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3-2014年珠江口香洲大气无机氮湿沉降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法锦 孟亚飞 +3 位作者 劳齐斌 李志阳 周凤霞 黄锦锋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54-62,共9页
目的】研究了珠江口区域近年来大气湿沉降中无机氮的变化特征及其对近海海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方法】对2003-2014年珠海市香洲地区湿沉降中NO_3^--N和NH_4^+-N浓度及湿沉降通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香洲地区湿沉降中NO_3^--N... 目的】研究了珠江口区域近年来大气湿沉降中无机氮的变化特征及其对近海海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方法】对2003-2014年珠海市香洲地区湿沉降中NO_3^--N和NH_4^+-N浓度及湿沉降通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香洲地区湿沉降中NO_3^--N和NH_4^+-N的浓度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旱季高而雨季低,与降雨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氮素的浓度在年际变化有波动,但无明显变化趋势;氮素湿沉降通量与浓度变化相反,雨季明显高于旱季;降水量、当地污染状况、大气中污染物(气溶胶粒子)浓度、降雨类型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是造成季节差异的主要原因;此外,香洲地区大气无机氮湿沉降具有很强的事件特征。【结论】香洲地区氮素湿沉降浓度春秋季高于海水,且DIN成分比例与海水有差异,可能改变表层水体营养盐结构,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沉降 沉降通量 生态系统 珠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新生代沉积演化东西部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谢辉 区浩瑛 +1 位作者 石红才 孔德明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41-50,共10页
【目的】研究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新生代沉积演化在陆缘东部和西部的异同。【方法】利用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和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钻井和地震勘探资料,通过回剥分析,重建两沉积盆地深水区的去压实沉积厚度和沉积速率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 【目的】研究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新生代沉积演化在陆缘东部和西部的异同。【方法】利用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和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钻井和地震勘探资料,通过回剥分析,重建两沉积盆地深水区的去压实沉积厚度和沉积速率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沉积盆地深水区的新生代都呈现幕式沉积演化的特征,大体可以划分为4幕。在29-23.03 Ma和19.8-11.9 Ma,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的沉积速率明显大于琼东南盆地;而在8.2-0 Ma,尤其是3.2 Ma之后,情况相反。在23-19.8 Ma,两个盆地的深水区都表现出极低的沉积速率。【结论】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东西部的沉积演化在裂陷期基本近似,但是裂后期明显不同。珠江口盆地深水区裂后期沉积演化主要受到珠江流域变化、白云运动和亚洲季风强弱控制,而琼东南盆地深水区裂后期沉积演化主要受到红河物源、海南岛物源、红河断裂右旋走滑和亚洲季风强弱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陆坡深水区 回剥分析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春季湖光岩玛珥湖水文特征的观测分析
3
作者 王丽菊 李君益 +4 位作者 谢玲玲 陈法锦 王露 石雨鑫 郑曼立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63-72,共10页
【目的】分析湖光岩玛珥湖流场、温度、密度、浮性频率的三维空间结构、时间演变及其与风场的关系。【方法】于2017年1-4月,用三维超声风速仪、安德拉海流计、ADCP、CTD等进行每月一次的观测,对现场风速,流速、温盐等实测数据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湖光岩玛珥湖流场、温度、密度、浮性频率的三维空间结构、时间演变及其与风场的关系。【方法】于2017年1-4月,用三维超声风速仪、安德拉海流计、ADCP、CTD等进行每月一次的观测,对现场风速,流速、温盐等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层平均流速为0.05 m/s,其中,表层的平均流速在1-2月为0.03 m/s,在3-4月较大,为0.08 m/s。流向以南向或东南向为主,与观测风向大致吻合。垂向上,次表层流速较小,为0.02 m/s,近底层流速有增大的趋势。1-2月观测表层温度为18.5~21.5℃,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跃层主要出现在2~5 m,温度梯度为0.2℃/m。3-4月温度升高到19~26℃,温跃层加深,出现在6~10 m,温度梯度最大达到0.8℃/m。水深2 m处,近岸水浅站位表现为高温低密,12 m处部分深水站位呈现高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光岩玛珥湖 水文特征 流速分布 层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O不同位相期间MJO对南海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
4
作者 吴虹璇 凌征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60-67,共8页
【目的】探讨PDO不同位相期间MJO对南海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方法】基于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向外长波辐射和大气再分析资料,采用高斯滤波、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结果与结论】南海热带气旋在PDO正(负)位相期间生... 【目的】探讨PDO不同位相期间MJO对南海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方法】基于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向外长波辐射和大气再分析资料,采用高斯滤波、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结果与结论】南海热带气旋在PDO正(负)位相期间生成较多(少);PDO正位相期间,MJO对南海热带气旋的调制作用更强,热带气旋日生成率在MJO活跃位相和非活跃位相之比达5.60,远高于PDO负位相期间的2.59。在PDO正位相期间,MJO信号在南海北部更强,使得影响热带气旋生成的各动力因子在MJO活跃和非活跃位相的差异更大,从而导致在PDO正位相期间MJO对南海热带气旋生成的调制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O MJO 南海 热带气旋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