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态食品调节肠道菌群抗抑郁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陈乐涛 郭丽琼 +3 位作者 马睿 刘志君 滕莉 林俊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8-103,共6页
介绍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双向交流以及这种交流与抑郁症发生和治疗的相关性。探讨调节肠道菌群影响神经中枢功能及肠道菌群通过炎症反应、肠道菌群代谢物、HPA轴和迷走神经等方式影响抑郁症。基于肠道菌群-肠-脑轴理论,分析益生... 介绍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双向交流以及这种交流与抑郁症发生和治疗的相关性。探讨调节肠道菌群影响神经中枢功能及肠道菌群通过炎症反应、肠道菌群代谢物、HPA轴和迷走神经等方式影响抑郁症。基于肠道菌群-肠-脑轴理论,分析益生菌、益生元和食药物质等3种微生态食品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而改善抑郁症的作用机制,并且针对现有研究提出微生态食品抗抑郁作用的挑战与机遇,以期给予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肠道菌群-肠-脑轴 益生菌 益生元 食药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技术研究金针菇冷诱导结实基因HK1和HK2的编辑转化系统 被引量:7
2
作者 欧阳萍兰 李琼洁 +6 位作者 郭丽琼 林俊芳 叶志伟 魏韬 郑倩望 伍土恒 罗润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107,共8页
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冷诱导相关的组氨酸激酶基因HK1和HK2构建了基因组编辑(CRISPR/Cas9)pgfvs-Cas9-HK1-gRNA和pgfvs-Cas9-HK2-gRNA表达载体,探索了金针菇菌丝体及原生质体对潮霉素的最低敏感浓度,利用PEG介导的方法将表达... 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冷诱导相关的组氨酸激酶基因HK1和HK2构建了基因组编辑(CRISPR/Cas9)pgfvs-Cas9-HK1-gRNA和pgfvs-Cas9-HK2-gRNA表达载体,探索了金针菇菌丝体及原生质体对潮霉素的最低敏感浓度,利用PEG介导的方法将表达载体pgfvs-Cas9-HK1/HK2-gRNA转化金针菇原生质体,经潮霉素筛选后的拟转化子再进行PCR鉴定。结果显示:金针菇菌丝体及原生质体对潮霉素的最低敏感浓度均为50μg/mL;经潮霉素筛选后的部分拟转化子成功扩增出Cas9的部分片段,携带有HK1、HK2基因载体的Cas9蛋白基因成功整合到了金针菇的基因组中,两个表达载体转化率分别为24.1%和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CRISPR/Cas9 PEG介导的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造酱油微生物多样性及风味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3
作者 谭戈 徐晴元 +4 位作者 郭丽琼 郑倩望 邹苑 潘涛 林俊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0-163,179,共5页
酱油作为一种传统餐桌饮食的调味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在酱油酿造过程中,多种微生物群落及其酶系相互作用,独特的发酵工艺使酱油色、香、味俱全。文章对酿造酱油微生物多样性及风味物质形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酿造酱油菌... 酱油作为一种传统餐桌饮食的调味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在酱油酿造过程中,多种微生物群落及其酶系相互作用,独特的发酵工艺使酱油色、香、味俱全。文章对酿造酱油微生物多样性及风味物质形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酿造酱油菌株的选择、筛选和酱油风味的改善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微生物菌落 微生物多样性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菇采后生物学特性变化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瑞容 林俊芳 +2 位作者 郑倩望 邹苑 郭丽琼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33,共7页
草菇味道鲜美,香味浓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本文介绍了草菇高温开伞、褐变、低温自溶等导致其较难贮藏、货架期短的生物学特性。同时,总结了通过包装、辐照、超声波、保鲜液洗涤、涂膜、臭氧以及分子技术保鲜等保持草菇采... 草菇味道鲜美,香味浓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本文介绍了草菇高温开伞、褐变、低温自溶等导致其较难贮藏、货架期短的生物学特性。同时,总结了通过包装、辐照、超声波、保鲜液洗涤、涂膜、臭氧以及分子技术保鲜等保持草菇采后品质的保鲜方法。建议培育耐低温菌株,在低温下贮藏,与物理方法(气调包装、超声波)或化学方法相结合的复合保鲜方式,实现草菇提质保鲜,延长货架期。另外,采用UBE2抑制剂来改善草菇的耐低温胁迫能力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生物学特性 低温自溶 保鲜方法 UBE2抑制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类胡萝卜素的蛹虫草液体培养基优化及其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殷林 林俊芳 +4 位作者 钱璟 叶志伟 罗诗华 郭丽琼 云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79-84,共6页
