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化学噪声研究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下304不锈钢的点蚀行为 被引量:5
1
作者 邓俊豪 王贵 +2 位作者 胡杰珍 邓培昌 胡欢欢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8-307,共10页
基于电化学噪声技术建立了不锈钢海洋大气点蚀监测系统,利用该系统对处于干湿循环环境下不锈钢的点蚀行为进行监测.使用时域谱图、时域统计、频域谱图和散粒噪声理论等分析方法对采集到的电化学噪声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结合动电位极化法... 基于电化学噪声技术建立了不锈钢海洋大气点蚀监测系统,利用该系统对处于干湿循环环境下不锈钢的点蚀行为进行监测.使用时域谱图、时域统计、频域谱图和散粒噪声理论等分析方法对采集到的电化学噪声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结合动电位极化法,形貌分析法共同研究不锈钢的点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304不锈钢在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下的点蚀行为分为钝化、亚稳态点蚀和稳态点蚀三个阶段.在钝化阶段,电位电流噪声信号出现少量的同步异向波动,腐蚀事件发生频率高,平均电量低;在亚稳态点蚀阶段,电位电流噪声信号出现大量的同步同向波动,腐蚀事件发生频率降低,平均电量上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蚀点;在稳态点蚀阶段,电位电流噪声信号不仅存在大量的同步同向波动,还出现了同步异向波动,腐蚀事件发生频率较低,平均电量大幅度上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电极表面出现小而浅的蚀点.而动电位极化法可以证实304不锈钢点蚀的发生.两种分析方法所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该监测系统很好地实现了对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下304不锈钢点蚀行为的连续监测,并能判断点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噪声 不锈钢 点蚀 动电位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河口近岸海域春季海洋环境现状调查 被引量:9
2
作者 周超凡 矫新明 +2 位作者 毛成责 张鹏 Lü Ying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27-34,共8页
【目的】调查灌河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状况。【方法】2016年5月对该海域进行水质、沉积物和生物生态现状调查。【结果与结论】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磷酸盐;沉积物质量监测项目全部符合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 【目的】调查灌河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状况。【方法】2016年5月对该海域进行水质、沉积物和生物生态现状调查。【结果与结论】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磷酸盐;沉积物质量监测项目全部符合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丰富(3.11),浮游动物、游泳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较丰富(大于2),底栖生物较贫乏(0.97)。底栖生物密度与沉积物硫化物显著正相关。浮游植物密度与叶素绿a显著正相关。小型网浮游动物密度与水温、化学需氧量显著负相关,其种类与营养盐、化学需氧量显著负相关,二者均与盐度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河口 海域 水质 沉积物 生态环境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实施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灏 孙省利 +1 位作者 张才学 冯岚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8-214,共7页
海洋牧场是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和涵养近海渔业资源的新模式,而海上风电是我国新的清洁能源产业。本文在分析广东省海上风电场建设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尾藻藻礁建设在海洋风电场的适宜性和投放条件,探讨了在广东省开展以人工藻礁场+海上风电... 海洋牧场是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和涵养近海渔业资源的新模式,而海上风电是我国新的清洁能源产业。本文在分析广东省海上风电场建设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尾藻藻礁建设在海洋风电场的适宜性和投放条件,探讨了在广东省开展以人工藻礁场+海上风电场为特点的融合发展模式的可行性,以及对于生态用海、生态管海和海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必要性。研究认为“海洋牧场+海上风电”的发展模式将成为未来提高海域综合利用水平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海上风电 生态修复 人工藻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微型塑料的研究现状和问题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子科 赵利容 +3 位作者 陈春亮 柯盛 张际标 梁燕秋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99-106,共8页
