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湛江水产品加工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3
1
作者 胡亚丽 周春霞 洪鹏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07-113,共7页
湛江水产品资源丰富,但加工比例低,且以冷冻粗加工为主,原料利用率低,加工技术科技含量低,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加工过程中产品品质变化明显,水产品兽药残留现象突出,流通渠道单一。为了提高水产资源利用率,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促进产业快... 湛江水产品资源丰富,但加工比例低,且以冷冻粗加工为主,原料利用率低,加工技术科技含量低,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加工过程中产品品质变化明显,水产品兽药残留现象突出,流通渠道单一。为了提高水产资源利用率,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促进产业快速发展,研究对比了国内外水产品加工现状,从资源利用率、加工技术、设备、销售流通渠道、安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湛江未来水产品加工业高效、环保、高技术含量、多渠道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 水产品加工 行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腥味物质的形成及脱腥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2
作者 洪伟 周春霞 +3 位作者 洪鹏志 杨萍 王云 漆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86-389,399,共5页
水产品的腥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水产品的加工和消费,研究水产品腥味物质的产生及脱腥技术对于水产加工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水产原料及其制品中腥味物质的种类、形成机理及脱除方法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水产品的脱腥研究... 水产品的腥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水产品的加工和消费,研究水产品腥味物质的产生及脱腥技术对于水产加工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水产原料及其制品中腥味物质的种类、形成机理及脱除方法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水产品的脱腥研究及高价值水产制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腥味成分 腥味形成机理 脱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3种水产品中的T-2毒素与HT-2毒素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小博 施琦 +5 位作者 王雅玲 廖建萌 刘阳 吴移山 高平 励建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64-169,共6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快速检测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和黄金贝中的T-2毒素与HT-2毒素方法。以10 mL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溶剂,振荡提取,无水硫酸钠除水,定量移取5 mL提取液氮气吹干后用1 mL含有0.1%甲酸的甲醇-5 mmol/L乙酸铵溶液(3...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快速检测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和黄金贝中的T-2毒素与HT-2毒素方法。以10 mL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溶剂,振荡提取,无水硫酸钠除水,定量移取5 mL提取液氮气吹干后用1 mL含有0.1%甲酸的甲醇-5 mmol/L乙酸铵溶液(3∶7,V/V)复溶,正己烷脱脂净化,基质匹配法外标定量。3种水产品中T-2毒素和HT-2毒素的检出限分别为2μg/kg和4μg/kg。T-2毒素质量浓度为2~100 ng/mL,HT-2毒素质量浓度为4~2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在3种样本中进行3个水平添加实验(n=6),T-2毒素回收率为84.3%~109.9%,HT-2毒素的回收率为90.9%~103.2%。T-2毒素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0%~8.7%,HT-2毒素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6%~10.6%。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好、精密度高,适用于3种代表性水产品中T-2与HT-2毒素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HT-2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水产品中大肠菌群的分离鉴定与分类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聂芳红 谢日东 +1 位作者 雷晓凌 丁秀琼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6-170,F0003,共6页
