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新文学史从建构、解构到重构的反思 被引量:3
1
作者 易崇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9-134,共6页
文学史需要历史哲学和历史观念的支撑。现存的三种历史时间观,循环的历史时间观不可用,进化的历史时间观遭遇困境,构时的历史时间观又因无理论之嫌而不能令人满意。跳出历史哲学的怪圈,不再从宏观的角度写大文学史——国家的文学史、民... 文学史需要历史哲学和历史观念的支撑。现存的三种历史时间观,循环的历史时间观不可用,进化的历史时间观遭遇困境,构时的历史时间观又因无理论之嫌而不能令人满意。跳出历史哲学的怪圈,不再从宏观的角度写大文学史——国家的文学史、民族的文学史,而从微观角度写小文学史,从具体个人的生命体验,从个人生存与命运的角度撰写文学史,或许是重写文学史工作中一个可以开拓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史 历史时间观 个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社会问题的主观性和建构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阎志刚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8-73,共6页
任何社会问题的存在,一般都要以一些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客观事实为依据。但这些客观事实,如果作为社会问题而存在,必须要经历一个由不同的社会群体和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对问题事实不断进行社会建构的过程。通过这种建构作用,客观... 任何社会问题的存在,一般都要以一些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客观事实为依据。但这些客观事实,如果作为社会问题而存在,必须要经历一个由不同的社会群体和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对问题事实不断进行社会建构的过程。通过这种建构作用,客观事实不断地被“问题化”,从而取得社会问题的合法地位。知识分子、政府官员和大众媒体,在某项社会问题的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资源、群体利益对比关系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问题 主观性 客观事实 大众媒体 社会群体 制度化 知识分子 行为反应 客观现实 主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智主义与林语堂文化理想的人文偏至 被引量:5
3
作者 周可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5-69,共5页
反智主义与林语堂文化理想的人文偏至周可我们注意到,在林语堂的文化观念中,有很多重要见解都与一种可以称之为“反智主义”的文化态度有关。即便他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智主义者,但是他站在反智的立场上对文化问题作出的多方面探讨... 反智主义与林语堂文化理想的人文偏至周可我们注意到,在林语堂的文化观念中,有很多重要见解都与一种可以称之为“反智主义”的文化态度有关。即便他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智主义者,但是他站在反智的立场上对文化问题作出的多方面探讨也足以表明:反智主义事实上已经成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智主义 林语堂 文化理想 人文偏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现代人类的生命信仰——“19—20”世纪的存在主义思想与鲁迅的精神之路(二) 被引量:3
4
作者 彭小燕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4-57,共14页
关键词 存在主义思想 19—20世纪 鲁迅研究 哲学思想 克尔凯廓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现代化的“迷思”——析林语堂文化观念中的一个核心命题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可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4期133-138,共6页
走出现代化的“迷思”———析林语堂文化观念中的一个核心命题周可一生始终关注文化问题且好以“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自诩的林语堂,在他1934年所撰写的《吾国吾民》(又译为:《中国人》)一书中,完善了其文化观念... 走出现代化的“迷思”———析林语堂文化观念中的一个核心命题周可一生始终关注文化问题且好以“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自诩的林语堂,在他1934年所撰写的《吾国吾民》(又译为:《中国人》)一书中,完善了其文化观念中的一个由来已久的核心命题。这一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现代化 文化观念 中西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 陈序经 现代化运动 《大公报》 文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富仁 《中学语文教学》 2005年第1期56-60,共5页
关键词 鲁迅 中国文化史 中学 语文教学 民族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富仁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4期11-14,共4页
在当代的中国,甚至在当代的世界,教师的问题越来越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师 教师主体论 个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中学教师应当怎样读《论语》
8
作者 王富仁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9-80,共2页
每隔六十年,必有一次“国学热”,正像每隔六十年,必有一次“西化潮”一样。这是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中华民族在进入现代文化历史之后必有的现象,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按照古代的纪年方式,六十年一个“甲子”。实际上,六十年也是一... 每隔六十年,必有一次“国学热”,正像每隔六十年,必有一次“西化潮”一样。这是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中华民族在进入现代文化历史之后必有的现象,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按照古代的纪年方式,六十年一个“甲子”。实际上,六十年也是一代人文化生命的周期,直至现在,男人六十就退休,还是将六十岁作为一代人的社会生命的长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中学教师 应当 文化历史 “国学热” 中华民族 文化生命 社会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9
作者 王富仁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7期15-18,共4页
四、中国当代社会与教师的主体性 毫无疑义,鸦片战争之后,特别是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之后,中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的普及和教学内容的变化中.表现在越来越多的国民能够获得接受学校教... 四、中国当代社会与教师的主体性 毫无疑义,鸦片战争之后,特别是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之后,中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的普及和教学内容的变化中.表现在越来越多的国民能够获得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和在西方教育的影响下教育内容的根本变革上,而并非表现在教师主体性地位的逐渐加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师 教师主体论 教师主体性 个案 中国当代 学校教育 鸦片战争 科举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10
作者 王富仁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6期9-13,共5页
在人类最初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其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是有其主体性的。也就是说,对于教育,教师的主体性是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是体现教育本质的因素。但是,随着人类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的提高,教育... 在人类最初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其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是有其主体性的。也就是说,对于教育,教师的主体性是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是体现教育本质的因素。但是,随着人类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的提高,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却逐渐丧失了,教师对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主体性也逐渐丧失了。这在理论上似乎是极难理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师 教师主体论 教育实践 个案 教育活动 社会生活 教育本质 教育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11
作者 王富仁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8期10-13,共4页
五、这段路已经走完 从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到现在,仅仅依照学校教育发展的状况,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师 教师主体论 个案 学校教育发展 科举制度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12
作者 王富仁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9期11-15,共5页
六、21世纪是教育观念大变革的世纪 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年,我们曾有过一个21世纪的大讨论,几乎各个行业的专家都有一个对于21世纪的展望,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我当时的看法则是:21世纪是教育革命的世纪。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师 教师主体论 个案 教育观念 教育革命 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13
作者 王富仁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5期10-12,共3页
二、学校教育的“元模式”与教师的主体性 我所说的学校教育的“元模式”指的是在学校教育最初形成时的那种最简单的结构形式。在那时,我们现在所说的学校教育已经形成.但还没有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还没有因为社会的普遍重视而使其... 二、学校教育的“元模式”与教师的主体性 我所说的学校教育的“元模式”指的是在学校教育最初形成时的那种最简单的结构形式。在那时,我们现在所说的学校教育已经形成.但还没有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还没有因为社会的普遍重视而使其与各种不同的社会事业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师 教师主体论 学校教育 个案 社会事业 普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