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鳞鱚Sillago sihama Forskál人工繁殖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洋 杜涛 黄海立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5-21,共7页
以天然捕获的多鳞鱚作为亲鱼进行人工繁殖。结果表明:在水温27.5~31.5℃、盐度18~31、pH 8.0~8.5的条件下,经促熟培育自然产卵,10批次共获得受精卵67×104粒,孵出仔鱼42.6×104尾,受精率37.2%~89.3%,孵化率24.8%~97.6%;在... 以天然捕获的多鳞鱚作为亲鱼进行人工繁殖。结果表明:在水温27.5~31.5℃、盐度18~31、pH 8.0~8.5的条件下,经促熟培育自然产卵,10批次共获得受精卵67×104粒,孵出仔鱼42.6×104尾,受精率37.2%~89.3%,孵化率24.8%~97.6%;在水温29~30℃、盐度28、pH 8.4的海水中多鳞鱚胚胎历时14 h 40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孵化出膜,经35 d培育出平均全长35 mm的幼鱼约2.8×104尾,育苗成活率达2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鳞鱚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和海水养殖花鲈鱼肉中挥发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曹湛慧 杜涛 +1 位作者 操玉涛 黄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89-292,296,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别检测了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花鲈鱼背肉加热前后挥发性成分。经GC-MS分析鉴定,共检出6类40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烃类和醛类化合物的含量占主要成分。以己醛、壬醛为主的醛类...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别检测了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花鲈鱼背肉加热前后挥发性成分。经GC-MS分析鉴定,共检出6类40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烃类和醛类化合物的含量占主要成分。以己醛、壬醛为主的醛类物质是花鲈主要挥发性气味物质,所占比重较大,其次是含量较低的二甲苯为主的芳香族化合物和以1-辛烯-3-醇为主的醇类物质,这三类挥发性物质构成了花鲈鱼肉的特征性气味成分。淡水养殖的花鲈鱼肉加热后己醛和对二甲苯含量显著高于海水养殖的花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海水养殖 淡水养殖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盐度养殖Ⅰ龄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的生长特性差异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杜涛 黄洋 +4 位作者 覃雪迎 张光龙 孙成波 宋长江 黄海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7-341,共5页
利用室外水泥池,采用全人工配合饵料投喂的方法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进行为期274d的养殖实验,分别测定其在不同养殖盐度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成活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结果表明,在盐度12—18时花鲈生长速度、成活率和特定... 利用室外水泥池,采用全人工配合饵料投喂的方法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进行为期274d的养殖实验,分别测定其在不同养殖盐度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成活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结果表明,在盐度12—18时花鲈生长速度、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较高。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其生长速度的最适盐度为16—17;盐度12和18组饲料系数较低,分别为1.57和1.62,盐度30组最高;各组间在成活率方面差异不显著。因此,Ⅰ龄花鲈养殖的最适宜生长盐度理论值为16—17,在此条件下可实现较高的生长速度、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生长 成活率 特定生长率 饲料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pH和规格对尖紫蛤(Soletellin aacuta)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黄洋 黄海立 +2 位作者 林国游 孙成波 刘志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0-125,共6页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进行了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研究。结果表明,盐度和pH对不同规格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明显。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盐度之间的关系可分别用二次多项式OR=-c1+d2S-d3S2,NR=c2+d4S-d5S2表示,在盐度1...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进行了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研究。结果表明,盐度和pH对不同规格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明显。