水产品中大肠菌群超标现象较为常见,为了更好地控制水产品中微生物安全,对湛江部分水产品中的大肠菌群进行分离、鉴定和分类研究。2012年11月2013年1月,从湛江地区采集及获得的55份大肠菌群阳性水产品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65株菌,通过常... 水产品中大肠菌群超标现象较为常见,为了更好地控制水产品中微生物安全,对湛江部分水产品中的大肠菌群进行分离、鉴定和分类研究。2012年11月2013年1月,从湛江地区采集及获得的55份大肠菌群阳性水产品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65株菌,通过常规生化鉴定和VITEK2系统鉴定,最终确定63株分别属于8种大肠菌群,其中弗氏柠檬酸杆菌24株、大肠埃希氏菌14株、阴沟肠杆菌1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7株、其他大肠菌类型5株,分别占菌株鉴定总数的38.10%、22.22%、20.63%、11.11%、7.93%,另有2株细菌未鉴定出所属大肠菌类型。不同种类水产品均检出弗氏柠檬酸杆菌;冻罗非鱼片大肠菌群主要为弗氏柠檬酸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占本样品检出菌株的77.27%;而鲜活对虾和贝类大肠菌群类型主要为弗氏柠檬酸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占本类样品检出菌株的65.79%;对于冷冻水产品,均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未经加工的水产品较加工水产品大肠菌群种类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大肠菌群 鉴定 菌群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SPE-HPLC检测水产品5种丁香酚麻醉剂的残留量 被引量:9
5
作者 何洪健 黄和 +3 位作者 高平 刘亚 蒋志红 曹湛慧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9-44,67,共7页
釆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检测水产品中5种丁香酚类麻醉剂残留的方法。分别使用丁香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作为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和交联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制成萃取柱。通... 釆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检测水产品中5种丁香酚类麻醉剂残留的方法。分别使用丁香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作为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和交联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制成萃取柱。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得出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的最佳比例14.5523.21;样品溶剂选择甲醇能使5种丁香酚类化合物回收率达到90%;洗脱剂选择91的甲醇乙酸溶液能够使5种丁香酚类化合物回收率达90%以上;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均为0.05-10μg/mL,相关系数为0.999 83-0.999 97,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5种丁香酚类麻醉剂的定量限为0.05 mg/kg。该方法对样品的回收率为82.04%-99.29%,RSD为0.06%-3.96%。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简单便于操作、准确快速、操作可行性高、有机溶剂耗量少等特点,可用于水产品中5种丁香酚类麻醉剂残留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水产品 丁香酚类麻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鲳鱼加工与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1
6
作者 涂雨晨 林海生 +1 位作者 高加龙 钟赛意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0-196,共7页
金鲳鱼(Trachinotus ovatus)是中国南海主要的经济养殖鱼类之一。随着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金鲳鱼产量逐年上升,其保活流通、保鲜及其精深加工对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综述了金鲳鱼的保活流通、低温保鲜、非热加工、生物保... 金鲳鱼(Trachinotus ovatus)是中国南海主要的经济养殖鱼类之一。随着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金鲳鱼产量逐年上升,其保活流通、保鲜及其精深加工对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综述了金鲳鱼的保活流通、低温保鲜、非热加工、生物保鲜、鱼糜加工、罐头加工、腌制烟熏加工、金鲳鱼蛋白高值化加工、预制食品和副产物(鱼头、鱼骨、内脏蛋白酶、鱼油和胶原蛋白)高值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各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鲳鱼 加工技术 副产物高值化利用 保活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技术在虾类保鲜与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书成 郭明慧 +3 位作者 黄万有 陈亚励 吉宏武 郝记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76-383,390,共9页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利用超高压技术在虾类杀菌、钝化多酚氧化酶、消除过敏原、脱壳、提取虾青素以及对肌肉色泽、p H、水分含量、蛋白质、风味、质构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阐述,深入分析其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并提出今后研究...