子间作用力,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凝胶的微观结构。【结果】添加4种淀粉均可明显改善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硬度、弹性、咀嚼性和持水性(P <0.05),且薯类淀粉的添加对质构和持水性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微观结构观察显示,淀粉在鱼糜凝胶网络中主要起填充作用。同时,加热糊化的淀粉促使肌原纤维蛋白分子由α-螺旋向β-折叠和β-转角结构转变,增强分子间的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使凝胶网络结构更加致密。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证实,凝胶强度与氢键、疏水相互作用和β-转角含量呈正相关,与α-螺旋含量呈负相关。与对照组比较,添加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的鱼糜凝胶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比例分别降低50.41%和35.39%,维持凝胶三维网络结构的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明显增强。【结论】支链淀粉含量高的薯类淀粉更适合作为鱼糜制品的淀粉类外源添加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鱼鱼糜 薯类淀粉 凝胶特性 分子间作用力 蛋白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波动对大黄鱼冷链流通期间鲜度品质及水分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玉梅 司徒慧媛 +5 位作者 高加龙 章超桦 秦小明 曹文红 林海生 陈忠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18,共8页
为研究养殖大黄鱼低温流通期间的鲜度品质变化,该文模拟了冷链与断链流通的温度条件,分析了流通过程中大黄鱼感官、色差、质构、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K值及菌落总数等鲜度指标的变化趋势,并结合低场... 为研究养殖大黄鱼低温流通期间的鲜度品质变化,该文模拟了冷链与断链流通的温度条件,分析了流通过程中大黄鱼感官、色差、质构、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K值及菌落总数等鲜度指标的变化趋势,并结合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综合评价了流通各阶段大黄鱼各状态水分含量变化及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流通时间的延长,大黄鱼的感官评分、L^(*)值呈下降趋势,色差b^(*)值、TVB-N值、K值和菌落总数则逐渐增大;与冷链组相比,断链组在流通过程中各鲜度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0.05)。低场核磁共振结果显示,断链组结合水稳定性下降更快,说明断链流通中温度波动对鱼肉结合水影响较大,且加速了样品鲜度品质劣变。结合水峰面积(A_(2b)+A_(21))与菌落总数、感官品质、色泽(L^(*)值和b^(*)值)、咀嚼性的指标呈显著相关,不易流动水峰面积(A_(22))和自由水峰面积(A_(23))均与TVB-N值和K值呈显著相关。该研究结果反映了冷链流通过程中大黄鱼因温度波动产生潜在的质量安全风险,同时为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的产品品质监测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波动 大黄鱼 冷链流通 鲜度品质 水分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红米糠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构表征及抑制HepG2细胞增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岑 陈建平 +6 位作者 黄文浩 陈博文 钟赛意 李瑞 刘晓菲 宋兵兵 汪卓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7-54,共8页
该文主要考察了海红米糠多糖(sea red rice bran polysaccharide,SRBP)的提取工艺、结构表征及其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情况。以海红米皮糠为原料,考察了不同提取方法对SRBP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SRBP的最佳提... 该文主要考察了海红米糠多糖(sea red rice bran polysaccharide,SRBP)的提取工艺、结构表征及其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情况。以海红米皮糠为原料,考察了不同提取方法对SRBP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SRBP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苯酚硫酸法和间羟基联苯比色法测定其化学组成,液相色谱法测定分子质量及单糖组成,并用紫外、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其进行结构表征。采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e tetrazolium,MTT)法测定SRBP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RBP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61 min,料液比(g∶mL)1∶33,酶解温度59℃。经测定,SRBP是一种纯度较高的甘露糖吡喃型杂多糖,不含蛋白及核酸物质,表面粗糙、呈片状结构。MTT实验表明,SRBP在800μg/mL下对HepG2细胞作用24 h的存活率仅为(9.77±0.81)%,表明其具有抑制HepG2增殖的能力。综上可知,提取得到的SRBP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为其在饮食干预肝癌等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红米糠 多糖 提取工艺 结构表征 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HCO_(3)和KHCO_(3)复合保水剂对凡纳滨对虾虾肉保水效果的影响
17
作者 杨瑞炳 梁珊 +7 位作者 税小林 毛伟杰 孙钦秀 王泽富 韩宗元 刘阳 刘书成 魏帅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5,共9页