【目的】提供海洋环境中微型塑料污染治理的研究思路,促进海洋微型塑料持续污染问题的改善。【方法】综述了目前海洋微型塑料的种类、调查方法、统计与鉴定方法、毒理研究。【结果】目前大部分研究只是针对其在海洋环境中的含量和分布... 【目的】提供海洋环境中微型塑料污染治理的研究思路,促进海洋微型塑料持续污染问题的改善。【方法】综述了目前海洋微型塑料的种类、调查方法、统计与鉴定方法、毒理研究。【结果】目前大部分研究只是针对其在海洋环境中的含量和分布进行调查,这不能从本质上解决目前已经存在的大量微型塑料带来的海洋生态危害问题,海洋微型塑料的分类和调查方法还需不断完善,海洋微型塑料污染的治理和生态危害估算方式还需不断创新。【结论】对现有的微型塑料对海洋生态的影响提出减少海洋微型塑料污染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微型塑料 污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中东部全新世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5
作者 周国议 曹新星 +1 位作者 夏嘉 宋之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5-759,共15页
通过分析测定南海北部湾中东部海底柱状沉积物的主量、微量元素和矿物组成,结合AMS^(14)C定年,研究了11.3 ka BP以来该海域全新世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和海洋环境变化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剖面以86 cm为界限,大部分主量、微量元... 通过分析测定南海北部湾中东部海底柱状沉积物的主量、微量元素和矿物组成,结合AMS^(14)C定年,研究了11.3 ka BP以来该海域全新世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和海洋环境变化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剖面以86 cm为界限,大部分主量、微量元素含量呈现明显的上、下两阶段变化特征,分别为3.2~0.2 ka BP的上部沉积层段(86~4 cm)和11.3~3.2 ka BP的下部沉积层段(200~86 cm),其中Si、Ca、Zr等元素含量在上部层段沉积物中显著减少,而A1、Fe、Ti、V、Cr、Co等元素含量明显升高,稀土元素含量变化不明显。此外,剖面中的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伊利石、绿泥石和长石。相比于下部层段,上部层段中绿泥石含量更高、长石含量更低。综合来看,沉积物物源输入比较稳定,主要来自周边海岸侵蚀产物和琼州海峡的下切侵蚀产物,其次是红河和珠江携带的沉积物。剖面上、下层段沉积物中元素和矿物含量的差异主要与3.2 ka BP以来,高海平面下琼州海峡进一步扩张引起的海底下沉和海水深度增加有关,从而导致上部沉积时期水动力较弱,黏土矿物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柱 元素组成 矿物组成 海洋环境变化 北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互叶白千层精油化学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刘义军 袁源 +3 位作者 刘洋洋 张帆 李积华 李思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研究了互叶白千层枝条的成熟度、热风干燥及物料状态对其精油化学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互叶白千层嫩叶提取的精油中烯醇类物质的含量比老叶中的含量高,烯类物质含量比老叶中低;热风干燥导致精油...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研究了互叶白千层枝条的成熟度、热风干燥及物料状态对其精油化学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互叶白千层嫩叶提取的精油中烯醇类物质的含量比老叶中的含量高,烯类物质含量比老叶中低;热风干燥导致精油中松油烯-4-醇含量降低,1,8-桉叶素含量增加,其它组分没有明显变化规律;物料发酵后,烯醇类物质含量降低,烯类物质及1,8-桉叶素含量增加。因此,互叶白千层加工过程中,为了获得高品质的精油,需要根据枝条的生长情况把握好收割时间,同时收割好物料及时进行加工,避免堆积引起发酵,在生产能力较小的时候,可以适当将物料进行干燥处理,延长加工时间,缓解生产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叶白千层 精油 提取 化学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耐盐菌对盐胁迫下水稻促生效果的影响
7
作者 林颖仪 易润华 +6 位作者 李德铭 庞金迪 胡伟信 王羿驰 吴美青 吴亮亮 郑超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40,共11页
【目的】筛选红树林来源可促进盐渍环境水稻生长的耐盐菌株,研究其对水稻的促生作用,为提高盐渍化土壤的利用效率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从红树林植物根际土壤和红树林植物样本秋茄(Kandelia obovata)、红海榄(Rhizophora... 【目的】筛选红树林来源可促进盐渍环境水稻生长的耐盐菌株,研究其对水稻的促生作用,为提高盐渍化土壤的利用效率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从红树林植物根际土壤和红树林植物样本秋茄(Kandelia obovata)、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中分离出耐盐细菌。通过初筛和复筛试验,筛选出对水稻在盐渍环境生长中具有促进作用的细菌。采用16S rRNA测序对复筛得到的菌株进行菌株鉴定,测定其耐盐能力。随后,将复筛得到的菌株进行土培试验,进一步验证菌株的促生效果。【结果】复筛得到4株促进水稻耐盐生长的细菌,经16S rRNA测序鉴定,D6菌株为阿氏普里斯特氏菌(Priestia aryabhattai),D41菌株为巨大普里斯特氏菌(Priestia megaterium),TG21菌株为花椒芽孢杆菌(Bacillus zanthoxyli),菌株TG11属于沃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warneri)。