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装阻隔性对鲜切菠萝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1
作者 莫春茹 张晗 胡长鹰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9-335,共7页
为探究包装阻隔性对鲜切菠萝贮藏期间的品质差异,采用不同阻隔性并命名S1(L)、S2(M)和S3(H)的包装袋对鲜切菠萝在4℃贮藏中的理化性质和风味物质进行分析,进一步通过气味阈值、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e value,OAV)探讨了特征风味物质浓... 为探究包装阻隔性对鲜切菠萝贮藏期间的品质差异,采用不同阻隔性并命名S1(L)、S2(M)和S3(H)的包装袋对鲜切菠萝在4℃贮藏中的理化性质和风味物质进行分析,进一步通过气味阈值、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e value,OAV)探讨了特征风味物质浓度与包装阻隔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2(M)有效抑制鲜切菠萝失重率和微生物的上升,延缓果实硬度、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的下降,减缓组织褐变。酯类是主要的风味物质并具有氧依赖性,醇类和酸类是主要的异味化合物并与包装阻隔性呈正相关。共有26种风味物质OAV≥1,其中丙烯酸甲酯、丁酸乙酯、戊酸乙酯、己酸甲酯、正己酸乙酯、3-甲硫基丙酸甲酯和辛酸甲酯与包装阻隔性显著相关(P<0.05)。高阻隔性包装不仅抑制了鲜切菠萝特征风味物质的合成,还促进了异味化合物的形成,S2(M)由于适宜的阻隔性对鲜切菠萝具有最佳的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菠萝 包装阻隔性 品质 挥发性化合物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GC-FID法检测食品包装纸中的矿物油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克亚 钟怀宁 +3 位作者 胡长鹰 陈燕芬 刘卓钦 王志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80-285,共6页
建立了食品包装纸中矿物油的固相萃取_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以正己烷:乙醇(v/v,1:1)为提取溶剂,对浸泡法、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提取三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和优化,提取液经硝酸银硅胶柱分离纯化,采用气相色谱法对食品纸包装材料中的... 建立了食品包装纸中矿物油的固相萃取_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以正己烷:乙醇(v/v,1:1)为提取溶剂,对浸泡法、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提取三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和优化,提取液经硝酸银硅胶柱分离纯化,采用气相色谱法对食品纸包装材料中的矿物油进行定量。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时间20min,提取次数2次,温度30℃,料液比(w:v)1:10效果最好。石蜡油在20-500mg]I∥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2.57mg/L和7.79mg/L,加标回收率为79.0%-86.5%,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0%,日内和日问精密度(RSD)均小于3.0%。应用此方法对六类食品包装纸中的矿物油进行检测,饼干外包装纸的矿物油含量最高,测定的矿物油舍量在160.8~6104.9me/kg之间。该方法灵敏,定量准确,操作简单,可用于食品包装纸中矿物油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包装纸 矿物油 固相萃取法 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聚乙烯复合包装中助剂对银向食品模拟物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田海娇 林勤保 +4 位作者 郭捷 李波 王蓉珍 刘国红 张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2,共5页
为探究纳米银-聚乙烯复合包装中添加剂对纳米银颗粒向食品模拟物迁移的影响,在20、40℃和70℃条件下分别将空白纳米银聚乙烯复合包装和含有助剂(抗氧化剂1076、抗氧化剂168、光稳定剂622和光稳定剂944)的纳米银聚乙烯复合包装在3g/1... 为探究纳米银-聚乙烯复合包装中添加剂对纳米银颗粒向食品模拟物迁移的影响,在20、40℃和70℃条件下分别将空白纳米银聚乙烯复合包装和含有助剂(抗氧化剂1076、抗氧化剂168、光稳定剂622和光稳定剂944)的纳米银聚乙烯复合包装在3g/100mL乙酸溶液和体积分数50%乙醇溶液两种食品模拟物中浸泡1~30h,然后蒸干定容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银的含量。