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物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以广东海洋大学“水稻栽培学”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饶刚顺 沈雪峰 +2 位作者 冯乃杰 赵黎明 郑殿峰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6期31-33,36,共4页
本文总结了“作物栽培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多而课时数少、实验教学不强且内容单调、实践实习教学过程考核方式单一及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不全面等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创新性地提出“线上平台资源+线下答疑解惑+田间实践... 本文总结了“作物栽培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多而课时数少、实验教学不强且内容单调、实践实习教学过程考核方式单一及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不全面等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创新性地提出“线上平台资源+线下答疑解惑+田间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培养新时代“乡村振兴”所需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科技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专业 作物栽培学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低分子肽双重乳液体外模拟消化吸收特性研究
2
作者 郭晓琳 杨文 +6 位作者 林海生 陈忠琴 曹文红 高加龙 谭明堂 章超桦 郑惠娜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3,94,共14页
牡蛎低分子肽(low molecular weight oyster peptides,LOPs)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但是存在腥味及易于被胃肠消化液降解的缺陷,采用双重乳液包封LOPs可显著改善其腥味,然而其消化吸收特性相关研究较少。以LOPs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界面性质,采... 牡蛎低分子肽(low molecular weight oyster peptides,LOPs)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但是存在腥味及易于被胃肠消化液降解的缺陷,采用双重乳液包封LOPs可显著改善其腥味,然而其消化吸收特性相关研究较少。以LOPs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界面性质,采用W_(1)/O/W_(2)型双重乳液封装LOPs,利用体外模拟消化及单层Cac o-2细胞模型研究LOPs的消化吸收特性。研究结果显示:LOPs具有较好的亲水性但不具有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的能力。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LOPs双重乳液平均粒径由最初的(725.5±25.4)nm先增至(944.6±21.8)nm,最后降低为(772.8±21.4)nm;包封率由88.35%逐步降至30.01%;光学显微图像显示,乳液在胃消化模拟阶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聚集,并于肠道消化阶段出现破裂。单层Cac o-2细胞模型的体外模拟吸收实验结果显示,LOPs的转运方式为被动扩散,而LOPs双重乳液的转运机制为外流效应。LOPs双重乳液能有效提高LOPs的生物利用率,对LOPs具有良好的保护与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低分子肽 双重乳液 界面张力 模拟消化 单层Cac o-2细胞模型 吸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阿拉伯胶纳米乳液的制备、表征及稳定性研究
3
作者 康钰钊 陶烁同 +2 位作者 邓思惠 钟赛意 李瑞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共7页
[目的]探究纳米乳液在不同pH下的稳定性及贮藏稳定性,并将其用于姜黄素的包载。[方法]通过离子络合法制备纳米乳液,以粒径和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对CS和GA用量进行优化;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分子间相互作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 [目的]探究纳米乳液在不同pH下的稳定性及贮藏稳定性,并将其用于姜黄素的包载。[方法]通过离子络合法制备纳米乳液,以粒径和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对CS和GA用量进行优化;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分子间相互作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CS/GA纳米乳液微观形态,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姜黄包载率。[结果]当CS与GA质量浓度分别为2.5,1.5 mg/mL时,所制备的纳米乳液在酸性条件下(尤其是pH<6.0时)具有良好稳定性;当pH值维持在6.0时,在28 d内纳米乳液多分散性指数均小于0.15,未出现沉淀;纳米乳液微观形态呈疏松多孔网状结构,两种物质分子间作用力以静电力为主;当CS与GA质量浓度分别为2.5,1.5 mg/mL时,纳米乳液在pH≤6.0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对姜黄素的包封率高达(93.72±0.04)%。[结论]壳聚糖/阿拉伯胶纳米乳液可用作功能性成分递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阿拉伯胶 微观形态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红米花色苷-牡蛎肽新型复合饮料制备工艺及降血糖作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钟凯翠 邹雯清 +1 位作者 陈忠琴 秦小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4-203,共10页