其中TG11菌株和D41菌株耐盐能力最强,最高耐盐质量分数均为10%。土培试验结果表明,D41菌株在增加株高、根长、干质量、地下鲜质量、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方面表现最为突出;D6菌株在提升地上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方面效果显著;TG21菌株在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方面表现最佳;TG11菌株虽在生物量和生理指标上也有所增加,但相比其他三株菌株的促生效果较弱,而且鉴于其属于条件型致病菌,目前不建议将其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结论】来源为红树林的菌株TG21、D6和D41对水稻具有良好的耐盐促生效果,在盐渍土治理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植物促生菌 盐胁迫 水稻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在海洋中无机固碳行为及其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柯盛 连靖 +4 位作者 梁可安 黄家添 肖永贤 张际标 陈春亮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1-110,共10页
钢渣是钢铁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是一种放错的资源。钢渣投放在水体中可显著提升水体pH值,并能吸收大量的CO_(2)。为了解钢渣投放在海洋中可能引起的pH变化及其无机固碳能力,本研究考察了不同粒径、钢渣含量、初始pH及是否扰动等条件下钢... 钢渣是钢铁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是一种放错的资源。钢渣投放在水体中可显著提升水体pH值,并能吸收大量的CO_(2)。为了解钢渣投放在海洋中可能引起的pH变化及其无机固碳能力,本研究考察了不同粒径、钢渣含量、初始pH及是否扰动等条件下钢渣/海水的pH变化特征和固碳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的钢渣/海水体系,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浸出液pH初期都快速升高,后期趋于平缓,且钢渣粒径越小、投入钢渣含量越多及外加振荡作用,都可使浸出液pH提升;同时,浸出液能维持的pH水平对钢渣/海水体系固碳效率影响较大,而钢渣粒径的大小是钢渣固碳能力的最直接影响因素。本工作结果还表明,在实海环境中投放一定量的钢渣有助于预防局部水体酸化,并起到固碳减排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海水 浸出特征 固碳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补水格局下白洋淀换水周期与示踪剂传输时间的时空特征
9
作者 田凯 赵彦伟 +2 位作者 白洁 浦早红 张启龙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2-1313,I0032,I0033,共14页
白洋淀作为雄安新区生态腹心,其水环境保护受到高度重视,陆续实施了上游水库调水、“南水北调”中线补水和“引黄济淀”补水等措施,构建形成了多源补水的新格局,水环境整体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但白洋淀长期受到人类高强度开发活动的影响... 白洋淀作为雄安新区生态腹心,其水环境保护受到高度重视,陆续实施了上游水库调水、“南水北调”中线补水和“引黄济淀”补水等措施,构建形成了多源补水的新格局,水环境整体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但白洋淀长期受到人类高强度开发活动的影响,淀区地形复杂多变,仍存在局部水域流通不畅、水体交换较差等问题,因此探明换水周期以及污染传输的特征和规律对白洋淀水环境治理意义重大。本文利用实测数据构建白洋淀水动力模型,模拟计算不同季节换水周期和示踪剂传输时间,分析了二者的时空分布差异,探明白洋淀换水周期以及污染传输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白洋淀换水周期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空间上,淀区东北和西南部水域换水周期均大于300 d,淀区中部大部分水域换水周期均大于200 d,淀区南部和东南部水域换水周期均维持在100~200 d,河流入口水域换水周期均低于50 d;时间上,夏季和秋季换水周期大于300 d的水域面积最小,占比均低于3%,换水周期小于200 d的水域面积最大,占比均高于65%,整体换水能力要显著优于冬、春两季。示踪剂传输时间也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空间上,淀区南部孝义河和“引黄济淀”入口处示踪剂传输时间最长,均值分别为310 d和275 d,北部白沟引河入口和西部的府河入口处示踪剂传输时间相对较短,均值分别为240和202 d;时间上,夏季和秋季示踪剂传输时间明显低于春季和冬季,水体流动较快,水体交换和循环状况最好。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白洋淀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恢复提供重要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多源补水 白洋淀 换水周期 传输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gen_inc_sed菌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祎 梁珈铭 +4 位作者 张新海 郭翔 胡晓先 吴俊峰 王莹春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40,共9页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各类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废水排放量激增,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Saccharibacteria_genera_incertae_sedis(S.gen_inc_sed)是一种有机物降解菌,基于其可有效代谢吡啶、甲苯、氯酚等有毒害性有机化合物的...