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广东茂名市地表沉降监测研究
1
作者 徐力峰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8-296,共9页
地面沉降监测对城市发展与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遥感数据开展地面沉降监测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传统的InSAR、D-InSAR等技术具有一定的技术局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BAS-InSAR的方法,基于2015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广东茂名市的236景S... 地面沉降监测对城市发展与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遥感数据开展地面沉降监测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传统的InSAR、D-InSAR等技术具有一定的技术局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BAS-InSAR的方法,基于2015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广东茂名市的236景Sentinel-1A数据,获得了茂名市高新区、水东湾新区、滨海新区三个重点调查区的时序地表沉降结果。结果表明,高新区在2020年出现显著沉降,其余时间段形变较为平缓;水东湾新区在研究期间持续沉降,成为沉降最严重的区域,最大累计沉降超过320 mm;滨海新区在2023年前持续沉降,但2023年后沉降速率有所减缓。研究显示,茂名市地表形变主要受建筑工程活动、地下水开采及地质构造活动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当地政府制定防灾减灾策略和优化城市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地面沉降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SBAS-InSAR技术方法 Sentinel-1A 人类工程活动 茂名市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丘陵山区群发性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发育特征与危险性评价——以粤西高州马贵河流域为例
2
作者 沈秋华 王钧 +5 位作者 黎昊 宫清华 黎念卿 李景富 袁少雄 刘博文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0-552,共13页
文章以粤西高州马贵河流域“2010.9.21”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为例,从灾害链触发、传递和累积放大角度出发,分析该次灾害事件中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演化特征;基于小流域单元,从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启动条件、累积放大条件入手,建立以累... 文章以粤西高州马贵河流域“2010.9.21”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为例,从灾害链触发、传递和累积放大角度出发,分析该次灾害事件中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演化特征;基于小流域单元,从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启动条件、累积放大条件入手,建立以累积放大效应为导向的灾害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模型对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危险性进行评估,用实际调查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马贵河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具有多沟汇集,冲击力大,地形起伏度大等特点;在物源区,滑坡在失稳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经过短距离流动汇入泥石流支沟,多条泥石流支沟在沿途中接受滑坡汇集汇入主沟谷,经流通区势能加速后冲出沟口,在沟口低缓地形区产生大面积扇形堆积,造成居民房屋、农田等遭受严重淤积。2)马贵河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危险性以中危险性为主,仅1处小流域处在极高危险区。3)评价结果与实地调查结果高度一致,文章提出的考虑累积放大效应的灾害链危险性评估方法可靠,可以为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灾害链 危险性评估 累计放大效应 华南丘陵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动剖面探测法在城市轨道交通勘察中的应用及效果:以广州地铁十号线为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乔高乾 徐佩芬 +1 位作者 龙刚 凌甦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8582-8591,共10页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球物理勘测中一直面临抗干扰和精准探测难题。以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号线寺右新马路段地下人防构筑物探测为例,介绍了二维微动剖面(2D microtremor profile,2DMTP)探测技术的方法理论及其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察中的...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球物理勘测中一直面临抗干扰和精准探测难题。以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号线寺右新马路段地下人防构筑物探测为例,介绍了二维微动剖面(2D microtremor profile,2DMTP)探测技术的方法理论及其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效果。通过与钻探成果的对比分析,提出了2DMTP在城市轨道交通勘测、设计不同阶段的使用建议。结果表明:微动剖面探测方法非常适用于城市复杂强干扰的工作环境,能为轨道交通勘察设计、施工安全提供重要的依据,对提高工程地质勘察精度,降低勘探成本与施工风险,缩短建设工期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微动剖面探测(2DMTP) 城市轨道交通勘察 地下人防工程 广州地铁十号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运系统隧道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
作者 丁建勋 马德富 梁龙昌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673-676,共4页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功能,以及在监测项目中的应用及精度情况。实例证明该系统精度可靠、自动化程度高,保证了准确及时快速的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对同类工程应用有参考作用,具有良好的运用和推广前景。
关键词 隧道 TCA1800全站仪 自动变形监测系统 精度 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构造演化动力学机制探讨 被引量:16
5
作者 万志峰 夏斌 +1 位作者 徐力峰 李建峰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4-657,共4页
