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蛋白日粮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尧君 赵小刚 +1 位作者 卞国志 谯仕彦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8-62,共5页
随着我国养猪产业的高速发展,蛋白类饲料资源日渐紧缺。高蛋白日粮(high protein diet,HPD)不仅导致饲料中氮的利用率降低,氮排放增加,随之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RC)推荐猪的粗蛋... 随着我国养猪产业的高速发展,蛋白类饲料资源日渐紧缺。高蛋白日粮(high protein diet,HPD)不仅导致饲料中氮的利用率降低,氮排放增加,随之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RC)推荐猪的粗蛋白含量为15%~20%。低蛋白日粮(low protein diet,LPD)是指在NRC推荐的日粮蛋白水平上降低2%~4%的蛋白质。LPD不仅可以维持动物正常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还可以减少蛋白质原料使用量,提高动物对蛋白质原料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减轻动物代谢负担。LPD应用的提出不仅能缓解我国蛋白质类饲粮原料短缺的现状,还能提高氮的利用率以降低环境污染。文章主要概述了LPD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断奶仔猪、生长猪、育肥猪和母猪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低蛋白日粮在未来畜牧生产和科研上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蛋白日粮 断奶仔猪 生长猪 育肥猪 氨基酸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牛支原体的分离鉴定、致病性以及免疫原性研究
2
作者 东笑 陶攀 +4 位作者 李康健 李佳昕 朱杰 孙明华 贾爱卿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6,共7页
本研究采集疑似患有牛支原体肺炎的病变肺脏进行牛支原体的分离鉴定。通过菌落形态观察、PCR鉴定、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到1株牛支原体,命名为YJ-22株。生化特性研究发现:分离株不能利用葡萄糖、精氨酸、明胶、尿素... 本研究采集疑似患有牛支原体肺炎的病变肺脏进行牛支原体的分离鉴定。通过菌落形态观察、PCR鉴定、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到1株牛支原体,命名为YJ-22株。生化特性研究发现:分离株不能利用葡萄糖、精氨酸、明胶、尿素、甘露醇等营养物质,但可以利用乳糖,与牛支原体生化特性相符。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牛支原体YJ-22株在37℃培养9 h可达对数生长期,在18~45 h处于平台期。使用牛支原体YJ-22株对3月龄犊牛进行气管注射攻毒,可产生典型的牛支原体肺炎症状和病变,说明该分离株可以感染犊牛。使用牛支原体YJ-22株制备灭活疫苗免疫兔子后产生的IgG抗体效价可以达到1∶128,说明该分离株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分离得到1株牛支原体,该株牛支原体对犊牛具有较强的致病力,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以作为牛支原体疫苗候选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支原体 分离 鉴定 生长曲线 致病性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2、7、9型西藏小型猪感染模型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王娟 张玮 +4 位作者 王星晨 朱利塞 王贵平 孙明华 贾爱卿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4,共6页
为探索西藏小型猪作为猪链球菌2型、7型、9型感染模型的可行性,本研究用2型、7型、9型猪链球菌分别以2×10^(8)、7×10^(9)、2×10^(9)CFU的剂量颈部肌肉接种60日龄的西藏小型猪,对照组猪同样方式接种等体积生理盐水,每组5... 为探索西藏小型猪作为猪链球菌2型、7型、9型感染模型的可行性,本研究用2型、7型、9型猪链球菌分别以2×10^(8)、7×10^(9)、2×10^(9)CFU的剂量颈部肌肉接种60日龄的西藏小型猪,对照组猪同样方式接种等体积生理盐水,每组5头仔猪。接种后定期监测仔猪的临床症状和血液中带菌情况,30 d后安乐死全部组别仔猪,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攻毒组仔猪均表现出发热、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等临床症状;攻毒后仔猪血液带菌的时间为3~6 d,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2型猪链球菌对西藏小型猪的致病力最强,其次为7型,病变主要集中在肺脏,脑、肝脏或关节等部位也有不同程度的病变。本研究初步确定西藏小型猪可作为猪链球菌2型、7型、9型人工感染模型,可为临床猪链球菌的致病机制研究和动物模型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西藏小型猪 感染模型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支原体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东笑 陶攀 +1 位作者 王贵平 贾爱卿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227,共6页