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各类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废水排放量激增,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Saccharibacteria_genera_incertae_sedis(S.gen_inc_sed)是一种有机物降解菌,基于其可有效代谢吡啶、甲苯、氯酚等有毒害性有机化合物的功能优势,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综述了S.gen_inc_sed的表观特征和功能特性,归纳了营养成分和环境因素(曝气量、温度、pH)对S.gen_inc_sed富集的影响,并总结了近年来关于S.gen_inc_sed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化工废水、制药废水、食品加工废水、畜禽养殖废水、垃圾渗滤液等)处理效能的研究情况,分析了其对废水中各类污染物的降解作用。最后,从功能预测、生物强化培养、工程应用等角度提出未来S.gen_inc_sed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研究方向,为其工程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ccharibacteria_genera_incertae_sedis Candidatus_Saccharibacteria 高浓度有机废水 有机物降解 微生物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二长棘犁齿鲷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侯刚 冯钰婷 +3 位作者 陈妍颖 王锦润 王思进 赵辉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6,共9页
【目的】研究北部湾二长棘犁齿鲷资源密度时空分布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为二长棘犁齿鲷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4个航次的北部湾渔业资源调查航次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 【目的】研究北部湾二长棘犁齿鲷资源密度时空分布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为二长棘犁齿鲷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4个航次的北部湾渔业资源调查航次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研究二长棘犁齿鲷与遥感海表水温(SST)、叶绿素a浓度(Chl-a)、海表面异常(SLA)和水深等海洋环境因子,以及经纬度等空间因子的关系,利用渔场重心分析资源分布及迁移特征。【结果与结论】北部湾二长棘犁齿鲷资源密度春夏季高于秋冬季,以春季最高。GAM模型对资源密度偏差的总解释率为51.6%,影响资源密度最重要的因子为SST,贡献率为25.9%,其次为纬度、SLA和Chl-a,贡献率分别为11.3%、9.4%和5.0%。二长棘犁齿鲷资源密度分布重心为季节性移动,秋季到冬春季从北部湾西南海域向北部湾东北部海域迁移,夏季向西南方向折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棘犁齿鲷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广义可加模型 北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接枝庆大霉素缀合物的毒理安全性评价
12
作者 王玉玲 阳梦婷 +2 位作者 罗侦 李程鹏 雍艳红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1期234-235,共2页
对壳聚糖—庆大霉素缀合物(CS-GT)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并研究其在动物机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效果。通过亚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以及CS-GT在小鼠体内吸收及组织分布试验评价CS-GT的毒理安全性。在亚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发现大鼠生理机能正常,各剂... 对壳聚糖—庆大霉素缀合物(CS-GT)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并研究其在动物机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效果。通过亚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以及CS-GT在小鼠体内吸收及组织分布试验评价CS-GT的毒理安全性。在亚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发现大鼠生理机能正常,各剂量组均未见不可逆性毒性损伤。CS-GT在组织中的分布主要集中于肾、小肠中,6~7.5 h间基本可以代谢完毕,随粪便排除。在该试验研究剂量与条件下,壳聚糖—庆大霉素缀合物无致死性作用和明显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庆大霉素缀合物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透光率仪的设计及其在初级生产力研究中的应用
13
作者 许占堂 施震 +5 位作者 谢栢成 廖健祖 杨跃忠 周雯 李彩 杨顶田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45,共8页