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利用超高压技术在虾类杀菌、钝化多酚氧化酶、消除过敏原、脱壳、提取虾青素以及对肌肉色泽、p H、水分含量、蛋白质、风味、质构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阐述,深入分析其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并提出今后研究的关键技术与发展方向,为超高压技术在虾类保鲜与加工中的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虾类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粤地区霉变水产饲料真菌毒素污染现状及毒性评价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小博 王雅玲 +5 位作者 王润东 吕鹏莉 孙力军 刘晓燕 施琦 毕思远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1-958,共8页
为了解广东地区水产饲料中真菌毒素的最新污染状况,评价霉变水产饲料的毒性效应,探明其对生物机体的损害效应。在我国南粤地区随机采集鱼、虾饲料共120份,采用ELISA法检测4种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AFB1)、T-2毒素、呕吐毒素(DON)、赭... 为了解广东地区水产饲料中真菌毒素的最新污染状况,评价霉变水产饲料的毒性效应,探明其对生物机体的损害效应。在我国南粤地区随机采集鱼、虾饲料共120份,采用ELISA法检测4种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AFB1)、T-2毒素、呕吐毒素(DON)、赭曲霉毒素(OTA)的含量,选取不同污染程度(达标、轻度、中度和重度)的鱼、虾饲料各4份,采用小鼠毒理学方法评价其生物毒性。结果发现:水产饲料真菌毒素污染率较高(多种毒素并存现象较为普遍),其中AFB1,T-2,DON等3种毒素污染最为普遍,OTA污染较轻,T-2检测浓度最大(11 928.00μg·kg^(-1));小鼠体质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器官指数略有下降,脾、肾下降较为明显;淋巴细胞、血红蛋白及大血小板比率显著下降(P<0.05);精子畸形率和微核率随剂量增加而升高,血液生化指标差异显著(P<0.05)。广东地区霉变水产饲料真菌毒素污染严重,T-2含量最高;霉变饲料对小鼠脾、肾、肝器官损害显著,对小鼠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具有损害作用,并具有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饲料 霉变 真菌毒素 污染调查 毒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固态发酵改良海红米速食粥品质特性的研究
9
作者 崔善华 罗轩全 +5 位作者 杨斐然 邱凡琳 陈枳宏 张迪 吉宏武 刘书成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70-276,共7页
该研究旨在探究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对海红米速食粥品质特性的改良效果。以海红米为研究对象,采用挤压膨化技术制备速食粥,通过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其进行固态发酵,并探究固态发酵对海... 该研究旨在探究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对海红米速食粥品质特性的改良效果。以海红米为研究对象,采用挤压膨化技术制备速食粥,通过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其进行固态发酵,并探究固态发酵对海红米速食粥营养及品质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经过微生物固态发酵后,海红米速食粥直链淀粉含量减少了50.89%,淀粉支/直比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分别提高了14.92%和16.59%,有机硒含量和硒生物利用度提高了60.51%和2.54倍,粥体色泽基本不变,复水时间降低17.30%,其糊化特性和感官品质均得到显著改善;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结果表明固态发酵降低了变性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及凝胶化终止温度,吸收焓值降低16%;固态发酵后速食粥微观结构发生了改变,表面粗糙,分布有裂痕和微孔。综上,微生物固态发酵显著提升了海红米速食粥的理化及品质特性,为海红米的高值化利用和精深加工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红米 速食粥 微生物固态发酵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干燥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书成 张常松 +4 位作者 张良 吉宏武 章超桦 邓楚津 高加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10-414,共5页