以类胡萝卜素含量为目标,采用谷物类为培养基对蛹虫草CM-03、CM-04和CM-11三株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结果表明:三株菌株的最优培养基配方分别为CM-03:1.4 g·L^(-1)小麦、2.8 g·L^(-1)玉米、0.3 g·L^(-1)大豆、... 以类胡萝卜素含量为目标,采用谷物类为培养基对蛹虫草CM-03、CM-04和CM-11三株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结果表明:三株菌株的最优培养基配方分别为CM-03:1.4 g·L^(-1)小麦、2.8 g·L^(-1)玉米、0.3 g·L^(-1)大豆、0.1 g·L^(-1)MgSO_4·7H_2O、0.1 g·L^(-1)KH_2PO_4、0.05 mg·L^(-1)VB_1、pH自然,类胡萝卜素含量为(694.8±15.4)μg/g;CM-04:1.2 g·L^(-1)大米、0.6 g·L^(-1)玉米、0.3 g·L^(-1)大豆,0.1 g·L^(-1)MgSO_4·7H_2O、0.1 g·L^(-1)KH_2PO_4、0.05 mg·L^(-1)VB_1、pH自然,类胡萝卜素含量为(708.5±25.8)μg/g;CM-11:1.7 g·L^(-1)小麦、2.6 g·L^(-1)玉米、0.3 g·L^(-1)大豆,0.1 g·L^(-1)MgSO_4·7H_2O、0.1 g·L^(-1)KH_2PO_4、0.05 mg·L^(-1)VB_1、pH自然,类胡萝卜素含量为(700.5±19.1)μg/g。同时,使用乙醇提取法对类胡萝卜素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乙醇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石英砂研磨破壁,乙醇浓度60%、料液比1∶40,水浴提取温度80℃,提取级数2级,提取率达到9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类胡萝卜素 液体发酵 培养基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酸性蛋白酶的菌株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6
作者 何文彬 张捷文 +4 位作者 徐晴元 侯莎 吴昌正 郭丽琼 林俊芳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6,共7页
近年来,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快速发展,企业对酸性蛋白酶的需求不断增长。发酵酱醪作为天然的微生物菌种库,含有各种特性优越的菌株。该研究旨在发酵酱醪中筛选出高产酸性蛋白酶的微生物菌株。共筛选出14株不同形态的霉菌,经过复筛,最后... 近年来,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快速发展,企业对酸性蛋白酶的需求不断增长。发酵酱醪作为天然的微生物菌种库,含有各种特性优越的菌株。该研究旨在发酵酱醪中筛选出高产酸性蛋白酶的微生物菌株。共筛选出14株不同形态的霉菌,经过复筛,最后筛选出一株高产酸性蛋白酶的菌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命名为JL-08。随后,通过对黑曲霉JL-08产生的酸性蛋白酶进行性能评价,发现其具有在高盐发酵产品中的应用潜力。再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索影响黑曲霉JL-08酸性蛋白酶酶活力的重要因素并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碳氮比(C/N)、酪蛋白添加量、天冬氨酸添加量和苏氨酸添加量4个因素。最后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的因素组合为(C/N)16∶1、1%酪蛋白1.5 mL、30 mmol/L天冬氨酸1.5 mL。在此条件下,酸性蛋白酶酶活力提高至(5507±426)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蛋白酶 筛选 黑曲霉 因素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鱼肠道中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液抗菌性质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许本宏 林俊芳 +3 位作者 叶志伟 郭丽琼 陆雅琴 林金德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3-200,共8页
从带鱼肠道中分离筛选到1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JFL15,其发酵液对嗜水气单胞菌、美人鱼发光杆菌、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大肠杆菌、迟钝爱德华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查氏弧菌均有较强抑菌作用。通过形态特征... 从带鱼肠道中分离筛选到1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JFL15,其发酵液对嗜水气单胞菌、美人鱼发光杆菌、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大肠杆菌、迟钝爱德华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查氏弧菌均有较强抑菌作用。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以及系统发育进化分析,菌株JFL15与暹罗芽孢杆菌的同源性最高,达98.05%,初步鉴定为暹罗芽孢杆菌。对暹罗芽孢杆菌JFL15的发酵液进行研究发现,暹罗芽孢杆菌JFL15的发酵液对酶、温度、酸碱度和紫外线均不敏感,且发酵产物储存较长时间后仍具有较强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鉴定 JFL15菌株 水产病原菌 抗菌活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转氨酶及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聪 郭丽琼 +3 位作者 万华 邹苑 郑倩望 林俊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70-377,共8页