海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固碳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获取不同光衰减对应的海水深度,对于采集水样用于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国际上首次开发了无缆便携式海洋透光率仪,特殊的光学结构设计和光谱滤光技... 海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固碳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获取不同光衰减对应的海水深度,对于采集水样用于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国际上首次开发了无缆便携式海洋透光率仪,特殊的光学结构设计和光谱滤光技术使得光谱响应在波段400~700nm范围内超过了同类海洋传感器,特定光衰减下对应的深度误差小于0.5m。将本设备应用于南海中尺度涡旋初级生产力的研究中,在采样率和自动化方面验证了仪器的便携性;通过对涡旋中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检验了仪器数据结果的可靠性。海洋透光率仪在价格、准确性、可靠度和操作的便携性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将在未来海洋生态环境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监测 初级生产力 光合有效辐射 海水真光层 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亲改性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及性能
14
作者 司桢羽 夏琳琳 +2 位作者 胡章 陈梓茵 李诗纹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为了获得新型抗菌活性化合物,模仿抗菌肽的带正电性和两亲性结构,对海洋来源壳聚糖(CS)进行化学改性。通过CS与2-氯乙胺盐酸盐的亲核取代反应对CS进行亲水改性,得到亲水性CS(HCS),随后通过HCS与L-异亮氨酸的酰胺化反应进行疏水性修饰,... 为了获得新型抗菌活性化合物,模仿抗菌肽的带正电性和两亲性结构,对海洋来源壳聚糖(CS)进行化学改性。通过CS与2-氯乙胺盐酸盐的亲核取代反应对CS进行亲水改性,得到亲水性CS(HCS),随后通过HCS与L-异亮氨酸的酰胺化反应进行疏水性修饰,获得系列双亲改性CS衍生物,即双亲性CS(ACS)。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以及Zeta电位仪对制备的样品进行结构表征;通过测定临界胶束浓度,考察ACS的自组装性能;采用抑菌圈法对ACS的体外抗菌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双亲改性CS衍生物已成功制备,其表面电势都呈正电性,Zeta电位范围为35.6~39.2 mV,临界胶束浓度值为0.16~0.28 g/L,表明ACS具有较强的胶束形成能力;ACS具有强的抗菌活性,其中HCS与L-异亮氨酸质量比为1.5∶1的ACS抗菌活性最强,对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21.2 mm和23.3 mm。因此,制备的新型双亲改性CS衍生物有望进一步开发为在食品、医药、农业等诸多领域广泛应用的抗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双亲改性 表面电势 临界胶束浓度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壳改性蓝藻生物炭对水中四环素的吸附性能
15
作者 梁耐思 曾悦 +1 位作者 陈小丽 李进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8-249,共12页
【目的】通过制备牡蛎壳改性蓝藻生物炭(oyster shell-modified cyanobacterial biochar, CaBC)去除水体中的四环素(tetracycline, TC),探讨CaBC在水中的吸附性能,为水体抗生素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方法】以蓝藻为原料,使用400℃煅烧的... 【目的】通过制备牡蛎壳改性蓝藻生物炭(oyster shell-modified cyanobacterial biochar, CaBC)去除水体中的四环素(tetracycline, TC),探讨CaBC在水中的吸附性能,为水体抗生素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方法】以蓝藻为原料,使用400℃煅烧的牡蛎壳作为钙源,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CaBC,用于去除水溶液中的TC。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FTIR)及比表面积测定法对改性前后的生物炭进行表征分析。【结果】CaBC具有明显增多的表面官能团、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及更小的粒径。FTIR和XRD表征结果表明,生物炭(biochar, BC)成功负载了牡蛎壳。与BC相比,CaBC去除率提高了22.8%。在TC初始质量浓度为80 mg·L^(-1)、CaBC投加量为1.25 g·L^(-1)、pH=9.0的条件下,CaBC对TC的去除率达到87.15%。Langmuir模型拟合结果表明,随着TC初始溶液浓度的增加,CaBC的吸附能力增强。动力学试验表明,CaBC对TC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研究表明,CaBC通过孔隙填充、π-π相互作用及静电引力实现对TC的高效吸附。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去除率仍保持在51.83%,证明其具有较高的吸附效率和稳定性。【结论】CaBC在去除水体中的TC方面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其高效性和稳定性显示了其在TC污染水体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生物炭 牡蛎壳 吸附 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聚乳酸复合材料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郭世锐 徐馨怡 +1 位作者 景占鑫 曲炳良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4-180,共7页