该文旨在研究海红米花色苷-牡蛎肽新型复合饮料的最佳制备工艺及降血糖作用。以海红米花色苷和牡蛎肽作为原料,添加甜菊糖苷作为矫味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饮料的制备工艺。评价稳定剂含量与贮藏条件对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该文旨在研究海红米花色苷-牡蛎肽新型复合饮料的最佳制备工艺及降血糖作用。以海红米花色苷和牡蛎肽作为原料,添加甜菊糖苷作为矫味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饮料的制备工艺。评价稳定剂含量与贮藏条件对饮料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其体外淀粉消化酶抑制活性,并采用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研究其体内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海红米花色苷-牡蛎肽新型复合饮料的最佳制备工艺是:牡蛎肽1%、花色苷0.8%、甜菊糖苷0.1%,羧甲基纤维素钠0.15%、果胶0.2%,以上均为质量分数。此饮料宜低温贮藏,其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能有效改善Ⅱ型糖尿病小鼠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糖原合成困难及组织损伤等症状。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海红米花色苷-牡蛎肽新型复合饮料制备方法,且成品饮料能有效发挥体内降血糖作用,为降血糖功能饮料研发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促进我国功能饮料市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色苷 牡蛎肽 复合功能饮料 制备工艺 降血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栖菜速溶粉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甘爱园 汪卓 +5 位作者 尹欢 黎梓玉 陈菁 潘明雪 王宇阳 钟赛意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7-184,共8页
为深入挖掘羊栖菜速溶粉的高附加值,通过分析测定羊栖菜速溶粉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氧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进一步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测定其对线虫寿命、繁殖力、运动能力、脂褐素、热应激、... 为深入挖掘羊栖菜速溶粉的高附加值,通过分析测定羊栖菜速溶粉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氧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进一步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测定其对线虫寿命、繁殖力、运动能力、脂褐素、热应激、氧化应激、体内抗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活性氧积累的影响,评价其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速溶粉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72.64 GAE mg/g和52.97 RE mg/g。速溶粉可显著呈剂量依赖性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氧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线虫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速溶粉的低剂量组(0.5 mg/mL)、中剂量组(1.0 mg/mL)、高剂量组(1.5 mg/mL)能分别提高线虫的平均寿命6.7%、14.12%和18.87%。羊栖菜速溶粉能降低线虫体内脂褐素的积累和繁殖力,改善线虫的运动能力,并提高线虫在氧化应激和热应激氧化损伤状态下的修复能力。此外,羊栖菜速溶粉还能够显著提高线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并降低丙二醛和活性氧的积累,表现出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栖菜速溶粉 秀丽隐杆线虫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生殖细胞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祝晋轩 巨向红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5年第3期63-70,共8页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具有自我更新及无限分化潜能,理论上可以分化为生殖细胞。目前,在人及鼠中已有体外诱导ESCs分化为成熟精子以及卵母细胞的报道。该文系统总结了体外诱导ESCs分化为生殖细胞的内源性与外源性因素...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具有自我更新及无限分化潜能,理论上可以分化为生殖细胞。目前,在人及鼠中已有体外诱导ESCs分化为成熟精子以及卵母细胞的报道。该文系统总结了体外诱导ESCs分化为生殖细胞的内源性与外源性因素及诱导分化方法,并就目前国内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向生殖细胞分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期望为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生殖细胞 诱导分化 定向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肽和花色苷协同抑制胰脂肪酶的作用研究
