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凡纳滨对虾对13种动物性饲料原料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文娟 迟淑艳 +4 位作者 谭北平 董晓慧 杨奇慧 刘泓宇 杨俊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02-2414,共9页
本试验以三氧化二钇(Y2O3)为指示剂,由70%的基础饲料和30%的待测原料组成试验饲料,旨在研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对13种动物性饲料原料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13种动物性饲料原料分别为:白鱼粉(俄罗斯)、低温蒸汽红鱼粉(秘... 本试验以三氧化二钇(Y2O3)为指示剂,由70%的基础饲料和30%的待测原料组成试验饲料,旨在研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对13种动物性饲料原料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13种动物性饲料原料分别为:白鱼粉(俄罗斯)、低温蒸汽红鱼粉(秘鲁)、国产直火干燥鱼粉、进口直火干燥鱼粉(秘鲁)、下杂鱼粉、血球蛋白粉、烘干血粉、鸡肉粉、肉骨粉、肉粉、酵解羽毛粉、水解羽毛粉和全虾粉。选取初始均重为(13.0±0.1)g的凡纳滨对虾1 260尾,随机分为1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虾。各组对虾分别投喂相应试验饲料1周后,采用虹吸法收粪,测定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总能、总磷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3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总能、总磷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范围分别为58.11%~76.91%、64.17%~93.57%、52.44%~95.62%、43.00%~95.21%、39.11%~76.47%和63.48%~94.06%。各饲料原料的氨基酸表观消化率与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白鱼粉、低温蒸汽红鱼粉和进口直火干燥鱼粉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饲料原料(P<0.05);酵解羽毛粉、水解羽毛粉和烘干血粉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饲料原料(P<0.05);白鱼粉和进口直火干燥鱼粉的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饲料原料(P<0.05);白鱼粉、低温蒸汽红鱼粉、国产直火干燥鱼粉和进口直火干燥鱼粉的总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血球蛋白粉和烘干血粉(P<0.05)。13种动物性饲料原料中白鱼粉的干物质、总能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最高,水解羽毛粉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最低,烘干血粉的粗脂肪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最低。由此可见,不同来源和品质的鱼粉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不同;鸡肉粉、肉骨粉、肉粉和全虾粉可作为凡纳滨对虾的优质蛋白质源,在实际生产中可部分替代鱼粉;羽毛粉和血粉由于所采用的加工工艺不同,其营养物质组成有所不同,导致表观消化率有一定的差异,在配制饲料前需对其进行营养价值的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饲料原料 营养物质 表观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5-氨基乙酰丙酸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抗氧化能力和糖代谢的影响
2
作者 吴嘉华 金鸿浩 +5 位作者 丁雪婧 杨云登 刘泓宇 迟淑艳 谭北平 杨奇慧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997-7009,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5-氨基乙酰丙酸(5-ALA)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抗氧化能力和糖代谢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20、40和80 mg/kg 5-ALA[G0(对照)、G10、G20、G40、G80],配制5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将6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5-氨基乙酰丙酸(5-ALA)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抗氧化能力和糖代谢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20、40和80 mg/kg 5-ALA[G0(对照)、G10、G20、G40、G80],配制5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将600尾平均初始体质量为(0.24±0.01)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5种试验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 mg/kg 5-ALA显著提高终末体质量(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P<0.05),显著降低饲料系数(FCR)(P<0.05),对成活率(SR)无显著影响(P>0.05);当5-ALA添加水平为10~40 mg/kg时,可显著提高肌肉粗蛋白质(CP)含量(P<0.05),对水分、粗脂肪(EE)和粗灰分(Ash)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80 mg/kg 5-ALA显著提高血清酚氧化酶(PO)活性(P<0.05),添加10 mg/kg 5-ALA可显著提高血清总蛋白(TP)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活性(P<0.05)。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80 mg/kg 5-ALA显著降低肝胰腺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显著提高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80 mg/kg 5-ALA显著提高肌肉己糖激酶(HK)活性(P<0.05),对肌肉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10~20 mg/kg 5-ALA可显著提高肌肉丙酮酸激酶(PK)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P<0.05)。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80 mg/kg的5-ALA显著上调肝胰腺酚氧化酶原(proPO)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添加10 mg/kg 5-ALA显著上调肌肉HK、磷酸果糖激酶(PFK)、PK和SDH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对LDH基因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添加适宜水平的5-ALA可显著提高对虾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和促进糖代谢。以WGR为评价指标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凡纳滨对虾获得最佳WGR的5-ALA添加水平为15.1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5-氨基乙酰丙酸 生长性能 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抗氧化能力 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饲料中补充二甲双胍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糖酵解酶活性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3