结合壳聚糖(CS)和聚乳酸(PLA)性能优势构筑可完全生物降解的CS/PLA复合材料,是未来的生物质基高分子材料发展的方向。系统阐述了CS/PLA复合材料在相容性优化、成型工艺及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从物理共混、化学改性及纳米复合三... 结合壳聚糖(CS)和聚乳酸(PLA)性能优势构筑可完全生物降解的CS/PLA复合材料,是未来的生物质基高分子材料发展的方向。系统阐述了CS/PLA复合材料在相容性优化、成型工艺及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从物理共混、化学改性及纳米复合三个方面介绍了提升CS与PLA相容性的策略;接着详述了静电纺丝、3D打印及层层自组装等先进成型技术在CS/PLA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最后回顾了CS/PLA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环保、农业与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成果。分析表明,界面相容性提升与功能化改性是CS/PLA复合材料发展的关键方向,同时应加强多功能复合体系与先进制造工艺的结合,以拓展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壳聚糖 聚乳酸 复合材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鳕鱼皮多肽抗小鼠慢性酒精性肝、脑损伤作用
17
作者 陈晨 郭家棋 +4 位作者 孔松芝 谢海生 梁美茵 陈锦蕙 利紫芮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25-234,共10页
采用长期灌胃乙醇溶液法建立小鼠慢性酒精性损伤模型,通过对比各组小鼠肝、脑组织中的生化指标水平及其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探讨鳕鱼皮多肽改善慢性酒精性肝、脑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鳕鱼皮多肽处... 采用长期灌胃乙醇溶液法建立小鼠慢性酒精性损伤模型,通过对比各组小鼠肝、脑组织中的生化指标水平及其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探讨鳕鱼皮多肽改善慢性酒精性肝、脑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鳕鱼皮多肽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含量以及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提高肝脏组织中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效抑制肝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等炎症因子的高表达,降低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同时提高小鼠脑组织中乙酰胆碱转移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有效抑制其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等关键炎症因子以及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的高表达,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的合成,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胆碱酯酶、B型单胺氧化酶、丙二醛、活性氧的水平。此外,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相对于模型组小鼠,鳕鱼皮多肽处理后的小鼠肝脏结构清晰,肝小叶排列整齐,少见水样和肝细胞脂肪变性,胶原纤维的生成少。上述结果表明,鳕鱼皮多肽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调控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信号通路分别缓解乙醇诱导的肝、脑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同时还能通过增强肝脏乙醇代谢酶活性促进乙醇的代谢以及正向调节脑内神经中枢系统水平以维持神经递质系统的平衡,进而有效缓解肝、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鳕鱼皮多肽 酒精性肝损伤 酒精性脑损伤 慢性酒精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养殖废水净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8
作者 赵辉 卜伟雄 +1 位作者 田凯 孙立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60,共10页
【目的】梳理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原理、净化效率及应用效果研究成果,并分析当前技术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为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在回顾海水养殖废水传统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对近年来涌现的新技术进行系统梳理... 