7
作者 张萌萌 王婧 +7 位作者 曹文红 周龙建 谭明堂 朱国萍 高加龙 林海生 郑惠娜 陈忠琴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149,共10页
该研究以牡蛎肽和花色苷为原料,探究牡蛎肽和花色苷对胰脂肪酶的协同抑制作用。采用Synergy Finder和Compusyn协同计算模型分析不同比例下牡蛎肽和花色苷的协同作用,利用酶抑制动力学探究牡蛎肽、花色苷及其协同复合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 该研究以牡蛎肽和花色苷为原料,探究牡蛎肽和花色苷对胰脂肪酶的协同抑制作用。采用Synergy Finder和Compusyn协同计算模型分析不同比例下牡蛎肽和花色苷的协同作用,利用酶抑制动力学探究牡蛎肽、花色苷及其协同复合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类型,并通过多光谱学分析牡蛎肽与花色苷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牡蛎肽和花色苷对胰脂肪酶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35、3.54 mg/mL。当质量浓度为0.8~3.2 mg/mL时,其最高单药和零相互作用力得分为17.781和11.208,具有较强的协同效果。通过计算不同浓度比例下复合物的联合指数值,发现牡蛎肽∶花色苷=1∶1(浓度比)时,牡蛎肽和花色苷的协同作用最强。酶抑制动力学结果表明牡蛎肽、花色苷及其协同复合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方式包括混合型抑制和竞争性抑制。多光谱学实验结果表明,牡蛎肽和花色苷主要通过氢键、疏水作用以及静电相互作用形成非共价复合物,使得复合物疏水性降低,极性增加。以上结果表明牡蛎肽和花色苷具有良好的胰脂肪酶协同抑制作用,为其减肥降脂功能活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肽 花色苷 胰脂肪酶 协同作用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IL-34基因克隆及其在抗菌免疫应答中的功能研究
8
作者 梁富 张璐 +6 位作者 李晓暖 唐怀庆 谢理滔 梁莹 黄振檀 喻大鹏 宋海霞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30-142,共13页
【目的】克隆尼罗罗非鱼白细胞介素-34(IL-34)基因,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其在罗非鱼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并探究其在不同刺激下头肾、脾脏和外周血的表达差异,为IL-34在罗非鱼细菌感染中的免疫调控作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尼罗罗非... 【目的】克隆尼罗罗非鱼白细胞介素-34(IL-34)基因,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其在罗非鱼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并探究其在不同刺激下头肾、脾脏和外周血的表达差异,为IL-34在罗非鱼细菌感染中的免疫调控作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尼罗罗非鱼OnIL-34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鉴定出OnIL-34同源物,克隆OnIL-34编码区序列(CDS),对其氨基酸序列、蛋白结构域组成及系统发育进行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该基因在不同健康组织中的分布,以及在无乳链球菌、嗜水气单胞菌和脂多糖(LPS)刺激后的表达变化。【结果】OnIL-34开放阅读框(ORF)长648 bp,编码215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25.26 kDa,理论等电点为8.52。蛋白序列包含1个含20个氨基酸的跨膜结构域,N端有含189个氨基酸的胞外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尼罗罗非鱼IL-34氨基酸序列与图形斑马鼻蝶(Simochromis diagramma)相似度最高、为98.6%,且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其与图形斑马鼻蝶IL-34聚为一支。qRT-PCR结果显示,OnIL-34在健康尼罗罗非鱼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胃中表达量最高,是肠道组织的26.26倍;其次为肝脏、心脏、和鳃,分别为肠道组织的26.09、17.14、15.85倍。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后,IL-34在头肾中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而在LPS刺激6 h后IL-34在外周血中表达显著上调,24 h后在头肾中表达显著上调;在无乳链球菌、嗜水气单胞菌和LPS体外刺激后,头肾、脾脏和外周血白细胞中IL-34表达量均显著上调。【结论】在病原菌感染和LPS刺激后,尼罗罗非鱼IL-34在免疫组织中表达上调,初步证实其在病原体感染、宿主免疫防御和炎症反应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具体的免疫调控途径还需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IL-34 基因克隆 无乳链球菌 嗜水气单胞菌 脂多糖 表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公子小丑鱼仔、稚、幼鱼形态观察与生长研究
