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水湾网箱养殖区五测站两周日海流观测的准调和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静 王忠良 +3 位作者 汤保贵 周晖 张健东 陈刚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1,共6页
应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对后水湾网箱养殖区五测站两周日海流观测获得的表、中、底层海流资料进行了分析,计算了五测站 O1、 K1、M2、 S2、M4、MS46个主要分潮的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了各测站在各层的潮流椭圆要素。计算... 应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对后水湾网箱养殖区五测站两周日海流观测获得的表、中、底层海流资料进行了分析,计算了五测站 O1、 K1、M2、 S2、M4、MS46个主要分潮的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了各测站在各层的潮流椭圆要素。计算结果表明:后水湾主要为日潮流海区,从最北的海区边缘向湾内靠近避风锚地,潮流性质由不规则全日潮流变为不规则半日潮流;从湾口到湾内,各分潮北分量基本以全日潮流K1为主,其次为全日潮流O1和半日潮流M2,主要分潮的振幅逐渐降低,且越靠近湾内,浅水分潮的作用越大;各分潮东分量仍以全日潮流为主,但半日潮流的作用增大,可以达到与全日潮流相当的作用。观测期间最大余流值基本出现在中层,且处于两个开边界的F1和F5站位的余流值明显大于其它站位;各站位的表层余流基本指向西北-北-东北向,即朝向湾外;而中、底层余流基本指向西南-南-东南向,即朝向湾内,通过上、下层海水的运动,海区内物质最终可以向湾外输运。整个海区可能最大流速表层在29~70 cm/s之间;中层在43~62 cm/s之间;底层在30~47 cm/s之间。表层海水基本为逆时针的旋转流运动;而中、底层海水由于一直受到邻昌礁的约束,基本为往复流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水湾 网箱养殖区 潮流 准调和分析 余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养殖拟穴青蟹携带病原体状况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5
2
作者 彭银辉 郭昱嵩 +7 位作者 裴琨 蔡小辉 檀宁 陆志款 宋忠魁 刘旭佳 董兰芳 张琴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78-83,共6页
采用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和巢式PCR技术相结合方法对2011年采自广西北海南万和古城、钦州茅岭和钦州港、防城港企沙和公车的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携带寄生虫、细菌和病毒状况开展调查。寄生虫检测结果显示,仅钦州茅岭拟穴青蟹... 采用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和巢式PCR技术相结合方法对2011年采自广西北海南万和古城、钦州茅岭和钦州港、防城港企沙和公车的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携带寄生虫、细菌和病毒状况开展调查。寄生虫检测结果显示,仅钦州茅岭拟穴青蟹鳃组织中发现寄生虫茗荷(儿)。细菌性病原体检测结果显示,共有11种病原性细菌存在于健康养殖拟穴青蟹体内,弧菌属细菌性病原出现频率最高,其中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在调查区域内均有分布,其他菌种则呈现一定的地域特异性。病毒性病原体检测结果显示,白斑综合症病毒仅在钦州茅岭拟穴青蟹检出,阳性率为4.94%;双顺反子病毒于北海古城和钦州茅岭拟穴青蟹检出阳性携带率为3.70%;呼肠孤病毒携带率则较高,北海、防城港以及钦州拟穴青蟹均有检出,阳性率达25.93%。由此可见,10-11月广西区内健康养殖拟穴青蟹携带弧菌和呼肠孤病毒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病原体,为拟穴青蟹携带的主要病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穴青蟹 病原体 寄生虫 细菌 病毒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对尖紫蛤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28
3
作者 邓思平 赵云涛 +3 位作者 朱春华 曾敏珊 符淑芳 李广丽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9-695,共7页
为阐明镉(Cd2+)对尖紫蛤消化盲囊和鳃抗氧化酶的毒性影响程度,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2+(0.005、0.05、0.5 mg/L)在不同暴露时间(24h、72h、120h)对尖紫蛤鳃和消化盲囊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为阐明镉(Cd2+)对尖紫蛤消化盲囊和鳃抗氧化酶的毒性影响程度,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2+(0.005、0.05、0.5 mg/L)在不同暴露时间(24h、72h、120h)对尖紫蛤鳃和消化盲囊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d2+浓度为0.005 mg/L时,在整个实验期间Cd2+对消化盲囊和鳃内的SOD、CAT、GSH-PX活性并无显著影响。在Cd2+浓度为0.05 mg/L和0.5 mg/L时,SOD、CAT、GSH-PX在鳃和消化盲囊中的活性都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在0.05 mg/L暴露时,鳃和消化盲囊中的SOD、CAT和GSH-PX的活性随时间逐渐增强,在72h时达到最大值,但在120h时略有降低。