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寡糖和几丁寡糖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水产上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卢春兰 王蓓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136-146,共11页
人们期望无污染、无残留的绿色水产品。但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密度和规模迅速扩大,水产动物病害频发,滥用抗生素所导致的菌株耐药性等问题逐渐凸显,这给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带来挑战。而壳寡糖和几丁寡糖由于无毒、无害、无残... 人们期望无污染、无残留的绿色水产品。但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密度和规模迅速扩大,水产动物病害频发,滥用抗生素所导致的菌株耐药性等问题逐渐凸显,这给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带来挑战。而壳寡糖和几丁寡糖由于无毒、无害、无残留,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且来源广泛,逐渐被众多学者重视并研究。壳寡糖是几丁质或者壳聚糖经过酶解法、化学法或者物理法而获得的低聚糖,几丁寡糖是几丁质的降解产物或壳寡糖的乙酰化产物。目前,有关壳寡糖和几丁寡糖作为绿色的饲料添加剂、疫苗佐剂和水产品保水保鲜剂的研究已经开展,其在水产养殖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基于此,对壳寡糖和几丁寡糖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壳寡糖和几丁寡糖在水产动物饲料添加剂、疫苗佐剂和水产品保水保鲜中的应用,突出其调节水生动物免疫、促生长、抗氧化、影响鱼类体成分等方面的生物活性,以期为壳寡糖和几丁寡糖在水产上的深入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动物 几丁质 壳寡糖 几丁寡糖 抗生素 免疫增强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肝肠胞虫LAMP-LFD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
作者 李文泽 侯晓勇 +3 位作者 杨世平 黄郁葱 简纪常 蔡双虎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8,共7页
【目的】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联合横向流动试纸条(LFD)快速检测对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为对虾养殖场早期疫病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针对对虾肝肠胞虫18S rDNA保守基因序列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上... 【目的】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联合横向流动试纸条(LFD)快速检测对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为对虾养殖场早期疫病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针对对虾肝肠胞虫18S rDNA保守基因序列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上游内引物FIP由生物素标记)和1条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探针,使用引物进行有生物素标记的LAMP反应,产物与FITC标记的探针完成杂交,杂交产物在LFD上进行结果展示。并测试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临床应用效果。【结果】LAMP最佳反应条件是62℃下运行15 min,加入探针杂交5 min后在LFD试纸条上进行显色反应,能特异直观检测到对虾肝肠胞虫。建立的LAMP-FLD法特异性强且灵敏度高,较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灵敏度高100倍。采用本研究建立的LAMP-LFD方法,对肝肠胞虫、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十足目虹彩病毒1(Decapod iridescent virus 1)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人工感染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组织和疑似感染对虾肝肠胞虫的凡纳滨对虾自然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LAMP-LFD方法能100%准确检测出肝肠胞虫阳性样本。【结论】本研究建立的LAMP-LFD方法对对虾肝肠胞虫进行可视化检测,特异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仪器设备要求及检测成本低和耗时短,适用于基层养殖场对虾肝肠胞虫感染早期的即时检测,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肝肠胞虫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横向流动试纸条 凡纳滨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miR-34a在鱼淋巴囊肿病毒中国株感染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3
作者 战盈瑾 周杰 +3 位作者 臧辰禧 马嘉霖 闫秀英 简纪常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1,共9页
【目的】探索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miR-34a(cid-miR-34a)对鱼淋巴囊肿病毒中国株(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 China,LCDV-cn)复制的调控作用,揭示cid-miR-34a在LCDV-cn感染草鱼卵巢细胞(Grass carp ovary cells,GCO)过程中的... 【目的】探索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miR-34a(cid-miR-34a)对鱼淋巴囊肿病毒中国株(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 China,LCDV-cn)复制的调控作用,揭示cid-miR-34a在LCDV-cn感染草鱼卵巢细胞(Grass carp ovary cells,GCO)过程中的调控机制,为LCDV-cn致病机制解析和淋巴囊肿病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应用茎环RT-PCR获得cid-miR-34a,并测序鉴定;采用定量PCR(qRT-PCR)测定cid-miR-34a在LCDV-cn感染GCO过程中的时序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确定cid-miR-34a的调控因子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及其靶基因;转染cid-miR-34a mimic过表达cid-miR-34a,转染cid-miR-34a inhibitor抑制cid-miR-34a表达,并用qRT-PCR检测cid-miR-34a、lncRNA、靶基因和LCDV-cn主要衣壳蛋白基因mcp的表达。【结果】cid-miR-34a长度为22 bp,保守性强。