结果表明:食品模拟物中银的加标回收率在84.19%-115.6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21%-8.75%之间;在8h内塑料中的添加剂会促进银向两种食品模拟物的迁移;同时银的迁移率会随着迁移温度的升高和迁移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直至平衡;平衡时,塑料中的添加剂反而阻碍银向这两种食品模拟物的迁移;银在酸性模拟物中的迁移率大于在酒精类模拟物中的迁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复合包装 食品模拟物 塑料添加剂 迁移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质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向Tenax和奶粉的迁移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楠 胡长鹰 +2 位作者 程娟 吴宇梅 王志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3-67,共5页
采用气相质谱联用对100、70与50℃条件下10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从微波纸和牛皮纸向脂肪类模拟物Tenax和奶粉中的迁移行为进行了研究。以温度、分子结构、纸张特性等为主要考虑因素,探究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迁移行为。结果表明,邻苯... 采用气相质谱联用对100、70与50℃条件下10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从微波纸和牛皮纸向脂肪类模拟物Tenax和奶粉中的迁移行为进行了研究。以温度、分子结构、纸张特性等为主要考虑因素,探究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迁移行为。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迁移行为受温度、时间、纸张特性、分子量等因素影响,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纸张克重及厚度减小、分子量的降低,最大迁移率越高,但迁移率也受到分子结构及迁移底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类 Tenax 奶粉 纸质包装材料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低密度聚乙烯复合食品包装薄膜的表征及性能 被引量:6
5
作者 艾茜 胡长鹰 +2 位作者 林勤保 王志伟 李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94-298,共5页
将纳米银(Ag)或助剂(光稳定剂783、抗氧剂B900)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添加到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基材中,再通过挤出机造粒,吹膜机吹塑成薄膜,即制得纳米Ag/LDPE复合食品包装薄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 将纳米银(Ag)或助剂(光稳定剂783、抗氧剂B900)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添加到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基材中,再通过挤出机造粒,吹膜机吹塑成薄膜,即制得纳米Ag/LDPE复合食品包装薄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分析了薄膜中纳米银的粒径分布情况;借助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分析了薄膜的表面微观形貌;对薄膜的力学拉伸性能、透湿性能、透光性、颜色做了相关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纳米银或光稳定剂783、抗氧剂B900会增加LDPE膜的粗糙度,降低LDPE膜的透光性;添加纳米银降低薄膜的断裂伸长率,增加LDPE膜的粗糙度,且使材料颜色偏暗偏黄;所添加的助剂对材料的颜色无影响,但会增加膜的粗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塑料助剂 低密度聚乙烯(LDPE) 表征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法测定铝塑复合食品包装中的9种重金属 被引量:19
6
作者 乔兆华 林勤保 +3 位作者 郭捷 宋欢 王蓉珍 薛圆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86-189,共4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铝塑复合食品包装容器中的9种重金属(铅、镍、镉、铬、铜、砷、锰、锌、钛)。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1~1.62μg/kg,定量限为0.03~5.35μg/kg,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在3个水平(20、50、100...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铝塑复合食品包装容器中的9种重金属(铅、镍、镉、铬、铜、砷、锰、锌、钛)。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1~1.62μg/kg,定量限为0.03~5.35μg/kg,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在3个水平(20、50、100μg/kg)进行添加实验,加标回收率在82.6%~119.