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 EC 2.3.2.13,TGase)是一种可催化蛋白质间形成异肽键使蛋白质改性的天然酶制剂。该酶可以催化蛋白质发生交联、脱酰胺和糖基化反应,在改善食品的硬度、粘性、弹性和持水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 EC 2.3.2.13,TGase)是一种可催化蛋白质间形成异肽键使蛋白质改性的天然酶制剂。该酶可以催化蛋白质发生交联、脱酰胺和糖基化反应,在改善食品的硬度、粘性、弹性和持水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它的交联性可应用于:制造奶酪和其他乳制品、肉制品加工、生产可食性薄膜及微胶囊等。本文综述了TGase的分子结构、作用机理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利用该酶在食品工业中改善食品品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TGase在改善蛋白质功能性质、提升食品品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转氨酶 交联 食品蛋白质 微胶囊 凝胶 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角硫因机体内的分布与代谢和其在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潘虹余 郭丽琼 林俊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34-340,共7页
麦角硫因是一种稀有的天然氨基酸类强抗氧化剂,由放线菌、蓝细菌、部分真菌(例如链霉菌、分枝杆菌等)和蘑菇等微生物合成。动物(包括人类)和植物自身不能在体内合成麦角硫因,植物可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微生物合成的麦角硫因,而动物可... 麦角硫因是一种稀有的天然氨基酸类强抗氧化剂,由放线菌、蓝细菌、部分真菌(例如链霉菌、分枝杆菌等)和蘑菇等微生物合成。动物(包括人类)和植物自身不能在体内合成麦角硫因,植物可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微生物合成的麦角硫因,而动物可从食物中吸收和积累麦角硫因。人体通过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1型从食物中吸收麦角硫因,其广泛分布于人体的细胞和组织中。已有大量研究报道了麦角硫因的合成、自然界中的分布、化学性质、生理功能和其作为抗氧化剂的特性。尽管研究证明麦角硫因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和细胞保护作用,但对其在体内的生理功能研究仍有限。本文旨在综述麦角硫因的独特性质、生物合成以及预防疾病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角硫因 生物合成 抗氧化性 生理功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金针菇菌糠为培养基质的猴头菇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熙 聂荣荣 +4 位作者 叶志伟 魏韬 邹苑 郭丽琼 林俊芳 《中国食用菌》 2021年第1期36-41,共6页
以猴头菇为研究对象,采用金针菇菌糠、滤泥等廉价培养基质,通过优化液体菌种和栽培培养基配方、栽培方式等建立猴头菇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结果表明,猴头菇液体菌种的培养基配方为H3,培养到第4天时活力最强;猴头菇栽培培养基配方W2;栽培... 以猴头菇为研究对象,采用金针菇菌糠、滤泥等廉价培养基质,通过优化液体菌种和栽培培养基配方、栽培方式等建立猴头菇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结果表明,猴头菇液体菌种的培养基配方为H3,培养到第4天时活力最强;猴头菇栽培培养基配方W2;栽培方式以小口径、不需要搔菌为好;比较菌糠培养基与纯玉米芯培养基栽培获得的子实体,金针菇菌糠培养基培养的猴头菇菌丝生长速度更快,菌丝满袋时间和现蕾时间更短,子实体重量提高44%,并且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菌种 猴头菇栽培 金针菇菌糠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麦角硫因高通量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晴元 游俊健 +3 位作者 林俊芳 薛玲娜 余颖豪 郭丽琼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14-120,共7页
麦角硫因(ergothioneine,EGT)基于其强抗氧化及体内消耗率低的特点,在人体内拥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在高产EGT微生物筛选和新菌株的选育研究中,现有的EGT检测方法因其步骤繁琐、使用的试剂和设备昂贵而亟待改进。本研究基于EGT的... 麦角硫因(ergothioneine,EGT)基于其强抗氧化及体内消耗率低的特点,在人体内拥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在高产EGT微生物筛选和新菌株的选育研究中,现有的EGT检测方法因其步骤繁琐、使用的试剂和设备昂贵而亟待改进。本研究基于EGT的理化性质,建立了EGT-硫氰酸铁高通量快速检测体系,同时选用不同EGT产量的灵芝菌株以及灵芝融合新菌株对该检测体系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比较出样本间EGT产量高低,使原本需3~4天的工作缩短至2~3 h,HPLC验证结果显示,EGT-硫氰酸铁高通量快速检测体系效果良好,体系稳定。本研究结果将为高产EGT微生物的高通量筛选及高产EGT新菌株的选育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角硫因 高通量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 灵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遗传育种方法研究进展