作者 于沁彤 张依雯 +6 位作者 谭北平 董晓慧 迟淑艳 杨奇慧 章双 温家声 刘泓宇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98,共14页
本研究以肉食性的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为研究对象,研究高糖饲料中添加二甲双胍对其生长性能、糖酵解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将540尾珍珠龙胆石斑鱼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 本研究以肉食性的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为研究对象,研究高糖饲料中添加二甲双胍对其生长性能、糖酵解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将540尾珍珠龙胆石斑鱼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均重为(10.4±0.01)g。以2种不同糖水平的正对照(20%,PC)和负对照(30%,T0)以及在负对照饲料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2%(T2)、0.4%(T4)、0.6%(T6)和0.8%(T8)的二甲双胍作为实验饲料饲养8周。与对照组相比,高糖饲料显著提高了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肝体比(P<0.05),而补充二甲双胍后,脏体比和肝体比显著降低(P<0.05)。饲喂高糖饲料使珍珠龙胆石斑血清中葡萄糖、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升高,肝脏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和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活性增加(P<0.05),在补充二甲双胍后,葡萄糖、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下降,肝脏G6Pase和FBPase活性显著降低,并且葡萄糖激酶(GK)、6-磷酸果糖激酶(PFK-1)和丙酮酸激酶(PK)活性显著增强(P<0.05)。高糖饲料增加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P>0.05),在高糖饲料中补充二甲双胍后,肠道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相对丰度增加,而发光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在本实验条件下,当高糖饲料中补充0.2%二甲双胍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组成,改善高碳水化合物饲料导致石斑鱼肠道菌群葡萄糖代谢紊乱,从而促进糖酵解和抑制糖异生,进而调节了血糖稳态,有利于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二甲双胍 糖酵解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动物肌醇营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杰 杨奇慧 +4 位作者 谭北平 董晓慧 迟淑艳 刘泓宇 章双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5-721,共7页
肌醇是大多数水生动物保持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素,它在细胞膜磷脂合成、神经递质传递和肝脏脂质转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饲料中肌醇缺乏导致水生动物生长不良、体表充血、鳍条糜烂、体色发黑、脂肪肝等症状。本文综述了肌醇... 肌醇是大多数水生动物保持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素,它在细胞膜磷脂合成、神经递质传递和肝脏脂质转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饲料中肌醇缺乏导致水生动物生长不良、体表充血、鳍条糜烂、体色发黑、脂肪肝等症状。本文综述了肌醇的理化性质,肌醇在水生动物营养中营养生理作用、需要量及影响因素等,同时还介绍了肌醇的来源和测定方法,并展望了肌醇在水生动物营养中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动物 肌醇 生理功能 需要量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对饲料中钙、磷的营养需求 被引量:9
5
作者 安文强 黎文伟 +7 位作者 谭北平 杨奇慧 迟淑艳 董晓慧 刘泓宇 章双 杨原志 张海涛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共11页
水温28~31℃,盐度21~24,养殖凡纳滨对虾幼虾,投喂以乳酸钙为钙源、磷酸二氢钠为磷源,在钙添加水平为0%、0.5%、1.0%的条件下,分别添加0%、0.4%、0.8%、1.2%、1.6%的磷配制的15种饲料,探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钙、磷的适宜添加量。8周的养... 水温28~31℃,盐度21~24,养殖凡纳滨对虾幼虾,投喂以乳酸钙为钙源、磷酸二氢钠为磷源,在钙添加水平为0%、0.5%、1.0%的条件下,分别添加0%、0.4%、0.8%、1.2%、1.6%的磷配制的15种饲料,探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钙、磷的适宜添加量。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饲料钙、磷水平及钙、磷水平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对虾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和存活率(P<0.01)。饲料钙、磷水平极显著影响对虾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和全虾粗蛋白的含量(P<0.01)。饲料钙、磷水平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全虾粗蛋白和肌肉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P<0.01)。饲料钙水平极显著影响全虾和虾壳的钙、磷含量及肌肉磷含量(P<0.01),显著影响对虾肌肉钙含量(P<0.05)。饲料磷水平及钙、磷水平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全虾、肌肉、虾壳的钙、磷含量(P<0.01)。饲料钙、磷水平及钙、磷水平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影响血清钙离子含量(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特定生长率为判断依据,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饲料中添加0.5%的钙和0.88%的磷时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生长性能 体成分 组织钙、磷含量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白术提取物对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生长、肠道抗氧化及抗炎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希平 王亚楠 +6 位作者 杨嘉惠 刘梦飞 张佳程 邓红进 田继业 谭北平 迟淑艳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162,共10页