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盐度之间的关系可分别用二次多项式OR=-c1+d2S-d3S2,NR=c2+d4S-d5S2表示,在盐度10时耗氧率和排氨率达到最大值,当盐度超过10时反而下降;pH6.4—8.4时,3种规格尖紫蛤的单位体质量耗氧率和排氨率随pH升高而增强,pH大于8.4时耗氧率和排氨率降低。盐度2—18时,不同规格的尖紫蛤个体O:N值为:8.319—14.840,平均为11.476,在14时O:N出现峰值;pH6.4—9.4时,不同大小的尖紫蛤个体O:N值为:2.377—11.502,平均为8.547,在8.4时O:N出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紫蛤 盐度 PH 耗氧率 排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多鳞鱚(Sillago sihama)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黄洋 黄海立 +1 位作者 杜涛 黄建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9-14,共6页
采用国家标准生化测定法对野生多鳞鱚(Sillago sihama)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对其营养价值做出评价。结果表明,野生多鳞鱚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质量分数为77.91%、19.80%、0.51%和1.49%。多鳞鱚肌肉中检测到18种... 采用国家标准生化测定法对野生多鳞鱚(Sillago sihama)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对其营养价值做出评价。结果表明,野生多鳞鱚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质量分数为77.91%、19.80%、0.51%和1.49%。多鳞鱚肌肉中检测到18种氨基酸,占干样质量分数83.79%,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EAA)占干样质量分数34.33%,占氨基酸总量的40.98%,4种鲜味氨基酸占干样质量分数为32.94%,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多鳞鱚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Trp),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含蛋氨酸和胱氨酸(Met+Cy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9.90。野生多鳞鱚中检测12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3种,占干样质量分数为28.39%;单不饱和脂肪酸4种,占干样质量分数为15.51%;多不饱和脂肪酸5种,占干样质量分数为23.42%;EPA+DHA占干样质量分数为17.45%。多鳞鱚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海鲜味较浓郁的优质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鳞鱚 肌肉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pH和规格对尖紫蛤滤水率、摄食率、吸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洋 黄海立 +2 位作者 邓乐平 孙成波 刘志刚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42-47,共6页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尖紫蛤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度为2~18时,3种规格尖紫蛤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先升后降,在盐度10.50~12.10内滤水率和摄食率出现最大值,最佳摄食盐度为11.41~12.10;pH在6.4~9.4时,3种规...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尖紫蛤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度为2~18时,3种规格尖紫蛤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先升后降,在盐度10.50~12.10内滤水率和摄食率出现最大值,最佳摄食盐度为11.41~12.10;pH在6.4~9.4时,3种规格尖紫蛤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先升后降,在pH为8.23~8.45内滤水率和摄食率出现最大值,尖紫蛤最佳摄食的pH为8.23~8.28。尖紫蛤的吸收率与盐度的相关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紫蛤 盐度 PH 滤水率 摄食率 吸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和海水养殖花鲈营养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11
7
作者 曹湛慧 黄和 +1 位作者 操玉涛 杜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48,共5页
对使用同种饲料分别用淡水和海水养殖的花鲈进行感官评价、基本营养成分、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感官总评价、鲜味和甜味方面,海水养殖花鲈高于淡水养殖花鲈,且淡水养殖花鲈带有明显的鱼腥味。海水养殖花鲈粗蛋白含量比淡... 对使用同种饲料分别用淡水和海水养殖的花鲈进行感官评价、基本营养成分、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感官总评价、鲜味和甜味方面,海水养殖花鲈高于淡水养殖花鲈,且淡水养殖花鲈带有明显的鱼腥味。海水养殖花鲈粗蛋白含量比淡水养殖花鲈高2.17%,粗脂肪含量比淡水养殖花鲈低34%,显示出明显差异性,但二者肌肉脂肪酸组成种类上比较相似,部分脂肪酸含量有较大差异。海水和淡水养殖花鲈鱼肉矿物质含量差异不大。