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切多音:关于《切韵》音系性质的一个设想 被引量:1
1
作者 谭海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1-125,共5页
《切韵》音系是一个动态综合音系。《切韵》的反切是一切多音。《切韵》的反切记录的是当时以洛阳话和金陵话为主的多个南北不同方言的实际字音,《切韵》的每一个反切都可以拼读多种当时主要的汉语方言的读音。
关键词 切韵 反切 一切多音 固定综合音系 动态综合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语文教育研究的反思 被引量:2
2
作者 桑志军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7,共2页
中国人一向缺乏自己的大脑,在学术研究领域也不例外。洋人的一个理论、一种观点,在人家那里无非就是一家之言,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到了我们这里就被奉为神明,视做经典。什么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多元智能,什么布鲁纳、罗杰斯,... 中国人一向缺乏自己的大脑,在学术研究领域也不例外。洋人的一个理论、一种观点,在人家那里无非就是一家之言,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到了我们这里就被奉为神明,视做经典。什么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多元智能,什么布鲁纳、罗杰斯,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有些文章冠以“后现代”之类的标题,玄而又玄,空而又空,恐怕作者自己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有些文章从头到脚洋名词、洋理论一个接一个,这些洋东西作者自己是否真弄懂了都值得怀疑。这样的文章没有解决任何问题,纯属学术垃圾(这里当然不是说那些译介文章),但作者却能当上教授、博导!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学会用自己的大脑去实实在在,认认真真地研究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 教育研究 语文 民族文化 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教育以人为本”辨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桑志军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6,共3页
“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一个时髦的口号,天天被人们挂在嘴边。然而,“以人为本”到底是什么意思?恐怕很少有人思考。教育从来就是一项以人为本的事业。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问题不在于是不是以人为本,而是如何更好地以人为本。这就好比我... “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一个时髦的口号,天天被人们挂在嘴边。然而,“以人为本”到底是什么意思?恐怕很少有人思考。教育从来就是一项以人为本的事业。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问题不在于是不是以人为本,而是如何更好地以人为本。这就好比我们天天都吃饭,还要高喊“我要坚持吃饭!”是不是很可笑?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吃饭,而是要研究如何更好地吃饭才更有利于健康。对于学科教育来说,如何使本学科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才是思考应有的着眼点。希望本期的这一组文章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主义 中学 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语文教育:言教为本 被引量:1
4
作者 桑志军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3期8-10,共3页
"身教"和"言教",是教育中的一个古老的话题,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教"的说法。然而,时至今日,在语文学科独立百年之后,语文课堂教学究竟应该"身教为本"还是"言教为本"还不清楚,实在令... "身教"和"言教",是教育中的一个古老的话题,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教"的说法。然而,时至今日,在语文学科独立百年之后,语文课堂教学究竟应该"身教为本"还是"言教为本"还不清楚,实在令人遗憾。希望下面这组文章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为了更深入地认识学校语文教育中身教和言教的关系,我们整合了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和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及多所中学教研资源,在上海、广州、东莞选取6所高中12个平行班做了小范围对比实验。实验以作文教学为例,以教师的"下水"作文为身教方式,以教师的作文指导为言教方式,对身教和言教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参与实验的语文教师自身语文素质都较好。为了使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作文水平,取得身教效果,我们设计了两个文学性较强的作文题,教师选取一个题目在两个不同的平行班级分别用言教和身教进行作文指导,然后学生作文。之后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这里仅择录其中的两个对比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教学内容 言教 “身教” 语文素质 伦理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的创造性素质与创新教育
5
作者 黄淑琴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6期94-98,共5页
创新素质是 2 1世纪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创新教育也是我国目前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学校创新教育实施者和主导的教师所具有的创造性素质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前提和保证。教师的创造性素质主要包括 :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现代教育观... 创新素质是 2 1世纪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创新教育也是我国目前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学校创新教育实施者和主导的教师所具有的创造性素质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前提和保证。教师的创造性素质主要包括 :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现代教育观、优异的科学文化素养、独特的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创造性素质 个性 创造性教学方法 教师 现代教育观 科学文化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世纪之交汉语文教育的走向
6