牛支原体(M.bovis)是牛的重要病原体,能够引起牛的乳腺炎、关节炎和肺炎等疾病。牛支原体已在全世界传播,对全球范围内的养牛业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目前,由于牛支原体的耐药性有增强的趋势,同时缺乏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这严重阻碍了... 牛支原体(M.bovis)是牛的重要病原体,能够引起牛的乳腺炎、关节炎和肺炎等疾病。牛支原体已在全世界传播,对全球范围内的养牛业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目前,由于牛支原体的耐药性有增强的趋势,同时缺乏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这严重阻碍了牛支原体感染的控制。预防、控制甚至清除牛支原体最好的方法是使用有效的疫苗。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获得新兽药证书的牛支原体疫苗,但相关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根据多年来牛支原体疫苗研究的相关资料,从牛支原体感染与免疫机制、灭活疫苗、弱毒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四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牛支原体疫苗的研制提供思路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支原体 感染与免疫 灭活疫苗 弱毒活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链球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5
作者 胡毅军 丁文桂 +5 位作者 黄洁莹 罗律 赖颖 王自强 李敏 张险朋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期80-86,共7页
罗非鱼链球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是威胁全球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无乳链球菌(Sreptococcus agalactiae)和海豚链球菌(Sreptococcus iniae)是引起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体,严重危害罗非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适合应用场景... 罗非鱼链球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是威胁全球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无乳链球菌(Sreptococcus agalactiae)和海豚链球菌(Sreptococcus iniae)是引起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体,严重危害罗非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适合应用场景的快速、准确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检测技术,对于预防罗非鱼链球菌病的大规模暴发十分必要。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罗非鱼链球菌检测方法研究状况,包括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等,以期为罗非鱼链球菌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海豚链球菌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副溶血弧菌卵黄抗体制备及其与不同血清型菌株交叉反应研究
6
作者 陈静妮 仲颖 +4 位作者 黄春萍 李硕 黄锦炉 王贵平 赵立宁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185,共10页
为探索卵黄抗体对防控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中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病的潜在作用,将2种血清型(O1:KUT和OUT:KUT)的3株副溶血弧菌制备成灭活疫苗,分别免疫产蛋鸡制备卵黄抗体。通过ELISA实验和试管凝集实... 为探索卵黄抗体对防控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中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病的潜在作用,将2种血清型(O1:KUT和OUT:KUT)的3株副溶血弧菌制备成灭活疫苗,分别免疫产蛋鸡制备卵黄抗体。通过ELISA实验和试管凝集实验,评估了卵黄抗体的效价消长规律、抑菌效果和交叉反应情况。结果显示:3株副溶血弧菌均能诱导高特异性水平的卵黄抗体,抗体凝集效价和ELISA效价的消长趋势相近,均在4免后10~60 d达到卵黄抗体的效价平台期,凝集效价在1∶8以上,ELISA效价在1∶6400以上;卵黄抗体与血清型相同的其他副溶血弧菌发生强烈的交叉ELISA和交叉凝集反应,但与血清型不同的副溶血弧菌有较低的交叉ELISA反应,无交叉凝集反应。研究表明副溶血弧菌能刺激蛋鸡产生高特异性水平的卵黄抗体,对不同血清型菌株不具有交叉保护效果,可为抗副溶血弧菌卵黄抗体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凡纳滨对虾 高特异性卵黄抗体 ELISA 凝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鹅细小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7