超临界CO_2干燥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刚刚起步。简单介绍了常见的食品物料的干燥方法,超临界CO_2干燥的发展历史和分类,重点综述了超临界CO_2干燥食品物料的可行性、干燥过程和特点以及超临界CO_2干燥在食品加工领域的研究进展等... 超临界CO_2干燥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刚刚起步。简单介绍了常见的食品物料的干燥方法,超临界CO_2干燥的发展历史和分类,重点综述了超临界CO_2干燥食品物料的可行性、干燥过程和特点以及超临界CO_2干燥在食品加工领域的研究进展等,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干燥 食品加工 干燥过程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鲳鱼鱼糜制品加工工艺优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和 王娜 +1 位作者 陈良 吴文龙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3-198,共6页
以金鲳鱼鱼糜凝胶为研究对象,利用部分因子试验从漂洗时间、漂洗次数、擂溃方式、加热时间1、加热温度1、加热时间2、加热温度2七因素中筛选出5个对金鲳鱼鱼糜制品的凝胶强度和白度影响显著的因素,即漂洗时间、漂洗次数、擂溃时间、加... 以金鲳鱼鱼糜凝胶为研究对象,利用部分因子试验从漂洗时间、漂洗次数、擂溃方式、加热时间1、加热温度1、加热时间2、加热温度2七因素中筛选出5个对金鲳鱼鱼糜制品的凝胶强度和白度影响显著的因素,即漂洗时间、漂洗次数、擂溃时间、加热时间1及加热时间2。通过最陡爬坡试验逼近该5个因素的最大响应区域,最后利用中心复合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显著的因素,结果表明:漂洗时间3min,漂洗5次,擂溃21min,第1次加热10min,第2次加热10min,所得鱼糜凝胶强度为10 728.16g·mm;漂洗时间4min,漂洗6次,擂溃22min,第1次加热11min,第2次加热10min,优化后白度为7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鲳鱼 鱼糜 凝胶强度 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蛋白的提取及其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晶晶 郑惠娜 +2 位作者 章超桦 郝记明 张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1期3401-3403,3422,共4页
综述了水产蛋白的提取方法和物理方法、化学方法、酶法及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在水产蛋白的改性的应用及最新进展。
关键词 水产蛋白 提取方法 蛋白改性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市水产养殖业出口现状调查及建议 被引量:1
13
作者 劳同奋 叶盛权 王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40-142,160,共4页
通过文献法追溯湛江水产养殖业的历史,调查、综述湛江水产养殖业出口的人力资源、养殖种类、养殖模式、养殖系统分布特征等,总结与分析近几年湛江出口养殖水产品的产量及其加工成品的对外贸易情况,讨论出口水产品养殖业在湛江地方经济... 通过文献法追溯湛江水产养殖业的历史,调查、综述湛江水产养殖业出口的人力资源、养殖种类、养殖模式、养殖系统分布特征等,总结与分析近几年湛江出口养殖水产品的产量及其加工成品的对外贸易情况,讨论出口水产品养殖业在湛江地方经济发展及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加强湛江出口水产品养殖业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 出口 水产养殖 调查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真菌毒素对养殖水产动物危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邱妹 邓旗 +2 位作者 房志家 王雅玲 孙力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7-726,共10页
真菌毒素污染水产饲料严重威胁水产动物健康,造成水产养殖业重大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综述了水产饲料中真菌毒素污染现状,真菌毒素对水产动物的毒性作用,及其在水产肉类和器官中的残留。真菌毒素对水产动物的不良影响主要包括食欲下降、... 真菌毒素污染水产饲料严重威胁水产动物健康,造成水产养殖业重大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综述了水产饲料中真菌毒素污染现状,真菌毒素对水产动物的毒性作用,及其在水产肉类和器官中的残留。真菌毒素对水产动物的不良影响主要包括食欲下降、器官损伤、免疫抑制等。真菌毒素在水产动物中残留具有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因此,全球对水产饲料及水产品中的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水产动物 真菌毒素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逆环境对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旗 温玉萍 +4 位作者 孙力军 王雅玲 蒲月华 孙东方 钟杰青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9年第3期19-25,共7页
