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6—2012年广东省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及变化规律 被引量:11
1
作者 马品 曹生现 +1 位作者 刘永红 黄建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5-861,共7页
利用广东省年鉴及实地调查资料,基于COPERTⅣ模型计算并分析了2006─2012年广东省珠三角和非珠三角地区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清单.结果表明:研究地区2006─2012年机动车保有量上升,国Ⅲ、国Ⅳ车辆所占比例提高,其中珠三角地区优化程度大于... 利用广东省年鉴及实地调查资料,基于COPERTⅣ模型计算并分析了2006─2012年广东省珠三角和非珠三角地区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清单.结果表明:研究地区2006─2012年机动车保有量上升,国Ⅲ、国Ⅳ车辆所占比例提高,其中珠三角地区优化程度大于非珠三角地区;2006─2012年2个地区污染物(CO、VOC、NOx、PM2.5)排放因子均有降低,降幅在24.54%-57.89%之间.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上升趋势及贡献特征地区性差异明显,2006─2012年非珠三角地区CO、VOC排放量分别上升了37.20%、26.93%,增幅高于珠三角地区,而珠三角地区2012年的NOx、PM2.5排放量增幅(分别为21.65%、14.60%)高于非珠三角地区.轻型客车是2个地区CO和VOC的主要贡献车型,贡献率均达46.96%以上,并且处于上升状态,但珠三角地区增幅小于非珠三角地区;重型客车和重型货车是2个地区NOx、PM2.5的主要来源,贡献率均在40.7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尾气 排放清单 COPERTⅣ模型 珠三角地区 非珠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佛山交通扬尘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永红 詹鹃铭 +2 位作者 刘建昌 徐伟嘉 张武英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0-86,共7页
交通扬尘中部分细颗粒可经呼吸道危害人体健康。通过对佛山市10条典型道路尘负荷采样分析,采用AP-42模型计算不同类型道路的交通扬尘排放因子,结合道路信息计算交通扬尘排放量,并用ArcMap软件生成排放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佛山市区道... 交通扬尘中部分细颗粒可经呼吸道危害人体健康。通过对佛山市10条典型道路尘负荷采样分析,采用AP-42模型计算不同类型道路的交通扬尘排放因子,结合道路信息计算交通扬尘排放量,并用ArcMap软件生成排放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佛山市区道路尘负荷为支路最大,为4.30 g/m2。高速路PM2.5的排放因子最大,为0.58 g/VKT。国道PM2.5的排放强度最大,为20.0 kg/(km·d)。市区交通扬尘PM30年排放量为36 582 t。采用COPERT模型计算机动车直接排放的PM2.5和PM10,得出佛山市机动车排放的PM2.5与交通扬尘PM2.5的比值为16%,机动车直接排放的PM10与交通扬尘PM10的比值为8%。佛山市区东部由于道路密集致其交通扬尘排放量较高。经对比知,中国南北方城市呈现交通扬尘排放因子范围相似性,且中国城市交通扬尘排放水平与美国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扬尘 PM30 PM15 PM10 PM25 排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十二五”节能减碳下降潜力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曾雪兰 徐伟嘉 +1 位作者 郭绍德 曾翠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9-102,109,共5页
"十二五"期间,国家下达的广东省节能减排任务是单位GDP碳耗下降18%,同时单位GDP CO2排放量(碳强度)下降19.5%,顺利实现双指标任务,节能减碳任务艰巨。从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效提高3大途径入手,寻找"十二五&qu... "十二五"期间,国家下达的广东省节能减排任务是单位GDP碳耗下降18%,同时单位GDP CO2排放量(碳强度)下降19.5%,顺利实现双指标任务,节能减碳任务艰巨。从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效提高3大途径入手,寻找"十二五"广东省节能减碳潜力所在,提出实现节能减碳目标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在"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双管齐下的情形下,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低耗能行业,提高高耗能行业的能源利用率等措施,到"十二五"期末广东省可实现能耗强度下降率超出目标值1.2百分点,碳强度下降率超出目标值6.9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十二五" 能耗强度 碳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对广东与湛江低碳发展的影响
4
作者 麦戈 张武英 曾雪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8-21,共4页
该文以湛江钢铁基地该项目对广东省和湛江市低碳发展影响情况分析得出,项目投产后年新增能源消费量692.12万t标准煤和CO2排放量2 196.87万t;通过建设该项目过程中淘汰落后粗钢产能,减量置换,可实现减少能源消耗425万t标准煤和CO2排放135... 该文以湛江钢铁基地该项目对广东省和湛江市低碳发展影响情况分析得出,项目投产后年新增能源消费量692.12万t标准煤和CO2排放量2 196.87万t;通过建设该项目过程中淘汰落后粗钢产能,减量置换,可实现减少能源消耗425万t标准煤和CO2排放1353万t,有利于广东省"十二五"节能减碳下降指标的完成,并对节能减碳目标提出相应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钢铁基地项目 节能减碳 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机动车排放控制措施协同效应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程晓梅 刘永红 +2 位作者 陈泳钊 黄建彰 黄晶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99-1606,共8页