作者 胡性初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27-132,共6页
本文以历来的语文教育纲要和教材为依据,反映本世纪初我国语文教育从文学。词章、及封建政治道德的附庸脱离出来之后的发展进程,并进而提出了重新建构21世纪汉语文教育的初步框架。
关键词 语文教育 大纲 教材 汉语 21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欧美华裔新生代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 被引量:18
7
作者 袁素华 郑卓睿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9-111,共3页
欧美华裔新生代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相当淡薄,甚至不愿做华人;他们渴望融入当地社会,主动"西化"。这种发展态势既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其自身发展的必要性。"寻根之旅"活动,有助于培养他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根"... 欧美华裔新生代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相当淡薄,甚至不愿做华人;他们渴望融入当地社会,主动"西化"。这种发展态势既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其自身发展的必要性。"寻根之旅"活动,有助于培养他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意识,从而完善他们的身份认同和精神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新生代 文化认同 失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我殖民到后殖民解构——论新移民文学的女性叙事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奕锜 陈涵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7,159,共5页
新移民文学作为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衍生物,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民族寓言的性质。尤其是新移民文学中的女性叙事,以其从自我殖民到后殖民解构的运行轨迹,生动展示了后殖民语境所赋予的文化政治学方面的丰富含义。
关键词 新移民文学 女性叙事 自我殖民 后殖民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学术史研究几个理论问题的辨识——兼谈世界华文文学学术史研究有关的学理现象 被引量:6
9
作者 姚晓南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58,共7页
研究学术的历史,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学术,就是学术史。学科的形成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发展,而学术研究的发展又必然会带来学术史研究的繁荣。学术史研究应避免唯尊学术而排斥社会、政治因素的偏向。学术史研究既要重视内在理路,又要重视外缘... 研究学术的历史,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学术,就是学术史。学科的形成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发展,而学术研究的发展又必然会带来学术史研究的繁荣。学术史研究应避免唯尊学术而排斥社会、政治因素的偏向。学术史研究既要重视内在理路,又要重视外缘影响。范式更新与学术发展之间有着直接对应的关系。实证与史识、全面与客观,是学术史研究的基本原则。研究主体的学养是一种生命境界,与学术史书写状态息息相关。学术史研究对于一门学科的厘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学术史研究范式考察,世界华文文学已经具备了一个完整学科的特质,具有满足学术史研究的充要条件;通过学术史的研究,又可以给出这个学科走向形成乃至成熟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之研究 学术史 学术 范式 内容 方法 学科 世界华文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五个因素 被引量:55
10
作者 郑惠生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7-40,共4页
在“考试至上”主义流行的今天,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尤其经典名著阅读很不理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此事实的原因,自然是复杂多样的;不过,除考试制度之外,课程、教师、图书馆、大众传媒和家庭等,可以说是较为重要的方面。为了解中... 在“考试至上”主义流行的今天,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尤其经典名著阅读很不理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此事实的原因,自然是复杂多样的;不过,除考试制度之外,课程、教师、图书馆、大众传媒和家庭等,可以说是较为重要的方面。为了解中学生的真实想法,笔者于近期对广东省汕头一中、普宁二中和饶平五中等三所中学的397位高三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请他们就上述五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外阅读 中学生 考试制度 名著阅读 大众传媒 问卷调查 图书馆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否定和异议的表达策略及语用分析——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淑琴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8-33,共6页
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错误的或不完全正确的应答,教师若直接否定,往往会使学生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根据学生的应答内容和教学情境,选用隐性否定策略、部分肯定策略、征询策略、归谬策略、模糊限制策略、比较策略... 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错误的或不完全正确的应答,教师若直接否定,往往会使学生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根据学生的应答内容和教学情境,选用隐性否定策略、部分肯定策略、征询策略、归谬策略、模糊限制策略、比较策略等进行反馈,可以减缓否定和异议话语的语言力量,获得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语言 反馈话语 表达策略 语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文学及其话语革命 被引量:4
12
作者 袁素华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2期68-71,共4页
关键词 男性话语霸权 女性文学 “历史” 社会秩序 女性写作 世界文明史 英语表述 符号系统 标准规范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性理论与比较文学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涵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9-132,共4页