作者 卞国志 马海彬 +4 位作者 罗梦萍 龚凤平 王贵平 廖明 袁建丰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2-107,共6页
鸭细小病毒病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或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经典MDPV和GPV毒株引起的病鸭主要症状为腹泻、脚软、渗出性肠炎,三周龄内雏鸭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但是2008... 鸭细小病毒病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或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经典MDPV和GPV毒株引起的病鸭主要症状为腹泻、脚软、渗出性肠炎,三周龄内雏鸭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但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福建省、浙江省、安徽省及江苏省等地的雏半番鸭和樱桃谷鸭陆续出现一种新型细小病毒病,该病发病率10%~30%,病死率低于3%,临床症状主要为软脚、短嘴和生长障碍。通过对该病病原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发现该病原与鹅细小病毒亲缘性很近。本文通过比较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与经典的MDPV和GPV在基因组、感染宿主范围和致病性的区别,为新型鹅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鹅细小病毒 鹅细小病毒 番鸭细小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净能水平对泌乳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鲁茗源 赵小刚 +1 位作者 石宝明 刘兆金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2,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季节日粮净能水平对泌乳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将54头二元母猪随机分成5组,日粮净能水平分别为9.66、9.92、10.17、10.42、10.67 MJ/kg,测定冬季日粮不同净能水平对泌乳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将55头二元母猪随机分成5组,...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季节日粮净能水平对泌乳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将54头二元母猪随机分成5组,日粮净能水平分别为9.66、9.92、10.17、10.42、10.67 MJ/kg,测定冬季日粮不同净能水平对泌乳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将55头二元母猪随机分成5组,日粮净能水平分别为9.50、9.79、10.08、10.38、10.67 MJ/kg,测定夏季日粮不同净能水平对泌乳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冬季日粮净能水平9.66、9.92、10.17 MJ/kg组平均日采食量和总赖氨酸摄入量显著高于10.67 MJ/kg组(P<0.05),仔猪平均日增重随着日粮净能水平的降低呈线性增加(P=0.03);日粮净能水平9.66、10.67 MJ/kg组乳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随着日粮净能水平升高乳脂含量呈线性提高(P=0.05)。夏季日粮净能水平10.38 MJ/kg组母猪平均日采食量、净能摄入量、总赖氨酸摄入量显著高于9.79、10.08、10.67 MJ/kg组(P<0.05);各组之间断奶仔猪窝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降低冬季日粮净能水平可以提高母猪平均日采食量、断奶仔猪窝增重,提高夏季日粮净能水平可以提高母猪净能摄入量;推荐冬季日粮净能水平为9.66 MJ/kg,夏季日粮净能水平为10.38 MJ/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 净能水平 泌乳母猪 生产性能 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酚和2-苯氧乙醇对不同品系罗非鱼的麻醉效果比较
9
作者 李珊 高延奇 +2 位作者 赵立宁 王莎 陈善真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2期64-73,共10页
为探明不同品系罗非鱼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不同品系罗非鱼麻醉剂的选择和使用,在水温(20.0±0.5)℃下,首先,将体质量(50±5)g的尼罗罗非鱼和吉富罗非鱼分别暴露在丁香酚浓度为10 mg·L^(-1)、20 mg·L^(-1)、40 mg&... 