在0.5 mg/L暴露时,消化盲囊中SOD、CAT及鳃中CAT活性在24h时上升达到最大值,但鳃中SOD直到72h才达到最大值,并均在120h下降到最低,其中消化盲囊中SOD和CAT活性在120h低于对照组,这可能与消化盲囊对Cd2+的敏感性高于鳃有关。在0.5 mg/L暴露的鳃中,GSH-PX在24h、72h活性并不上升,在120h甚至低于正常水平,0.5 mg/L暴露的消化盲囊中,24h时迅速增高,然后逐渐下降到正常值。这可能与Cd2+结合了GSH-PX的活性中心,降低了GSH-PX的活性有关。与3种酶活性随着时间延长和剂量的增加,酶活性会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鳃和消化盲囊中的MDA的含量随时间延长和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不出现下降,这表明尖紫蛤鳃和消化盲囊中的MDA含量可以灵敏的反映机体内的氧化损伤程度,但不能敏感的反映水体中Cd2+的污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紫蛤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子鲇Dmrt1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邓思平 王静杰 +2 位作者 吴天利 朱春华 李广丽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0-617,共8页
以胡子鲇(Clarias fuscus)为研究对象,利用RT-PCR技术和SMART RACE技术克隆获得Dmrt1基因cDNA全长,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结构及功能;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胡子鲇性腺(精巢/卵巢)、肌肉、肠、肝脏、心脏、头肾、鳃丝、脑和眼等10... 以胡子鲇(Clarias fuscus)为研究对象,利用RT-PCR技术和SMART RACE技术克隆获得Dmrt1基因cDNA全长,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结构及功能;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胡子鲇性腺(精巢/卵巢)、肌肉、肠、肝脏、心脏、头肾、鳃丝、脑和眼等10种组织以及Ⅱ—Ⅴ期精巢中Dmrt1基因表达。结果表明:胡子鲇Dmrt1基因cDNA全长为1417 bp,其中5′非编码区(5′-UTR)为35 bp,3′非编码区(3′-UTR)为516 bp,开放阅读框(ORF)包含864 bp,编码287个氨基酸(aa),预测所编码DMRT1为主要位于细胞核内的不稳定性亲水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胡子鲇DMRT1与已公布的非洲胡子鲇、蟾胡子鲇、黄颡鱼等鲇形目鱼类的相似性为83.3%—96.1%。胡子鲇DMRT1中具有DMRT基因家族共有的、保守性很高的DM结构域,此结构域具有典型的"C2H2C4"锌指结构,与上述鲇形目鱼类的相似性达100%,与斑马鱼、青鳉、虹鳟等鱼类的相似性为91.9%—97.3%,而与鸡、鼠、猪人等的相似性达80%以上。组织表达显示,胡子鲇Dmrt1基因仅在精巢中表达,且Ⅱ期精巢(即精子发生期)中Dmrt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Ⅲ、Ⅳ和Ⅴ期精巢(P<0.05),而卵巢及其他8种组织中均无表达,表明Dmrt1是胡子鲇精巢特异性表达基因,可能与胡子鲇的雄性性别决定、精子发生及精巢发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子鲇 DMRT1 DM结构域 精子发生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Ⅰ条形码辅助分析雷州半岛红树林区鱼类的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9
5
作者 张顺 廖健 +4 位作者 柏琴 陈冲 郭昱嵩 刘楚吾 王中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3-672,共10页
于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从我国雷州半岛红树林区采集成鱼和幼鱼样本共1720尾,在依据Fish Base等鱼类形态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的基础上,利用COⅠ条形码技术确认存在94个物种,分属11目33科72属。结果表明:红树林区鱼类种群极其丰富,其中鲈形... 于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从我国雷州半岛红树林区采集成鱼和幼鱼样本共1720尾,在依据Fish Base等鱼类形态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的基础上,利用COⅠ条形码技术确认存在94个物种,分属11目33科72属。结果表明:红树林区鱼类种群极其丰富,其中鲈形目(Perciformes)鱼类物种最多,为59种,占总物种数的62.77%,其次是鲱形目(Clupeiformes)和鲻形目(Mugiliformes),分别占6.38%和5.32%。鲈形目中又以虾虎鱼科(Gobiidae)为优势类群,含29种(占30.85%)。按生态类群分:海洋洄游鱼类最多,占物种总数的32.98%,其次为海洋偶见鱼类、两侧洄游鱼类,分别占22.34%、17.02%,以虾虎鱼类物种为主的红树林定居鱼类约占11%。本研究表明红树林生态系统是许多海水、淡水和洄游性鱼类在特定生活阶段的重要栖息地和育幼场所。另外,COⅠ条形码技术可有效快捷地鉴定出红树林海域的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COI基因 DNA条形码 鱼类鉴定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类固醇激素对胡子鲇性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广丽 邓思平 +4 位作者 王文达 孙晶 吴天利 师尚丽 朱春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20-1027,共8页
