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RAS的广东河源矿田花岗岩型铀矿多元信息成矿预测
1
作者 夏宗强 蔡煜琦 +2 位作者 范洪海 杨华 肖敏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345,共12页
广东河源矿田是武夷山铀成矿带南端的一个花岗岩型铀矿田,矿化类型分为花岗岩内带碎裂蚀变岩亚型和花岗岩外带上覆沉积盆地亚型。为了进一步评价河源地区铀成矿潜力,助力下一步铀矿勘查,本文在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成矿规律,... 广东河源矿田是武夷山铀成矿带南端的一个花岗岩型铀矿田,矿化类型分为花岗岩内带碎裂蚀变岩亚型和花岗岩外带上覆沉积盆地亚型。为了进一步评价河源地区铀成矿潜力,助力下一步铀矿勘查,本文在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成矿规律,系统厘定了河源地区花岗岩型铀矿预测要素,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技术,基于MRAS平台开展了铀矿多元信息成矿预测,并指出了河源地区铀矿资源扩大的前景及方向。研究发现,铀矿受富铀花岗岩体、断陷带、断裂构造、不同类型接触界面和热液蚀变等因素控制,其中断裂构造是最关键的控矿因素;利用证据权重法圈定了21片成矿预测区,其中A类成矿预测区6片,B类成矿预测区7片,C类成矿预测区8片,显示河源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潜力大,找矿前景好,可作为我国南方新的铀矿勘查基地;下一步找矿方向应围绕河源断陷带两侧,以已知矿床(点)的深部和外围扩大为主,积极探索红盆底部与花岗岩体接触带的外带型铀矿,以及花岗岩体内岩浆-构造-蚀变活动发育区的碎裂蚀变岩型铀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型铀矿 资源潜力评价 成矿预测 找矿方向 河源矿田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平远县278铀矿床流纹岩、次流纹斑岩和辉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夏菲 陈军胜 +4 位作者 王晓娜 蓝恒春 聂逢君 宋仕珠 刘国奇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9-123,共15页
作者对广东平远县278铀矿床的流纹岩、次流纹斑岩和辉绿岩进行了高精度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获得流纹岩、次流纹斑岩和辉绿岩单颗粒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93.5±1.6Ma、95.1±1.1Ma、96.2±2.8Ma,属晚白垩世早... 作者对广东平远县278铀矿床的流纹岩、次流纹斑岩和辉绿岩进行了高精度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获得流纹岩、次流纹斑岩和辉绿岩单颗粒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93.5±1.6Ma、95.1±1.1Ma、96.2±2.8Ma,属晚白垩世早期,且三者在误差范围内具有同期性,表明该区在晚白垩世早期既有幔源的基性岩浆活动,又有壳源的酸性岩浆活动,这为该区当时处于拉张的构造环境提供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次火山岩 锆石U-Pb年龄 LA-ICP-MS 278铀矿床 平远县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统计学原理的会泽铅锌矿遥感线性构造解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徐俊龙 温兴平 +5 位作者 余敏 李超 王军 张丽娟 周杨 乔旭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3-771,共9页
地质统计学在自然科学领域发展迅速,凡是研究空间数据的结构性和随机性,亦或是模拟对象的离散性、波动性等数学性质均可运用地质统计学——其理论方法在地质环境评价、石油储量计算、矿山建模及矿床地球化学等领域的研究中都取得了一系... 地质统计学在自然科学领域发展迅速,凡是研究空间数据的结构性和随机性,亦或是模拟对象的离散性、波动性等数学性质均可运用地质统计学——其理论方法在地质环境评价、石油储量计算、矿山建模及矿床地球化学等领域的研究中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而遥感解译的复杂地质构造信息虽也符合作为地质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条件,但却鲜见其理论方法应用于遥感构造研究,从而更深入地分析地质事件及过程。本文以会泽铅锌矿为例,在通过印度IRS-P6卫星数据解译的线性构造基础上,运用了多种地质统计学方法,综合前人研究和区域地质背景,将已知的NE、NW、EW和SN 4组方位构造再划分为"成矿有利"和"非成矿有利"2组构造;在通过方差分析检验了分类的合理性后,通过因子分析和克里格插值法作出了成矿有利度图,并比对已知的的矿山厂和麒麟厂矿床,最终从构造角度为找矿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统计学 遥感 线性构造 会泽铅锌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仁差盆地火山岩型铀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和成因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国奇 赵葵东 +2 位作者 夏菲 王晓娜 蒋少涌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710-,共1页