【目的】研究饲料中添加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提取物(EA)对低盐度(盐度0.6)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肠道抗氧化、抗炎及抗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加入白术提取物,其添加量分... 【目的】研究饲料中添加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提取物(EA)对低盐度(盐度0.6)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肠道抗氧化、抗炎及抗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加入白术提取物,其添加量分别为0、100、300、500、700、1500及3000 mg/kg,制备7种等氮等脂饲料。这些饲料配方分别被标记为EA0、EA100、EA300、EA500、EA700、EA1500、EA3000组。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0.23±0.00)g的幼虾56 d,分析对虾生长性能,肠道抗氧化能力,肠道炎症因子及围食膜因子基因的表达量,以及肠道细胞凋亡指数。【结果】1)EA700组、EA1500组和EA3000组对虾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EA0组(P<0.05);EA700组的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EA0组和EA100组(P<0.05);EA700组对虾的肥满度和肠体比均显著高于EA0组(P<0.05);2)EA700组对虾的对虾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EA0组(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余组(P<0.05);3)EA700组对虾肠道il-1β、il-16、tnf-α和nfil-3表达量显著低于EA0组(P<0.05);4)EA700组和EA1500组的对虾肠道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其余组(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折线模型拟合分析显示,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白术提取物的最适添加量为699.13 mg/kg。【结论】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白术提取物可促进低盐度养殖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提高其肠道抗氧化、抗炎及抗细胞凋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低盐度 白术提取物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鱼和养成阶段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脂肪的需要量 被引量:11
7
作者 董晓慧 杨俊江 +3 位作者 谭北平 杨奇慧 迟淑艳 刘泓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3-146,共14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2个生长阶段(幼鱼和养成阶段)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脂肪的需要量。以鱼油调整饲料脂肪水平,配制5种脂肪水平(7.07%、9.92%、12.92%、15.95%和19.04%)的等氮饲料,分别投喂体重为9.1 g(幼鱼阶段)的斜带石斑鱼8周和体... 本试验旨在探讨2个生长阶段(幼鱼和养成阶段)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脂肪的需要量。以鱼油调整饲料脂肪水平,配制5种脂肪水平(7.07%、9.92%、12.92%、15.95%和19.04%)的等氮饲料,分别投喂体重为9.1 g(幼鱼阶段)的斜带石斑鱼8周和体重为102.6 g(养成阶段)的斜带石斑鱼10周。同一生长阶段,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幼鱼阶段放养25尾鱼,养成阶段放养20尾鱼。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增重率( WGR)、特定生长率( SGR)、蛋白质效率( PER)、肥满度( CF)和脏体比( VSI)均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饲料系数( FCR)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上述指标均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2.92%时获得极值。2)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逐渐上升,全鱼和肌肉水分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全鱼和肌肉其他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无规律性变化。3)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血浆总蛋白( TP)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C)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浆高密度脂蛋白( HDLC)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血浆甘油三酯( TG)和总胆固醇( CHOL)含量与饲料脂肪水平呈线性或曲线关系。4)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肝脏肝脂酶( HL)、脂蛋白脂酶( LPL)、苹果酸脱氢酶( MDH)活性均逐渐下降,而肝脏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则逐渐上升。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阶段肝脏酸性磷酸酶( ACP)活性无显著变化( P〉0.05),养成阶段肝脏ACP活性逐渐下降,幼鱼和养成阶段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肝脏碱性磷酸酶( AKP)和溶菌酶(LZM)活性与饲料脂肪水平呈正相关关系。6)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胃肠道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逐渐下降,胃肠道脂肪酶活性逐渐上升。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适宜水平的脂肪可以改善幼鱼和养成阶段斜带石斑鱼的生长性能,且对体成分、生化指标和消化代谢酶活性有一定影响;以SGR、FCR和PER为评价指标,幼鱼和养成阶段的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脂肪的需要量均在11%~13%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脂肪 生长性能 生化指标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斑东风螺饲料中锌需要量的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原志 吴业阳 +4 位作者 董晓慧 谭北平 杨奇慧 迟淑艳 刘泓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3-650,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e)对饲料锌的需要量。以硫酸锌为锌源,在以酪蛋白、明胶为主要蛋白质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10、20、30、50mg/kg的锌,使6种试验饲料中锌含量分别达到7.1、10.1、15.3、23.4、33.0、54... 