预测了2015年珠江三角洲机动车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量,设计了6类单一控制、技术控制、结构控制以及综合控制措施的情景,并运用基准线年排放清单编制和协同效应坐标系法分析了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按目前机动... 预测了2015年珠江三角洲机动车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量,设计了6类单一控制、技术控制、结构控制以及综合控制措施的情景,并运用基准线年排放清单编制和协同效应坐标系法分析了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按目前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趋势,2015年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将以18%~120%的幅度增加;各控制措施下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均有下降,且均具有正向的协同效应,但减排的贡献差异较大.6类单一控制措施中淘汰黄标车和结构性控制措施分别对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削减效果最明显,减排幅度均在40%以上,且正向协同效应突出,但相比其他措施,结构性控制措施实施难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效应 空气污染物 温室气体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ERT Ⅳ模型的机动车PM_(2.5)排放来源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建彰 刘永红 +2 位作者 程晓梅 李红霞 赖迪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7,共5页
以广东省佛山市为研究范围,主要采用COPERTⅣ模型研究了重点车型排气管与非排气管排放的PM2.5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了佛山2012年机动车排放PM2.5的排放来源。分析表明:非排气管排放PM2.5随车重增加而增加,随车速提升而降低;排气管排... 以广东省佛山市为研究范围,主要采用COPERTⅣ模型研究了重点车型排气管与非排气管排放的PM2.5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了佛山2012年机动车排放PM2.5的排放来源。分析表明:非排气管排放PM2.5随车重增加而增加,随车速提升而降低;排气管排放PM2.5随车速和排放标准的提升而降低;随着排放标准的提升,排气管和非排气管排放差异越来越小;2012年佛山市机动车非排气管排放的PM2.5占机动车PM2.5总排放的28.9%,且随着未来黄标车淘汰等机动车污染控制措施的执行,非排气管PM2.5排放将成为大气环境控制污染治理的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非排气管排放 COPERT模型 佛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速度波动区间的双向绿波优化控制方法 被引量:10
7
作者 夏井新 陶雨濛 焦恬恬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02-809,共8页
针对现有干线交通信号绿波控制方法采用平行等宽的绿波带宽,无法考虑相邻交叉口间交通流运行速度波动性的缺陷,引入了基于路段速度波动区间的不等绿波带宽,提出了干线交通双向绿波优化控制方法.该方法在满足非绿波相位交通需求的前提下... 针对现有干线交通信号绿波控制方法采用平行等宽的绿波带宽,无法考虑相邻交叉口间交通流运行速度波动性的缺陷,引入了基于路段速度波动区间的不等绿波带宽,提出了干线交通双向绿波优化控制方法.该方法在满足非绿波相位交通需求的前提下,以相邻交叉口之间的绿波带宽最大化为优化目标,通过构建带宽最大化模型,调整相邻交叉口之间的相对相位差,并以重叠度检验为约束条件,防止了绿波带断层现象的产生,进而实现了干线道路交通信号的双向绿波控制.以昆山市长江路为例,基于效率层面的评价指标对提出的干线交通双向绿波优化控制方法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之传统的绿波控制方法在绿波带宽方面增加了11.8%,在交通延误和车辆排队长度方面分别减少了15.34%和10.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控制 速度波动区间 双向绿波 带宽 城市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EMD-BP方法的城市轨道交通进站客流短期预测 被引量:26
8
作者 傅晨琳 黄敏 沙志仁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5-111,共7页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量是评价其服务水平和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数据和依据。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进站客流量序列波动复杂的问题,构建基于EEMD-BP方法的城市轨道交通进站客流短期预测模型,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日...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量是评价其服务水平和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数据和依据。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进站客流量序列波动复杂的问题,构建基于EEMD-BP方法的城市轨道交通进站客流短期预测模型,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日间分时进站客流序列进行模态分解,并对分解的分量进行筛选和识别,探究进站客流的日间波动影响因素,实现对短期客流的合理预测。以广州珠江新城站短期客流预测为例,验证该组合模型在提高客流预测方面具有有效性,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运营管理提供客流预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客流预测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 BP神经网络 组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VSP分布的交通状态对公交车动态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杨鹏史 刘永红 +2 位作者 黄玉婷 林晓芳 沙志仁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93-1800,共8页