为探明不同品系罗非鱼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不同品系罗非鱼麻醉剂的选择和使用,在水温(20.0±0.5)℃下,首先,将体质量(50±5)g的尼罗罗非鱼和吉富罗非鱼分别暴露在丁香酚浓度为10 mg·L^(-1)、20 mg·L^(-1)、40 mg·L^(-1)、80 mg·L^(-1)、120 mg·L^(-1)和160 mg·L^(-1)、2-苯氧乙醇浓度为200 mg·L^(-1)、400 mg·L^(-1)、800 mg·L^(-1)、1200 mg·L^(-1)、1600 mg·L^(-1)和2000 mg·L^(-1)中,待进入完全麻醉期(A4期)后,立即转入清水中复苏,比较2种麻醉剂对不同品系罗非鱼的麻醉效果;然后,分别将2种品系罗非鱼逐尾放入麻醉液中,浓度为10 mg·L^(-1)、40 mg·L^(-1)、80 mg·L^(-1)和160 mg·L^(-1)丁香酚,200 mg·L^(-1)、400 mg·L^(-1)、800 mg·L^(-1)和1600 mg·L^(-1)2-苯氧乙醇,测定其在0 min、2 min、4 min、6 min和8 min的鳃动次数,研究2种麻醉剂对罗非鱼呼吸频率的影响;最后,在2种麻醉剂对罗非鱼的最佳麻醉浓度下(丁香酚40 mg·L^(-1),2-苯氧乙醇1200 mg·L^(-1)),将这2种罗非鱼麻醉至完全麻醉期后捞出,在空气中暴露2 min、4 min、6 min、8 min和10 min后放回清水中,记录鱼体复苏所需要的时间和2 h内的复苏率,以研究不同空气暴露时间对丁香酚和2苯氧乙醇复苏效果的影响,并且在最佳麻醉浓度下研究不同水温[(20.0±0.5)℃、(25.0±0.5)℃,及(30.0±0.5)℃]对丁香酚和2-苯氧乙醇麻醉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丁香酚和2-苯氧乙醇浓度的升高,2种品系罗非鱼的麻醉时间均显著缩短,复苏时间均显著延长;罗非鱼品系对丁香酚和2-苯氧乙醇的麻醉时间和复苏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2-苯氧乙醇对2种品系罗非鱼的理想麻醉浓度为1200~1600 mg·L^(-1);40~120 mg·L^(-1)的丁香酚可使2种品系罗非鱼在3 min内麻醉,但复苏时间均超过5 min,当丁香酚浓度达到160 mg·L^(-1),尼罗罗非鱼复苏率显著下降(P<0.05)。随着麻醉时间的延长,2种品系罗非鱼的呼吸频率显著下降,麻醉剂浓度越高呼吸频率下降速度越快(P<0.05)。经丁香酚麻醉的罗非鱼的复苏时间随在空气中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递增,在空气中暴露10 min,吉富罗非鱼复苏率显著高于尼罗罗非鱼(P<0.05);空气中暴露时间的延长对2-苯氧乙醇的复苏时间无影响,在空气中暴露10 min,2种品系罗非鱼均可全部复苏。随着水温的升高,丁香酚对2种品系罗非鱼的麻醉时间和复苏时间均显著缩短;2-苯氧乙醇对2种品系罗非鱼的麻醉时间显著缩短,复苏时间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和吉富罗非鱼对同一种麻醉剂的敏感性相近,但吉富罗非鱼对丁香酚的耐受性更强;2-苯氧乙醇复苏快,安全性好,可作为罗非鱼科研操作的理想麻醉剂,最佳麻醉浓度为1200~1600 mg·L^(-1),入麻后的操作时间不宜超过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吉富罗非鱼 2-苯氧乙醇 丁香酚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病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刁巧虹 卞国志 +5 位作者 王娟 罗蔼剑 张莹 高潇祎 袁建丰 孙凌霜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6-79,共4页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不仅给奶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其某些病原体可引起人类感染。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多达150种,及时、准确的诊断乳房炎并检测出致病菌,对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检测...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不仅给奶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其某些病原体可引起人类感染。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多达150种,及时、准确的诊断乳房炎并检测出致病菌,对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检测乳房炎病原的方法主要有细菌分离鉴定法、免疫学检测法、基因芯片和PCR检测技术等。本文就奶牛乳房炎病原检测技术进行系统阐述,旨在为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炎 病原 检测技术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皮水提物对猪源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琳 吴保庆 +2 位作者 郭晓银 于文会 田浪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8-340,共13页
【目的】筛选腹泻仔猪中携毒力基因且多重耐药的大肠杆菌菌株,评估中药水提物对该菌株的抑菌活性,并探索中药抑菌机制。【方法】通过PCR方法与Kirby-Bauer(K-B)药敏纸片法评估临床大肠杆菌菌株的肠毒素基因携带情况和耐药性;通过微量肉... 【目的】筛选腹泻仔猪中携毒力基因且多重耐药的大肠杆菌菌株,评估中药水提物对该菌株的抑菌活性,并探索中药抑菌机制。【方法】通过PCR方法与Kirby-Bauer(K-B)药敏纸片法评估临床大肠杆菌菌株的肠毒素基因携带情况和耐药性;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评估中药水提物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菌株的抑菌活性,确定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通过电导率仪以及相关试剂盒检测评估石榴皮水提物对多重耐药菌株作用不同时间后菌液电导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含量及菌体内ATP含量的变化;通过SDS-PAGE和蛋白含量检测评估菌体内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变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大肠杆菌形态变化。