在LCDV-cn感染GCO过程中,cid-miR-34a的表达量逐渐升高,在感染72 h达峰值后下降。lncRNA LRP1靶向结合cid-miR-34a,并调控cid-miR-34a的释放,且cid-miR-34a靶向调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基因lrp1的表达,lncRNA LRP1、cid-miR-34a和靶基因lrp1形成lncRNA LRP1/cid-miR-34a/lrp1轴。LCDV-cn感染GCO后,lncRNA LRP1的表达量呈上升趋势,与LCDV-cn的感染呈正相关。过表达cid-miR-34a后,lrp1表达量降低,LCDV-cn mcp表达和病毒滴度也降低;抑制cid-miR-34a表达后,lrp1表达量升高,LCDV-cn mcp表达和病毒滴度也升高。【结论】在LCDV-cn感染GCO过程中,lncRNA LRP1/cid-miR-34a/lrp1轴调控着病毒感染和复制。lncRNA LRP1竞争性结合cid-miR-34a,cid-miR-34a靶向抑制lrp1的表达,LRP1又发挥着促进LCDV-cn复制和疾病发展的作用。cid-miR-34a、lncRNA LRP1和lrp1均是抑制LCDV-cn感染和治疗淋巴囊肿病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淋巴囊肿病毒中国株 草鱼卵巢细胞 cid-miR-34a 长非编码RNA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源维氏气单胞菌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和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何雪雯 赵浩航 +4 位作者 温依铭 夏洪丽 喻大鹏 夏立群 鲁义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57-65,共9页
【目的】分离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患病组织中的致病菌,鉴定致病菌的生理特性,分析其毒力和耐药基因,以期指导临床科学用药。【方法】从广东湛江某养殖鱼厂的患病大口黑鲈病变组织中采集样本,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细菌,经16S r... 【目的】分离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患病组织中的致病菌,鉴定致病菌的生理特性,分析其毒力和耐药基因,以期指导临床科学用药。【方法】从广东湛江某养殖鱼厂的患病大口黑鲈病变组织中采集样本,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细菌,经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生化试验鉴定种属,并进行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药敏特性等鉴定。【结果】分离出菌落形态呈圆形、表面光滑呈乳白色、不透明的细菌,编号为MSB-2。经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反应等表型鉴定为革兰氏阴性菌中的气单胞菌属(Aeromonas)。通过扩增16S rRNA基因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一步鉴定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该菌株具有act、aer、aexT等毒力相关基因及tetC、tetA、sull等耐药相关基因。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羧苄西林、多西环素、头孢氨苄、新霉素、庆大霉素、头孢拉定、米诺环素、头孢唑林等药物敏感。对健康大口黑鲈进行人工回归感染病原菌后,出现与病鱼相似的临床症状,如腹鳍及胸鳍基部充血、肛门红肿、腹部明显膨大等,解剖发现腹腔有大量积液,与自然患病的症状相同。【结论】维氏气单胞菌是引起此次大口黑鲈疾病的致病菌,养殖过程中可选用新霉素、多西环素等批准渔用药物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维氏气单胞菌 分离与鉴定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药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卵形鲳鲹肠道源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霄 李一 +4 位作者 喻大鹏 黄瑜 王蓓 简纪常 蔡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47-56,共10页
【目的】近年来鱼源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源的益生菌鲜有报道。从卵形鲳鲹中分离潜在益生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为该菌株在卵形鲳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无菌采集健康... 【目的】近年来鱼源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源的益生菌鲜有报道。从卵形鲳鲹中分离潜在益生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为该菌株在卵形鲳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无菌采集健康卵形鲳鲹肠道内容物,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对典型菌落做形态观察、革兰染色、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药敏试验、耐盐能力试验、产酸能力及生长曲线测定和毒力基因鉴定。【结果】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革兰染色、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比对,分离菌株与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相似度达100%,确定其为粪肠球菌。该菌株菌落呈淡灰白色,为革兰氏阳性球菌,七叶苷、纤维二塘、麦芽糖、甘露醇、水杨苷等生化检测结果均显示阳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哌拉西林、多粘菌素B、青霉素、复方新诺明、苯唑西林等药物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环丙沙星、麦迪霉素、头孢曲松呈中等敏感,对万古霉素、头孢哌酮、氧氟沙星等11种药物敏感。分离菌株可在0%~8%NaCl浓度下生长,具有一定耐盐性。产酸能力和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菌株大量繁殖,菌液pH值快速下降,其产酸能力增强。毒力基因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包含efaA、agg、as、fsrA 4种毒力基因。【结论】该研究成功从卵形鲳鲹肠道内分离到一株潜在益生菌菌株,鉴定为粪肠球菌。该菌株具有良好的耐盐和产酸能力,并含有与肠道黏附相关的毒力基因,可为该菌株的后续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粪肠球菌 益生菌 生化特性 毒力基因 耐盐 产酸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源豚鼠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病理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罗伟杰 史磊 +4 位作者 黄瑜 雷美华 喻大鹏 简纪常 黄浦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66-78,共13页
