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能源植物绿玉树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Ⅰ.温度、光长和空气湿度对绿玉树冷害嫩枝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何觉民 何仪 +3 位作者 黄娇芬 莫俊杰 陆建农 周鸿凯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9-51,共3页
湛江地区冬天多为干旱季节,所以绿玉树扦插繁殖一般在冬后进行,而冬后的绿玉树嫩枝通常都曾遭受冷害,故研究了扦插后的培养温度、光长和相对湿度对经9℃以下低温冷害的绿玉树嫩枝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2、15、18、21、24℃等5个... 湛江地区冬天多为干旱季节,所以绿玉树扦插繁殖一般在冬后进行,而冬后的绿玉树嫩枝通常都曾遭受冷害,故研究了扦插后的培养温度、光长和相对湿度对经9℃以下低温冷害的绿玉树嫩枝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2、15、18、21、24℃等5个培养温度处理的嫩枝扦插成活率差异极显著,其中以15℃处理的扦插成活率最高、达75%,且与18℃以上各处理差异极显著;10、12、14 h/d 3个光长处理间的越冬嫩枝扦插成活率差异不显著;空气湿度20%、30%、40%、50%、60%5个处理间的嫩枝扦插成活率差异显著,其中以空气湿度20%处理的扦插成活率最高、达62.5%,且与其他处理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玉树 温度 光长 湿度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颉颃放线菌XA-1菌株分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婧 于莉 +2 位作者 姜钰 徐秀德 樊慧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89-393,共5页
通过对从辽宁沈阳土壤中筛选获得的颉颃放线菌XA-1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发现XA-1菌株与橘色糖丝菌(Saccharothrix tangerinus)同源性达99.65%,亲缘关系最近,综合其生物学特性,可以确定放线菌XA-1菌株的分类地位属于橘色糖丝菌。... 通过对从辽宁沈阳土壤中筛选获得的颉颃放线菌XA-1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发现XA-1菌株与橘色糖丝菌(Saccharothrix tangerinus)同源性达99.65%,亲缘关系最近,综合其生物学特性,可以确定放线菌XA-1菌株的分类地位属于橘色糖丝菌。该菌株在多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菌落颜色和性状不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表面干燥,坚实多皱。孢子呈橘橙色粉末状,椭圆形,大小0.5~1.0μm。该菌株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37℃,pH为5-10。该菌发酵液对供试的13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是一株颉颃作用明显的放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XA-1菌株 16S rRNA基因分析 橘色糖丝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不育小麦育性转换特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丰青 何觉民 +1 位作者 魏荷 何仪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1-215,共5页
为研究高温雄性不育小麦周13S-1的育性转换特性,2004-2005年在广东湛江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周13S-1育性变化趋势为“部分不育-高度不育-部分不育”,不育的时间长,不育期败育程度高。温度是引起周13S-1雄性育性发生转换的主要... 为研究高温雄性不育小麦周13S-1的育性转换特性,2004-2005年在广东湛江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周13S-1育性变化趋势为“部分不育-高度不育-部分不育”,不育的时间长,不育期败育程度高。温度是引起周13S-1雄性育性发生转换的主要原因,日长对其雄性育性没有显著影响。抽穗前26-18 d平均日均温与自交结实率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当抽穗前25-21 d平均日均温在20.32℃以上时周13S-1表现完全不育;低于19℃表现部分不育,能够自交结实,且育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说明周13S-1的育性临界温度在20℃左右。在湛江10月15日至11月15日播种表现高度不育,自交结实率在1.5%以下,可以用于生产杂交种;10月15日以前和11月15日以后播种均表现部分不育,可以自交繁殖。育性转换对温度的敏感时期为抽穗前26-18 d,此时生育时期为倒二叶露尖前后,穗分化时期为药隔期。相关分析表明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率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温雄性不育 育性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噁英类化合物对斑马鱼CYP1 A毒理作用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聂芳红 刘连平 +3 位作者 陈进军 林红英 杨蓉 谢英明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123-128,共6页
关键词 CYP1A 二噁英类化合物 毒理学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枪法转化水稻E32后代非目标农艺性状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郭建夫 黄永相 +4 位作者 彭贤力 袁红旭 蒋世河 许新萍 张建中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4-289,共6页