为研究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加工环境中胁迫条件对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SP)形成生物被膜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玻璃试管法,以不锈钢片为接触面,研究不同时间下SP生物被膜的形成量和不同基质(虾汁液和LB液体培养基)... 为研究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加工环境中胁迫条件对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SP)形成生物被膜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玻璃试管法,以不锈钢片为接触面,研究不同时间下SP生物被膜的形成量和不同基质(虾汁液和LB液体培养基)中SP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SP生物被膜形成的120h内的动态过程。以改良的96微孔板法分别研究共存腐败菌或混合腐败菌(4种菌,共11种组合)、消毒剂(过氧化氢、84消毒液、次氯酸钠和乙酸,共4种)和抗菌脂肽对SP成膜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60h时,SP形成生物被膜的量最大;其在虾汁液中的成膜能力比LB培养基中的强,在基质浓度为0时仍可生成生物被膜。金黄杆菌、假单胞菌和摩根菌的存在会减弱SP被膜形成能力;共存体系中,多菌形成生物被膜的OD630值可达0.3~0.4,多菌成膜能力低于SP单菌成膜能力而高于其他3株单菌的成膜能力。乙酸可显著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0.3%次氯酸钠(NaClO)会促进被膜的形成;预作用于微孔的脂肽浓度和SP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呈剂量反应关系。上述结果说明,SP在常见的加工接触面不锈钢片上可形成成熟的生物被膜;SP成膜能力较强,在寡营养或消毒剂存在的环境中仍有一定的成膜能力,在与其他腐败菌共存的体系中也可形成较多的生物被膜;抗菌脂肽能够有效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本研究可为对虾加工环境中腐败菌生物被膜的危害识别和有效控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瓦氏菌 生物被膜 逆环境 胁迫 腐败菌 对虾 成膜能力 玻璃试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蚕运动饮料的制备及其对小鼠运动耐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国萍 陈自豪 叶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4-210,共7页
以双齿围沙蚕小分子酶解产物(小于5 kDa)作为原料研制沙蚕运动饮料。通过考察不同辅料、不同含量的沙蚕小分子酶解产物、不同的灭菌方式对饮料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影响并结合感官评价确定沙蚕运动饮料的最佳配方,并探究沙蚕运动饮料的... 以双齿围沙蚕小分子酶解产物(小于5 kDa)作为原料研制沙蚕运动饮料。通过考察不同辅料、不同含量的沙蚕小分子酶解产物、不同的灭菌方式对饮料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影响并结合感官评价确定沙蚕运动饮料的最佳配方,并探究沙蚕运动饮料的抗疲劳功效。实验结果表明,沙蚕运动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沙蚕小分子酶解产物(小于5 kDa)含量40%、白砂糖含量5%、罗汉果多糖含量0.02%、柠檬汁含量1.2%、磷酸二氢钾含量0.05%、磷酸二氢钠含量0.1%、NaCl含量0.05%(均为质量分数),其(质量浓度为2.25 mg/mL)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4.1%,IC_(50)值为0.8 mg/mL;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高剂量沙蚕运动饮料可显著(P<0.01)延长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低、中、高剂量沙蚕运动饮料均能显著增加小鼠肝糖原的含量(P<0.01)并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尿素氮含量(P<0.01),同时低剂量沙蚕运动饮料能显著降低小鼠血乳酸的含量(P<0.01),具有显著的抗疲劳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齿围沙蚕 小分子酶解产物 运动饮料 抗氧化 抗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格星虫体壁明胶的理化特征及功能特性分析
17
作者 庄毓秀 林海生 +5 位作者 秦小明 曹文红 陈忠琴 高加龙 郑惠娜 章超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26-234,共9页
以方格星虫为原料,分析体壁明胶(Sipunculus nudus body gelatine,SNBG)的结构与功能特性。热水法提取SNBG,分析其氨基酸组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质谱法、紫外光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SNBG结构进行表征;通... 以方格星虫为原料,分析体壁明胶(Sipunculus nudus body gelatine,SNBG)的结构与功能特性。热水法提取SNBG,分析其氨基酸组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质谱法、紫外光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SNBG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测定SNBG的等电点、热变性温度、乳化活性指数(emulsifying activity index,EAI)、乳化稳定性指数(emulsion stability index,ESI)、起泡能力(foam capacity,FC)、泡沫稳定性(foam stability,FS)和持油性(oil holding capacity,OHC)研究其功能特性,并测定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抑制酪氨酸酶活力。