【目的】分析深汕特别合作区某鲈鱼养殖基地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突发性死亡原因,探究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为大口黑鲈养殖中的疾病防控与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患病大口黑鲈肝脏、脾、肠等病灶组织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 【目的】分析深汕特别合作区某鲈鱼养殖基地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突发性死亡原因,探究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为大口黑鲈养殖中的疾病防控与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患病大口黑鲈肝脏、脾、肠等病灶组织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命名为SZNH-S20230817;开展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人工感染试验,药物敏感性测试,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16S rRNA序列、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的鉴定,分析其耐药性和病理。【结果】菌株SZNH-S20230817的序列与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AP019195具有99.38%同源性;同时携带aer、act、lip和fl a 4个毒力基因;生化鉴定结果显示,该菌的吲哚、氧化酶、苯丙氨酸、甘露醇、木糖、精氨酸双水解酶和葡萄糖产酸等结果为阳性,确定菌株SZNH-S20230817为豚鼠气单胞菌。回归感染试验发现菌株SZNH-S20230817具有较强致病性,对大口黑鲈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为1.39×10^(7)CFU/mL。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唑林、卡那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氨苄西林和克林霉素等12种抗生素耐药,同时携带qnrS、catI、emrB、Sul1、rmtB等13种耐药基因。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菌株SZNH-S20230817感染可引起鱼体脾脏细胞肿胀、游离、肠黏膜断裂破损、绒毛脱落、肾脏细胞坏死、炎症细胞浸润、肝脏细胞呈空泡化等。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大黄和五倍子对该菌的MIC和MBC较低,其余7种中草药对该菌的抑菌能力较弱。【结论】豚鼠气单胞菌是引起本次大口黑鲈突发性死亡的病原菌,其同时携带aer、act、lip和fl a 4个毒力基因,对大口黑鲈的LC_(50)为1.39×10^(7)CFU/mL,对头孢唑林、卡那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耐药。低剂量的大黄和五倍子能够有效抑制该菌生长,具备良好的预防和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豚鼠气单胞菌 16S rRNA 药敏试验 毒力基因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miR-1260对鱼淋巴囊肿病毒中国株复制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嘉霖 战盈瑾 +3 位作者 周杰 黄鉴涛 闫秀英 简纪常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3,共9页
【目的】鉴定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miR-1260(cid-miR-1260),分析cid-miR-1260在鱼淋巴囊肿病毒中国株(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 China,LCDV-cn)感染草鱼卵巢细胞系(Grass carp ovary cells,GCO)过程中的时序表达特性,揭示ci... 【目的】鉴定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miR-1260(cid-miR-1260),分析cid-miR-1260在鱼淋巴囊肿病毒中国株(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 China,LCDV-cn)感染草鱼卵巢细胞系(Grass carp ovary cells,GCO)过程中的时序表达特性,揭示cid-miR-1260对其靶基因znf574和LCDV-cn复制的调控作用。【方法】制备LCDV-cn感染的GCO细胞,通过茎环RT-PCR和测序鉴定cid-miR-1260;采用定量PCR检测cid-miR-1260在LCDV-cn感染GCO过程中的时序表达;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cid-miR-1260的靶基因,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靶基因;通过转染cid-miR-1260 mimic和cid-miR-1260 inhibitor使cid-miR-1260过表达和抑制表达,并用定量PCR检测cid-miR-1260、靶基因znf574、LCDV-cn mcp基因的表达;应用Reed-Muench法测定LCDV-cn在GCO细胞中的滴度。【结果】cid-miR-1260与其他已知miR-1260仅有一个碱基差异,且cid-miR-1260在LCDV-cn感染GCO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变化,72 h时表达量最高(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znf574为cid-miR-1260的靶基因;重组质粒pmirGLO-znf574-WT与cid-miR-1260 mimic共转染后,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证实znf574为cid-miR-1260的靶基因;cid-miR-1260过表达后,靶基因znf574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LCDV-cn mcp的表达和LCDV-cn在GCO细胞中的滴度显著上升(P<0.05);抑制cid-miR-1260表达后,靶基因znf574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LCDV-cn mcp的表达量和LCDV-cn在GCO细胞中的滴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LCDV-cn感染GCO细胞后,cid-miR-1260的表达显著上调;在LCDV-cn感染中,cid-miR-1260对其靶基因znf574的表达起负调控作用,且cid-miR-1260表达与LCDV-cn的复制呈正相关,起促LCDV-cn感染作用,而锌指蛋白ZNF574具有抗LCDV-cn作用。本研究为淋巴囊肿病的防治提供新的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淋巴囊肿病毒中国株 草鱼卵巢细胞系 cid-miR-1260 锌指蛋白基因znf574 病毒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源致病溶藻弧菌的分离鉴定及病理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史磊 罗伟杰 +4 位作者 黄瑜 雷美华 喻大鹏 简纪常 黄浦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91-104,共14页