采用基因枪法将4个抗真菌性病害基因(RAC22、RCH10、β-1,3-Glu和B-Rip)导入超级稻(Oryza sativa L.)恢复系E32中,经选择获得10个T4代转基因株系。分蘖盛期纹枯病抗性鉴定表明外源基因已在转基因株系中得到表达并获得抗性,这些转基因株... 采用基因枪法将4个抗真菌性病害基因(RAC22、RCH10、β-1,3-Glu和B-Rip)导入超级稻(Oryza sativa L.)恢复系E32中,经选择获得10个T4代转基因株系。分蘖盛期纹枯病抗性鉴定表明外源基因已在转基因株系中得到表达并获得抗性,这些转基因株系除了产生抗病性等目标性状的变异外,还发生生育期、植株形态、谷粒外观及产量性状等非目标农艺性状变异。对这些非目标性状进行遗传增益和稳定性分析表明,不同转化株系间或性状间的遗传增益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遗传增益最高的性状是单株穗数、着粒密度和单株产量;各性状中以株高、穗长和谷粒外观性状的变异程度最低,单株穗数和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通过选择可获得产量与品质性状均有提高的转基因水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枪法 转基因 非目标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特浦A在湛江的育性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郭建夫 魏荷 +2 位作者 王丰青 李国鹏 张建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540-2542,2559,共4页
通过分期播种和人工控制光温试验,研究了龙特浦A的育性稳定性。结果表明:在湛江自然播期条件下,龙特浦A黑染花粉率较高且波动幅度较大,自交结实率低且波动小,稳定不结实天数达69 d,可安全繁殖制种。温度是引起龙特浦A育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通过分期播种和人工控制光温试验,研究了龙特浦A的育性稳定性。结果表明:在湛江自然播期条件下,龙特浦A黑染花粉率较高且波动幅度较大,自交结实率低且波动小,稳定不结实天数达69 d,可安全繁殖制种。温度是引起龙特浦A育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光照时数和光温互作对其育性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特浦A 温度 光长 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国鹏 郭建夫 +1 位作者 何霭如 全宇明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7-120,共4页
自20世纪60-70年代推行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选育与推广以来,我国水稻单产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为了增强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效能,80年代日本人率先提出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概念。我国水稻超高产育种始于90年代中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超... 自20世纪60-70年代推行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选育与推广以来,我国水稻单产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为了增强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效能,80年代日本人率先提出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概念。我国水稻超高产育种始于90年代中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超高产水稻育种已经成为稻作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文章综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进展:(1)新株型育种理论;(2)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是超高产育种的一大方向;(3)籼粳亚种间杂交是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技术路线;(4)利用野生稻有利基因选育超高产组合。并指出当前水稻超高产育种存在的一些问题:(1)超高产和优质的统一问题;(2)不能实现传统育种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3)超高产与抗性的统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育种 研究概况 存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抗真菌蛋白基因杂交稻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郭建夫 黄永相 +3 位作者 蒋世河 袁红旭 许新萍 张建中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5-650,共6页
从优质籼稻品种七丝软占为受体亲本的转抗真菌基因后代中,选择抗病的转基因恢复系与不育系配制组合,对其杂交一代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遗传相关与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转抗真菌基因杂交稻单株谷重与产量构成因素间呈不同程度... 从优质籼稻品种七丝软占为受体亲本的转抗真菌基因后代中,选择抗病的转基因恢复系与不育系配制组合,对其杂交一代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遗传相关与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转抗真菌基因杂交稻单株谷重与产量构成因素间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则多呈负相关,不同的环境对单株谷重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关系均产生影响;(2)稻米的垩白粒率与整精米率呈显著负相关,垩白面积与整精米长及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与糊化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3)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关系最密切的是千粒重、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单株穗数和垩白度、整精米长及长宽比。在转抗真菌基因杂交稻组合选育中,除了适当控制单株穗数降低垩白度外,米质与产量是可以同步改善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杂交水稻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典型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源抗稻瘟病籼型不育系湛A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郭建夫 张建中 +3 位作者 蒋世河 黄永相 方良俊 袁红旭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81-84,共4页