为评估不同交通状态下公交车运行特征和排放水平的差异,现场采集广州市B9、226线路公交车的逐秒GPS数据,以ES-VSP(发动机负荷-机动车比功率)分布表征畅通、轻度拥堵和中度拥堵下的公交车运行特征,结合IVE(international vehicle emissi... 为评估不同交通状态下公交车运行特征和排放水平的差异,现场采集广州市B9、226线路公交车的逐秒GPS数据,以ES-VSP(发动机负荷-机动车比功率)分布表征畅通、轻度拥堵和中度拥堵下的公交车运行特征,结合IVE(international vehicle emission)模型求得公交车平均排放因子并分析其差异.结果表明:(1)所测公交车的发动机低负荷区中bin11(-1.6<ES≤3.1,-2.9 k W/t≤VSP<1.2 k W/t)频率范围为50.55%~83.39%,中度拥堵时bin 11频率是畅通时的1.1~1.3倍;(2)3种交通状态下公交车的CO、VOC(运行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evap(蒸发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NOx(氮氧化物)和PM(颗粒物)平均排放因子范围分别为7.63~11.40、0.26~0.46、0.68~1.56、0.32~0.51和0.72×10-2~1.28×10-2g/km;(3)同种交通状态下,主干路公交车专用道和BRT车道的公交车的大部分污染物平均排放因子低于次干路混行车道、主干路混行车道,中度拥堵时主干路BRT车道的CO、VOC、VOCevap、NOx和PM平均排放因子相对其他道路最低,分别为7.66、0.27、0.87、0.32和0.75×10-2g/km;(4)次干路混行车道、主干路混行车道的公交车污染物平均排放因子随交通状态愈加拥堵而增大,但畅通时主干路BRT车道的公交车行驶速度、加速度较高,导致CO平均排放因子较高,对应3种交通状态其比例为1.0∶0.9∶0.8.研究显示,交通状态对公交车运行和排放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状态 公交车 GPS VSP(机动车比功率) 平均排放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ropconnect的CorrelationNet 预测乘客出租车需求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敏 毛锋 +1 位作者 钱宇翔 沙志仁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6-94,共9页
为了提高乘客出租车需求预测的准确性以及出租车服务的运行效率,提出一种使用Dropconnect方法的CorrelationNet。该方法包括两个阶段,时空特征选择和Dropconnec正则化。首先,预测模型在深度神经网络中添加了时空相关性分析机制,并确定... 为了提高乘客出租车需求预测的准确性以及出租车服务的运行效率,提出一种使用Dropconnect方法的CorrelationNet。该方法包括两个阶段,时空特征选择和Dropconnec正则化。首先,预测模型在深度神经网络中添加了时空相关性分析机制,并确定了用于出租车需求预测的时空特征,形成了新的深度学习网络CorrelationNet。然后,预测模型使用Dropconnect训练新的深度学习网络CorrelationNet,以减少过拟合。最后,在广州进行了应用试验以验证模型;采用支持向量机回归(SVR)、人工神经网络(ANN)和CorrelationNet方法,用相同的出租车GPS数据集来评估所提出方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其它几种方法,更适合于乘客出租车需求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客出租车 需求预测 深度学习 CorrelationNet dropconn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辆身份检测数据的单车排放轨迹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颖 丁卉 +4 位作者 刘永红 林晓芳 沙志仁 缪神华 黄文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929-4940,共12页
为实现单车层面的动态排放轨迹追踪,基于电警式卡口产生的逐秒过车记录数据建立了车辆排放轨迹计算方法,通过提取动态轨迹中的运行参数及机动车保有量数据库中的技术参数,并结合排放模型计算了2018年5月10日~6月9日安徽宣城市中心城区12... 为实现单车层面的动态排放轨迹追踪,基于电警式卡口产生的逐秒过车记录数据建立了车辆排放轨迹计算方法,通过提取动态轨迹中的运行参数及机动车保有量数据库中的技术参数,并结合排放模型计算了2018年5月10日~6月9日安徽宣城市中心城区123条路段上共133,906辆车的44,672,343条轨迹的排放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出租车是CO的重要排放来源且交通兴趣点附近路段排放强度较高;公交车和重型货车是NOx的重要排放来源,公交车工作日NOx排放总量达1.3kg,约为重型货车的7.5倍,且路线固定、排放分布随发车班次周期循环;轻型货车排放路线多围绕货运需求且多为昼间行驶,而重型货车多选择凌晨出行;通勤类私家车工作日昼出夜归,路线固定且往返过程各污染物排放量均较稳定.对于全路网,CO、VOCs的高排放强度区域多集中于中心路网,NOx、PM则多分布于外围路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轨迹计算 典型车辆 时空特征 车辆身份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辆身份检测数据的城市道路使用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邹兵 余志 +3 位作者 何兆成 黄敏 陈开颖 沙志仁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2-139,共8页
基于车辆身份检测数据与基尼系数理论,提出了一套车辆个体的道路出行信息获取与城市道路使用特征分析框架。首先,进行全网车辆个体出行信息的重构,进而集计为道路的出行需求;其次,构建道路使用基尼系数评价模型,根据洛伦兹曲线特征提出... 基于车辆身份检测数据与基尼系数理论,提出了一套车辆个体的道路出行信息获取与城市道路使用特征分析框架。首先,进行全网车辆个体出行信息的重构,进而集计为道路的出行需求;其次,构建道路使用基尼系数评价模型,根据洛伦兹曲线特征提出平均分界点的定义;最后,以安徽省宣城市车辆身份检测数据为例,进行城市道路使用时空特征分析和道路使用模式的分类。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很好地量化评价不同道路承担的功能和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道路使用模式 基尼系数 城市道路 车牌身份检测数据 交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