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1%~12.3%之间。该方法快速、简便,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合于铝塑复合食品包装中的重金属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食品包装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比与紫外老化对PLA/PBAT包装膜性能及其中增塑剂乙酰柠檬酸三丁酯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钟怀宁 张明 +2 位作者 何金凤 林勤保 李泽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208,共7页
制备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LA/PBAT)复合食品包装薄膜,探究了配比和紫外老化时间对其性能及其中增塑剂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迁移的影响。制备了10∶90、20∶80、30∶70三种不同配比的PLA/PBAT复合薄膜,经过72、150、300 ... 制备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LA/PBAT)复合食品包装薄膜,探究了配比和紫外老化时间对其性能及其中增塑剂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迁移的影响。制备了10∶90、20∶80、30∶70三种不同配比的PLA/PBAT复合薄膜,经过72、150、300 h紫外老化时间后,对薄膜的拉伸强度、阻隔性、可见光透过率、结晶度等性能进行测试。借助GC-MS建立增塑剂ATBC的检测方法,探究不同配比及紫外老化时间对薄膜中ATBC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配比对力学性能、透光率无明显影响,30∶70配比薄膜的阻隔性及结晶度最优,ATBC迁移率最低,氧气透过率和水蒸气透过率分别为894 m L/(m^2·d·0.1 MPa)和520 g/(m^2·day),结晶度为5.99%,ATBC的迁移率为25%;紫外老化以后会破坏薄膜内部结构,同时使表面生成致密层,降低力学性能的同时阻碍了其中ATBC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薄膜 增塑剂 紫外老化 迁移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度对手机用纸浆模塑缓冲包装能量吸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岩 王志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43,共5页
基于动态冲击试验,分析了纸浆模塑制品在冲击高度为30 cm、50 cm、80 cm及相对湿度为50%、65%、80%、90%条件下的荷载-位移数据,建立了名义应力-应变曲线和能量吸收曲线。结果表明:冲击高度一定时,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纸浆模塑制品的名... 基于动态冲击试验,分析了纸浆模塑制品在冲击高度为30 cm、50 cm、80 cm及相对湿度为50%、65%、80%、90%条件下的荷载-位移数据,建立了名义应力-应变曲线和能量吸收曲线。结果表明:冲击高度一定时,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纸浆模塑制品的名义应力-应变曲线下移,弹性模量、屈曲临界应力明显下降,最佳能量吸收肩点向左下方移动,以RH=50%为基准,RH=65%、80%、90%时的平均第二屈曲临界应力分别下降14%、24%和42%;相对湿度一定时,随着冲击高度的增加,纸浆模塑制品的名义应力-应变曲线上移,弹性模量、屈曲临界应力明显提高,最佳能量吸收肩点向右上方移动,并且冲击高度的影响随相对湿度的增加显著增强;制品在承受冲击荷载时发生两次明显屈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浆模塑制品 相对湿度 名义应力 -应变曲 能量吸收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塑复合食品包装中的铝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乔兆华 单利君 +3 位作者 林勤保 宋欢 郭捷 王蓉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50-253,共4页
建立了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铝塑复合食品包装中的铝向食品模拟物迁移量的测定方法。采用两种食品模拟物(3%(w/v)乙酸、水),利用迁移机使食品模拟物与铝塑食品包装材料单面接触,在温度27±2、45、70℃下进行迁移实验... 建立了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铝塑复合食品包装中的铝向食品模拟物迁移量的测定方法。采用两种食品模拟物(3%(w/v)乙酸、水),利用迁移机使食品模拟物与铝塑食品包装材料单面接触,在温度27±2、45、70℃下进行迁移实验,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食品模拟物中的铝元素进行测定,得出迁移规律。随着迁移时间的延长,铝的最大迁移量都在增加;在实验温度区间,随着温度的升高,铝的迁移量也随之增加至迁移平衡。本方法适合用于铝塑复合食品包装中的铝向3%(w/v)乙酸溶液和蒸馏水两种食品模拟物迁移后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塑包装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nO/LDPE食品包装膜及食品模拟物中ZnO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史迎春 胡长鹰 黄金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9-233,共5页