【结果】PCR检测14株临床大肠杆菌中肠毒素基因携带率达到78.57%,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菌株至少对2种抗生素耐药,均属于多重耐药菌株。中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黄连、黄芩、石榴皮水提物对多重耐药菌株抑菌活性较好,其中石榴皮水提物的MIC和MBC分别为31.25和62.5 mg/mL。石榴皮水提物在1/2MIC和MIC浓度下能显著抑制质控菌株和多重耐药菌株的生长繁殖。在石榴皮水提物作用大肠杆菌3 h内,菌液电导率相比于对照组极显著上升(P<0.01)。AKP与ATP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石榴皮水提物在作用大肠杆菌6 h内,菌液中AKP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菌体内ATP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SDS-PAGE和蛋白含量检测结果显示,随着石榴皮水提物刺激时间增加,菌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石榴皮刺激后菌体形态发生碎裂和溶解。【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石榴皮水提物能显著抑制多重耐药且携带肠毒素基因的大肠杆菌生长,为临床治疗大肠杆菌性仔猪腹泻提供理论参考和药物开发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大肠杆菌 石榴皮水提物 抑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在猪日粮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继文 刘志强 +2 位作者 方正锋 郭吉余 赵小刚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8-142,共5页
维生素D(VD)是维持动物机体健康稳定的一种脂溶性营养素,可以通过调节钙、磷稳态以及骨骼肌发育和免疫系统等改善动物机体的健康。VD_(3)及其代谢产物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在猪日粮中的应用也格外受到重视。VD可以通过调节... 维生素D(VD)是维持动物机体健康稳定的一种脂溶性营养素,可以通过调节钙、磷稳态以及骨骼肌发育和免疫系统等改善动物机体的健康。VD_(3)及其代谢产物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在猪日粮中的应用也格外受到重视。VD可以通过调节仔猪免疫反应,抑制病原微生物感染,缓解生长受阻;可以通过其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肌肉品质;在妊娠和哺乳日粮中补充VD,可以改善母猪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增加后代仔猪血液中25(OH)D_(3)的水平。文章就VD在仔猪、生长育肥猪和种猪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为VD在生猪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25(OH)D3 生长性能 繁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及其疫苗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3
作者 应碧云 朱利塞 +4 位作者 向蕊 李祎云 白挨泉 王贵平 贾爱卿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2年第5期35-40,共6页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是目前引起猪群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给我国乃至世界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临床上7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最高,病死率可达100%,目前,疫苗仍是预防PEDV的重要手段。本文...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是目前引起猪群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给我国乃至世界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临床上7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最高,病死率可达100%,目前,疫苗仍是预防PEDV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疫苗研究现状等方面分析传统疫苗免疫效果差的原因,阐述PEDV的基本情况及其免疫防控,为新型疫苗研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 疫苗 变异 S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铁载体受体蛋白突变体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嘉文 孙敏华 +5 位作者 李林林 马海彬 龚凤平 罗梦萍 王贵平 袁建丰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50,共6页
