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水产疫苗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
作者 黄辉 齐振雄 +1 位作者 余露军 吴勤超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11期136-138,142,共4页
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养殖环境发生变化,水产动物重大疾病的暴发频率越来越高。水产疫苗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这些疾病,也是目前解决病毒病问题的唯一特效手段。在查阅大量养殖文献和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水产疫苗的的研究现状,包括水产疫... 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养殖环境发生变化,水产动物重大疾病的暴发频率越来越高。水产疫苗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这些疾病,也是目前解决病毒病问题的唯一特效手段。在查阅大量养殖文献和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水产疫苗的的研究现状,包括水产疫苗的分类、接种方式及我国常见的水产疫苗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我国水产疫苗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疫苗 现状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草鱼混养模式与对虾单养模式的池塘水质动态及产出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朱方建 朱长波 +1 位作者 齐振雄 张汉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7-152,共6页
在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凡纳滨对虾-草鱼混养模式的基础上,于2010年3-6月对比研究了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为主养对象的低盐度土池混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鲫(Carassius auratus)、鲢(Hypophthalmichthys... 在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凡纳滨对虾-草鱼混养模式的基础上,于2010年3-6月对比研究了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为主养对象的低盐度土池混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鲫(Carassius aurat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模式与凡纳滨对虾单养模式的产出效果和水质动态。混养池塘和单养池塘各3口,并对养殖全过程进行跟进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在养殖周期平均比单养组短10 d的条件下,混养组凡纳滨对虾的平均体重、成活率、单位面积产量比单养组分别高6.24%、26.25%、55.86%,投饵系数比单养组低8%。混养组草鱼单位净产量为1 467.27(±115.82)kg/hm2,杂食性鱼类鲫和滤食性鱼类鲢、鳙的总单位净产量为447.78(±34.20)kg/hm2。混养鱼类的成活率均在98%以上。混养池塘单位面积总投饵量虽然比单养组大,但水体NO2-N和COD浓度比单养组低,混养池塘水体的无机氮主要以毒性小的TAN、NO3-N形式存在,NO2-N波动小。混养池塘水体透明度比单养池塘稳定,但早晨溶解氧含量低于单养池塘,需加强人工增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草鱼 混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C磷酸酯在水产膨化饲料生产和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春艳 周孝治 +2 位作者 袁奕彬 齐振雄 侯爱香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2-55,共4页
对VC磷酸酯在混合、超微粉碎、调质、膨化制粒和打包前处理等工艺环节和储存0、15、30、40、50、60、70、80和90d的含量变化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艺环节对VC磷酸酯的破坏程度不同,大小依次为膨化制粒、调质、超微粉碎... 对VC磷酸酯在混合、超微粉碎、调质、膨化制粒和打包前处理等工艺环节和储存0、15、30、40、50、60、70、80和90d的含量变化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艺环节对VC磷酸酯的破坏程度不同,大小依次为膨化制粒、调质、超微粉碎、打包前处理、混合,其中膨化制粒过程造成的损失高达11.90~14.38个百分点,经过膨化饲料生产过程VC磷酸酯保存率为62.93%~71.32%。VC磷酸酯在膨化饲料储存过程中含量逐渐下降,在3个月的储存期内,保存率在87.06%~90.59%之间,平均每月损失为3.14~4.31个百分点。不同厂家生产的VC磷酸酯稳定性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C磷酸酯 水产膨化饲料 生产工艺 储存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C磷酸酯在虾料生产和储存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研究
4
作者 张春艳 周孝治 +2 位作者 袁奕彬 齐振雄 侯爱香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8-82,共5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VC磷酸酯在虾料生产和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包括VC磷酸酯在混合、超微粉碎、调质、制粒、后熟化和打包等工艺环节和储存15、30、40、50、60、70、80、90 d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艺环节对VC磷酸酯...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VC磷酸酯在虾料生产和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包括VC磷酸酯在混合、超微粉碎、调质、制粒、后熟化和打包等工艺环节和储存15、30、40、50、60、70、80、90 d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艺环节对VC磷酸酯的破坏程度不同,其大小依次为调质〉后熟化〉制粒〉超微〉混合〉打包,其中调质过程造成的损失率高达6.86%~8.95%,经过虾料生产过程VC磷酸酯保存率为64.41%~75.93%。VC磷酸酯在虾料储存过程中含量逐渐下降,在3个月的储存期内,保存率在88.36%~91.33%之间,平均每月损失率为2.89%~3.88%。不同厂家生产的VC磷酸酯稳定性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C磷酸酯 虾料 生产工艺 储存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链脂肪酸在仔猪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俊 赵小刚 +1 位作者 郭吉余 梁运祥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共4页