莺歌海盆地是在印支地块与华南地块缝合线上发展起来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其奇特的地质现象与复杂的动力学背景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关于其形成机制,目前主要有四种观点:"中国东部裂陷式"观点、"左旋走滑"观点、&q... 莺歌海盆地是在印支地块与华南地块缝合线上发展起来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其奇特的地质现象与复杂的动力学背景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关于其形成机制,目前主要有四种观点:"中国东部裂陷式"观点、"左旋走滑"观点、"右旋走滑"观点、"先左旋后右旋"观点。通过对该盆地区域地质背景、盆地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及沉积学综合分析,认为莺歌海盆地形成演化受印-藏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以及地幔上涌的影响,主要经历了古新世—早渐新世左旋拉分、晚渐新世—中新世热沉降、上新世—第四纪右旋拉分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构造演化 动力学机制 走滑拉分 热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挤压构造样式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郭峰 蔡周荣 +2 位作者 万志峰 徐力峰 梁正中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4-717,共4页
以J D Lowell的构造样式分类方案为基础,对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精细解释,指出该区主要发育5种挤压构造样式:断弯褶皱构造、断展褶皱构造、挤压背斜构造、断背斜构造、正反转构造。研究认为,沙河子组末期的西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导... 以J D Lowell的构造样式分类方案为基础,对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精细解释,指出该区主要发育5种挤压构造样式:断弯褶皱构造、断展褶皱构造、挤压背斜构造、断背斜构造、正反转构造。研究认为,沙河子组末期的西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导致郯庐断裂带大规模左旋走滑及营城组时期西太平洋正向俯冲与地幔上涌,是徐家围子断陷挤压构造样式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营城组沉积时期的火山活动,也是形成局部挤压的应力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构造样式 分布规律 动力学机制 徐家围子断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量机器人的高支模变形监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3
7
作者 卢松耀 梁龙昌 何广静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5-88,共4页
在高支模变形监测中,针对高支模结构复杂、事故突发等特点,提出了以高精密的测量机器人为主体的测量设备,通过自由设站混合基点网进行了高支模变形监测,为提高高支模变形预警自动化与智能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高支模 测量机器人 基准点 变形监测 变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秭归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马佳怡 谢淑云 +5 位作者 张默海 焦存礼 韩俊 鲍征宇 邬铁 张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4-87,共14页
白云岩化流体性质与成岩作用是近年来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研究的热点,研究白云岩的成因有利于进一步认识白云岩储层的形成机制并为优质储层的预测提供依据。通过岩石学、矿物学(X射线衍射)、地球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方法... 白云岩化流体性质与成岩作用是近年来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研究的热点,研究白云岩的成因有利于进一步认识白云岩储层的形成机制并为优质储层的预测提供依据。通过岩石学、矿物学(X射线衍射)、地球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方法,系统研究湖北秭归地区灯影组不同类型白云岩的成因,并分析了可能的白云岩化模式。样品的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秭归地区白云岩未受到陆源碎屑物质的影响,形成于气候干旱、海水咸度较大且氧化的沉积环境中;Sr含量特征显示白云岩发生了较为彻底的白云岩化,其成岩环境为温度较高的埋藏环境,成岩过程中未受到淋滤作用的影响;秭归地区白云岩化流体主要来源于海水。结合蒸发白云岩(萨布哈)及埋藏白云岩化模式解释了秭归地区泥微晶白云岩及晶粒白云岩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影组 地球化学 白云岩 成因模式 秭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硒的特征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姜磊 《绿色科技》 2011年第11期123-125,共3页
综述了土壤中Se的形态分布、有效性研究方面的进展,论述了不同形态的Se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对Se的有效性与土壤pH值、化学及矿物学组成、氧化还原状态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硒的形态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层特征对南海市发电厂的选址作用
10
作者 谢强鹏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24-29,共6页
本文以南海市发电A厂工程勘察成果为依据,对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勘察阶段、详细勘察阶段的岩土层特征进行描述、对比、评价,阐述其在各勘察阶段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岩土层 发电厂 厂址 选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湖区拉弄蛇绿岩枕状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11
作者 徐力峰 夏斌 +1 位作者 李建峰 钟立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5-113,共9页
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藏北湖区拉弄蛇绿岩中枕状玄武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Ba和放射性生热元素Th,且Rb变化混乱;Nb、Ta、Ti亏损,显示出TNT(Ta、Nb和Ti)的负异常现象,具有岛弧型火山岩的特点;而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图中显... 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藏北湖区拉弄蛇绿岩中枕状玄武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Ba和放射性生热元素Th,且Rb变化混乱;Nb、Ta、Ti亏损,显示出TNT(Ta、Nb和Ti)的负异常现象,具有岛弧型火山岩的特点;而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图中显示平坦型曲线,玄武岩的(La/Yb)N和(Ce/Yb)N比值同N-MORB接近,表现出N-MORB的特征。通过对其构造环境的判别,并结合蛇绿岩与相邻地质体的关系,提出拉弄蛇绿岩可能是北侧的新特提斯洋在中晚侏罗世向南俯冲消减过程中,在其后缘诱发拉张作用引起次级弧后扩张,形成了新的俯冲带之上的弧后盆地大洋岩石圈,并在后来的拼贴过程中蛇绿岩构造就位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弧后盆地 蛇绿岩 拉弄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