【目的】2023年10月,深圳市某养殖基地斜带石斑鱼出现皮肤溃烂、皮下出血及肠炎等症状,明确引发本次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突发性死亡的致病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以筛选出有效抑制病原菌的消毒剂,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 【目的】2023年10月,深圳市某养殖基地斜带石斑鱼出现皮肤溃烂、皮下出血及肠炎等症状,明确引发本次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突发性死亡的致病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以筛选出有效抑制病原菌的消毒剂,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感染斜带石斑鱼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平板划线法,从患病濒死斜带石斑鱼的病灶组织中分离病原菌,对病原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系统进化树、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及药物敏感性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回归感染试验。【结果】从患病斜带石斑鱼组织中分离得到一株溶藻弧菌,命名为菌株SZGP226;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该菌与溶藻弧菌HH101307、IB1、Xmb015聚为一支,序列相似性达99.72%;菌株SZGP226可以分解蔗糖、甘露醇、葡萄糖、尿素,氧化酶活性及V-P等生理生化指标鉴定为阳性;同时携带tlh、toxR、ctsA、sto和vpi 5种毒力基因。药敏结果显示,菌株SZGP226耐受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等9种抗生素耐药,并携带qnrB、fl oR、tetC、tetM、qnrD、gyrA、Sul1、SHV和Oxa-24等9种耐药基因。消毒剂筛选结果显示,氢氧化钠对菌株SZGP226的杀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MIC)为8 mg/mL。回归感染试验表明,菌株SZGP226对斜带石斑鱼具有强致病性,半致死浓度(LC_(50))为1.63×10^(7)CFU/mL,可引起斜带石斑鱼肝脏、肾脏和脾脏发生明显病理性损伤。【结论】溶藻弧菌是引起本次斜带石斑鱼突发性死亡的病原菌,其致病基因包括tlh、toxR、ctsA、sto和vpi,LC_(50)为1.63×10^(7)CFU/mL。氢氧化钠对菌株SZGP226的杀菌效果最好,在养殖开展前可选择氢氧化钠(3 mg/mL)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杀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溶藻弧菌 16S rRNA 药敏试验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claudin-5基因克隆及其在无乳链球菌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杨慧 张素莹 +2 位作者 黄永雄 张子瑞 王蓓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25-34,共10页
【目的】克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基因,分析其在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刺激下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了解该基因功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NCBI已公布的尼罗罗非鱼基因组预测序列(G... 【目的】克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基因,分析其在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刺激下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了解该基因功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NCBI已公布的尼罗罗非鱼基因组预测序列(GenBank登录号:XM_005473513.4),选取其claudin-5基因的CDS区,设计claudin-5基因的克隆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克隆得到的claudin-5进行理化性质和进化分析,采用qRT-PCR分析尼罗罗非鱼claudin-5在各组织中及无乳链球菌刺激下的表达模式。【结果】通过PCR克隆技术获得尼罗罗非鱼claudin-5基因全长序列,共651 bp,编码21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约23 kD,理论等电点(pI)为8.53;具有4个跨膜结构域和3个蛋白激酶C(PKC)磷酸化位点。尼罗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O.aurea)的claudin-5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7.55%;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也显示,二者claudin-5氨基酸序列聚为一支,表明二者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尼罗罗非鱼claudin-5在脑部的表达量极高,是血细胞等组织的300倍左右,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经无乳链球菌刺激后,尼罗罗非鱼脑和头肾的claudin-5表达量在12 h时达到最高值,在24 h时有所下调,其中在脑部的表达量于48 h表达量最低,但仍高于0 h,而在头肾的表达量在48~96 h时出现明显上调后下降;肠中claudin-5表达量在无乳链球菌刺激后6~12 h时上升缓慢,在48 h时表达量大幅度上调,并达到最高值,之后在48~96 h时出现下调,但低于0 h;肝脏中claudin-5表达量在无乳链球菌刺激后出现明显下调,在24 h略有回升然后继续下调。【结论】尼罗罗非鱼claudin-5基因在脑组织的表达量极高,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其编码蛋白在宿主抵抗无乳链球菌入侵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通过血脑屏障抵抗无乳链球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claudin-5基因 表达模式 无乳链球菌 血脑屏障 细菌性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温度的鱼源海豚链球菌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新蕾 黄增朝 +4 位作者 杨林狄 吕静 李妍萍 简纪常 黄郁葱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1期109-121,共13页