【目的】探究复合添加NaHCO_(3)、KHCO_(3)两种无磷保水剂的添加量和浸泡时间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虾肉保水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添加质量分数(0.5%、1.0%、1.5%、2.0%、2.5%、3.0%)的NaHCO_(3)和KHCO_(3)两种保... 【目的】探究复合添加NaHCO_(3)、KHCO_(3)两种无磷保水剂的添加量和浸泡时间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虾肉保水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添加质量分数(0.5%、1.0%、1.5%、2.0%、2.5%、3.0%)的NaHCO_(3)和KHCO_(3)两种保水剂及浸泡时间单因素实验,分析NaHCO_(3)和KHCO_(3)对凡纳滨对虾虾肉pH、浸泡增重率、蒸煮损失率等指标的变化;并对NaHCO_(3)和KHCO_(3)联合使用时的添加质量分数和作用时间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最佳添加量及浸泡时间;以电位、水分分布、微观结构等指标分析不同保水剂对虾肉蛋白的内在影响。【结果】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添加NaHCO_(3)和KHCO_(3)能有效提升虾肉保水效果,且均在添加质量分数为2.0%时保水效果最佳。浸泡6~15 h间,虾肉pH和浸泡增重率变化较小。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NaHCO_(3)和KHCO_(3)添加量存在交互影响,复合添加1.5%NaHCO_(3)和1.5%KHCO_(3),浸泡9 h后虾肉有较高的浸泡增重率(22.65%)和适宜的pH(8.06)。保水剂对蛋白的影响表明,复合保水剂添加主要通过促进虾肉蛋白的电位增加、自由水增加、分子解离及凝胶结构的形成来提高虾肉的保水能力,其保水能力强于添加质量分数0.5%复合磷酸盐组。【结论】联合添加使用质量分数1.5%NaHCO_(3)与质量分数1.5%KHCO_(3)并浸泡9 h处理,可增加虾肉肌原纤维蛋白分子电位、增强虾肉蛋白凝胶网络结构、改变虾肉内部水分分布,对提升虾肉保水能力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肉 无磷复合保水剂 保水性 pH 电位 水分分布 凝胶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热处理过程中虾青素酯与肌原纤维蛋白的结合作用
18
作者 谭永曌 张迪 +1 位作者 吉宏武 刘书成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79,共7页
【目的】探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热处理过程中虾青素酯(astaxanthinester,AE)与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之间的结合作用,为虾仁红色品质稳定提供依据。【方法】从新鲜凡纳滨对虾中提取虾青素酯与肌原纤维蛋... 【目的】探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热处理过程中虾青素酯(astaxanthinester,AE)与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之间的结合作用,为虾仁红色品质稳定提供依据。【方法】从新鲜凡纳滨对虾中提取虾青素酯与肌原纤维蛋白,采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制备不同AE质量浓度的AE-MP复合物,观察复合物样品并测定其粒径和电位,对AE-MP分别进行60、80、100℃热处理,采用透射电镜与多种光谱技术研究AE-MP热处理前后的分散性、光谱特性、表面疏水性等指标。【结果】制备的AE-MP分散性良好,粒径在140~365 nm之间,电位在-2~-4mV之间,电位与虾青素酯浓度呈负相关;AE-MP经热处理后结合更紧密,紫外吸收强度与热处理温度和虾青素酯浓度呈正相关,且最大吸收峰发生红移;虾青素酯可使肌原纤维蛋白发生荧光淬灭,AE-MP荧光强度与热处理温度和虾青素酯浓度呈负相关,且肌原纤维蛋白最大吸收峰发生蓝移;AE-MP表面疏水性与热处理温度呈正相关,与虾青素酯浓度呈负相关,表明虾青素酯与肌原纤维蛋白疏水区域发生了结合;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经过热处理,虾青素酯通过氢键与疏水相互作用与肌原纤维蛋白发生结合,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发生变化。虾青素酯与肌原纤维蛋白发生结合的最佳温度为100℃,虾青素酯最佳质量浓度为0.10 mg/mL。【结论】热处理可增强AE-MP复合物的结合作用和稳定性,其稳定程度与热处理温度和虾青素酯质量浓度有关,两者之间的结合力主要为疏水相互作用、静电相互作用和氢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酯 肌原纤维蛋白 凡纳滨对虾 热处理 结合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T-2毒素微胶囊毒饵料的制备和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代喆 王雅玲 +5 位作者 孙力军 施琦 廖建萌 徐德峰 陈进军 聂芳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2-94,103,共4页
T-2毒素微胶囊是制备虾毒饵料研究该毒素在对虾食品链中传递规律的前提技术,从T-2毒素微胶囊毒饵料的性状、包埋率及对虾利用率3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采用微胶囊技术,以复合蛋白制剂为壁材,20 ng T-2毒素和对虾饲料为混合芯材,采用均质... T-2毒素微胶囊是制备虾毒饵料研究该毒素在对虾食品链中传递规律的前提技术,从T-2毒素微胶囊毒饵料的性状、包埋率及对虾利用率3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采用微胶囊技术,以复合蛋白制剂为壁材,20 ng T-2毒素和对虾饲料为混合芯材,采用均质和物理加热法使复合蛋白制剂包裹混合心材,再用恒温干燥法使其硬化,形成颗粒状对虾T-2毒素微胶囊毒饵料,建立了T-2毒素微胶囊毒饵料的制备工艺。采用LC-MS/MS技术检测T-2毒素,普通毒饵料、微胶囊毒饵料抽提水样中T-2的毒素含量分别为2.661、0.654 ng/mL,微胶囊毒饵料的包埋率达96.73%,其利用率是普通毒饵料的1.7倍。研究表明T-2毒素微胶囊毒饵料可以解决对虾口服难溶于水的T-2毒素的问题,并提高了T-2毒素的利用率,为研究T-2毒素对对虾的作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T-2毒素 染毒饵料 包埋率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对虾产业现状、困境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德峰 李彩虹 +3 位作者 王冼民 孙力军 王雅玲 叶日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6-139,共4页
对虾产业是湛江的支柱和特色产业,已形成较为明显的规模效应,但在新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下,其产业优势面临着诸多挑战。以系统的视角在分析对虾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运营环境全面剖析制约产业发展的若干关键问题... 对虾产业是湛江的支柱和特色产业,已形成较为明显的规模效应,但在新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下,其产业优势面临着诸多挑战。以系统的视角在分析对虾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运营环境全面剖析制约产业发展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而提出以协同创新的理念推进企业科技、管理和服务的集成创新,以在质量、成本、品牌等方面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创新和完善政府、银行、行业协会等企业外部机构的服务职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宽松便捷的金融环境,将产品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为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振兴湛江民营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产业 湛江 协同创新 民营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