9
作者 李涛 黄小林 +4 位作者 杨育凯 黄忠 石尧 王康 喻大鹏 《海洋与渔业》 2025年第4期56-57,共2页
黑公子小丑鱼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雀鲷科(Pomacentridae)海葵鱼亚科(Amphiprioninae)双锯鱼属(Amphiprion),俗称澳洲黑公子,是公子小丑鱼的变种。黑公子小丑鱼分布于澳洲海域,稚鱼为橘色,体侧具有3条白色条... 黑公子小丑鱼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雀鲷科(Pomacentridae)海葵鱼亚科(Amphiprioninae)双锯鱼属(Amphiprion),俗称澳洲黑公子,是公子小丑鱼的变种。黑公子小丑鱼分布于澳洲海域,稚鱼为橘色,体侧具有3条白色条纹,随年龄增长,鱼体橘色褪去、黑色素增多,白色条纹变宽,成鱼各鳍均转变为黑色,具黑白相间的特点,可与公子小丑鱼进行区分。目前,国内外科研人员对于小丑鱼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积累,主要集中在生理生态、性腺发育和性别转换、系统发育学、人工繁育技术等方面。黑公子小丑鱼作为重要的小丑鱼品种之一,其繁殖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骨鱼纲 雀鲷科 幼鱼 海葵鱼亚科 形态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黑背心小丑鱼胚胎及胚后发育形态与生长观察研究
10
作者 李涛 黄小林 +4 位作者 杨育凯 黄忠 石尧 王康 喻大鹏 《海洋与渔业》 2025年第4期58-59,共2页
全黑背心小丑鱼隶属于硬骨鱼纲、鲈形目、雀鲷科、海葵鱼亚科、双锯鱼属,与公子小丑鱼花纹相似,因其身体白条纹间有一块很深的黑色得名。近年来,国内外科研人员对于小丑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生态、性腺发育、性别转换、系统发育学和... 全黑背心小丑鱼隶属于硬骨鱼纲、鲈形目、雀鲷科、海葵鱼亚科、双锯鱼属,与公子小丑鱼花纹相似,因其身体白条纹间有一块很深的黑色得名。近年来,国内外科研人员对于小丑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生态、性腺发育、性别转换、系统发育学和人工繁育技术等方面。由于全球气温升高,海水温度异常,导致珊瑚礁白化,进而威胁小丑鱼的生存,使其栖息地和产卵场遭到破坏,野生种群难以得到补充。目前我国海水观赏鱼产业需求旺盛,小丑鱼以其色彩艳丽、易饲养等特点,广受人们喜爱,市场前景较好。开展全黑背心小丑鱼的人工繁育,通过人工孵化技术可以提高全黑背心小丑鱼受精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 性别转换 海葵鱼亚科 人工繁育技术 生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输送体系包埋海洋源脂溶性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晋祯 郑惠娜 +5 位作者 任鼎鼎 杨文 曹文红 林海生 秦小明 章超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7-324,共8页
海洋源脂溶性活性物质表现出许多潜在的有益生物学功能,如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疲劳、抗氧化、改善生长发育等,然而其水溶性差、易降解、在胃肠道中损失率高等劣势降低了它们生物利用度。乳液输送体系可作为海洋源脂溶性活性物质递送载... 海洋源脂溶性活性物质表现出许多潜在的有益生物学功能,如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疲劳、抗氧化、改善生长发育等,然而其水溶性差、易降解、在胃肠道中损失率高等劣势降低了它们生物利用度。乳液输送体系可作为海洋源脂溶性活性物质递送载体,可以有效改善其物理化学不稳定性,提高生物利用度。文章介绍了运载海洋源脂溶性活性物质的乳液体系类型及制备方法,同时对几种主要海洋源脂溶性活性物质的乳液体系构建及特性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最后,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海洋源脂溶性活性物质输送体系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源脂溶性活性物质 乳液输送体系 包埋 生物利用度 理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物源肝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振兴 周斯仪 +5 位作者 钟赛意 黄凤娇 陈观兰 陈菁 洪鹏志 章超桦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92-98,共7页