仁差盆地位于广东省平远县境内,武夷山-戴云山隆褶带与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定南-寻乌-平远)复合大地构造位置[1],南岭成矿带与武夷山成矿带交汇部位。盆地内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火山活动强烈,铀矿资源丰富。其中,278铀矿床成矿地... 仁差盆地位于广东省平远县境内,武夷山-戴云山隆褶带与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定南-寻乌-平远)复合大地构造位置[1],南岭成矿带与武夷山成矿带交汇部位。盆地内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火山活动强烈,铀矿资源丰富。其中,278铀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近年来地质与找矿勘查工作已取得了较大突破。由于该区基础地质工作和研究工作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型铀矿 成岩成矿 基础地质工作 铀矿床 成因研究 成矿地质条件 大地构造 成矿带 找矿勘查 火山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地质体的初步厘定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13
5
作者 夏宗强 王丙华 +3 位作者 谢小占 刘军 庞雅庆 张敏燕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132-138,共7页
应用"成矿地质体"理论,初步厘定了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的成矿地质体,并讨论了成矿地质体与铀成矿的关系及其找矿意义。粤北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地质体为燕山早期晚阶段至燕山晚期补充侵入的花岗岩小岩体和酸性、中基性岩墙(脉)... 应用"成矿地质体"理论,初步厘定了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的成矿地质体,并讨论了成矿地质体与铀成矿的关系及其找矿意义。粤北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地质体为燕山早期晚阶段至燕山晚期补充侵入的花岗岩小岩体和酸性、中基性岩墙(脉),成矿地质体与铀成矿在时间一致、空间上相伴,并在铀成矿过程中提供热源和矿化剂。通过成矿地质体的厘定,对下一步找矿,尤其是寻找绢英岩化类型的富大铀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地质体 花岗岩型铀矿 成岩-成矿时差 诸广南部 下庄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昆线八渡K343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治理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林懂明 皮有良 +3 位作者 黄海浪 曾向林 邱海涛 赵永贵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220-224,共5页
地质与物探综合研究表明 ,八渡滑坡是由于砂岩强风化层顶部富含高岭土等矿物 ,暴雨后饱水变为易流层 ,引起强风化和松散层重力失稳。滑动体厚度 2 0m左右 ,滑动面积近 3万m2 ,滑动体积约 6 0万m3 。在查清了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
关键词 滑坡 工程地质条件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下庄铀矿田早古生代岩浆岩的发现及勘查意义
7
作者 冯志军 薛传东 +3 位作者 李国 孙俊杰 巫建华 胡飞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9,共15页
华南地区南岭一带贵东岩体东部是国内重要的铀矿成矿区,区内粤北下庄铀矿田是国内首个由国内团队发现的花岗岩型铀矿田。该矿田已发现的产铀岩体成岩时代主要集中于印支期,前人勘查也主要集中在印支期花岗岩分布区,本次研究旨在评估新... 华南地区南岭一带贵东岩体东部是国内重要的铀矿成矿区,区内粤北下庄铀矿田是国内首个由国内团队发现的花岗岩型铀矿田。该矿田已发现的产铀岩体成岩时代主要集中于印支期,前人勘查也主要集中在印支期花岗岩分布区,本次研究旨在评估新发现的矿田东部外围地区冬瓜岭岩体的成矿潜力。本文查明了冬瓜岭岩体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并与区域主要成矿岩体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冬瓜岭岩体属于加里东期形成的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其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域上产铀花岗岩体相似,指示冬瓜岭岩体内部及其与寒武纪地层侵入接触边界外围有较好的铀矿找矿勘查远景。经找矿靶区优选,划定102-石角围断裂带和新桥-下庄断裂带夹持区为“攻深”靶区,有效深度为-500 m以下,将冬瓜岭岩体内部及坪田盆地区定为“探新”靶区,并划定出1个“早期高温铀矿化勘查区”,有望大大拓展下庄矿田的找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型铀矿 加里东期 靶区优选 下庄铀矿田 南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北仁差盆地早侏罗世花岗岩基底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汤谨晖 娄峰 +1 位作者 甘炳艳 黄文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89-997,共9页