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er,ICP-AES)及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ICP-MS)对纳米氧化锌/低密度聚乙烯(纳米Zn O... 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er,ICP-AES)及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ICP-MS)对纳米氧化锌/低密度聚乙烯(纳米Zn O/LDPE)薄膜及食品模拟物中Zn O含量的检测方法。根据EU10/2011选择30 g/L乙酸及超纯水为食品模拟物,将纳米Zn O/LDPE薄膜在40℃下浸泡10 d,测定食品模拟物中的Zn O含量。结果表明:Zn在0.03~100μg/L及0.1~5 m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不低于0.999 8,在低、中、高3个水平进行加标实验,加标回收率在91.2%~110.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3%~6.8%,方法在消解液、30 g/L乙酸及超纯水的检出限(LOD)分别为0.015 mg/L,0.03 mg/L及0.03μg/L,方法的定量限(LOQ)分别为0.05 mg/L,0.1 mg/L及0.1μg/L,方法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采用该方法测得,实验室3种自制纳米复合薄膜中Zn O含量分别为(4.71±0.19),(9.20±0.49)及(12.87±0.33)g/kg,在40℃10 d后,3%乙酸(w/v)食品模拟物中Zn O的含量分别为(2.35±0.02),(3.54±0.01)及(4.12±0.35)mg/kg,在水食品模拟物中Zn O的含量分别为(24.65±0.68),(24.80±1.25)及(45.85±0.32)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低密度聚乙烯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包装材料及其安全性研究动态 被引量:11
11
作者 胡长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3025-3026,共2页
现代食品工业离不开包装,可以说包装已成为食品的一部分。食品包装不仅保护了食品,提供了食品生产和成分等相关信息,同时可以通过包装材料优化和结构设计延长食品货架期,保证食品的品质与安全。食品包装材料的发展和合理应用是良好... 现代食品工业离不开包装,可以说包装已成为食品的一部分。食品包装不仅保护了食品,提供了食品生产和成分等相关信息,同时可以通过包装材料优化和结构设计延长食品货架期,保证食品的品质与安全。食品包装材料的发展和合理应用是良好食品包装的重要保障,而食品包装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也不能忽视,我国2015-2017年颁布的食品接触材料(包括食品包装材料)新版国家标准初步建立了一整套标准体系,包括GB4806.X系列的产品标准、以及GB31604.X系列的检测方法标准,为食品包装安全性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包装材料 安全性 现代食品工业 食品接触材料 标准体系 相关信息 食品生产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塑料复合食品包装中的纳米成分及其迁移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苏启枝 林勤保 +1 位作者 钟怀宁 李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83-289,共7页
在塑料食品包装中加入纳米材料可以实现很好的机械性、气体阻隔性或抗菌性等优良性能。然而在与食品接触的过程中这些纳米材料也有可能迁移到食品中,从而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威胁,甚至对市场及消费者信心造成负面影响。对纳米材料进行迁... 在塑料食品包装中加入纳米材料可以实现很好的机械性、气体阻隔性或抗菌性等优良性能。然而在与食品接触的过程中这些纳米材料也有可能迁移到食品中,从而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威胁,甚至对市场及消费者信心造成负面影响。对纳米材料进行迁移研究是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的重要一环,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纳米塑料复合包装的种类、在食品包装中应用较多的纳米材料及其作用,并详细分析了食品包装中纳米材料向食品或食品模拟物迁移的研究。结果表明:食品包装中纳米材料向食品或食品模拟释放的量较小,但到目前为止,关于它们是否会以纳米形态释放出来仍然没有达成统一意见。另外,微波处理、塑料助剂的添加可以影响纳米材料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塑料 复合包装 食品包装 迁移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焙烤食品及其塑料包装中31种邻苯二甲酸酯 被引量:25