研究采用组织学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17α-甲基睾酮(17α-MT)和17β-雌二醇(17β-E2)对胡子鲇(Clarias fuscus)性腺组织学、性别比率以及性分化前后脑型芳香化酶基因(Cyp19a1b)和翼状螺旋/叉头转录因子2(Foxl2)基因表达的影响。... 研究采用组织学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17α-甲基睾酮(17α-MT)和17β-雌二醇(17β-E2)对胡子鲇(Clarias fuscus)性腺组织学、性别比率以及性分化前后脑型芳香化酶基因(Cyp19a1b)和翼状螺旋/叉头转录因子2(Foxl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出膜后2—30日龄,17α-MT(50、100和200μg/L)浸浴、17β-E2(100、200和300μg/g)投喂处理对成活率无显著影响,但中、高剂量(100和200μg/L)17α-MT显著抑制卵巢发育,促进精巢发育,卵巢腔出现时间分别推迟4d和6d,初级卵母细胞出现时间分别推迟8d和9d,而初级精母细胞出现时间则分别提前3d和5d,且雄性率分别达70%和76%,显著高于50μg/L组和对照组(P<0.05)。相反,中、高剂量17β-E2(200和300μg/g)处理使卵巢腔出现时间分别提前2d和3d,初级卵母细胞出现时间分别提前1d和3d,初级精母细胞出现时间分别推迟3d和7d,而雌性率分别达74%和78%,显著高于100μg/g组和对照组(P<0.05)。此外,在性腺分化期,17α-MT促进Cyp19a1b但抑制Foxl2的表达,而17β-E2促进Cyp19a1b和Foxl2的表达。结果显示Cyp19a1b不是引起胡子鲇性分化的直接因素,但可能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对胡子鲇性分化过程产生间接影响;而Foxl2直接参与胡子鲇的性分化,即17α-MT和17β-E2分别通过抑制和促进Foxl2的表达来影响雌激素的生物合成,从而调控胡子鲇性分化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子鲇 性分化 17α-甲基睾酮 17Β-雌二醇 Cyp19a1b FOX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x1基因序列的弹涂鱼类系统进化关系 被引量:9
7
作者 张顺 廖健 +2 位作者 郭昱嵩 王中铎 刘楚吾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21-27,共7页
于我国雷州半岛红树林海区捕获隶属于弹涂鱼属(Periophthalmus)、大弹涂鱼属(Boleophthalmus)与青弹涂鱼属(Scartelaos)的4种弹涂鱼,克隆4种弹涂鱼23个个体cox1基因序列,通过分析4种弹涂鱼与Gen Bank中12种弹涂鱼cox1基因序列的变异特征... 于我国雷州半岛红树林海区捕获隶属于弹涂鱼属(Periophthalmus)、大弹涂鱼属(Boleophthalmus)与青弹涂鱼属(Scartelaos)的4种弹涂鱼,克隆4种弹涂鱼23个个体cox1基因序列,通过分析4种弹涂鱼与Gen Bank中12种弹涂鱼cox1基因序列的变异特征,探讨4种弹涂鱼与后者的种间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6种弹涂鱼的82个体的cox1基因序列共检测到单倍型44个,核苷酸多态位点212个(占35.4%),种间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4(占2.01%);基于最大似然法(ML)和邻接法(NJ)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各弹涂鱼属多形成一独立分支,亲缘关系明显,齿弹涂鱼属(Periophthalmodon)镶嵌于弹涂鱼属内,大弹涂鱼属与青弹涂鱼属形成并列分支,亲缘关系较近。依化石记录标定的松散分子钟估算物种分歧时间,结果表明,各弹涂鱼属出现明显分化大约发生于渐新世末期至中新世早期(23.61~15.65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涂鱼 线粒体DNA cox1基因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胁迫对马氏珠母贝免疫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栗志民 申玉春 +1 位作者 王淑敏 李嘉威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52-57,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探讨氨氮胁迫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血细胞密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氨氮(1.25-40 mg/L)胁迫3 d后,马氏珠... 