中链脂肪酸是一类含有6~12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广泛存在于天然食物中,其对机体具有广泛的有益作用。本文就中链脂肪酸的消化吸收代谢特性、抗菌特性、抗炎抗氧化作用以及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与利... 中链脂肪酸是一类含有6~12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广泛存在于天然食物中,其对机体具有广泛的有益作用。本文就中链脂肪酸的消化吸收代谢特性、抗菌特性、抗炎抗氧化作用以及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应用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链脂肪酸 仔猪 抗菌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曲霉毒素含量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春艳 周孝治 +1 位作者 陈菊芳 张文琴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9-573,共5页
建立了一种测定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含量的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试样经甲醇与水的混合液(体积比80:20)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浓缩,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在线光化学柱后衍生,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在优... 建立了一种测定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含量的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试样经甲醇与水的混合液(体积比80:20)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浓缩,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在线光化学柱后衍生,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在优化的条件下,混合标准工作液中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的浓度分别为0.38~20.00μg/L时,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0.9999;在加标浓度0.75~20.00μg/kg,样品平均回收率为81.9%~98.7%,日内相对标准偏差1.57%~3.87%,日间相对标准偏差3.01%~6.87%;按信噪比3计算,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的检出限分别为0.05、0.02、0.05、0.08μg/kg.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用于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饲料 饲料原料 光化学衍生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饲料预混料中维生素C(VC)和VC磷酸酯的含量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春艳 周孝治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0-42,共3页
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饲料预混料中维生素C(VC)和VC磷酸酯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Lichrospher-NH2分析柱(250mm×4.0mmi.d.,5μm),以乙腈-磷酸缓冲液(30:70,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25... 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饲料预混料中维生素C(VC)和VC磷酸酯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Lichrospher-NH2分析柱(250mm×4.0mmi.d.,5μm),以乙腈-磷酸缓冲液(30:70,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25℃,在此色谱条件下,VC和VC磷酸酯在5.0~200.0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0.9999,在100.0~5000.0mg/kg加标浓度范围内,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5.6%~99.1%,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0.97%~1.76%,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98%~3.84%,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05mg/L和0.1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维生素C磷酸酯 饲料预混料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饲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指标、抗氧化指标和炎症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俊 赵小刚 +1 位作者 郭吉余 梁运祥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5-59,共5页
为研究发酵饲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指标、抗氧化指标和炎症指标的影响,试验将120头平均初始体重为(8.64±1.31)kg的28 d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2组分别添加2%、4%发酵饲料... 为研究发酵饲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指标、抗氧化指标和炎症指标的影响,试验将120头平均初始体重为(8.64±1.31)kg的28 d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2组分别添加2%、4%发酵饲料,试验共进行18 d。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提高9.09%(P≤0.05),而料肉比分别显著降低3.95%和4.6%(P≤0.05),腹泻率分别显著降低27.32%和35.46%(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血清中的IgA和IgG含量分别显著提高62.26%和57.87%(P≤0.05),而试验2组血清中的IgA含量显著提高71.70%(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血清中的IL-6含量显著降低68.02%(P≤0.05),而试验2组血清中的IL-6和TNF-α含量分别显著降低70.52%和45.66%(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分别显著提高4.41%和7.35%(P≤0.05),而试验2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44%(P≤0.05)。综上,日粮中添加发酵饲料可显著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抗氧化能力,降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饲料 断奶仔猪 免疫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