为鉴定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在不同温度的转录水平差异,通过生长曲线测定和人工感染试验分析该菌在25℃和35℃下的生长情况和致病性,采用链特异性转录组测序(Strand-specific RNA-seq)技术对25℃和35℃培养的海豚链球菌Tozj-... 为鉴定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在不同温度的转录水平差异,通过生长曲线测定和人工感染试验分析该菌在25℃和35℃下的生长情况和致病性,采用链特异性转录组测序(Strand-specific RNA-seq)技术对25℃和35℃培养的海豚链球菌Tozj-1菌株进行测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Gene Ontology)数据库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然后利用VFDB(Virulence factor database)数据库筛选差异表达的重要毒力基因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海豚链球菌在35℃条件下有更快的生长速度和更强的毒力;转录组共筛选获得927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P<0.05),其中包括820个上调基因和107个下调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代谢、细胞、催化及结合过程;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核糖体通路、ABC转运通路、群体感应等信号通路。以上结果表明温度调控海豚链球菌基因的转录表达及相关通路的富集,为后续海豚链球菌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豚链球菌 转录组测序 温度 毒力因子 Q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ATG13基因克隆及其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黎国建 袁韵昊 +2 位作者 钟键 骆俊良 杨世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71-1479,共9页
【目的】克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自噬相关基因13(ATG13),并分析凡纳滨对虾ATG13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及其在外源刺激后的表达变化,为探究ATG13基因在凡纳滨对虾抗病原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CR扩... 【目的】克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自噬相关基因13(ATG13),并分析凡纳滨对虾ATG13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及其在外源刺激后的表达变化,为探究ATG13基因在凡纳滨对虾抗病原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CR扩增凡纳滨对虾ATG13基因,通过ProtParam、Softberry、SMART、InterProScan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凡纳滨对虾ATG13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及其在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和Poly(I:C)刺激后的表达变化。【结果】凡纳滨对虾ATG13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为1431 bp,共编码476个氨基酸残基;凡纳滨对虾ATG13蛋白相对分子量为52.4 kD,理论等电点(pI)为5.40,属于疏水性蛋白,不存在信号肽,但其N末端存在1个ATG13功能域(第94~167位氨基酸处)。凡纳滨对虾ATG13氨基酸序列与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ATG13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高达97%,基于ATG13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也显示凡纳滨对虾与果蝇的亲缘关系最近。ATG13基因在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肌肉、鳃、中肠、血细胞、心脏、脑和皮肤等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以肝胰腺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肌肉和中肠,在皮肤和血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较低。经哈维氏弧菌和poly(I:C)刺激后,凡纳滨对虾ATG13基因在肝胰腺、中肠和鳃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在刺激后12、24或48 h达最高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BS)(P<0.01)。【结论】受哈维氏弧菌或poly(I:C)等外源刺激后,凡纳滨对虾通过上调自噬相关基因ATG13表达以调控机体清除受损的细胞器和维持细胞稳态,即ATG13基因参与凡纳滨对虾抗病原感染的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ATG13基因 自噬 哈维氏弧菌 Poly(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藻弧菌冷冻保护剂配方与冻干工艺研究
12
作者 邵新飞 阙莉文 +4 位作者 黄郁葱 蔡佳 黄瑜 王蓓 简纪常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117-127,共11页
【目的】研究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真空冷冻干燥保护剂配方与优化冻干工艺条件,并探究冷冻干燥对菌株毒力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为菌种在冷冻干燥保藏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以溶藻弧菌HY9901为... 【目的】研究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真空冷冻干燥保护剂配方与优化冻干工艺条件,并探究冷冻干燥对菌株毒力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为菌种在冷冻干燥保藏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以溶藻弧菌HY9901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探究L-谷氨酸钠、海藻糖、脱脂乳、葡萄糖、甘露醇、甘氨酸6种单一保护剂对菌株活性的影响,筛选最佳冷冻保护剂复配配方,并研究菌液浓度、预冻时间、预冻温度及复水介质4个因素对菌株冻干工艺的影响,优化溶藻弧菌冻干工艺条件。同时,通过储藏试验、半数致死量(LD_(50))试验和药敏试验,探究冻干菌株的活性变化规律及其生物特性。【结果】6种单一保护剂对溶藻弧菌冻干的保护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其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L-谷氨酸钠、海藻糖、脱脂乳、葡萄糖、甘露醇、甘氨酸;菌株最佳冷冻干燥保护剂复配配方为海藻糖50 g/L+L-谷氨酸钠50 g/L+脱脂乳50 g/L,其存活率为62.12%,与单一保护剂的保护效果差异显著;冻干工艺最适条件:菌液浓度1×10~8~10~9 CFU/mL、预冻时间3 h、预冻温度-80℃、复水介质为PBS或50 g/L脱脂乳,此条件下菌株存活率可达到最大值(63.72%)。最佳冻干条件下,菌株储藏60 d期间,其活性无显著差异;菌株冻干前后的LD_(50)分别为1.22×10~8、1.20×10~8 CFU/mL,LD_(50)无显著差异。菌株在冻干前后的药敏抑菌圈直径无显著差异,对氟苯尼考、氯霉素、环丙沙星等药物均表现敏感;对新霉素、卡那霉素均表现中度敏感;对丁胺卡那、哌拉西林等药物均表现耐药。【结论】溶藻弧菌HY9901的冷冻干燥复配配方为海藻糖50 g/L+L-谷氨酸钠50 g/L+脱脂乳50 g/L,冻干工艺条件为菌液浓度1×10~8~10~9 CFU/mL、预冻时间3 h、预冻温度-80℃、复水介质为PBS或50 g/L脱脂乳,该配方及工艺合理可行,具有良好的储藏性及生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冷冻干燥 冷冻保护剂 冻干工艺 毒力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CD63基因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