铁离子是致病菌重要的生长因子,研究表明铁离子摄取系统调控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铁离子的代谢,是鸭疫里默氏杆菌重要的致病因子之一。为了研究RA外膜ATP依赖的铁载体受体蛋白(siderophore receptor protein,SRP... 铁离子是致病菌重要的生长因子,研究表明铁离子摄取系统调控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铁离子的代谢,是鸭疫里默氏杆菌重要的致病因子之一。为了研究RA外膜ATP依赖的铁载体受体蛋白(siderophore receptor protein,SRP)在铁离子代谢中的作用,以及SRP与细菌毒力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SRP基因的突变株,通过TSB培养基和限铁环境中的生长曲线比较,结果显示突变株在限铁环境中比TSB培养基生长慢约10 h,表明SRP基因是鸭疫里默氏杆菌在体内维持铁离子代谢至关重要的成份。动物试验表明突变菌株比野生型菌株晚24 h开始死亡,说明突变菌株在体内增殖并达到致死数量的速度明显要晚于野生型,从而提示SRP是鸭疫里默氏杆菌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铁离子摄取系统 铁载体受体蛋白 毒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状病毒感染及其免疫逃逸与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许汪 王贵平 +1 位作者 瞿孝云 贾爱卿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2年第4期55-58,共4页
轮状病毒感染可使感染者(人或动物)出现严重的腹泻,年龄较小、较大或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的感染者都可能出现严重脱水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全球每年约20万婴幼儿因轮状病毒感染而死亡,给世界公共卫生事业带来巨大挑战。同时,在农业生... 轮状病毒感染可使感染者(人或动物)出现严重的腹泻,年龄较小、较大或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的感染者都可能出现严重脱水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全球每年约20万婴幼儿因轮状病毒感染而死亡,给世界公共卫生事业带来巨大挑战。同时,在农业生产方面,猪、牛、羊等关乎民生的经济动物的幼仔,也会因感染轮状病毒而死亡,对养殖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从轮状病毒的基因组特征、感染与增殖特点、诱导机体的免疫应答以及疫苗现状进行了总结,为开发轮状病毒相关疫苗或治疗药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免疫逃逸 感染与增殖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入侵细胞及逃避天然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郝鹏飞 王贵平 +1 位作者 瞿孝云 贾爱卿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年第2期21-25,共5页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是全球范围内造成仔猪腹泻的原因之一,且常造成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仔猪死亡率可达100%。猪氨肽酶N是TGEV的特异性受体,唾液酸对TGEV有保护作用,如保护TGEV通过胃酸时不会失活。TGEV可以诱导I型干扰素在肠道产...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是全球范围内造成仔猪腹泻的原因之一,且常造成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仔猪死亡率可达100%。猪氨肽酶N是TGEV的特异性受体,唾液酸对TGEV有保护作用,如保护TGEV通过胃酸时不会失活。TGEV可以诱导I型干扰素在肠道产生,结构蛋白M、E和非结构蛋白nsp14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GEV已经发展出一系列策略来对抗宿主天然免疫反应,包括基因组中的GAIT样结构、ORF7、非结构蛋白nsp1等自身因素,以及操纵宿主细胞途径,如非折叠蛋白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天然免疫 冠状病毒 猪氨肽酶N 入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中草药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机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琳 朱万江 +4 位作者 吴保庆 朱明恩 平李军 何彦侠 田浪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9-155,共7页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发酵中草药(黄芪、板蓝根、大枣、党参、石榴皮、连翘、黄芩)对育肥猪临床表现、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等的影响,试验将32头100日龄、体重为(48±1)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随机均分为4组,包括...