以东莞野生稻为细胞质供体,梅青B×II-32B的后代为细胞核供体,经杂交和连续多代回交核置换,转育成新质源三系不育系湛A。选育结果:湛A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99.95%,典败花粉率95.64%,异交结实率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 以东莞野生稻为细胞质供体,梅青B×II-32B的后代为细胞核供体,经杂交和连续多代回交核置换,转育成新质源三系不育系湛A。选育结果:湛A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99.95%,典败花粉率95.64%,异交结实率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恢复谱较广,配合力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新质源不育系 湛A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品质性状间及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间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国鹏 郭建夫 +1 位作者 汤能 何蔼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11439-11440,11443,共3页
采用5个不育系(湛A、双青A、万金A、22A、珍汕97A)、5个恢复系(R128,R122,R46-1,R15,直龙)按5×5NCII遗传设计杂交配制25个杂交组合。在2005年晚季对杂种F1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①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 采用5个不育系(湛A、双青A、万金A、22A、珍汕97A)、5个恢复系(R128,R122,R46-1,R15,直龙)按5×5NCII遗传设计杂交配制25个杂交组合。在2005年晚季对杂种F1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①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与其他品质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整精米长宽比与整精米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整精米宽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粒率与整精米长、整精米长宽比、垩白面积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与整精米宽及垩白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蒸煮品质与其他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不是很密切,但直链淀粉与糊化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②株高、有效穗数与各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不是很强,除株高与整精米率达到极显著外其他性状间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穗长与整精米宽、垩白粒率间均呈极显著、显著负相关,但与整精米长宽比呈显著正相关;粒长与垩白粒率间、粒宽与垩白面积间、粒长宽比与垩白粒率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粒宽与垩白粒率则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相关性 品质性状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个棉花品种抗棉叶蝉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觉民 罗秀仁 +3 位作者 何仪 莫俊杰 陆建农 周鸿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15892-15894,15901,共4页
[目的]鉴定棉花品种的抗棉叶蝉性,筛选抗棉叶蝉品种。[方法]调查各品种植株上棉叶蝉数,研究了1个野生木棉,1个海岛棉与16个陆地棉品种对棉叶蝉的抗性。[结果]18个品种对棉叶蝉抗虫性由强到弱为:多年生硇洲岛野生木棉>一年生硇洲岛野... [目的]鉴定棉花品种的抗棉叶蝉性,筛选抗棉叶蝉品种。[方法]调查各品种植株上棉叶蝉数,研究了1个野生木棉,1个海岛棉与16个陆地棉品种对棉叶蝉的抗性。[结果]18个品种对棉叶蝉抗虫性由强到弱为:多年生硇洲岛野生木棉>一年生硇洲岛野生木棉>鲁棉研21>鲁棉研28>鲁棉研16>鲁棉研22>抗虫棉9949>新丰抗12>双抗保铃棉>鲁棉研18=抗虫棉95-1>枣阳99-9>豫棉8号>豫棉112>中30-13系>鲁棉研17>石家庄G004>石家庄428>长绒棉203;硇洲岛野生木棉对棉叶蝉的抗虫性评级为抗,石家庄428、长绒棉203对棉叶蝉的抗虫性评级为感,其余品种对棉叶蝉的抗虫性评级为中抗。棉叶蝉为聚集分布,对气候变化敏感,下雨对棉叶蝉不利,高温和天晴有利于棉叶蝉繁殖。[结论]棉花品种间对棉叶蝉的抗性差异极显著,可以从现有品种中筛选抗棉叶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品种 棉叶蝉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雄性不育系周13S-1的育性与形态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丰青 何觉民 +2 位作者 魏荷 莫俊杰 何仪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新育成的小麦雄性不育系周13S-1的育性进行研究,同时观察了其花器形态。结果表明:在湛江,10月25日播期,周13S-1表现彻底不育;10月15日、11月5日和11月15日播期,均表现高度不育;其余播期,表现部分不育。根据湛江气象...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新育成的小麦雄性不育系周13S-1的育性进行研究,同时观察了其花器形态。结果表明:在湛江,10月25日播期,周13S-1表现彻底不育;10月15日、11月5日和11月15日播期,均表现高度不育;其余播期,表现部分不育。根据湛江气象资料分析认为,温度是引起周13S-1雄性育性变化的主要原因,高温使其雄性败育程度加重。周13S-1雄性败育呈现多种类型:花药有大量可育花粉但不开裂、花药雌性化和花药部分雌性化。未雌性化和部分雌性化的花药里存在部分可以被K I-I染色的花粉。该不育系的育成有望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雄性育性 花药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DD对斑马鱼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连平 聂芳红 +4 位作者 孔庆波 林红英 谢英明 杨蓉 陈进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81-84,共4页
