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近红外-吲哚菁绿成像系统判断急性肠缺血模型缺血肠段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潘力迦 吴晔明 +1 位作者 王奕 侯光辉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925-929,共5页
目的近红外-吲哚菁绿(near infrared-indocyanine green,NIR-ICG)成像系统可通过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示踪血液流动情况,有望应用于肠管血运状况的评估。本研究利用犬动物模型模拟急性肠管血液循环障碍,以此评估NIR-ICG成像... 目的近红外-吲哚菁绿(near infrared-indocyanine green,NIR-ICG)成像系统可通过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示踪血液流动情况,有望应用于肠管血运状况的评估。本研究利用犬动物模型模拟急性肠管血液循环障碍,以此评估NIR-ICG成像系统在手术中检测缺血肠段的价值。方法无损夹闭实验犬的一段空肠或回肠系膜,并阻断其间分布的所有空肠动静脉与回肠动静脉分支,建立急性肠缺血模型。静脉注射ICG,追踪实验犬不同时间点肠段显影强度变化,利用系统自带软件进行实时半定量分析。结果建立急性肠缺血模型后注射ICG(1 mg/kg)并等待1 min后,缺血肠段没有显影,但周围正常肠段已经清晰成像,定义正常肠段荧光强度为100%,缺血肠段荧光强度为0%;3 min后缺血肠段荧光强度为0%。显影后建立再灌注损伤模型;定义0 min时荧光强度为100%,120 min后再灌注损伤肠段荧光强度为20.3%,而周围正常肠段荧光强度下降为0%。结论利用NIR-ICG成像系统可快速分辨出缺血肠段,为术中判断肠段缺血提供了一种客观、准确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染料 吲哚菁绿 诊断显像 急性肠缺血 再灌注损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