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海丰国际重要湿地生物资源调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3
1
作者 谢首冕 钟志强 +5 位作者 李艺 曾向武 林少娜 段智钊 严云仙 秦思思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1期43-50,共8页
海丰湿地在水鸟保护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亚太地区南中国海迁徙水鸟的重要通道,国际珍贵水鸟、濒危水禽等的重要栖息场所,也是我国水鸟保护网络的重要节点。对此对海丰湿地的植物植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资源... 海丰湿地在水鸟保护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亚太地区南中国海迁徙水鸟的重要通道,国际珍贵水鸟、濒危水禽等的重要栖息场所,也是我国水鸟保护网络的重要节点。对此对海丰湿地的植物植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资源进行调查,结合海丰湿地的生态价值设定8个服务价值评估指标,采用直接价值法、成本替代法等方法进行核算,结果表明:(1)海丰湿地生物资源丰富,有野生维管植物109科308属437种,鱼类13目42科71属79种,两栖动物1目5科10种,爬行动物2目7科11种,鸟类16目43科120种,哺乳类4目5科10种。(2)海丰湿地生态服务年总价值85 290.57万元,渔业产值、栖息地服务等价值类型为湿地生态价值体系的优化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生态补偿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标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丰湿地 资源调查 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海丰国际重要湿地白额燕鸥繁殖期行为节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少娜 钟志强 +3 位作者 李艺 谢首冕 曾向武 欧阳晟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4期149-152,共4页
广东海丰国际重要湿地是全球“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经停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鸟类的觅食、繁殖、候鸟迁徙停留、越冬提供栖息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广东海丰国际湿地的白额燕鸥(Sterna albifrons)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6~7月... 广东海丰国际重要湿地是全球“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经停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鸟类的觅食、繁殖、候鸟迁徙停留、越冬提供栖息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广东海丰国际湿地的白额燕鸥(Sterna albifrons)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6~7月份,选取了白额燕鸥巢17个,利用红外相机对白额燕鸥繁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获得了35种具体行为,并将其归纳分类为孵卵、调姿、理羽、晾卵、育雏、离巢、警觉以及其他8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它们的行为节律,探讨了影响其行为时间分配的因素,以期为更好地保护白额燕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额燕鸥 海丰湿地 繁殖期 行为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物种扩散模型构建广东沿海地区黑脸琵鹭的功能性生态廊道 被引量:5
3
作者 杨锡涛 钟志强 +5 位作者 修晨 林少娜 李艺 曾向武 段智钊 谢首冕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2期12-22,共11页
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栖息地斑块化导致了其种群规模、地理分布和栖息地利用率都发生了变化,并阻碍了它们的迁移和扩散,构建功能性生态廊道逐渐成为降低这些影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功能性生态廊道的连接是基于物种的扩散实现的,然而... 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栖息地斑块化导致了其种群规模、地理分布和栖息地利用率都发生了变化,并阻碍了它们的迁移和扩散,构建功能性生态廊道逐渐成为降低这些影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功能性生态廊道的连接是基于物种的扩散实现的,然而扩散是最难表观的参数之一。这导致了功能性生态廊道在构建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主要包括(1)如何表观物种的扩散趋势;(2)如何利用物种扩散模式确定功能性生态廊道踏脚石的间距值。鉴于此,以2010—2020年广东沿海地区的黑脸琵鹭为研究对象,利用物种扩散模型,获得了它们的扩散意愿链、踏脚石间距值的估算方法,并完成了功能性生态廊道的空间布局。