将150条斑马鱼随机等分为5组:2,3,7,8-四氯代二苯并二噁英(TCDD)4个染毒组(染毒剂量分别为0.1μg/L、0.2μg/L、0.4μg/L和0.8μg/L)和空白对照组,水质接触染毒5d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将150条斑马鱼随机等分为5组:2,3,7,8-四氯代二苯并二噁英(TCDD)4个染毒组(染毒剂量分别为0.1μg/L、0.2μg/L、0.4μg/L和0.8μg/L)和空白对照组,水质接触染毒5d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力,研究TCDD对斑马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发现,TCDD各剂量染毒组MDA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0.2μg/L组差异显著(P<0.05),0.4μg/L和0.8μg/L剂量组差异极显著(P<0.01);各染毒组SOD活性均有所下降,其中0.2μg/L、0.4μg/L和0.8μg/L剂量组差异极显著(P<0.01);各染毒组GST活力均降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一定剂量的TCDD能引起MDA含量增加,使SOD和GST活力降低,对斑马鱼具有脂质过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2 3 7 8-四氯代二苯并二噁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棉花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研究 Ⅰ.播期对棉花纤维长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觉民 田月恒 +5 位作者 唐文钊 郝天峰 莫俊杰 何仪 郭宗学 姜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5期23-24,28,共3页
采用手扯法测量纤维长度,研究了棉花不同品种的纤维长度差异及不同播期对纤维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纤维长度存在显著差异,而播期对纤维长度没有显著影响,品种与播期的互作对纤维长度有显著影响;3个品种中以中棉所41-1的纤维... 采用手扯法测量纤维长度,研究了棉花不同品种的纤维长度差异及不同播期对纤维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纤维长度存在显著差异,而播期对纤维长度没有显著影响,品种与播期的互作对纤维长度有显著影响;3个品种中以中棉所41-1的纤维最长,播种期DP99B选择2月11日、美抗Ⅱ选择2月11日、中棉所41-1选择3月22日可获得较长的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品种 播期 纤维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能源作物绿玉树的抗旱性及其无性系、个体间差异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觉民 黄顺虹 +2 位作者 何仪 莫俊杰 周鸿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9-223,共5页
为了解绿玉树的抗旱性,揭示绿玉树无性系间、个体间的抗旱性差异,选择选育抗旱无性系,对海大3#等7个绿玉树无性系的抗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玉树有非常强的抗旱性。无性系间萎蔫系数在0.9%~2.6%之间,以沙漠绿抗旱性最强,其凋萎... 为了解绿玉树的抗旱性,揭示绿玉树无性系间、个体间的抗旱性差异,选择选育抗旱无性系,对海大3#等7个绿玉树无性系的抗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玉树有非常强的抗旱性。无性系间萎蔫系数在0.9%~2.6%之间,以沙漠绿抗旱性最强,其凋萎系数为0.9%,其次是海大5#和海大3#,其凋萎系数为1.5%,而笔杆绿则抗旱性最弱,为2.58%;单株间萎蔫系数为0.3%~4.43%,以海大3#-7最强,其凋萎系数为0.3%,其次为上海绿-2,其凋萎系数为0.4%。供试绿玉树的抗旱性不仅在无性系间具有很大差异,而且在同一无性系不同个体间也存在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能源植物 绿玉树 抗旱性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狗舌草提取物的长期和蓄积毒性及特殊毒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聂芳红 陈进军 +1 位作者 王建华 史志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5-49,共5页
【目的】对狗舌草体积分数60%乙醇提取物的毒理学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利用C57L-L小鼠,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环磷酰胺为阳性对照,进行狗舌草体积分数60%乙醇提取物的90 d长期毒性试验、30 d蓄积试验。并采用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 【目的】对狗舌草体积分数60%乙醇提取物的毒理学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利用C57L-L小鼠,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环磷酰胺为阳性对照,进行狗舌草体积分数60%乙醇提取物的90 d长期毒性试验、30 d蓄积试验。并采用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生殖机能试验和小鼠胎儿外观畸形检查,对狗舌草体积分数60%乙醇提取物的长期毒性、蓄积毒性和特殊毒性进行评价。【结果】90 d长期毒性试验未见供试小鼠临床表现、体重和病理变化异常,30 d蓄积试验未见供试小鼠死亡,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小鼠骨髓微核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用药后受孕鼠的受孕率、每窝活胎数、平均胎儿重、吸收胎儿数和死胎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供试小鼠胎儿未见明显的外观畸形(P>0.05)。【结论】狗舌草体积分数60%乙醇提取物无长期毒性,无蓄积毒性,无致突变性和致畸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舌草 乙醇提取物 长期毒性 蓄积毒性 特殊毒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红杂交培育耐热红菜薹组合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7