本试验旨在研究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e)对饲料锌的需要量。以硫酸锌为锌源,在以酪蛋白、明胶为主要蛋白质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10、20、30、50mg/kg的锌,使6种试验饲料中锌含量分别达到7.1、10.1、15.3、23.4、33.0、54.4mg/kg。每种饲料饲喂1组方斑东风螺,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0只螺,螺初始体重为(106.25±0.00)mg。试验期8周,养殖水体中锌含量为5.74μg/L。结果表明:1)饲料锌含量对方斑东风螺饲料系数(FCR)、蛋白质效率(PER)、成活率(SR)和肉壳比(SB/SR)无显著影响(P>0.05)。方斑东风螺增重率(WGR)先随饲料锌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当饲料锌含量达到15.3mg/kg后各组WGR无显著差异(P>0.05)。2)饲料锌含量对方斑东风螺软体部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3)方斑东风螺软体部锌含量与饲料锌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R2=0.975 0),各组方斑东风螺壳中锌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方斑东风螺内脏团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过氧化氢酶(CA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先随饲料锌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当饲料锌含量达到23.4mg/kg后上述酶活力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WGR为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方斑东风螺对饲料锌的最适需要量为15.3mg/kg;以内脏团中T-SOD、CuZn-SOD、CAT和AKP活力为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方斑东风螺对饲料锌的最适需要量为22.9~24.3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 需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斑东风螺对饲料中铜的需要量 被引量:8
9
作者 董晓慧 吴业阳 +5 位作者 杨原志 谭北平 杨奇慧 迟淑艳 刘泓宇 章双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1-29,共9页
以硫酸铜为铜源,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3、5、8、12和20 mg/kg的铜,配制出铜质量分数为1.2、2.1、3.9、6.2、9.0、13.4、20.5 mg/kg的7种实验饲料,投喂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8周,研究方斑东风螺对铜的需要量(养殖水体中... 以硫酸铜为铜源,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3、5、8、12和20 mg/kg的铜,配制出铜质量分数为1.2、2.1、3.9、6.2、9.0、13.4、20.5 mg/kg的7种实验饲料,投喂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8周,研究方斑东风螺对铜的需要量(养殖水体中铜质量浓度为2.91μg/L)。结果表明:饲料铜含量对方斑东风螺生长性能、饲料系数(FCR)和蛋白质效率(PER)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软体部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过氧化氢酶(CAT)和铜ATP转运酶(Cu-ATPase)活力随着饲料铜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分别在饲料铜水平为6.2、3.9、6.2和6.2 mg/kg达到最大值;饲料铜质量分数超过9.0 mg/kg时,螺软体部铜含量随着饲料铜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螺壳中铜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总SOD、CAT和Cu-ZnSOD活力为指标,运用折线模型分析,得出方斑东风螺对铜的需要量分别为5.83、5.61和5.87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 饲料 需要量 生长 酶活 铜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对奥尼罗非鱼生长、饲料利用和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奇慧 周小秋 《广东饲料》 2009年第6期24-27,共4页
罗非鱼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鲡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约有60种。目前,中国养殖的杂交品种主要有奥尼罗非鱼、红罗非鱼和福寿罗非鱼等。罗非鱼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群体繁殖力强、对环境适应性强... 罗非鱼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鲡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约有60种。目前,中国养殖的杂交品种主要有奥尼罗非鱼、红罗非鱼和福寿罗非鱼等。罗非鱼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群体繁殖力强、对环境适应性强以及抗病力强等特点。然而,随着高密度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罗非鱼养殖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尼罗非鱼 抗病力 微生态制剂 饲料利用 生长 养殖周期 环境适应性 杂交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铬源及铬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蔡海瑞 谭北平 +4 位作者 杨奇慧 董晓慧 迟淑艳 刘泓宇 章双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66-779,共1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铬源及铬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探讨3种铬源在饲料中的最适添加水平。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铬源分别为氯化铬(Cr Cl3)、吡啶甲酸铬(Cr-Pic)和蛋氨酸铬(Cr...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铬源及铬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探讨3种铬源在饲料中的最适添加水平。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铬源分别为氯化铬(Cr Cl3)、吡啶甲酸铬(Cr-Pic)和蛋氨酸铬(Cr-Met),铬添加水平分别为0、0.3、0.6、0.9、1.2和2.0 mg/kg,配制成16种试验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幼虾8周。挑选初始体重为(0.897±0.001)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1 920尾,随机分为1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结果表明:铬源、铬添加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的终末体重、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铬添加水平为0.3~2.0 mg/kg的各组幼虾的终末体重、增重率显著高于未添加铬组(P〈0.05),以Cr-Met形式添加0.9 mg/kg铬时上述指标达到最大值。