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淹水条件下生物炭对污染土壤重金属有效性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4
1
作者 许超 林晓滨 +3 位作者 吴启堂 汤海涛 廖育林 秦晓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4-198,共5页
以生物炭为改良剂,采用淹水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添加量生物炭(BC)处理(1%,3%和5%)对污染土壤Zn、Cd、Pb、Cu有效性及养分含量的影响,并用毒性淋出试验(TCLP)法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生物炭土壤中交换态Zn、Cd、Pb... 以生物炭为改良剂,采用淹水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添加量生物炭(BC)处理(1%,3%和5%)对污染土壤Zn、Cd、Pb、Cu有效性及养分含量的影响,并用毒性淋出试验(TCLP)法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生物炭土壤中交换态Zn、Cd、Pb、Cu分别降低0.15%~24.11%,1.22%~16.09%,0.47%~21.51%,3.05%~77.30%,且表现为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其降低程度增大。TCLP态Zn、Cd、Pb、Cu含量分别降低0.74%~21.47%,6.67%~47.62%,2.02%~16.74%,0.29%~21.20%,且表现为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其降低程度增大。与对照相比,添加生物炭后土壤pH上升(-0.01)~0.35个单位,有机质、铵态氮和硝态氮分别增加0.09%~20.02%,1.59%~38.28%和2.74%~90.14%。土壤pH值与土壤交换态Cu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有机质含量与交换态Z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淹水条件下污染土壤中施用生物炭可降低重金属Zn、Cd、Pb和Cu的有效性和生态风险,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起到改良土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重金属 有效性 污染土壤 淹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氧气可获得性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秦晓波 李玉娥 +6 位作者 万运帆 高清竹 李勇 石生伟 廖育林 范美蓉 许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546-5555,共10页
为探讨土壤氧气可获得性(SOA)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多种管理措施影响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和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pH值及田间淹水深度(H)等3种SOA因子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甲烷(CH4)排放最集中的E... 为探讨土壤氧气可获得性(SOA)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多种管理措施影响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和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pH值及田间淹水深度(H)等3种SOA因子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甲烷(CH4)排放最集中的Eh值、pH值和H范围分别为-100—0mV、5<pH<6和1—5cm,3个范围内分别观测到48.8%、61.1%和77.0%的CH4排放,其中H对CH4排放影响最明显,单独由其就可解释37.8%的CH4排放通量(P<0.0001)。对于氧化亚氮(N2O),观测到较多的负通量,其纯排放最密集的3种SOA因子的范围分别是:0—100mV、5<pH<6和1—5cm,而200—300mV是其排放的临界Eh范围,高于此范围N2O排放极少。厌氧的反硝化过程是双季稻田N2O产生的主导过程。可为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和N2O排放 土壤氧气可获得性 氧化还原电位 土壤PH值 土壤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小流域源头村域土壤磷状况及流失风险
3
作者 林世奇 许超 +4 位作者 纪浩 刘郁葱 谢佳莹 种云霄 吴启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4期16578-16581,16612,共5页
[目的]调查小流域中村域土壤磷素状况及流失风险,为土壤磷素管理和生产实践提供指导。[方法]对粤东兴宁县石马河小流域源头石马镇马石村土壤的磷素含量、等温吸附特征及流失潜能(风险)进行分析。[结果]土壤全磷、速效磷、水溶性磷、生... [目的]调查小流域中村域土壤磷素状况及流失风险,为土壤磷素管理和生产实践提供指导。[方法]对粤东兴宁县石马河小流域源头石马镇马石村土壤的磷素含量、等温吸附特征及流失潜能(风险)进行分析。[结果]土壤全磷、速效磷、水溶性磷、生物有效磷、土壤磷溶液中磷和Mehlich 3-P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80~1 130、8.82~42.09、1.44~3.68、44.93~667.78、0.27~0.49和6.88~106.91 mg/kg。土壤可用Langmuir等温方程很好地拟合(R2=0.651*~0.995**)。土壤磷吸持饱和度平均为18.06%,为容易流失阀值(25%)的72.24%,其中4个土样的DPS已超过容易流失的阀值。[结论]石马河小流域源头村域土壤磷素具有较高的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风险川 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水条件下控释氮肥对污染红壤中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梁佩筠 许超 +2 位作者 吴启堂 卢镜钊 吴良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919-2929,共11页
采用淹水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水平(100、200和400 mg/kg,分别记为1、2、3)下普通尿素(PU)、硫包膜尿素(SCU)、树脂包膜尿素(PCU)和硫加树脂双层包膜尿素(SPCU)对污染红壤中Cd、Pb、Cu、Zn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包膜尿素对土壤pH... 采用淹水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水平(100、200和400 mg/kg,分别记为1、2、3)下普通尿素(PU)、硫包膜尿素(SCU)、树脂包膜尿素(PCU)和硫加树脂双层包膜尿素(SPCU)对污染红壤中Cd、Pb、Cu、Zn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包膜尿素对土壤pH值和水溶性SO24-含量有较大影响。各施氮处理红壤pH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除5 d时PU和60 d时SCU)而增加,不同包膜尿素对土壤中水溶性SO24-含量有较大影响,在同一施氮水平下不同包膜尿素处理间土壤pH值和土壤中水溶性SO24-含量差异较大。60 d培养期间PU、SCU、PCU和SPCU处理pH值比对照分别升高0.17—0.38、0.08—0.27、0.07—0.36和0.10—0.21;水溶性SO24-含量PU、SCU和PCU处理比对照分别升高39.5%—157.3%、40.9%—94.5%和7.55%—55.8%,而SPCU处理降低5.67%—90.7%。不同尿素类型和氮肥的施用量对红壤Cd、Pb、Cu和Zn有效性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60 d培养期间红壤有效态Cd含量以树脂包膜尿素100 mg N/kg下最低,其有效态Cd含量比对照显著降低20.7%—69.8%;有效态Pb、Cu和Zn含量以普通尿素400 mg N/kg下最低,其有效态Pb、Cu和Zn含量比对照分别显著降低17.0%—54.2%、18.5%—34.6%和15.6%—59.5%。随施氮量提高,PU处理有效态Cd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有效态Pb、Cu和Zn含量逐渐降低;SCU处理有效态Pb含量逐渐降低,有效态Cd、Cu和Zn含量变化规律不一致;PCU处理有效态Cd含量逐渐升高,有效态Pb、Cu和Zn含量变化规律不一致;SPCU处理有效态Cd、Pb、Cu和Zn含量逐渐降低。有效态Pb和Zn含量与pH值和水溶性SO24-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有效态Cd与水溶性SO24-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多重金属污染红壤中,可考虑不同控释氮肥的配合使用,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氮肥 红壤 重金属 有效性 淹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