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发酵中草药(黄芪、板蓝根、大枣、党参、石榴皮、连翘、黄芩)对育肥猪临床表现、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等的影响,试验将32头100日龄、体重为(48±1)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随机均分为4组,包括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低剂量组(饲喂基础日粮+0.5%发酵中草药)、中剂量组(饲喂基础日粮+1%发酵中草药)和高剂量组(饲喂基础日粮+2%发酵中草药),试验周期为35 d,试验期间监测受试猪只精神状态、腹泻情况、体温、生产性能、栏舍氨气含量,试验后采集受试猪只血液用于测定血液常规和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猪只饲喂发酵中草药后精神状态、体温无明显异常(P>0.05),发酵中草药能够一定程度改善猪只腹泻和生产性能,尤其是中剂量组增重相比于对照组增加5.97 kg,提升26.49%(P<0.01),采食量相比于对照组多11.90 kg,提升了20.55%,差异极显著(P<0.01),且料肉比降低0.12(P<0.05)。栏舍氨气监测结果显示,发酵中草药连续使用28 d后,栏舍氨气含量相比于对照组下降1.48 ppm,降幅为26.24%(P<0.01);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间细胞数、粒细胞数以及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相比于对照组红细胞数有轻微提升(P>0.05),低、中、高试验组猪只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显著提高20.49 g/L(17.22%)、24.01 g/L(20.18%)、25.48 g/L(21.41%)(P<0.01);血液生化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肌酐、尿素氮、葡萄糖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相比于对照组呈现剂量依赖性增加,高剂量组相比于对照组分别提升5.11 g/L(9.94%)和5.56 g/L(17.14%),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ELISA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IgA、IgG、IgM含量均显著上升(P<0.01),高剂量组相比于对照组分别增加248.50 mg/mL(38.37%)、7.25 mg/mL(105.99%)、146.29 mg/mL(24.68%),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基础日粮中添加发酵中草药对猪只机体无明显不良影响,且能够提升猪只生产性能、降低栏舍氨气,同时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中草药 育肥猪 生长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免疫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高原地区牦牛BVDV的检测及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杰 罗迪丹 +2 位作者 李彬 王贵平 贾爱卿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96-1202,共7页
为了解川西高原地区牦牛BVDV的感染情况及其遗传进化特征,本研究在川西高原4个牦牛场采集120份表观健康的牦牛鼻拭子,采用RT-PCR方法扩增其BVDV 5'-UTR基因后测序。采用MEGA 7.0软件构建扩增的牦牛源BVDV与GenBank中53株BVDV参考株5... 为了解川西高原地区牦牛BVDV的感染情况及其遗传进化特征,本研究在川西高原4个牦牛场采集120份表观健康的牦牛鼻拭子,采用RT-PCR方法扩增其BVDV 5'-UTR基因后测序。采用MEGA 7.0软件构建扩增的牦牛源BVDV与GenBank中53株BVDV参考株5'-UTR基因的进化树,分析牦牛源BVDV的基因型。采用MegAlign软件分析牦牛源BVDV与上述BVDV参考株5'-UTR基因的同源性。结果显示,120份鼻拭子中,有7份样品扩增到310 bp的5'-UTR基因片段,BVDV的检出率为5.8%(7/120)。7份BVDV阳性样品中测序获得5株BVDV 5'-UTR基因序列。进化树结果显示,5株牦牛源BVDV均为BVDV-1型,且分为3种基因亚型,分别是BVDV-1a 1株、BVDV-1b 3株和BVDV-1v 1株。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1株牦牛源BVDV-1a SCAB01株、3株牦牛源BVDV-1b、1株牦牛源BVDV-1v均与相应基因型BVDV参考株5'-UTR基因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8%、97.4%~97.6%及96.8%。采用RT-PCR分段扩增牦牛源BVDV-1a SCAB01株的全基因组序列,采用SeqMan软件拼接获得全长12201 bp的SCAB01株全基因组序列,且具有典型的BVDV基因组结构。利用MEGA 7.0软件构建牦牛源BVDV与37株BVDV参考株全基因组及51株BVDV参考株N^(pro)基因的进化树。采用MegAlign软件分析牦牛源BVDV与BVDV参考株14个基因及全基因组序列的同源性。通过RDP4软件中的7种方法分析牦牛源BVDV全基因组中的重组信号。全基因组和与N^(pro)基因的进化树结果均显示,牦牛源BVDV SCAB03株属于BVDV-1b分支,分别与BVDV-1b IBSP4ncp株(全基因组)及BVDV-1b Osloss株(N^(pro)基因)聚为同一分支;SCAB03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与12个基因序列均与美国BVDV-1b AV69株的同源性最高达98.2%(全基因组),最低为92.3%(E2)。且SCAB03株与来自我国西南地区的广西和西藏BVDV-1b代表株GX4、XZ02、GXSS01全基因组序列的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6.9%、96.7%、96.6%。