钻探勘查揭露表明,粤东北仁差盆地基底主要由古生代变质岩和文象花岗岩组成。为进一步查明其基底岩体形成的时代,提高对该地区地质演化的认识,对盆地内2个勘查钻孔内的文象花岗岩岩心取样,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测得谐和年龄... 钻探勘查揭露表明,粤东北仁差盆地基底主要由古生代变质岩和文象花岗岩组成。为进一步查明其基底岩体形成的时代,提高对该地区地质演化的认识,对盆地内2个勘查钻孔内的文象花岗岩岩心取样,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测得谐和年龄为179±1Ma和186Ma。此结果表明,仁差盆地基底文象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期,即其为燕山期第一幕岩浆活动的产物。此年龄不仅加深了对仁差盆地形成演化的认识,也为粤东北地区早侏罗世时期缺乏岩浆岩活动的报道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差盆地 基底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早侏罗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博故图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预测 被引量:6
9
作者 姚铁 周勇 +4 位作者 杜展军 王永平 朱成阳 阎学欣 赵振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5-283,共9页
博故图金矿床位于西天山石炭纪—二叠纪裂谷带中,其矿体赋存于构造破碎带内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碎屑岩、石英钠长斑岩及辉绿岩中。矿体受东西向基底断裂和北西向次级张扭性断裂带控制,对围岩没有选择性。与金矿化紧密相关的蚀变类型为硅... 博故图金矿床位于西天山石炭纪—二叠纪裂谷带中,其矿体赋存于构造破碎带内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碎屑岩、石英钠长斑岩及辉绿岩中。矿体受东西向基底断裂和北西向次级张扭性断裂带控制,对围岩没有选择性。与金矿化紧密相关的蚀变类型为硅化、黄铁矿化、毒砂矿化、泥化、绿泥石化。依据火试金分析结果圈定金矿体42条,矿体长45~1050 m,斜深34~670 m,平均厚度1.31~9.49 m,最大35.2 m,平均品位1.2~3.46×10-6,最高品位40×10-6,矿床平均品位2.01×10-6,金资源量(控制+探明+推测)达大型,矿床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金矿带上发育金、砷、银、钼等元素异常,矿体位于激电高极化率异常梯度带上,物、化探综合勘查成果显示Ⅰ号金矿带及其外围仍有很大找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 博故图金矿 浅成低温热液 找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山南金鲁西蛇绿岩U-Pb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海辉 张高庆 王伟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246-252,共7页
西藏山南金鲁西铬铁矿地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位于雅江铬铜金铂钯成矿带西段,紧邻国内最大的罗布莎铬铁矿区,矿床形成于地幔橄榄岩内,铬铁矿多呈豆荚状、浸染状产于超基性岩体内。金鲁西铬铁矿含矿岩体的成岩年龄为(154.9±2.0)... 西藏山南金鲁西铬铁矿地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位于雅江铬铜金铂钯成矿带西段,紧邻国内最大的罗布莎铬铁矿区,矿床形成于地幔橄榄岩内,铬铁矿多呈豆荚状、浸染状产于超基性岩体内。金鲁西铬铁矿含矿岩体的成岩年龄为(154.9±2.0)Ma,罗布莎铬铁矿含矿岩体成岩年龄为(162.9±2.8)Ma。通过U-Pb同位素年龄测定,对金鲁西和罗布莎岩体的年龄和成矿背景进行了对比,分析显示两者具有相近的形成时代和相似的构造环境,经历了相似的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鲁西铬铁矿 U-PB同位素年龄 形成时代 演化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SS技术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及可靠性分析——以广东省粤北矿产勘查区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石坤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381-385,共5页
将GNSS静态和动态测量技术用于广东省粤北矿产勘查,建立该矿产勘查区首级E级静态控制网,并对该控制网的精度进行分析。在首级控制网基础上,将GNSS RTK(动态测量)技术用于矿产勘查各阶段测量中,并对各阶段GNSS RTK测量精度进行了详细地... 将GNSS静态和动态测量技术用于广东省粤北矿产勘查,建立该矿产勘查区首级E级静态控制网,并对该控制网的精度进行分析。