13
作者 李梓昕 陈杨慧 +3 位作者 卢春兰 黄瑜 蔡佳 王蓓 《南方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79-3788,共10页
【目的】克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抗原分化簇63基因(CD63)并分析其在病原菌刺激后的表达情况,探究尼罗罗非鱼CD63基因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CD63的免疫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尼罗罗非鱼CD63基因进... 【目的】克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抗原分化簇63基因(CD63)并分析其在病原菌刺激后的表达情况,探究尼罗罗非鱼CD63基因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CD63的免疫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尼罗罗非鱼CD63基因进行克隆,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尼罗罗非鱼CD63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分析、跨膜结构域预测和系统进化分析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尼罗罗非鱼CD63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及在无乳链球菌感染后的表达变化。【结果】尼罗罗非鱼CD63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723 bp,编码240个氨基酸残基。尼罗罗非鱼CD63蛋白分子量为25.88 kD,理论等电点(pI)为8.38,蛋白平均亲水性系数(GRAVY)为0.745,为疏水性蛋白,不含信号肽,含4个跨膜结构域。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尼罗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等其他鱼类的CD63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亲缘关系最近。CD63基因在尼罗罗非鱼的脑、脾脏、肝脏、皮肤、头肾、鳃、心脏、后肠、血液和肌肉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肌肉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血液和后肠,在脑中相对表达量最低。在无乳链球菌感染3~96 h,CD63基因在尼罗罗非鱼的鳃、心脏、头肾、脾脏、后肠、肌肉和皮肤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值均较未感染时(0 h)显著上调(P<0.05,下同);在感染96 h时,CD63基因在尼罗罗非鱼的脑、鳃、头肾、肝脏、脾脏、后肠、肌肉和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较最高值均显著下调。【结论】在无乳链球菌感染后,尼罗罗非鱼CD63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均发生明显变化,表明CD63基因参与尼罗罗非鱼对病原菌刺激的免疫应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CD63基因 组织表达 无乳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笛鲷免疫器官发育组织学观察
14
作者 赖钰秋 李珠 +1 位作者 蔡双虎 简纪常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29,共6页
【目的】研究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免疫器官发育,为其健康养殖和疾病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红笛鲷卵出膜开始取样,至出膜62 d,通过石蜡连续切片,H-E染色,进行红笛鲷3个主要免疫器官胸腺、头肾、脾脏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目的】研究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免疫器官发育,为其健康养殖和疾病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红笛鲷卵出膜开始取样,至出膜62 d,通过石蜡连续切片,H-E染色,进行红笛鲷3个主要免疫器官胸腺、头肾、脾脏发育的组织学研究。【结果与结论】红笛鲷出膜1 d时出现前肾,3 d肾管之间可见造血干细胞;出膜18 d,胸腺和头肾间出现细胞桥,头肾淋巴化;出膜62 d,肾小球仍存在于头肾中,表明头肾既是淋巴器官也是泌尿器官。红笛鲷出膜8 d时出现脾脏原基和红细胞发育;出膜22 d时观察到淋巴细胞;出膜24 d时淋巴细胞显著变多。胸腺是最后一个出现的器官,红笛鲷出膜12 d时出现胸腺原基;15 d时发现胸腺淋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笛鲷 胸腺 头肾 脾脏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桂酸单甘油酯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源海豚链球菌体外抑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15
作者 李妍萍 孙恒 +3 位作者 杨林狄 王浩宇 黄洁 黄郁葱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0,共9页
【目的】研究月桂酸单甘油酯(Glycerol monolaurate,GML)对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的体外抑菌效果及其作用机制,为鱼类养殖中防控海豚链球菌感染提供新的依据。【方法】以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 【目的】研究月桂酸单甘油酯(Glycerol monolaurate,GML)对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的体外抑菌效果及其作用机制,为鱼类养殖中防控海豚链球菌感染提供新的依据。【方法】以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源海豚链球菌为研究对象,运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GML对海豚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通过生长曲线、电导率、菌体形态变化、菌体蛋白表达、生物被膜形成和毒力相关基因转录的测定评估GML对海豚链球菌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GML对海豚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别为16 mg/L和32 mg/L;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强,且在MIC浓度作用下对菌体生长及生物被膜形成抑制作用最强;不同浓度GML作用后的菌体均能观察到细胞排列松散、大小不均一、胞间间距增大,并出现显著凹陷、皱褶等不同程度的损伤。