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基改性聚苯乙烯对秀丽隐杆线虫的神经毒性及其作用机制
1
作者 郑友平 彭远锋 +1 位作者 张双 林锡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4-282,共9页
聚苯乙烯微塑料(PS)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且对生物体会造成多种毒性效应。然而,氨基修饰PS(PS-NH_(2))的神经毒性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以运动行为、神经元发育、神经递质水平及其相关基因表达作... 聚苯乙烯微塑料(PS)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且对生物体会造成多种毒性效应。然而,氨基修饰PS(PS-NH_(2))的神经毒性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以运动行为、神经元发育、神经递质水平及其相关基因表达作为评估终点,探讨环境浓度下(0.1~100μg·L^(-1))PS与PS-NH_(2)的神经毒性及神经传递机制。实验结果显示,与原始PS相比,浓度为1μg·L^(-1)的PS-NH_(2)急性暴露即显著降低秀丽线虫的头部摆动与身体弯曲频率,表明PS-NH_(2)具有更强的神经毒性。10~100μg·L^(-1)的PS-NH_(2)急性暴露显著改变多巴胺能与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荧光强度。与此同时,秀丽线虫体内的多巴胺与5-羟色胺含量均显著降低,且dop-1、dat-1与tph-1等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果表明,PS-NH_(2)暴露会造成多巴胺能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可能影响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神经传递,进而对秀丽线虫造成神经毒性效应。本研究为揭示改性微塑料的潜在风险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微塑料 秀丽线虫 神经毒性 神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