结果表明,热水提取SNBG富含甘氨酸(22.41%)、脯氨酸(6.62%)和疏水性氨基酸(27.89%),具有Ⅰ型胶原的亚基结构,且产生更多的小分子肽,纤维网状结构较少,出现不规则孔隙,形成光滑片状结构交联;光谱结果显示,SNBG在230 nm处有最大的紫外吸收峰,具有部分三螺旋结构,热水提取过程中大部分解折叠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结构;此外,SNBG的热变性温度为42.70℃,等电点为4.37;10 mg/mL的SNBG,pH值为6时,EAI、ESI、FC、FS和OHC分别为99 m^(2)/g、40 min、60%、5.88%和12.67 g/g;SNBG在1~5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抗氧化活性与抑制酪氨酸酶活力呈浓度依赖关系,并且5 mg/mL的SNBG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酪氨酸酶抑制率分别为30.46%和78.61%。综上所述,SNBG部分三螺旋结构解旋以光滑片状结构交联,具有抗氧化和抑制酪氨酸酶活力且功能特性较好,该研究可为SNBG在食品及化妆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格星虫 明胶 结构表征 功能特性 抑制酪氨酸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贮藏对凡纳滨对虾肌肉质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邱泽锋 张良 +3 位作者 曾伟才 简卓英 高加龙 刘书成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年第5期63-67,共5页
采用质构仪TPA模式对冷冻贮藏条件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肌肉的硬度、黏附性、弹性、咀嚼性、胶黏性和凝聚性等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在-18℃和-50℃的贮藏条件下,随着贮藏期的延长,凡纳滨对虾肌肉的硬度、咀嚼性、胶黏性... 采用质构仪TPA模式对冷冻贮藏条件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肌肉的硬度、黏附性、弹性、咀嚼性、胶黏性和凝聚性等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在-18℃和-50℃的贮藏条件下,随着贮藏期的延长,凡纳滨对虾肌肉的硬度、咀嚼性、胶黏性和凝聚性均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弹性的变化不明显,而黏附性则有所上升。这表明冷冻贮藏凡纳滨对虾虽然能保证其较长的货架期,但其口感特征总体上持续下降,而温度越低越有利于保持其肌肉的质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冷冻贮藏 TPA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对无核白葡萄热风干燥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康彦 关志强 +1 位作者 李敏 吴宝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9-123,共5页
为研究预处理对无核白葡萄热风干燥特性的影响,用5 g/100 mL碳酸钾和0.6 g/100 mL橄榄油混合液浸泡无核白葡萄,进行不同干燥温度条件下的热风干燥实验。然后对4种常见的农产品薄层干燥模型进行非线性拟合,并比较评价决定系数(R2)、卡方(... 为研究预处理对无核白葡萄热风干燥特性的影响,用5 g/100 mL碳酸钾和0.6 g/100 mL橄榄油混合液浸泡无核白葡萄,进行不同干燥温度条件下的热风干燥实验。然后对4种常见的农产品薄层干燥模型进行非线性拟合,并比较评价决定系数(R2)、卡方(χ2)值和标准误差(RMSE)。结果表明:Parabolic模型更加适合描述无核白葡萄热风干燥水分比与干燥时间之间的关系。在干燥温度分别为50、60、70℃时,预处理组的干燥时间比对照组的干燥时间分别缩短33.3%、19.2%、15.4%。预处理组的无核白葡萄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分别提高47.4%、32.0%、32.4%;预处理组的平均活化能比对照组降低16.1%。预处理组葡萄干制品的复水率大于对照组。干燥前预处理可以缩短干燥时间、提高物料有效水分扩散系数、降低干燥活化能和保持干制品良好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预处理 干燥模型 水分扩散率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露的发酵新技术及风味改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0
作者 吴帅 杨锡洪 +2 位作者 解万翠 章超桦 丰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4-188,共5页
概述了影响鱼露特征风味的滋味和香气成分,分析了风味的形成机理,针对影响风味的主要因素,介绍了鱼露的传统发酵技术和发酵新技术,并指出了两类发酵技术的特点和不足,探讨了不同发酵技术对鱼露风味的影响,微生物和酶对鱼露风味的改良以... 概述了影响鱼露特征风味的滋味和香气成分,分析了风味的形成机理,针对影响风味的主要因素,介绍了鱼露的传统发酵技术和发酵新技术,并指出了两类发酵技术的特点和不足,探讨了不同发酵技术对鱼露风味的影响,微生物和酶对鱼露风味的改良以及鱼露的脱腥技术,最后对鱼露这一传统发酵调味料的产业化前景做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露 发酵新技术 风味 改良 脱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