此外,在1/2 MIC与MIC浓度GML处理后,菌悬液电导率明显上升,表明在此浓度下药物导致菌体出现一定损伤;1/4 MIC浓度促进蛋白条带增多,而MIC浓度则呈现出抑制效应引起蛋白条带变淡甚至消失。【结论】月桂酸单甘油酯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源海豚链球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活性。其主要作用途径是通过破坏细胞结构完整性,导致内容物流失,抑制细菌的生长及生物被膜形成,影响细菌毒力基因及蛋白表达等方面发挥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豚链球菌 月桂酸单甘油酯 抗菌机制 绿色养殖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155靶向SOCS5对无乳链球菌诱导罗非鱼脑星形胶质细胞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祥 黄瑜 +2 位作者 蔡佳 简纪常 王蓓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目的】探究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微小RNA-155(miR-155)和SOCS5(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5)的靶向关系,并研究其对无乳链球菌诱导的尼罗罗非鱼脑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 【目的】探究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微小RNA-155(miR-155)和SOCS5(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5)的靶向关系,并研究其对无乳链球菌诱导的尼罗罗非鱼脑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感染无乳链球菌后尼罗罗非鱼脑星形胶质细胞中miR-155、SOCS5及炎症因子表达变化规律,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55与SOCS5的靶向关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靶基因验证,qRT-PCR方法分析过表达和敲降miR-155对SOCS5基因表达的影响和miR-155对SOCS5的调控机制。【结果】无乳链球菌诱导尼罗罗非鱼脑星形胶质细胞中miR-155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01),4 h达到最高值。SOCS5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6 h达到最高值。促炎症因子IL-1β、TNF-α表达显著升高(P<0.0001),抑炎症因子IL-10、TGF-β表达显著下调(P<0.05)。构建尼罗罗非鱼SOCS53′UTR野生型和突变型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表明miR-155极显著抑制(P<0.0001)SOCS5野生型质粒表达。突变靶位点后,miR-155对SOCS5的抑制作用极显著降低(P<0.0001),抑制效果减弱53.7%。过表达miR-155能显著抑制(P<0.001)SOCS5表达,而抑制miR-155后SOCS5表达显著上升(P<0.05)。转染miR-155抑制物6 h和12 h后,miR-155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12 h表达量最低,而SOCS5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在12 h达到最高值。【结论】miR-155通过靶向负调控SOCS5的表达参与无乳链球菌诱导的尼罗罗非鱼脑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通过下调SOCS5表达影响炎症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155(miR-155) SOCS5 炎症反应 无乳链球菌 罗非鱼脑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红树林沉积物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筛选 被引量:5
17
作者 龙梦 樊慧敏 +4 位作者 夏洪丽 汪志文 喻大鹏 夏立群 鲁义善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8-96,共9页
【目的】研究广东深圳红树林沉积物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筛选潜在生物活性菌株及水产病原菌拮抗菌。【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纯化深圳红树林沉积物中可培养细菌,基于16S rRNA序列分析细菌物种多样性,通过PCR扩增聚酮合酶基因、非核糖体... 【目的】研究广东深圳红树林沉积物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筛选潜在生物活性菌株及水产病原菌拮抗菌。【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纯化深圳红树林沉积物中可培养细菌,基于16S rRNA序列分析细菌物种多样性,通过PCR扩增聚酮合酶基因、非核糖体肽合成酶基因检测菌株产次级代谢产物潜力,并采用点种法筛选水产病原菌拮抗菌。【结果】获得177株细菌,隶属于4门20属27种,芽孢杆菌属(Bacillus)是优势菌属,6株细菌为潜在新物种,55株细菌的基因组DNA扩增出至少1种生物合成基因,其中有7株细菌对水产病原菌有拮抗活性。【结论】深圳红树林沉积物可培养细菌资源丰富,有应用于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发掘和水产病害绿色防控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沉积物 细菌多样性 拮抗活性 水产病原菌 生物合成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d-miR-146a在LCDV-cn感染中的差异表达及其调控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海浩 黄鉴涛 +3 位作者 马嘉霖 杨硕 闫秀英 简纪常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41,共11页