且在SCAB03株的基因组中未检测到重组信号。本研究首次调查了川西高原表观健康牦牛中BVDV的流行情况,证实BVDV可以存在于健康牦牛的呼吸道中,牦牛源BVDV存在多种基因亚型,具有遗传多样性。本研究有助于了解我国牦牛源BVDV的流行状况,也为研制牦牛BVDV疫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川西高原 牦牛 流行病学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其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硕 陈静妮 +4 位作者 赵立宁 黄春萍 黄锦炉 王贵平 仲颖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9,共11页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蛙虹彩病毒(Largemouth bass ranavirus,LMBV)是我国大口黑鲈养殖中的常发病原,主要引起大口黑鲈病毒性溃疡病,制约其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探究卵黄抗体在防控LMBV中的潜在作用,利用LMBV灭活疫苗免疫蛋...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蛙虹彩病毒(Largemouth bass ranavirus,LMBV)是我国大口黑鲈养殖中的常发病原,主要引起大口黑鲈病毒性溃疡病,制约其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探究卵黄抗体在防控LMBV中的潜在作用,利用LMBV灭活疫苗免疫蛋鸡,制备了抗LMBV卵黄抗体;通过筛选捕获物浓度、包被条件和封闭条件,建立了抗LMBV卵黄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方法;使用构建的方法,评估了LMBV灭活疫苗免疫蛋鸡后卵黄抗体的效价消减规律。结果表明,1‰(φ)β-丙内酯4℃作用72 h可完全灭活LMBV。间接ELISA反应中,每孔包被105 TCID50灭活病毒,37℃孵育2 h后,使用5%(φ)牛血清白蛋白37℃封闭2 h,可有效降低阴性对照组卵黄抗体的背景值;此外,所建立的检测方法与杂交醴弹状病毒卵黄抗体、未免疫的蛋黄提取物和空白细胞不存在交叉反应,特异性较高。LMBV灭活疫苗免疫蛋鸡约48 d可产生特异性卵黄抗体,免疫后58 d效价升高至峰值(1∶12800),峰值水平可持续至免疫后128 d。所构建的LMBV卵黄抗体检测方法,可实时监测LMBV灭活疫苗免疫蛋鸡后的特异性卵黄抗体效价水平的变化规律,确定LMBV卵黄抗体的高效免疫程序及高免蛋收集持续期,为LMBV卵黄抗体产品的开发、应用及LMBV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蛙虹彩病毒 卵黄抗体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谷物来源酶解蛋白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激素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20
作者 申俊华 赵小刚 +1 位作者 苏勇 郭吉余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8,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谷物来源酶解蛋白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激素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接近(13.08±0.14) kg的44日龄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用不同谷物来源...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谷物来源酶解蛋白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激素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接近(13.08±0.14) kg的44日龄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用不同谷物来源酶解蛋白(大豆酶解蛋白、大米酶解蛋白和小麦酶解蛋白,等氮添加)替代基础饲粮中的发酵豆粕和部分豆粕。预试期5 d,正式试验期20 d。结果表明,与大米酶解蛋白和小麦酶解蛋白组相比,大豆酶解蛋白组仔猪前期(1~10 d)和全期(1~20 d)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升高(P<0.05)。全期大豆酶解蛋白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大米酶解蛋白组(P<0.05)。大豆酶解蛋白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大米酶解蛋白组(P<0.05)。大米酶解蛋白组血清胰岛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胃饥饿素和胃泌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大豆酶解蛋白组和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大豆酶解蛋白可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其效果优于大米酶解蛋白和小麦酶解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蛋白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血清激素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