12
作者 高娉娉 刘汉清 +3 位作者 张凤 凌新 郭丽琼 林俊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02-310,共9页
益生菌的多样化益生作用使其在人类健康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益生菌生产的药品、食品和膳食补充剂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研究人员致力于为药品和食品行业选育新型益生菌,以期为食品药品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遗传育种为选... 益生菌的多样化益生作用使其在人类健康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益生菌生产的药品、食品和膳食补充剂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研究人员致力于为药品和食品行业选育新型益生菌,以期为食品药品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遗传育种为选育具有有益特性的益生菌菌株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对提升益生菌的市场价值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今后更好的开展益生菌育种工作,该文综述了原生质体融合、基因组重排、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及基因编辑技术[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蛋白(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associated,CRISPR-Cas)技术和碱基编辑技术]等遗传育种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在益生菌中的应用,并讨论了遗传育种的安全性,旨在为优良益生菌的选育提供参考,促进益生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原生质体融合 基因组重排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蛋白(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associated CRISPR-Cas) 碱基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新菌株ZA10-C4的培养体系优化及虫草素高效制备 被引量:1
13
作者 麦梦贤 郭丽琼 +4 位作者 魏韬 邹苑 郑倩望 叶志伟 林俊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5-94,共10页
蛹虫草菌株ZA10-C4是经杂交育种得到的高产虫草素的新菌株,为了获得适合其生长的培养基,提高虫草素产量,作者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配方,并用大孔树脂NKA-Ⅱ吸附法提取纯化发酵液中的虫草素。ZA10-C4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 蛹虫草菌株ZA10-C4是经杂交育种得到的高产虫草素的新菌株,为了获得适合其生长的培养基,提高虫草素产量,作者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配方,并用大孔树脂NKA-Ⅱ吸附法提取纯化发酵液中的虫草素。ZA10-C4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17.99g/L、酵母提取粉41.13g/L、L-丙氨酸11.83g/L、KH_(2)PO_(4)2.00 g/L、MgSO_(4)1.50 g/L、维生素B112 mg/L。在此优化条件下,虫草素产量达到(4503.14±15.54)mg/L,较优化前提高1.66倍。同时,得到最佳提取纯化工艺为:自然pH、上样体积600 mL、上样和洗脱流量240mL/h、乙醇(体积分数70%)洗脱体积800mL。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虫草素纯度为94.89%,得率为89.57%。该研究为蛹虫草新菌株ZA10-C4的大规模生产及虫草素的高效制备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虫草素 菌株培养 纯化 高效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体外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建立
14
作者 杜燕燕 伍土恒 +3 位作者 陈柏雄 叶志伟 林俊芳 郭丽琼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8-105,共8页