在首级控制网基础上,将GNSS RTK(动态测量)技术用于矿产勘查各阶段测量中,并对各阶段GNSS RTK测量精度进行了详细地测试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GNSS技术较传统测绘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实时性强等优点,完全满足矿产勘查各阶段测量的精度要求,并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矿产勘查和开发的测绘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技术 矿产勘查 测绘应用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浩特地区白垩系大磨拐河组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欣杰 周永洪 +4 位作者 李沅柏 甘晓露 王涛 李树才 张亮元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44,共6页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西南覆盖区经横向及垂向调查,发现了一套以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和页岩为主,并夹有煤层的地层,通过岩性组合对比,将其岩石地层单位厘定为大磨拐河组;并在该组二段发现了大量的孢粉化石,其组合面貌特征与我国北方早白...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西南覆盖区经横向及垂向调查,发现了一套以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和页岩为主,并夹有煤层的地层,通过岩性组合对比,将其岩石地层单位厘定为大磨拐河组;并在该组二段发现了大量的孢粉化石,其组合面貌特征与我国北方早白垩世早期的分子面貌特征十分接近,其时代应为早白垩世Berriasian-Valanginian期;在该组二段还发现了叶肢介和狼鳍鱼化石,表现出了明显的早白垩世中期的特色,其时代应为早白垩世Barremian期。通过孢粉、叶肢介、鱼化石生物地层确定大磨拐河组的时间跨度为早白垩世Berriasian-Barremian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磨拐河组 早白垩世 孢粉组合 叶肢介 锡林浩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赞比亚西北省索卢韦齐县铜钴多金属矿地质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俊杰 冯志军 苏承建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S1期119-122,共4页
赞比亚西北省索卢韦齐县铜钴多金属矿主要存在三种矿化类型,第一种是层控型铜矿,矿石矿物为黄铜矿、黝铜矿、辉铜矿,多呈条带状、透镜状等形态,平行黑云石英片岩和二云石英片岩的片理展布;第二种为沉积型铜矿,受到背斜和穹窿的控制,含... 赞比亚西北省索卢韦齐县铜钴多金属矿主要存在三种矿化类型,第一种是层控型铜矿,矿石矿物为黄铜矿、黝铜矿、辉铜矿,多呈条带状、透镜状等形态,平行黑云石英片岩和二云石英片岩的片理展布;第二种为沉积型铜矿,受到背斜和穹窿的控制,含矿岩系主要为加丹加超群(Katanga)下部罗安组(Roan)页岩、砂岩,金属矿物主要为水胆石、孔雀石、蓝铜矿,多呈星点状、浸染状、斑杂状、团块状等分布在含矿页岩、砂岩中;第三种是热液型铜矿,充填在加丹加超群及其更老的地层中,矿化类型为黄铜矿黄铁矿石英脉型,一般为小型脉状矿床。该类型矿床可与前两类矿床叠加,使矿石品位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控型铜矿 沉积型铜矿 热液型铜矿 赞比亚西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紫金县钼多金属矿床控矿因素分析及找矿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承建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S1期25-31,共7页
研究区主要控矿因素是构造作用和岩浆作用。褶皱或断裂处,以及接触带形态上隆位置都是成矿有利的位置。矿体受到云英岩化带的控制,云英岩化带可以作为一个主要的找矿标志;岩相转变地带及不整合面与黑云母花岗岩按触带列为重点找矿地区;... 研究区主要控矿因素是构造作用和岩浆作用。褶皱或断裂处,以及接触带形态上隆位置都是成矿有利的位置。矿体受到云英岩化带的控制,云英岩化带可以作为一个主要的找矿标志;岩相转变地带及不整合面与黑云母花岗岩按触带列为重点找矿地区;断层两侧砂岩、砂页岩、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中可选用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确定有利找矿靶区。钼元素在矿化中以硫化物的形式出现,并常与黄铁矿共生,可引起明显的激电异常,而钨元素与硅化有直接关系,造成高阻异常是找矿的标志,故可布设适当的电法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紫金县 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矿周边典型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管控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导玉 王娥 +1 位作者 李淑萍 孔令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0-188,共9页