【目的】为海洋生物源肝素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海洋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法】对海洋生物源肝素的提取技术、分离纯化技术、结构鉴定、生物活性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海洋生物源肝素作为传统肝素的替代原料,具有副作用小、与... 【目的】为海洋生物源肝素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海洋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法】对海洋生物源肝素的提取技术、分离纯化技术、结构鉴定、生物活性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海洋生物源肝素作为传统肝素的替代原料,具有副作用小、与人体细胞兼容性好的特点,但其提取率不如陆地生物源肝素高,且对其活性机制的研究还不够透彻,未能掌握肝素特异结构与活性间的关系。【结论】为充分开发海洋生物源肝素,未来的研究重点应该包括改进海洋生物源肝素的制备和合成、开发改进性能的肝素抗凝剂、开发新的生物活性以及相应的药物或保健品、更新肝素原料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海洋生物 分离纯化 结构分析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物中砷脂形态分析及毒性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佳佳 钟映雄 +6 位作者 周雪巍 李瑞 陈建平 刘晓菲 贾学静 宋兵兵 钟赛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7-284,共8页
砷是一种有毒类金属,已被确定为人类致癌物,砷中毒会造成人体多种健康问题。砷可以分为无机砷和有机砷,一般认为无机砷毒性大于有机砷。砷脂属于有机砷,广泛存在于海洋生物组织中。之前的研究认为砷脂毒性极低,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 砷是一种有毒类金属,已被确定为人类致癌物,砷中毒会造成人体多种健康问题。砷可以分为无机砷和有机砷,一般认为无机砷毒性大于有机砷。砷脂属于有机砷,广泛存在于海洋生物组织中。之前的研究认为砷脂毒性极低,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砷脂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砷脂的形态分析和毒性评价也逐步成为热点。目前已知的砷脂主要包括含砷脂肪酸、含砷碳氢化合物和含砷磷脂3种形态,且不同形态之间毒性各不相同。但由于其形态结构复杂、生物利用度低、含量低以及提取和检测难度高等原因,砷脂毒性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文综述了海洋生物中砷脂主要形态的分析方法和毒性评价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阐明砷脂的形态、毒性以及对人类健康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砷脂 形态分析 毒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血红素缓解水稻幼苗期NaCl胁迫的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枫岩 冯乃杰 +4 位作者 郑殿峰 郭佳宝 陈小凤 江海龙 江雄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0-385,共16页
盐胁迫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普遍的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通过化控技术提高其耐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NaCl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及氯化血红素(hemin)缓解NaCl胁迫调控机制,以黄华占... 盐胁迫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普遍的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通过化控技术提高其耐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NaCl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及氯化血红素(hemin)缓解NaCl胁迫调控机制,以黄华占和湘两优900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水稻三叶一心期叶面喷施5μmol/L hemin,48 h进行50 mmol/L NaCl胁迫处理。每品种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1)CK:0 mmol/L NaCl+喷施蒸馏水;(2)S处理:50 mmol/L NaCl+喷施蒸馏水;(3)SH处理:50 mmol/L NaCl+5μmol/L hemin;NaCl处理后3、6、9、12 d进行取样,测定水稻幼苗生长参数、气体交换参数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2个水稻品种的幼苗生长受阻,光合速率下降、活性氧激增。抗氧化酶活性在胁迫前期与CK相比显著增加,但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酶活性较CK显著下降。其中,NaCl胁迫对黄华占的抑制作用强于湘两优900。叶面喷施hemin增加2个水稻品种的株高、茎基宽、生物量、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增强水稻叶片SPAD和光合能力;减少活性氧(O_(2)^(-·)和H_(2)O_(2))积累,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EL);激活水稻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提高抗坏血酸(As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NaCl胁迫对水稻幼苗产生抑制作用,叶面喷施hemin可通过提高净光合速率、抗氧化物活性或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来缓解NaCl胁迫对水稻幼苗所造成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幼苗 NACL胁迫 氯化血红素 形态建成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胶寡糖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抗衰老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黎梓玉 宋兵兵 +5 位作者 潘明雪 袁媛 陈菁 汪卓 张杰良 钟赛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9-46,共8页