作者 莫俊杰 黄妹月 +2 位作者 何觉民 何仪 陆建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40,共3页
为了评价用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与红菜薹杂交培育适于华南种植的耐热红菜薹杂交种的可行性,研究了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117AB与红菜薹配制的5个组合(即186-1-96A/十月红、186-1-96A/优选十月红、186-1-96A/二早子、186-1-96A/改良十月... 为了评价用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与红菜薹杂交培育适于华南种植的耐热红菜薹杂交种的可行性,研究了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117AB与红菜薹配制的5个组合(即186-1-96A/十月红、186-1-96A/优选十月红、186-1-96A/二早子、186-1-96A/改良十月红、186-1-96A/湘研菜薹)的叶色、伸展叶数、菜薹产量、经济效益以及甘红杂种增产的原因。结果表明,甘红杂交组合186-1-96A/十月红不仅在全生育期(4个月)内每667 m2产量可达791 kg、产值达3 164元,且其叶色接近红菜薹,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甘红杂种能增产,除了其具有杂种优势外,主要是由于其对高温不敏感,生育期较长,出叶速度较慢,营养生长期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 红菜薹 华南 耐热 杂交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矮64S在湛江的育性转换特性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荷 郭建夫 +2 位作者 王丰青 黄永相 朱宏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5-387,共3页
对培矮64S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培矮64S在湛江地区有明显的不育期、育性转换期和可育期;不育期较长且育性稳定,连续不育天数为68d;可育期内自交结实率较高,但可育期较短;育性转换敏感期为抽穗前20~10天,最敏感期为... 对培矮64S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培矮64S在湛江地区有明显的不育期、育性转换期和可育期;不育期较长且育性稳定,连续不育天数为68d;可育期内自交结实率较高,但可育期较短;育性转换敏感期为抽穗前20~10天,最敏感期为抽穗前17~13天,育性转换临界温度约26.1℃。培矮64S在湛江自然生态条件下可以安全制种,也可自交繁殖,但自交繁殖产量不能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矮64S 育性转换 临界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三系杂交稻主要品质性状配合力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国鹏 郭建夫 汤能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12期1-5,共5页
采用5个不育系及5个恢复系,按5×5 NCII遗传设计杂交配制25个杂交组合,在2005年晚季对杂种F1的品质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主要结果如下:在整精米长度、整精米长宽比、垩白粒率、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上亲本一般配合力方差分... 采用5个不育系及5个恢复系,按5×5 NCII遗传设计杂交配制25个杂交组合,在2005年晚季对杂种F1的品质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主要结果如下:在整精米长度、整精米长宽比、垩白粒率、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上亲本一般配合力方差分量与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方差分量是相当的,其他性状受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的影响大于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的影响;在糙米率、整精米长度、垩白大小、蛋白质含量等性状上母本的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均大于父本的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但在精米率、整精米率、整精米宽度、整精米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等上父本的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大于母本;精米率、胶稠度、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的狭义遗传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杂交水稻 三系法 品质性状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甲基胆蒽对斑马鱼组织病理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蓉 聂芳红 +3 位作者 孔庆波 谢英明 林红英 陈进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91-94,共4页
分别用25、50、100、200和400μg/L的3-甲基胆蒽(3-MC)对斑马鱼进行水浴染毒,于第7天和第14天采集各染毒组和对照组活鱼的肝、鳃、心、肠和肾,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一定剂量的3-MC能导致肝细胞变性,胞浆内出现脂肪滴,严重时肝... 分别用25、50、100、200和400μg/L的3-甲基胆蒽(3-MC)对斑马鱼进行水浴染毒,于第7天和第14天采集各染毒组和对照组活鱼的肝、鳃、心、肠和肾,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一定剂量的3-MC能导致肝细胞变性,胞浆内出现脂肪滴,严重时肝细胞坏死解体,界限模糊;心肌细胞萎缩坏死;肠粘膜上皮细胞纹状缘不整齐,有的脱落;鳃丝结构异常,鳃小片表面粗糙,上皮细胞不完整;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细胞界限不清,管腔内均质红染。供试斑马鱼的病理组织变化与3-MC的作用剂量和作用时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基胆蒽 毒性 病理组织学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