结果如下:(1)黑脸琵鹭具有北向、东向和西向的扩散意愿链;(2)功能性生态廊道踏脚石间的适宜间距为33~50 km;(3)以此间距为参考,构建功能性生态廊道,可以保持黑脸琵鹭中等强度的扩散强度,以稳定种群的扩散加速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增长速度,从而更好的发挥扩散的源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脸琵鹭 扩散 栖息地 保护 生态廊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塭养殖池是保护冬季水鸟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区域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双霜 林少娜 +5 位作者 钟志强 李艺 谢首冕 曾向武 段智钊 邓志芳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2期27-33,36,共8页
为探讨渔塭养殖池(一种利用潮汐进行人工水产养殖)是否有利于水鸟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于2016年至2020年的冬季,在调查了广东海丰国际重要湿地的水鸟、湿地资源、渔塭养殖等的基础上,利用物种丰富度格局预测方法(GAP)对海丰湿地的越冬水鸟... 为探讨渔塭养殖池(一种利用潮汐进行人工水产养殖)是否有利于水鸟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于2016年至2020年的冬季,在调查了广东海丰国际重要湿地的水鸟、湿地资源、渔塭养殖等的基础上,利用物种丰富度格局预测方法(GAP)对海丰湿地的越冬水鸟丰富度空间格局进行了评估,探讨了渔塭养殖池对越冬水鸟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机制。结果表明:共调查记录到水鸟有6目11科52种;联安围湿地和大湖湿地的水鸟物种丰富度渔塭养殖池的高于其他类型湿地的;公平水库湿地非渔塭养殖场(人工养殖场)的水鸟物种丰富度高于水库区域。说明了人工养殖场,特别是渔塭养殖场在维持水鸟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地位。针对不同类群水鸟的栖息地要求,提出了对渔塭进行适当管理,以增加栖息地的可用面积;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升渔塭养殖户的水鸟保护积极性;建立健全的市场激励机制,鼓励渔塭养殖户保持现有养殖模式等水鸟保护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丰湿地 渔塭 水鸟 保护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关系下环颈鸻与白额燕鸥的繁殖生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钟志强 李艺 +3 位作者 林少娜 谢首冕 曾向武 秦思思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2期34-36,共3页
掌握竞争关系下鸟类繁殖生态,有利于加强鸟类繁殖地的管理,促进鸟类资源的保护。为此,于2020年6~7月间,在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大湖东分区选取了13个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ernus)繁殖巢,17个白额燕鸥(Sterna albifrons)繁殖巢... 掌握竞争关系下鸟类繁殖生态,有利于加强鸟类繁殖地的管理,促进鸟类资源的保护。为此,于2020年6~7月间,在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大湖东分区选取了13个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ernus)繁殖巢,17个白额燕鸥(Sterna albifrons)繁殖巢,探讨了种间竞争关系对两种鸟类繁殖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巢址选择方面,它们均于地面营巢,白额燕鸥巢址周围较环颈鸻巢址更为裸露,环颈鸻多选择可以就近捕食的地方,白额燕鸥对于巢址选择则相对要求较低;②环颈鸻的种内巢间距较大,白额燕鸥的种内巢间距较小,环颈鸻与白额燕鸥之间的巢间距最大为143.62 m,最小的仅为8.93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丰湿地 环颈鸻 白额燕鸥 巢址选择 繁殖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间竞争对燕鸥繁殖生态的影响
6
作者 杨锡涛 柯素强 +4 位作者 林宜舟 李双霜 林少娜 刘金成 游永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7期160-164,170,共6页
本文研究了乌屿岛粉红燕鸥、褐翅燕鸥和大凤头燕鸥的巢址选择偏好和繁殖生态,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新的种间竞争如何影响巢址选择和繁殖生态。结果表明:大凤头燕鸥占据了粉红燕鸥的巢址,迫使粉红燕鸥侵占褐翅燕鸥的巢区,出现粉... 本文研究了乌屿岛粉红燕鸥、褐翅燕鸥和大凤头燕鸥的巢址选择偏好和繁殖生态,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新的种间竞争如何影响巢址选择和繁殖生态。结果表明:大凤头燕鸥占据了粉红燕鸥的巢址,迫使粉红燕鸥侵占褐翅燕鸥的巢区,出现粉红燕鸥和褐翅燕鸥最佳巢址重叠的现象;在大凤头燕鸥的竞争压力下,褐翅燕鸥倾向于低密度的繁殖方式,而粉红燕鸥则偏向于高密度的繁殖方式;大凤头燕鸥进入后,粉红燕鸥平均窝卵数由1.17枚增加到1.76枚,有2枚卵的巢占比由1/6增加到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鸥 种间竞争 繁殖生态 巢址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