【目的】梳理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原理、净化效率及应用效果研究成果,并分析当前技术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为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在回顾海水养殖废水传统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对近年来涌现的新技术进行系统梳理,依据技术原理差异,将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分为4种,分析各类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结果】物理处理技术可有效去除固体颗粒和悬浮物,对溶解性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差;化学处理技术对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效果显著,但成本高且可能有毒副作用;生物处理技术具有经济、无二次污染的优点,但受环境影响大和处理周期长,如植物处理和动物处理;综合处理技术则展现出高集成和高效净化的特点,但系统复杂、成本高和维护难度大,如生态化处理和工厂化处理。【结论】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技术正朝高效、环保、智能化方向发展,未来需加强新型高效材料的研发、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多技术集成与优化,以满足处理复杂废水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环境污染 废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污损生物藤壶生长过程及附着强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友炽 王贵 +3 位作者 吴敬权 邓培昌 张福泉 黄俊毅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0-67,共8页
研究海洋污损生物藤壶(Barnacle)不同生长阶段附着强度,可为科学制定藤壶清除规范及设计相关机械设备提供依据。本文采用浸泡法在湛江调顺岛(21°31′N,110°41′E)实海中挂板,结合形貌观察藤壶生长过程,利用自行设计的剪切强... 研究海洋污损生物藤壶(Barnacle)不同生长阶段附着强度,可为科学制定藤壶清除规范及设计相关机械设备提供依据。本文采用浸泡法在湛江调顺岛(21°31′N,110°41′E)实海中挂板,结合形貌观察藤壶生长过程,利用自行设计的剪切强度测试装置,选取网纹藤壶测试不同生长阶段剪切强度。结果表明:试板浸泡10 d,幼体藤壶开始附着;30 d试板表面藤壶覆盖面积约占30%,基底直径1~6 mm,部分藤壶死亡形成空壳;60 d试板约50%面积被藤壶覆盖,试板表面有覆膜,空壳现象加剧,藤壶基底直径最大达10 mm;90 d试板约95%面积被藤壶覆盖,出现藤壶相叠现象,基底直径1~13 mm。藤壶附着生长过程中,剪切强度变化符合“快-慢”的特点,以藤壶基底直径为变量,构建藤壶剪切强度Logistic增长模型,决定系数R2=0.99,说明模型拟合良好。利用构建的Logistic增长模型将藤壶剪切强度划分为速增期(基底直径4.0~6.4 mm),缓增期(基底直径6.4~8.7 mm)及渐停期(基底直径>8.7 mm)3个阶段。结合藤壶附着生长过程,藤壶在附着后采用机械方式清除的最佳清除时期在速增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藤壶(Reticulated barnacle) 生长过程 实验装置 剪切强度 LOGISTIC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四环素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环境因子关联的剂量效应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慧君 卫婷 +6 位作者 黄枫城 陈艺杰 李高洋 张伟健 吴伟健 蔺中 甄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为研究不同剂量生物炭对四环素污染的土壤的原位修复效果,本研究以甘蔗渣为原材料制备生物炭,并通过不同剂量的添加(1%、2%、3%,分别记作BC-1、BC-2、BC-3)明确了修复过程中四环素去除效率、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降解微生物的变化情... 为研究不同剂量生物炭对四环素污染的土壤的原位修复效果,本研究以甘蔗渣为原材料制备生物炭,并通过不同剂量的添加(1%、2%、3%,分别记作BC-1、BC-2、BC-3)明确了修复过程中四环素去除效率、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降解微生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生物炭施入显著加速了土壤中四环素的降解,其中BC-2处理(79.50%)显著高于BC-3(62.50%)和BC-1(50.30%)处理。同时生物炭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及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在培养结束后,各处理的pH较CK(四环素污染土壤)分别提升了0.46、0.54、0.80,有机质分别提升了1.37、2.82、5.12 g·kg^(-1),腐殖质分别提升了4.48、6.55、5.21 g·kg^(-1)。生物炭处理显著提升了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其中BC-2处理提升效果最好,较CK分别提升40.00%、183.30%、65.30%和157.10%。在生物炭处理中,具有降解作用的潜在降解菌Achromobacter(无色杆菌属)、Sphingomonas(鞘脂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寡养单胞菌属)、Trichosporon(毛孢子菌属)、Shewanella(希瓦氏菌属)、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和Klebsiella(克雷伯菌属)的丰度显著提升,其中BC-2处理对潜在降解菌丰度的促进效果最好。研究表明,生物炭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酶活性、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潜在降解菌的相对丰度来加速土壤中四环素的去除。作为一种成本低、修复效果好的富碳材料,生物炭在四环素污染场地原位修复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 生物炭 生物降解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