13
作者 薄艳娜 李蓉 +5 位作者 张朋杰 林勤保 张宪臣 陈丽斯 胡仪光 黄志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68-879,共12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焙烤食品及其塑料包装中31种邻苯二甲酸酯( PAEs)的方法.焙烤食品采用乙酸乙酯超声提取,提取液经冷冻(-18℃)、低温高速离心净化,剪碎后的塑料包装材料采用体积比为1: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焙烤食品及其塑料包装中31种邻苯二甲酸酯( PAEs)的方法.焙烤食品采用乙酸乙酯超声提取,提取液经冷冻(-18℃)、低温高速离心净化,剪碎后的塑料包装材料采用体积比为1:1:1的甲醇-丙酮-正己烷混合溶剂进行液液超声萃取后进入HPLC-MS/MS分析.采用 MGⅢC18色谱柱(2.0mm×100mm,5 μm),选择反应监测( SRM)模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3 1种邻苯二甲酸酯 的特征离子质量色谱峰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在各自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2≥0. 995 8).样品加标回收率除邻苯二甲酸二月桂酯( DLP)为70. 9%-109. 7%外,其余30种化合物为80. 1%-113. 0%,相对标准偏差( n = 6)为1.0%-13.7%.31种PAEs的检出限在0.02-8.15μg/kg之间,定量限在0.07-27.17μg/kg之间.应用该方法检测了面包、饼干、糕点、馅料4大类焙烤食品及其塑料包装中31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等优点,满足日常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邻苯二甲酸酯 焙烤食品 塑料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包装油墨中增塑剂向食品模拟物Tenax的迁移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松 王志伟 胡长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0-33,共4页
通过纸张表印油墨的实验室印制方法,模拟真实纸包装油墨中四种增塑剂向食品模拟物Tenax的迁移,使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不同温度(50℃、70℃和100℃)、纸张克重(240g/m2和400g/m2)和增塑剂初始含量下的迁移量。结果表明,纸包装油墨中增塑剂... 通过纸张表印油墨的实验室印制方法,模拟真实纸包装油墨中四种增塑剂向食品模拟物Tenax的迁移,使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不同温度(50℃、70℃和100℃)、纸张克重(240g/m2和400g/m2)和增塑剂初始含量下的迁移量。结果表明,纸包装油墨中增塑剂的迁移行为由其扩散系数和分配系数决定,温度和纸张克重对增塑剂迁移行为影响较大,实际中要避免增塑剂的迁移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墨 增塑剂 纸包装 迁移 Ten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醛在壳聚糖复合活性包装膜中的释放及在鲜猪肉冷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5
作者 曾少甫 胡长鹰 +2 位作者 匡衡峰 黄程 吴宇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2-189,共8页
本实验研究了肉桂醛(cinamaldehyde,CIN)-壳聚糖(chitosan,CS)复合膜的热稳定性以及膜中肉桂醛在空气和异辛烷中的释放特性,并研究其应用于4℃冷藏条件下对鲜猪肉的保鲜效果。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测定4种含有不同肉桂醛体积分数... 本实验研究了肉桂醛(cinamaldehyde,CIN)-壳聚糖(chitosan,CS)复合膜的热稳定性以及膜中肉桂醛在空气和异辛烷中的释放特性,并研究其应用于4℃冷藏条件下对鲜猪肉的保鲜效果。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测定4种含有不同肉桂醛体积分数(0.5%、1.0%、1.5%和2.0%)的复合膜于4、25、40℃环境下肉桂醛在密闭环境以及脂溶性模拟液中的释放行为。以p H值、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和感官评价为指标,在4℃冷藏条件下对比空白组、CS组和复合膜(2.0%CIN-CS)组处理的鲜猪肉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肉桂醛的添加提高了壳聚糖膜的热稳定性;肉桂醛体积分数2.0%复合膜中肉桂醛的释放率随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0℃平衡时释放率达到59.22%);随着肉桂醛体积分数的增加,肉桂醛的释放率降低;肉桂醛在异辛烷中的释放率随复合膜中肉桂醛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应用于鲜猪肉保鲜时,2.0%CIN-CS组肉样的p H值、TVB-N含量和细菌总数显著低于CS组和空白组(P<0.05),并且感官特性优于后两组。2.0%CIN-CS组鲜猪肉在4℃条件下可贮藏7 d,相比于空白组延长了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膜 肉桂醛 释放 活性包装 鲜猪肉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甲酮和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从食品包装纸向奶粉与Tenax迁移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娟 李丹 +2 位作者 胡长鹰 王志伟 吴宇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43-47,共5页