Cr Cl3和Cr-Met组在铬添加水平为0.9 mg/kg时饲料系数最低,但与铬添加水平为1.2 mg/kg时差异不显著(P〉0.05);Cr-Pic组在铬添加水平为1.2 mg/kg时饲料系数最低。3种铬源下,蛋白质效率均在铬添加水平为0.9 mg/kg时达最大值,但与铬添加水平为1.2mg/kg时差异不显著(P〉0.05)。铬源、铬添加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全虾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全虾粗蛋白质和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铬源、铬添加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血清总蛋白、葡萄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以Cr-M et形式添加0.9 mg/kg铬时呈现出最高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和最低的血清葡萄糖含量。铬源、铬添加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酚氧化物酶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以Cr-Met形式添加0.9 mg/kg铬时血清酚氧化物酶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高。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以Cr Cl3、Cr-Pic和Cr-Met为铬源时,经折线模型得出饲料中铬的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1.33、1.27、1.04 mg/kg。通过比较可知,Cr-Met的相对生物利用率最高,Cr-Pic次之,Cr Cl3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胆固醇含量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组织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武财 董晓慧 +5 位作者 谭北平 章双 迟淑艳 杨奇慧 刘泓宇 陈效儒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45-1955,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胆固醇含量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组织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在以酪蛋白为主要蛋白质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5、10、15、20和25 g/kg的胆固醇,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并分别命名...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胆固醇含量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组织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在以酪蛋白为主要蛋白质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5、10、15、20和25 g/kg的胆固醇,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并分别命名为C0、C0.5、C1、C1.5、C2和C2.5,饲料中胆固醇实测含量分别为2.6、7.5、12.7、17.2、22.2和27.2 g/kg,投喂360尾平均初重为(84.30±0.25)g的斜带石斑鱼10周。每种试验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投喂20尾鱼。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升高,增重率(WGR)、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效率(FE)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0.5组WGR、PER和FE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随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升高而上升,肌肉TC和TG含量不受饲料胆固醇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随饲料胆固醇含量的上升,血清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先上升后趋于平稳,血清HDL-C/LDL-C呈下降趋势。C2.0组血清T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2.5组血清HDL-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0.5、C1.5组(P<0.05),C2.5组血清LDL-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血清HDL-C/LDL-C显著高于各添加组(P<0.05)。随着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升高,斜带石斑鱼肝脏苹果酸酶(ME)活性呈升高趋势,C1.5、C2.0和C2.5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Ⅰ(CPTⅠ)活性先下降后趋于平稳,对照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CYP7A1活性则先上升后趋于平稳,以C2.5组活性最高,较对照组升幅达35.48%(P<0.05)。本试验中,以W GR和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活性为评价指标进行折线模型分析得出,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胆固醇的需要量分别为7.43和8.70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胆固醇 生长性能 生化指标 脂肪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铜源及铜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及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双艳 杨奇慧 +4 位作者 谭北平 董晓慧 迟淑艳 刘泓宇 章双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88-1899,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铜源及铜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及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铜源分别为羟基蛋氨酸铜(HMC)、碱式氯化铜(TBCC)和硫酸铜(SC),铜添加水平分别为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铜源及铜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及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铜源分别为羟基蛋氨酸铜(HMC)、碱式氯化铜(TBCC)和硫酸铜(SC),铜添加水平分别为0、8、16、32和64 mg/kg,共配制13种等氮等能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0.330±0.001)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8周.