【目的】在鱼淋巴囊肿中国病毒株(LCDV-cn)感染草鱼卵巢细胞系(GCO)过程中,分析cid-miR-146a的表达特性,探索cid-miR-146a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颈环RT-PCR方法,从LCDV-cn感染的GCO细胞中获得cidmiR-146a;在LCDV-cn感染GCO过程中,用... 【目的】在鱼淋巴囊肿中国病毒株(LCDV-cn)感染草鱼卵巢细胞系(GCO)过程中,分析cid-miR-146a的表达特性,探索cid-miR-146a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颈环RT-PCR方法,从LCDV-cn感染的GCO细胞中获得cidmiR-146a;在LCDV-cn感染GCO过程中,用定量PCR方法获取cid-miR-146a的表达变化;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和双荧光素酶系统验证cid-miR-146a的靶基因;转染cid-miR-146a mimic和cid-miR-146a inhibitor对cid-miR-146a进行上调和下调,用定量PCR检测cid-miR-146a、靶基因Flt1和LCDV-cn mcp基因在GCO中的表达。【结果】LCDV-cn感染GCO后3~6 d细胞聚集形成“疤痕”,之后细胞逐渐脱落、裂解,呈现空洞。cid-miR-146a的长度为23 bp,在LCDV-cn感染GCO过程中,cid-miR-146a的表达先上升(72 h前)后下降(72 h后)。用不同生物信息学方法共同预测到cid-miR-146a的靶基因为Flt1,在双荧光素酶系统验证实验中,cid-miR-146a靶向Flt1重组载体后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证实Flt1为cid-miR-146a的靶基因。对cid-miR-146a进行上调下调后,GCO中cid-miR-146a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在cid-miR-146a上调后,靶基因Flt1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LCDV-cn mcp基因的表达显著上升(P<0.05);在cid-miR-146a下调后,靶基因Flt1的表达显著上升(P<0.05),LCDV-cn mcp基因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LCDV-cn感染GCO过程中,CPE的变化与cid-miR-146a的表达变化时间点呈正相关。cid-miR-146a负调控其靶基因Flt1的表达,并对LCDV-cn的复制起着正调控作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说明cid-miR-146a参与调控的信号通路与免疫和肿瘤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淋巴囊肿病毒中国株 草鱼卵巢细胞系 草鱼miR-146a Fms相关酪氨酸激酶1 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干扰素诱导蛋白44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翁婷婷 夏立群 黄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548-3557,共10页
【目的】探索干扰素诱导蛋白44基因(ifi44)在尼罗罗非鱼各组织的分布特征及其响应无乳链球菌感染和聚肌胞苷酸[Poly(I∶C)]刺激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揭示ifi44基因在鱼类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方法】克隆On-ifi44基因... 【目的】探索干扰素诱导蛋白44基因(ifi44)在尼罗罗非鱼各组织的分布特征及其响应无乳链球菌感染和聚肌胞苷酸[Poly(I∶C)]刺激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揭示ifi44基因在鱼类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方法】克隆On-ifi44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通过ExPASy、TMHMM-2.0、Euk-mPLoc 2.0、SOPMA和SWISS-MODEL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On-ifi44基因在细胞层面的分布情况,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On-ifi44基因在尼罗罗非鱼各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特征及在无乳链球菌感染和Poly(I∶C)刺激后的时序表达情况。【结果】On-ifi44基因ORF序列全长1437 bp,编码478个氨基酸残基,其编码蛋白分子量为52.7 kD,理论等电点(pI)为4.97。On-ifi44含有1个TLDc_dom结构域(1~157 aa)和1个GTP-bd结构域(197~322 aa),不含跨膜结构域。On-ifi44氨基酸序列与奥利亚罗非鱼ifi44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7.94%;基于ifi44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也显示On-ifi44氨基酸序列与奥利亚罗罗非鱼ifi44氨基酸序列聚为一支,二者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On-ifi44基因在尼罗罗非鱼的肠道、肝脏、鳃、皮肤、脾脏、体肾、胸腺、脑、头肾、肌肉、心脏等11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主要在T细胞亚群表达;经无乳链球菌感染和Poly(I∶C)刺激后,On-ifi44基因在尼罗罗非鱼脾脏、肾脏、头肾和肠道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均发生变化,且存在明显的时间依赖性。【结论】On-ifi44含有1个TLDc_dom结构域和1个GTP-bd结构域,进化保守且在不同物种间具有相似的生物学功能;On-ifi44基因在无乳链球菌感染和Poly(I∶C)刺激后呈时间依赖性上调表达,表明ifi44基因作为重要的调节因子,参与了尼罗罗非鱼抗细菌感染、抗病毒增殖的免疫应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ifi44基因 组织表达特征 免疫应答 无乳链球菌 聚肌胞苷酸[Poly(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黄喉拟水龟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晗 黄瑜 +2 位作者 简纪常 蔡佳 黄浦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0期109-113,121,共6页
[目的]明确广东省深圳市某养殖场黄喉拟水龟的突发性死亡原因。[方法]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对患病龟的肝脏、脾脏等病灶组织分离到一株优势菌,命名为GZW01,对分离菌进行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利用通用引物27F、1492R对16S rDNA序... [目的]明确广东省深圳市某养殖场黄喉拟水龟的突发性死亡原因。[方法]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对患病龟的肝脏、脾脏等病灶组织分离到一株优势菌,命名为GZW01,对分离菌进行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利用通用引物27F、1492R对16S rDNA序列扩增,采用DNAMAN及MEGA 6.0等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该病原菌分类地位。动物回归感染试验验证其致病性,药物敏感试验筛选有效的治疗防控方法。[结果]菌株GZW01为杆状革兰氏阴性菌,其氧化酶活性、葡萄糖酸盐试验、甘露醇、甘露糖、蔗糖、阿拉伯糖、肌醇、覃糖、MR、VP、精氨酸脱羧酶等生理生化鉴定为阳性,可使葡萄糖产气;与NCBI上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具有99%同源性;回归感染试验表明菌株GZW01对黄喉拟水龟具有强致病性;药敏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四环素、万古霉素、克林霉素6种药物耐受,对克拉霉素药物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氨曲南等28种抗生素高度敏感。[结论]引发深圳市某养殖场黄喉拟水龟的突发性死亡的致病菌为维氏气单胞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喉拟水龟 维氏气单胞菌 分离 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