矿业开采和选冶容易给生态环境带来污染风险,尤其是对周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以某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开矿和选矿场周边地块为研究对象,对该场地周边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污染指数模型进行分析,探明周边土壤... 矿业开采和选冶容易给生态环境带来污染风险,尤其是对周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以某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开矿和选矿场周边地块为研究对象,对该场地周边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污染指数模型进行分析,探明周边土壤重金属主要污染源和污染原因,并针对污染原因提出管控措施建议.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块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重金属检出率为83%,主要特征污染物为砷、镉、锌、铜、铅5种重金属,超出筛选值样本率为37%,未发现超出管控值,其中以砷和镉的污染风险影响最为明显.该地块中污染程度明显的是选矿场和运输通道,且对下游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一定的污染,选矿场生产和运输是导致重金属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随河流表面水体扩散是重金属污染迁移扩散的主要方式.因此,建议加强生产和运输过程特征重金属污染环境的管控,并加强周边尤其是下游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监测,对污染土壤进行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 重金属 土壤 污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永平水泄纸房河Cu-Co矿区发现金矿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志军 薛传东 +2 位作者 魏爱英 王维 李国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709,共3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永平水泄Cu-Co矿集区位于滇西兰坪盆地南端西缘,先后勘查发现了约17个中小型Cu-Co或Cu矿产地(图1 a、b)。笔者先后对水泄矿集区内的纸房河、小团山、阿林等Cu-Co、Cu矿床(点)(图1b)进行了系统的地质调查和勘查评价... 1研究目的(Objective)永平水泄Cu-Co矿集区位于滇西兰坪盆地南端西缘,先后勘查发现了约17个中小型Cu-Co或Cu矿产地(图1 a、b)。笔者先后对水泄矿集区内的纸房河、小团山、阿林等Cu-Co、Cu矿床(点)(图1b)进行了系统的地质调查和勘查评价工作,首次在纸房河矿床发现具工业价值的富Au矿床(体),小团山和阿林矿区也显示出较好的成矿潜力。本次勘查发现的Au矿床(体)是该矿集区近30年来的重大找矿突破,为区内老矿山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结合控矿构造、矿化组合及围岩地层的地质特征,深入分析Au矿化与Cu-Co矿化的时空联系,明确其主要控矿因素,为下一步的Au矿勘查指明方向,同时也为青藏高原东南缘Cu-Co-Au矿产资源评价和找矿预测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评价 控矿构造 地质调查 找矿预测 成矿潜力 滇西兰坪盆地 纸房 青藏高原东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镁复合材料处理稀土冶炼放射性废水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冠超 徐志良 +5 位作者 温丽容 孙功明 王战勇 毕明亮 李小燕 李琨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6-156,共11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钴镁复合材料,运用SEM、XRD、FTIR和XPS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并探究了去除时间、溶液pH、离子强度、U(Ⅵ)初始浓度、固液比、反应温度对复合材料去除废水中U(Ⅵ)性能的影响。吸附试验表明,在去除时间30 ...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钴镁复合材料,运用SEM、XRD、FTIR和XPS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并探究了去除时间、溶液pH、离子强度、U(Ⅵ)初始浓度、固液比、反应温度对复合材料去除废水中U(Ⅵ)性能的影响。吸附试验表明,在去除时间30 min、溶液pH为4.0、固液比6.0 g/L、反应温度75℃的条件下,钴镁复合材料对水中U(Ⅵ)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约100%。等温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并且是一个自发且不可逆的吸热反应过程。根据最佳吸附条件,将钴镁复合材料应用于广东省某稀土冶炼放射性废水中U(Ⅵ)的去除,结果表明,U(Ⅵ)去除率为98.1%,处理后的废水铀含量达到《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451—2011)排放标准要求,该复合材料在伴生放射性矿含铀酸性废水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镁复合材料 吸附 稀土冶炼放射性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B_(12)改性纳米零价镍去除溶液中U(Ⅵ)的机理
18