基于生物秀丽隐杆线虫模型探究卡拉胶寡糖的抗衰老能力。采用含不同质量浓度(0.25、0.50、1.00 mg/mL)卡拉胶寡糖的大肠埃希氏菌液(OP50)饲喂线虫,以饲喂OP50菌液组作为空白对照,观察卡拉胶寡糖对线虫的寿命、繁殖力、体长体宽、运动能... 基于生物秀丽隐杆线虫模型探究卡拉胶寡糖的抗衰老能力。采用含不同质量浓度(0.25、0.50、1.00 mg/mL)卡拉胶寡糖的大肠埃希氏菌液(OP50)饲喂线虫,以饲喂OP50菌液组作为空白对照,观察卡拉胶寡糖对线虫的寿命、繁殖力、体长体宽、运动能力和应激能力等健康指数的影响,以及测定线虫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探究卡拉胶寡糖对线虫抗衰老的影响。与对照组线虫相比,各浓度的分子质量为1.58 kDa的卡拉胶寡糖(KCO-5)均可延长线虫寿命,能将线虫的寿命延长4.18%~16.48%;改善了线虫的体长体宽、运动和应激能力,降低了其体内脂褐素积累水平,且不会损伤繁殖能力。KCO-5能够显著降低线虫体内ROS和丙二醛含量,并提高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果表明,KCO-5中和了过量产生的ROS,增强了线虫的抗逆性,并延长了寿命。综上,卡拉胶寡糖具有抗衰老功效,是减少氧化应激、改善健康寿命的功能食品或药物替代品的一种新的可能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胶寡糖 秀丽隐杆线虫 抗衰老 抗氧化 健康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DPP-Ⅳ抑制肽的结构特征及其协同花色苷的活性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小洁 陈忠琴 +4 位作者 曹文红 谭明堂 朱国萍 高加龙 林海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87-96,共10页
为探讨牡蛎肽对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Ⅳ,DPP-Ⅳ)的抑制活性及其协同花色苷的增效作用,通过酶解法制备牡蛎肽,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体外DPP-Ⅳ活性抑制模型与Compusyn协同计算模型分析牡蛎DPP-Ⅳ抑制肽协同花色苷抑制DPP-... 为探讨牡蛎肽对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Ⅳ,DPP-Ⅳ)的抑制活性及其协同花色苷的增效作用,通过酶解法制备牡蛎肽,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体外DPP-Ⅳ活性抑制模型与Compusyn协同计算模型分析牡蛎DPP-Ⅳ抑制肽协同花色苷抑制DPP-Ⅳ活性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牡蛎肽的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3 kDa以下(55.44%),其氨基酸组成中支链氨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s,BCAAs)和脯氨酸(Pro)占疏水性氨基酸总量的60.84%;肽谱分析显示牡蛎肽中主要的17条肽段N端富含BCAAs和Pro,具有显著的DPP-Ⅳ抑制肽结构特征。筛选合成的5条肽(FPVGR、APPNIT、IAPPERK、LDFYLDIP、LAIL)中FPVGR的DPP-Ⅳ抑制活性最强(P<0.05);6种常见的花色苷:芍药色素/矢车菊素/锦葵色素/飞燕草素/天竺葵色素/矮牵牛色素-3-O-葡萄糖苷(Pn3G,C3G,Mv3G,D3G,Pg3G,Pt3G)中Pn3G、C3G和Mv3G的DPP-Ⅳ抑制活性最强(P<0.05);协同作用研究显示FPVGR与Pn3G/C3G/Mv3G均具有协同抑制DPP-Ⅳ的作用(当抑制率为50%时,CI值分别为0.89、0.93、0.89)。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DPP-Ⅳ抑制肽和花色苷的活性增效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肽 DPP-Ⅳ抑制作用 结构特征 花色苷 协同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大鹏半岛附近海域春季渔业资源空间分布及群落结构分析
17
作者 陆虎 谢子强 +5 位作者 孙浩 蓝军南 覃业曼 谢勇琪 廖宝林 肖宝华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0,共9页
为了解大鹏半岛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2020年春季对深圳大鹏半岛附近海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该调查对渔业资源密度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该海域春季渔业资源群落进行了划分,比较了各群落的... 为了解大鹏半岛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2020年春季对深圳大鹏半岛附近海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该调查对渔业资源密度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该海域春季渔业资源群落进行了划分,比较了各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均匀度及优势种等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大鹏半岛西侧海域渔业资源密度略高于大鹏半岛东侧海域,大鹏半岛东南侧海域为东西侧海域春季渔业资源密度变化的过渡带,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小的趋势。