将1 560尾对虾随机分为1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结果表明:铜添加水平对幼虾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8~ 64 mg/kg铜的组幼虾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未添加铜的组(P<0.05).铜源对幼虾血清总蛋白、甘油三酯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铜添加水平对幼虾血清总蛋白、葡萄糖、甘油三酯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铜源与铜添加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幼虾血清总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以添加32 mg/kg铜的羟基蛋氨酸铜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最高.铜源、铜添加水平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幼虾血清铜蓝蛋白(CP)、酚氧化物酶(PO)活性及肝胰腺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铜源及铜添加水平对幼虾肌肉中丙氨酸(Ala)、精氨酸(Arg)、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和谷氨酸(Glu)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铜源及铜添加水平的交互作用对Ala、Asp、Gly、Glu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以血清铜蓝蛋白活性为评价指标,以羟基蛋氨酸铜、碱式氯化铜和硫酸铜为铜源时,经折线模型得出凡纳滨对虾幼虾饲料中铜的最适含量分别为17.52、20.32、20.29 mg/kg.通过比较可知,羟基蛋氨酸铜的相对生物利用率最高,硫酸铜次之,碱式氯化铜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铜源 铜添加水平 生长性能 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 氨基酸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胆碱含量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肝脏胆碱含量及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覃笛根 董晓慧 +5 位作者 谭北平 杨奇慧 迟淑艳 刘泓宇 章双 陈效儒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812-3820,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胆碱含量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肝脏胆碱含量及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并确定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胆碱的需要量。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680、1 361、2 041、2 721和4 082 mg/kg的氯化胆碱,配制6种试验饲料,...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胆碱含量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肝脏胆碱含量及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并确定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胆碱的需要量。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680、1 361、2 041、2 721和4 082 mg/kg的氯化胆碱,配制6种试验饲料,试验饲料中胆碱实际含量分别为8.1(对照)、602.5、1 119.0、1 511.5、1 970.0和4 029.0 mg/kg,投喂360尾平均体重为(87.85±0.04)g的斜带石斑鱼10周。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鱼。结果表明:1 119.0 mg/kg组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对照组的成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各添加组(P<0.05)。饲料胆碱含量对全鱼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4 029.0 mg/kg组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全鱼粗灰分含量与各胆碱添加组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胆碱含量随饲料胆碱含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稳定趋势,且在1 511.5 mg/kg组有最大值。随饲料胆碱含量的增加,肝脏脂蛋白脂酶和总脂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肝脏脂肪酸合成酶活性先下降后趋于稳定;肝脏肝脂酶活性不受饲料胆碱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以特定生长率和肝脏胆碱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折线模型分析得出,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胆碱的需要量分别为1 093.7和1 579.7 mg/kg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胆碱 生长 体组成 需要量 脂肪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钙、磷营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聂家全 董晓慧 +3 位作者 谭北平 迟淑艳 杨奇慧 刘泓宇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4-40,共7页
文章从鱼类钙、磷的生理功能,钙、磷的需要量,钙磷比以及影响钙、磷吸收因素等方面综述了鱼类钙、磷营养研究进展。
关键词 鱼类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及其在低温应激下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2
16
作者 石桂城 董晓慧 +4 位作者 陈刚 谭北平 迟淑艳 杨奇慧 刘泓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54-2164,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及其在低温应激下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含1.95%脂肪)中添加0、4%、6%、8%豆油,制成4种不同脂肪水平(分别为1.95%、6.19%、8.0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及其在低温应激下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含1.95%脂肪)中添加0、4%、6%、8%豆油,制成4种不同脂肪水平(分别为1.95%、6.19%、8.03%和9.95%)的试验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37.0±1.0)g的吉富罗非鱼8周。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饲养试验结束后,以28℃为对照,水温按1℃/h的速率降至15℃进行低温应激试验。结果表明:1)各组间成活率(SR)、饲料系数(FCR)无显著差异(P>0.05),增重率(WGR)及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饲料脂肪水平达6.19%后增加不显著(P>0.05)。