海水养殖花鲈中的甜菜碱含量1.81mg/g,高出淡水养殖花鲈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品质 海水养殖 淡水养殖 营养成分 甜菜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质量和温度对尖紫蛤滤水率、摄食率、吸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黄洋 黄海立 +2 位作者 杨土新 孙成波 刘志刚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109-114,共6页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尖紫蛤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下,随着体质量的增加,尖紫蛤的个体滤水率和个体摄食率都升高,与体质量呈正相关的幂函数关系,可分别表示为CR=aWb和IR=cWd。其中,b的取值范围:0...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尖紫蛤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下,随着体质量的增加,尖紫蛤的个体滤水率和个体摄食率都升高,与体质量呈正相关的幂函数关系,可分别表示为CR=aWb和IR=cWd。其中,b的取值范围:0.508 7~0.713 7,平均值为0.650 4;d的取值范围:0.526 4~0.720 4,平均值为0.660 5。体质量与尖紫蛤吸收率的关系不明显。在16~36℃时,3种规格尖紫蛤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呈一个峰值变化,都在温度为28℃时达到峰值,当温度超过28℃后,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都不再增加反而下降。温度对尖紫蛤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影响极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紫蛤 体质量 温度 滤水率 摄食率 吸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紫蛤体质量和海水温度对其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洋 黄海立 +2 位作者 李东 孙成波 刘志刚 《热带生物学报》 2013年第1期11-16,共6页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6~32℃时,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的幂函数关系,可分别表示为OR=aW-b和NR=cW-b,其中b的取值范围为0.488~0.874,平均值为0.620;a的取值范围为...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6~32℃时,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的幂函数关系,可分别表示为OR=aW-b和NR=cW-b,其中b的取值范围为0.488~0.874,平均值为0.620;a的取值范围为0.362~1.371;d的取值范围为0.454~0.747,平均值为0.591;c的取值范围为44.678~121.158。在16~32℃时,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指数函数OR=c1ed1T表示,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32℃时达到峰值,当温度超过32℃时,耗氧率下降。在16~36℃时,尖紫蛤的排氨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二次多项式NR=-c2+d2T-d3T2表示,在28℃时排氨率达到峰值。尖紫蛤呼吸Q10值的范围为0.547~3.660,排泄Q10值的范围为0.235~2.515,水温对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均显著。尖紫蛤的呼吸氧原子数与排出的氨态氮原子之比O∶N值的范围为4.312~21.874,各种规格的尖紫蛤O∶N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紫蛤 体质量 温度 耗氧率 排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鳞鱚人工养殖技术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涛 黄海立 黄洋 《科学养鱼》 2016年第9期45-46,共2页
多鳞鱚属小型鱼类,成品鱼规格小(50~100克),养殖管理过程简单,养殖成活率高,经济效益较好,具有十分广阔的养殖前景。因此进行多鳞鱚的养殖技术研究,符合市场的需求,对促进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增加渔民的收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 多鳞鱚属小型鱼类,成品鱼规格小(50~100克),养殖管理过程简单,养殖成活率高,经济效益较好,具有十分广阔的养殖前景。因此进行多鳞鱚的养殖技术研究,符合市场的需求,对促进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增加渔民的收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外有关多鳞鱚的研究主要在采捕、生理、生态、食性、生长、生物学等方面,未见有多鳞鱚人工养殖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鳞鱚 人工养殖技术 小型鱼类 养殖技术研究 海水养殖业 养殖前景 养殖成活率 南美白对虾 投喂量 对虾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多元生态养殖放养密度的试验
11
作者 周银环 黄海立 +1 位作者 师尚丽 曹佩星 《水产养殖》 CAS 2016年第2期1-4,共4页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我国目前主养的对虾品种之一,根据各地的养殖环境,水产科技工作者创立了多种形式的对虾养殖模式,但是在目前的各种养殖模式中,主要以单养对虾为主。近年来对虾养殖过程中各种疾病频发,这对对虾的...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我国目前主养的对虾品种之一,根据各地的养殖环境,水产科技工作者创立了多种形式的对虾养殖模式,但是在目前的各种养殖模式中,主要以单养对虾为主。近年来对虾养殖过程中各种疾病频发,这对对虾的养殖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对虾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对虾养殖 马氏珠母贝 养殖废水 多鳞鱚 养殖模式 水产科技 密度图 PINCTADA 广东海洋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