在实验室条件下探讨氨氮胁迫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血细胞密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氨氮(1.25-40 mg/L)胁迫3 d后,马氏珠母贝血细胞密度随氨氮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当氨氮浓度超过5 mg/L时血细胞密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2)血清SOD活性随实验氨氮浓度(1.25-40 mg/L)的增加而明显下降,在较低氨氮浓度(1.25-5 mg/L)时,SOD活性高于对照组,氨氮浓度超过10 mg/L时,SOD活性低于对照组,各实验组SOD活性与对照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当氨氮浓度为1.25-20 mg/L时,马氏珠母贝血清CAT活性随氨氮浓度的增加而升高,除氨氮1.25 mg/L组外,其余各实验组血清CAT活性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当氨氮浓度为30-40 mg/L时,血清CAT活性呈急剧下降趋势,且低于对照组(P〈0.01);4)马氏珠母贝血清LSZ活性随实验氨氮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氨氮浓度为10 mg/L以下时,血清LSZ活性高于对照组,当氨氮浓度为20 mg/L以上时,血清LSZ活性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5)氨氮浓度为1.25-10 mg/L时,马氏珠母贝血清ACP活性随氨氮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1),当氨氮浓度超高20 mg/L时,马氏珠母贝血清ACP活性随氨氮浓度的增加急剧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氨氮胁迫 免疫活性:血细胞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溶菌酶 酸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大海马幼鱼生长存活及水质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罗杰 李锋 +3 位作者 刘皓 曹伏君 王中铎 袁吉贵 《水产养殖》 CAS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以体长为(1.13±0.07)cm的大海马幼鱼为研究对象,观察复合微生态制剂AQ菌和EM菌对大海马幼鱼生长与存活及水中pH、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氮(NO_2^--N)含量的影响。实验设二个处理组AQ菌组(A)和EM菌组(B),均保... 以体长为(1.13±0.07)cm的大海马幼鱼为研究对象,观察复合微生态制剂AQ菌和EM菌对大海马幼鱼生长与存活及水中pH、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氮(NO_2^--N)含量的影响。实验设二个处理组AQ菌组(A)和EM菌组(B),均保持养殖水体中有益菌浓度约1×10~4 CFU/mL,另设对照组C(不加复合微生态制剂)。经过35 d实验,结果表明:AQ菌和EM菌对幼鱼的生长及水质影响效果相差不大(P>0.05),都可促进幼鱼生长和提高成活率;能够提高水中的pH值,维持在7.7~8.2的适宜范围;有效降低水中COD、NH_4^+-N和NO_2^--N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31.0%、51.8%和68.3%,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态制剂 大海马 幼鱼 生长与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勒氏笛鲷(Lutjanus russellii)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思平 李嘉颖 +4 位作者 张婉玲 宋春杰 李广丽 朱春华 吴天利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20-25,共6页
以勒氏笛鲷(Lutjanus russellii)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2 887 bp的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组序列,该MSTN序列具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包括101 bp的5′-UTR、385bp的外显子1、354 bp的内含子1、370 bp... 以勒氏笛鲷(Lutjanus russellii)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2 887 bp的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组序列,该MSTN序列具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包括101 bp的5′-UTR、385bp的外显子1、354 bp的内含子1、370 bp的外显子2、761 bp的内含子2、381 bp的外显子3和1 932 bp的3′-UTR。整个开放阅读框编码了378个氨基酸,前面的22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具有9个保守的半胱氨基酸及一个RVRR的蛋白酶解加工位点。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其他鱼类的I型同源性较高,与其他鱼类的2型MSTN同源性较低,且与鲈形目的同源性最高,与鲤形目的同源性较低,与人、鼠和鸡的同源性最低。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构建的MSTN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勒氏笛鲷MSTN与鲈形目鱼类的狼鲈属亲缘关系较近,且与鱼类的MSTN-1聚为1支。这表明该基因属于Ⅰ型MSTN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勒氏笛鲷 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 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