2)低温应激下,饲料脂肪水平对除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外的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血清中GLU、总蛋白(TP)、胆固醇(CH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先升高后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略微下降后再升高。3)低温应激下,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肝脏中饱和脂肪酸(SFA)比例下降,不饱和脂肪酸(UFA)比例上升。饲料脂肪水平对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比例及n-3/n-6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适当的饲料脂肪水平(6.19%)能够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提高其抗低温应激的能力;过高的饲料脂肪水平(8.03%及以上)可导致血液转氨酶活性升高,加重低温应激下鱼类代谢负担,不利于鱼体健康及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饲料脂肪水平 生长性能 低温应激 血清生化指标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鱼粉饲料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军亮 杨奇慧 +5 位作者 谭北平 董晓慧 迟淑艳 刘泓宇 章双 张海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12-2221,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鱼粉饲料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肝胰腺非特异性免疫酶mRNA表达及抗病力的影响。选取840尾初始均重为(0.40±0.01) g的凡...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鱼粉饲料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肝胰腺非特异性免疫酶mRNA表达及抗病力的影响。选取840尾初始均重为(0.40±0.01) 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7组对虾分别投喂在低鱼粉饲料(含10%鱼粉)添加0(对照)、0.10%、0.25%、0.50%、0.75%、1.00%和1.25%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为1.0×108CFU/mL)的试验饲料,养殖期为8周。结果显示:0.10%组增重率(WGR)与特定生长率(SGR)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为0.75%时,饲料系数(FCR)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蛋白质效率(PER)的变化规律则与饲料系数相反。血清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氢酶(CAT)、酚氧化物酶(PO)和溶菌酶(LZM)活性随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分别在添加量为1.00%、1.00%、0.50%和0.75%时获得最高值。各添加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二者均在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为0.75%有最高值。各添加组肝胰腺中过氧化氢酶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50%、0.75%、1.00%和1.50%组肝胰腺中溶菌酶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经哈维氏弧菌攻毒试验96 h后,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累积存活率随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先升高后趋于稳定,具体表现为0.50%、0.75%、1.00%和1.5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0%和0.25%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可促进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以增重率为判断依据,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低鱼粉饲料(鱼粉含量为10%)中添加0. 73%的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为1. 0×108CFU/mL)时促生长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幼虾 枯草芽孢杆菌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力 抗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浆生化指标及肠道和肝脏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浩 杨俊江 +6 位作者 董晓慧 谭北平 杨奇慧 迟淑艳 刘泓宇 章双 杨原志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7-371,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浆生化指标及肠道和肝脏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健康、初重(102.80±1.02)g的斜带石斑鱼300尾,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5组分别投喂碳水化合物水平...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浆生化指标及肠道和肝脏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健康、初重(102.80±1.02)g的斜带石斑鱼300尾,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5组分别投喂碳水化合物水平为7%、14%、21%、28%和35%的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28%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8%组的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7%和14%组(P<0.05),28%和35%组的蛋白质效率(PER)、肥满度(CF)和肝体比(HSI)显著高于7%组(P<0.05),35%组的脏体比(VSI)显著高于7%组(P<0.05)。2)7%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21%、28%和35%组(P<0.05)。35%组的粗脂肪和能量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7%、14%和21%组(P<0.05)。3)28%和35%组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7%组(P<0.05),35%组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5%组的全鱼粗灰分含量显著小于7%、14%和28%组(P<0.05)。