大鹏半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量历年来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春季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位于西侧和南侧海域的群落(Group1)资源密度最高,为553.59 kg·km^(-2);位于东侧(Group 2)和东北侧(Group 3)的群落资源密度相近,分别为278.61 kg·km^(-2)和273.33 kg·km^(-2);均较低。总体看来,大鹏半岛海域渔业资源逐渐衰退,优势种演替,应针对各群落特点及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进行生态修复。该研究结果可为大鹏半岛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空间分布 群落结构 大鹏半岛附近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东部海域珊瑚群落现状特征及影响因素
18
作者 饶椿昊 朱春华 +3 位作者 肖宝华 谢子强 林子燚 郑惠娜 《海洋与渔业》 2024年第1期72-75,共4页
近年来,随着深圳的快速发展,人为活动对深圳周边海域珊瑚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针对深圳海域珊瑚资源分布进行调查,对该海域珊瑚的多样性、覆盖度、健康情况、死亡率及珊瑚补充量进行全面监测。根据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结果,鹅公湾、东涌一... 近年来,随着深圳的快速发展,人为活动对深圳周边海域珊瑚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针对深圳海域珊瑚资源分布进行调查,对该海域珊瑚的多样性、覆盖度、健康情况、死亡率及珊瑚补充量进行全面监测。根据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结果,鹅公湾、东涌一西涌和杨梅坑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处于健康状态,而大梅沙、大澳湾和大鹿湾海域位于亚健康状态。与历史数据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充量 东部海域 历史数据 亚健康状态 全面监测 现状特征 深圳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成分 健康效应及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何雨萍 宁珊珊 +5 位作者 汪卓 宋兵兵 李文雅 郭润琪 邱丽霞 钟赛意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3期84-89,共6页
我国是全球甘薯产量最大的国家,但甘薯产业主要停留在初加工阶段。为解决甘薯加工产业同质化、单一化、深加工程度不高及副产物利用少等问题,综述了甘薯最新的营养组成、功能成分、健康效应、加工利用及副产物高值化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 我国是全球甘薯产量最大的国家,但甘薯产业主要停留在初加工阶段。为解决甘薯加工产业同质化、单一化、深加工程度不高及副产物利用少等问题,综述了甘薯最新的营养组成、功能成分、健康效应、加工利用及副产物高值化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提高甘薯产业精深加工程度及副产物加工利用程度提供参考。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提高甘薯深加工程度、开发更多甘薯加工产品,并且深化甘薯加工副产物的研究,深度开发甘薯生物质潜能,这些举措将推动我国甘薯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营养成分 功能成分 健康效应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共生体碳代谢特征研究进展
20
作者 秦雨珂 程珂珂 +4 位作者 杨波 郑惠娜 蔡中华 肖宝华 周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61-3574,共14页
珊瑚礁作为一种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固碳和储碳潜力。然而,目前对于珊瑚礁的净碳能力(碳释放与碳吸收)仍存在争议,主要归因于珊瑚共生体碳代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珊瑚礁在生物钙化、呼吸过程中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CO_(2));但... 珊瑚礁作为一种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固碳和储碳潜力。然而,目前对于珊瑚礁的净碳能力(碳释放与碳吸收)仍存在争议,主要归因于珊瑚共生体碳代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珊瑚礁在生物钙化、呼吸过程中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CO_(2));但在生物合成和沉积过程中却可以将碳进行固定与埋藏;为此,珊瑚礁的碳源碳汇身份还有待明确。现有部分研究表明,共生体通过碳代谢可以促进珊瑚礁吸收大气中的CO_(2)。此外,珊瑚礁和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通常表现出很强的连通性,珊瑚共生体碳代谢能有效提高海岸带盐沼植被、海草床、海洋浮游植物等生物的碳汇功能。为了加深对珊瑚礁碳源-碳汇功能的理解,综述了珊瑚共生体的碳代谢特征,梳理了共生体中碳的关键生态过程(有机碳的迁移、无机碳的转化、两者的赋存状态),总结了细菌-虫黄藻-病毒在共生体碳代谢中的作用,评述了珊瑚礁碳源-碳汇特征及影响因子。旨在阐明珊瑚共生体碳代谢的关键过程,并基于此寻求有效的珊瑚礁碳增汇技术,形成以碳增量为主的珊瑚保护与修复技术,提升珊瑚礁在蓝碳生态系统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碳代谢 细菌-虫黄藻-病毒 珊瑚礁碳增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