对二苯甲酮和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在高温条件下从食品包装纸(白卡纸和牛皮纸)向脂肪类模拟物Tenax以及全脂奶粉中的迁移规律进行研究。为避开奶粉中杂质色谱峰的干扰,气相色谱的升温条件为柱温:80℃保留3min,温度以20℃/min的速率升到... 对二苯甲酮和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在高温条件下从食品包装纸(白卡纸和牛皮纸)向脂肪类模拟物Tenax以及全脂奶粉中的迁移规律进行研究。为避开奶粉中杂质色谱峰的干扰,气相色谱的升温条件为柱温:80℃保留3min,温度以20℃/min的速率升到150℃,保留10min,然后再以30℃/min升到290℃保留10min。结果表明:温度越高,光引发剂向食品的迁移率就越高,且迁移速率也越大,达到平衡的时间也越短。纸张本身对脂肪的渗透能力是影响污染物迁移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高温下包装含脂量较高的食品时,应尽量避免选用脂肪渗透能力较强的纸张。光引发剂由同种纸质食品包装材料分别向Tenax和全脂奶粉迁移的研究表明,光引发剂向奶粉迁移的迁出率较高,奶粉作为一种真实的食品,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因而适合用于做迁移研究,且奶粉成分复杂,更能代表真实食品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甲酮 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 迁移 食品包装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保留指数分析食品包装用纸中挥发性气味成分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宜彩 林勤保 +2 位作者 黄湛艳 李忠 李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268-273,共6页
建立一种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保留指数分析食品包装用纸中挥发性气味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顶空直接进样方式,经气相色谱-质谱上机检测,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质谱库检... 建立一种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保留指数分析食品包装用纸中挥发性气味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顶空直接进样方式,经气相色谱-质谱上机检测,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质谱库检索的基础上,结合保留指数及气味物质谱库对挥发性气味物质进行定性分析,最后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物质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19种食品包装用纸中共鉴别出113种挥发性化合物,通过检索气味物质谱库,最终确定出36种挥发性气味物质,主要为醛类、羧酸类、酮类、烯烃类、呋喃类、醇类、酚类及含硫化合物共8大类。其中,主要气味物质包括糠醛、苯甲醛、2-戊基呋喃、乙酸、2-乙基-1-己醇、苯乙烯等。此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别出食品包装用纸中挥发性气味物质,提高了定性分析的工作效率;食品包装纸中挥发性气味物质可能会影响食品气味,需引起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保留指数 气味物质 异味 食品包装用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食品复合包装材料中17种丙烯酸酯类单体的残留量及迁移量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勤军 贝荣华 +1 位作者 张泓 胡长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87-294,共8页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测定食品复合包装材料中17种丙烯酸酯类单体的残留量及向油性模拟物异辛烷迁移量的方法。胶黏剂样品经甲醇稀释,复合膜样品在25℃低温下经甲醇超声提取1 h,阳性复合膜样品经异辛烷(60℃、1 h或40℃、0.5 h)迁...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测定食品复合包装材料中17种丙烯酸酯类单体的残留量及向油性模拟物异辛烷迁移量的方法。