28%和35%组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7%组(P<0.05),7%组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5%组的肝糖原含量显著高于7%、14%和21%组(P<0.05),35%组的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7%组的血浆总蛋白(TP)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1%、28%和35%组的血浆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7%和14%组(P<0.05),28%和35%组的血浆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7%和14%组(P<0.05),28%和35%组的血浆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7%、14%和21%组(P<0.05)。5)35%组的肝脏己糖激酶(HK)活性显著高于7%组(P<0.05),35%组的肝脏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5%组的肝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显著高于7%、14%和21%组(P<0.05),21%和28%组的肝脏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活性显著高于7%、14%和35%组(P<0.05)。6)35%组的肠道胃蛋白酶(PS)活性显著高于7%、14%、28%组(P<0.05),35%组的肠道脂肪酶(LPS)活性显著低于7%、14%和28%组(P<0.05),35%组的肠道淀粉酶(AMS)活性显著高于7%、14%和28%组(P<0.05)。7)35%组的肝脏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7%组的肝脏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21%、28%和35%组(P<0.05),28%组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7%组(P>0.05),28%和35%组的肝脏溶菌酶(LZM)活性显著高于7%、14%和21%组(P<0.05)。上述结果显示,饲料中适宜的碳水化合物水平可以改善斜带石斑鱼的生长性能,且对体成分、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浆生化指标及消化、免疫、代谢酶活性有一定影响,饲料中高碳水化合物水平将导致鱼体HSI、VSI及肌糖原、肝糖原含量升高。以SGR为评价指标,经二次回归曲线模型拟合后得出,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碳水化合物适宜需要量为28.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碳水化合物水平 生长性能 血浆生化指标 肝脏免疫酶 肠道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免疫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龚舜莲 冯森儿 +1 位作者 张昕晨 谢诗玮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9-266,共8页
为研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取平均体质量为0.43 g的健康虾苗360尾进行试验,将虾苗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设置4个重复,分别投喂高鱼粉饲料(HF,鱼粉质量分数为25%,对照组)、... 为研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取平均体质量为0.43 g的健康虾苗360尾进行试验,将虾苗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设置4个重复,分别投喂高鱼粉饲料(HF,鱼粉质量分数为25%,对照组)、低鱼粉饲料(LF,以植物蛋白为基础的混合蛋白替代15%的鱼粉蛋白)和添加质量分数为0.02%植酸酶(5 000 U/g)的低鱼粉饲料(LFP),养殖试验共进行8周,试验结束后测定对虾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肠道形态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LF组对虾的各项生长指标最差,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后,LFP组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存活率也有所提升;LF组的肠道皱襞高度和肌层厚度最低(P<0.05),添加植酸酶后这两个指标显著提升(P<0.05),并接近或达到高鱼粉组水平(P>0.05);LF组肝胰腺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后这两个指标有所提升并接近高鱼粉组水平(P>0.05);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后,对虾肝胰腺糜蛋白酶基因chymotrypsin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在以植物蛋白源为基础的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植酸酶,能够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增强对虾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低鱼粉饲料对肠道的损伤,进而提高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植酸酶 生长性能 消化率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复合诱食剂添加水平的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饲料利用、脂质代谢和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桂伦 谢明胜 +5 位作者 屈康渊 陈欣 朱文博 陈政榜 谭北平 谢诗玮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46-1455,共10页
实验旨在研究两种含不同水平复合诱食剂(8%,0)的基础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脂质代谢和免疫应答的影响。共制备原料型复合诱食剂对照组(P)、豆粕替代原料型诱食剂组(N)及在二者基础... 实验旨在研究两种含不同水平复合诱食剂(8%,0)的基础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脂质代谢和免疫应答的影响。共制备原料型复合诱食剂对照组(P)、豆粕替代原料型诱食剂组(N)及在二者基础上分别添加0.6%甜菜碱的PB组和NB组等四组饲料,喂养幼虾[初始体重(0.71±0.00)g]7周。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原料型复合诱食剂可提高对虾肝胰腺中fas、acc、sod、dorsal和relish及肠道toll和sod的表达量,而肠道中relish表达量则相反。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可提高对虾肌肉灰分含量,上调对虾肝胰腺中fas、acc、sod和dorsal及肠道中sod的表达量,而降低摄食量、肌肉粗脂肪和血淋巴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丙二醛的含量及肝胰腺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下调肝胰腺中acox、cpt-1、myd88和relish的表达量。原料型复合诱食剂与甜菜碱在对虾的饲料系数、肝胰腺总一氧化氮合酶活力、ampk、acc、cpt-1、sod、myd88和relish表达量等指标上呈现显著的交互作用。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1.30%酵母提取物+4.80%鱿鱼内脏粉+1.90%鱼溶浆提高了对虾的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饲料中添加0.6%甜菜碱降低了对虾摄食量,促进了脂质利用,并上调了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食剂 甜菜碱 生长性能 脂质代谢 免疫应答 凡纳滨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