间性理论是文本间性、主体间性、文化间性诸观点的综合。这一理论最初由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娃提出,然后通过众多西方学者的补充与完善,逐渐形成为一种涵盖广泛并涉及众多文本理论的诗学观点。这一理论向比较文学的渗透,可以强化比较文学... 间性理论是文本间性、主体间性、文化间性诸观点的综合。这一理论最初由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娃提出,然后通过众多西方学者的补充与完善,逐渐形成为一种涵盖广泛并涉及众多文本理论的诗学观点。这一理论向比较文学的渗透,可以强化比较文学的对话性,拓展比较文学的文化边际,丰富比较文学中影响研究的内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性 比较文学 对话 文化研究 影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诗歌的瞬间语境——以唐诗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熊国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2-88,共7页
诗歌的瞬间语境 ,指在诗歌文本中呈现出来的瞬间定格的语言环境 ,包括与诗歌文本或其中某个词在语义上有关系的、发生影响的所有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瞬间语境不仅决定并产生诗歌文本特定的审美内涵和艺术风貌 ,与灵感的发生有着互为因... 诗歌的瞬间语境 ,指在诗歌文本中呈现出来的瞬间定格的语言环境 ,包括与诗歌文本或其中某个词在语义上有关系的、发生影响的所有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瞬间语境不仅决定并产生诗歌文本特定的审美内涵和艺术风貌 ,与灵感的发生有着互为因果的同步性 ,而且与意境有相同相通之处和不同相异之处。诗歌的瞬间语境对读者接受也产生一定制约作用 ,主要有 :虚静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瞬间语境 唐诗 虚静性原则 同一性原则 排斥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诗歌意象与近代文人心态 被引量:7
15
作者 梁文宁 《学术论坛》 2002年第3期77-80,共4页
近代诗歌意象出现了更新气象 ,诗坛新变记录了近代文人的心路历程。这种现象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转型 :既是诗歌艺术的新发展 ,也是时代思想风貌的深刻反映。“箫”与“剑”的意象组合 ,寄寓着近代文人的新型人格理想 ;“轮船”等... 近代诗歌意象出现了更新气象 ,诗坛新变记录了近代文人的心路历程。这种现象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转型 :既是诗歌艺术的新发展 ,也是时代思想风貌的深刻反映。“箫”与“剑”的意象组合 ,寄寓着近代文人的新型人格理想 ;“轮船”等科技新事被营造为诗歌意象 ,表现了近代文人的求知热忱 ;“山”与“海”的意象组合 ,体现着开放意识和文化守成 ;“破钵芒鞋”意象则流露着近代文人的迷惘和寻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意象 箫剑 沧海 轮船 破钵芒鞋 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物品评与《世说新语》的叙事结构 被引量:5
16
作者 熊国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62-165,共4页
《世说新语》以人物品评为主要叙事内容,并辐射到魏晋时期的社会生活与名士风流,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志人小说。其"分类开放式"叙述结构,实际上是从36个不同的角度去品评人物,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直接影响和决定... 《世说新语》以人物品评为主要叙事内容,并辐射到魏晋时期的社会生活与名士风流,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志人小说。其"分类开放式"叙述结构,实际上是从36个不同的角度去品评人物,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世说新语》的叙事策略与叙事语言,在中外小说叙事史上都具有"革命性"意义,也是"世说体"历千年而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品评 《世说新语》 小说 叙事结构 叙事策略 叙事语言 分类开放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支持性反馈话语的类别与功用——以中学阅读教学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淑琴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在对话式教学中,当教师作为听话人时,他必须对学生的言语活动作出积极反应。从反馈话语所表现的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功能来看,反馈比诱发更重要。教师借助重复、评价、帮助、推测、归纳、追问、解说等对学生应答进行支持性反馈。研究教师... 在对话式教学中,当教师作为听话人时,他必须对学生的言语活动作出积极反应。从反馈话语所表现的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功能来看,反馈比诱发更重要。教师借助重复、评价、帮助、推测、归纳、追问、解说等对学生应答进行支持性反馈。研究教师支持性反馈话语的类别及其语用功能,应有助于指导教师在实践中自觉地丰富自己的反馈话语,做到适时、得体、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反馈话语 类别 功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门”意象剖析──元代爱情剧的文化批评 被引量:4
18
作者 梁文宁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35,110,共6页
元代爱情剧中“角门”是一个戏曲意象,“角门”与“墙”的意象配合浓缩了元代爱情戏的戏剧冲突,象征了“阻隔”与“窥望”。进一步剖析角门意象的横轴组合,可以发现元代爱情剧的局限性。探讨角门意象的纵轴聚合,可见中国古代封建礼... 元代爱情剧中“角门”是一个戏曲意象,“角门”与“墙”的意象配合浓缩了元代爱情戏的戏剧冲突,象征了“阻隔”与“窥望”。进一步剖析角门意象的横轴组合,可以发现元代爱情剧的局限性。探讨角门意象的纵轴聚合,可见中国古代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渐趋强化的历史现象,并可发现角门意象所体现的人性之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门 戏曲意象 状元荣归 人性闪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非支持性反馈话语的表达策略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淑琴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9-151,共3页
关键词 教师反馈 表达策略 话语 语用策略 教学情境 交际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女性作家”到“女性文学” 被引量:4
20
作者 袁素华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9-183,共5页
所谓女性文学,就是指女性作者以呈现女性意识和性别特征为内容的文学。女性文学最早崛起于英国,是由当时英国特定的历史文化因素所决定的。崛起中的女性文学意识经历了一个从对男性依赖到摆脱男性束缚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性文学 女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