胶黏剂样品经甲醇稀释,复合膜样品在25℃低温下经甲醇超声提取1 h,阳性复合膜样品经异辛烷(60℃、1 h或40℃、0.5 h)迁移后,经HP-INNOWax色谱柱分离,采用选择离子模式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在优化实验条件下,17种单体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在0.02~0.1 mg/L和0.05~0.50 mg/L之间,残留量和迁移量在0.1、0.5、1.0、2.0 mg/L 4个加标水平下,回收率均为70.1%~109.2%,相对标准偏差(n=6)为0.8%~9.2%。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分离度较好,能在17 min内同时检测17种丙烯酸酯类单体。用该方法测定6种胶黏剂和35种不同种类食品复合膜中丙烯酸酯单体的残留量及阳性复合膜样品向异辛烷的迁移量。其中,6种胶黏剂中均检测出丙烯酸酯类单体,8种复合膜样品检测出有丙烯酸酯类单体残留,但此8种复合膜中的丙烯酸酯类单体的迁移量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类单体 胶黏剂 食品复合包装材料 残留量 迁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餐包装纸中矿物油向固体食品模拟物的迁移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宜彩 林勤保 +5 位作者 王亮 曾莹 吴泽春 钟怀宁 陈燕芬 李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286-292,共7页
研究从市场上收集到的24种快餐包装纸中的矿物油向固体食品模拟物Tenax的迁移规律。在多个不同的迁移条件(40℃/0.5、1、2、3 h,40℃/10 d和70℃/2 h),探究矿物油的迁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以评价其安全性。选择正己烷-乙醇(1∶1,V/V)混... 研究从市场上收集到的24种快餐包装纸中的矿物油向固体食品模拟物Tenax的迁移规律。在多个不同的迁移条件(40℃/0.5、1、2、3 h,40℃/10 d和70℃/2 h),探究矿物油的迁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以评价其安全性。选择正己烷-乙醇(1∶1,V/V)混合溶液对Tenax进行过夜萃取,采用质量分数0.3%硝酸银固相萃取柱对饱和烃矿物油(mineral oil saturated hydrocarbons,MOSH)和芳香烃矿物油(mineral oil aromatic hydrocarbons,MOAH)进行分离纯化,最后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别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多种快餐包装纸中矿物油向Tenax的迁移量也随之增加。涂蜡纸中MOSH迁移量均有所检出,其数值为110.49~615.40 mg/kg,而MOAH部分均未检出,这可能是因为涂蜡纸表面涂覆的石蜡层属于MOSH类,导致其MOSH部分的迁移量较高。网购餐盘纸和常规餐盘纸中MOSH迁移量约为其特定限量值(0.6 mg/kg)的10~400倍,MOAH的迁移量约为其特定限量值(0.5 mg/kg)的10~70倍,而使用优质胶印油墨的原生纤维餐盘纸均未超过其限量值。最后,通过对印有胶印油墨的原生纤维餐盘纸中矿物油进行溯源分析,发现经过迁移的矿物油一部分可能来源于其所用油墨,其他来源可能来自于回收纤维、黏合剂、添加剂和加工助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油 快餐包装纸 胶印油墨迁移行为 固体食品模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接触用再生聚丙烯中八种加工助剂及挥发性物质残留及迁移研究
20
作者 李泽坤 刘宜奇 +2 位作者 曾少甫 王志伟 胡长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97-106,共10页
食品接触用聚丙烯回收再生过程中,由于清洗不彻底或降解会残留一些化学物质,这可能会威胁食品安全。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建立再生聚丙烯(recycled polypropylen,rPP)中4种加工助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 食品接触用聚丙烯回收再生过程中,由于清洗不彻底或降解会残留一些化学物质,这可能会威胁食品安全。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建立再生聚丙烯(recycled polypropylen,rPP)中4种加工助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抗氧剂168、成核剂3988、硬脂酸二乙醇胺]及降解产物(2,4-二叔丁基苯酚)和3种挥发性物质(D-柠檬烯、α-松油醇、佳乐麝香)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应用于检测9种市场rPP样品,发现抗氧剂168含量最高,达到998.36 mg/kg。为进一步研究rPP含量对残留物向食品迁移的影响,以自制不同rPP含量(0%、10%、25%、50%、75%、90%、100%,质量分数)薄膜在异辛烷、95%(体积分数)乙醇、50%乙醇、4%乙酸中进行70℃、2 h的迁移实验。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分类与回归树对物质残留量进行处理,显示<25%含量rPP薄膜与原生聚丙烯更接近。该研究为rPP安全用于食品接触提供了数据和方案支持,对推动资源循环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再生聚丙烯 加工助剂 挥发性物质 残留量 迁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