作者 付晓辉 李冠超 +4 位作者 王昱莹 李小燕 黄希 刘小亮 胡伟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0,共6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维生素B_(12)改性的纳米零价镍(VB_(12)@nZVNi),运用SEM-EDS、Zeta、XPS对材料进行表征,研究其形貌特征,并对VB_(12)@nZVNi去除U(Ⅵ)的机理进行等温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VB_(12)@nZVNi对U...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维生素B_(12)改性的纳米零价镍(VB_(12)@nZVNi),运用SEM-EDS、Zeta、XPS对材料进行表征,研究其形貌特征,并对VB_(12)@nZVNi去除U(Ⅵ)的机理进行等温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VB_(12)@nZVNi对U(Ⅵ)的去除包括吸附和还原两种方式,其吸附过程很好地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理论最大吸附容量高达670.6 mg/g。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吸附过程是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并存,为表面单层吸附且离子间没有相互作用。还原反应符合准一级还原动力学模型,维生素B_(12)中的Co可促进Ni^(0)对U(Ⅵ)的还原。VB_(12)@nZVNi材料的合成方法简便、环境友好、去除效果好,在含U(Ⅵ)废水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镍 维生素B_(12)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降雨条件下南方某城市土壤中铀的迁移转化机制
19
作者 漆文斌 李冠超 +4 位作者 杨波 孙功明 高柏 方正 史天成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159,共9页
土壤中放射性核素铀是主要天然辐射贡献者之一,当土壤中铀含量异常时其化学毒性和放射性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城市是人口高密度区,明确土壤中铀含量水平是城市放射性地质调查重要工作,为城市规划区及潜在规划区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土壤中放射性核素铀是主要天然辐射贡献者之一,当土壤中铀含量异常时其化学毒性和放射性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城市是人口高密度区,明确土壤中铀含量水平是城市放射性地质调查重要工作,为城市规划区及潜在规划区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以某城市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和模拟降雨动态淋滤试验方式,对城市放射性地质调查土壤中铀迁移转化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Cu离子使土壤铀吸附率下降9.7%;初始铀浓度、吸附时间、粒径大小表明定量土壤中吸附铀酰离子的负点电荷有限;pH为4~6的土壤吸附铀能力最强。SEM分析表明,吸附铀酰后,土壤表面由凹凸不平变为平滑、孔隙度减少及变小。铀在不同pH下的淋洗动力学均符合双常数动力学程,土壤表面对铀的释放表现为一定的微曲线性特征。在pH为4~6自然酸性条件下,当溶液中铀含量大于土壤时,土壤会吸附溶液中铀酰离子;当溶液中铀含量小于土壤时,土壤中铀酰离子易释放到溶液中。该研究为城市放射性地质调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放射性 淋滤试验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铀矿控矿断裂活动年代学特征与找矿规律——以南雄断裂带为例
20
作者 赵佳楠 刘冲昊 +3 位作者 邱际玮 苏宏亮 崔永春 曾凡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8-171,共14页
为研究粤北地区铀矿控矿断裂活动特征和控矿规律以指导找矿,以南雄盆地北缘南雄断裂带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剖面调查、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和显微构造变形分析,讨论南雄断裂带活动特征和铀矿找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南雄盆... 为研究粤北地区铀矿控矿断裂活动特征和控矿规律以指导找矿,以南雄盆地北缘南雄断裂带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剖面调查、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和显微构造变形分析,讨论南雄断裂带活动特征和铀矿找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南雄盆地北缘南雄断裂带在三叠纪的构造变形特征以韧性变形为主,岩浆期后热液石英脉和长英质脉于晚三叠世交切断裂带内花岗质糜棱岩和糜棱岩化花岗岩,脉体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30.2±1.7)Ma、(228.9±5.8)Ma和(210.0±2.1)Ma;断裂带内发育典型韧性变形显微构造特征,韧性变形运动特征以左行剪切为主,且具有高温变形和中低温变形2个阶段。认为南雄盆地北缘南雄断裂带内210 Ma韧性变形区段不具备铀矿质沉淀的临界转换成矿机理条件,推断125~120 Ma和110~105 Ma韧性变形强烈并叠加同期区域伸展运动、基性岩脉侵入和铀矿化特征的区段可能是铀成矿有利区段。分析结果为进一步提高诸广山南部整装勘查区铀资源量提供了可行的找矿思路和有效的铀矿查证区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 南雄断裂带 韧性变形 电子背散射衍射 锆石U-PB年代学 找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