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虽然在食药用菌中也有一些成功应用,但其效率偏低。作者以pyrG为目的突变基因,设计并在体外合成gRNA,与蛋白质SpCas9组装成RNP复合... 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虽然在食药用菌中也有一些成功应用,但其效率偏低。作者以pyrG为目的突变基因,设计并在体外合成gRNA,与蛋白质SpCas9组装成RNP复合物,采用PEG法将RNP复合物转入金针菇原生质体,同时对转化系统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软件预测的高分值gRNA不一定有活性,需要在体外与SpCas9组装后对目的基因进行切割鉴定。有活性的RNP复合物转入金针菇原生质体后能够特异性编辑目的基因,而没有活性的RNP复合物转入金针菇后则不能编辑目的基因;在金针菇的转化体系中加入Triton X-100能有效促进RNP复合物进入原生质体。金针菇突变株Sanger测序结果显示,在靶点发生了小片段的插入,说明这些突变株主要是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途径改变基因组信息。作者成功构建了金针菇体外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编辑效率为60%。该研究为选育具有优良性状的金针菇新品种及其他食用菌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金针菇基因组编辑载体构建 被引量:11
15
作者 罗润 林俊芳 +3 位作者 郭丽琼 叶志伟 郭天芬 云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30-234,共5页
采用高效基因编辑系统CRISPR/Cas9,构建金针菇基因Mads-8敲除载体及转化体系。以转录组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基因Mads-8序列信息,选择高效的靶位点序列,同时加入筛选标记基因hph构建过渡载体sgRNA-T,通过菌落PCR鉴定和测序来验证靶位点... 采用高效基因编辑系统CRISPR/Cas9,构建金针菇基因Mads-8敲除载体及转化体系。以转录组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基因Mads-8序列信息,选择高效的靶位点序列,同时加入筛选标记基因hph构建过渡载体sgRNA-T,通过菌落PCR鉴定和测序来验证靶位点序列是否正确插入。以表达载体pg Fvs-cas9为框架,酶切连接后构建重组敲除载体pg Fvs-Cas9-gRNA,PCR和酶切鉴定敲除载体。再以PEG介导的金针菇原生质体转化表达载体,在潮霉素抗性平板上筛选拟转化子,以拟转化子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Cas9基因。结果显示,靶位点序列成功插入敲除载体且序列正确,重组质粒成功转化进金针菇的基因组。对金针菇基因组敲除载体的构建,为后续金针菇相关基因的功能验证及育种研究提供载体材料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CRISPR/Cas9 转录组 MADS—box PEG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AT酶的同源建模及与多样性底物对接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佳俊 林淑玲 +5 位作者 欧阳萍兰 魏韬 郑倩望 叶志伟 郭丽琼 林俊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46-1251,共6页
10-去乙酰巴卡亭Ⅲ乙酰基转移酶(DBAT)是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催化10-去乙酰巴卡亭Ⅲ生成巴卡亭Ⅲ的一个关键酶,由于其催化效率低,使得天然巴卡亭Ⅲ和紫杉醇含量都很低,紫杉醇细胞工厂的构建也受到严重制约。本研究利用MODELLER同源建... 10-去乙酰巴卡亭Ⅲ乙酰基转移酶(DBAT)是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催化10-去乙酰巴卡亭Ⅲ生成巴卡亭Ⅲ的一个关键酶,由于其催化效率低,使得天然巴卡亭Ⅲ和紫杉醇含量都很低,紫杉醇细胞工厂的构建也受到严重制约。本研究利用MODELLER同源建模软件,构建了未报道晶体结构的DBAT三维结构模型,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DBAT在稳定状态前后氨基酸的位置变化,分析关键氨基酸改变对酶催化活性的影响,获得位点His162和Arg365。利用虚拟定点突变和分子对接技术,推断His162为关键活性氨基酸残基,Arg365的空间位阻效应可影响催化反应过程。本研究为后续DBAT催化机理的解析提供潜在靶点,并为DBAT分子设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巴卡亭Ⅲ DBAT 同源建模 分子对接 活性口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耐高温新菌株的诱变选育 被引量:6
17
作者 罗润 郭丽琼 +3 位作者 林俊芳 韩飞 李琼洁 康林芝 《中国食用菌》 2016年第4期18-23,共6页
以黄色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株FV7为材料,采用紫外线诱变、氯化锂诱变和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等多种诱变方法对金针菇的菌丝细胞进行诱变,诱变后的菌丝细胞经过菌丝体生长阶段33℃高温初筛和子实体发育阶段20℃中温复筛,并... 以黄色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株FV7为材料,采用紫外线诱变、氯化锂诱变和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等多种诱变方法对金针菇的菌丝细胞进行诱变,诱变后的菌丝细胞经过菌丝体生长阶段33℃高温初筛和子实体发育阶段20℃中温复筛,并经过多轮筛选获得耐高温突变菌株FV7EMS。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甲基磺酸乙酯对金针菇菌丝细胞的诱变效果明显,突变菌株FV7EMS能在20℃温度出菇,且生长速度快、菌柄较长,生物学效率比亲本FV7提高了28.82%,与亲本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金针菇耐高温新品种的培育,对于降低工厂化栽培能耗、多季节栽培金针菇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诱变育种 诱变剂 高温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转录组分析及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挖掘 被引量:5
18
作者 娄海伟 赵玉 +4 位作者 赵逸 林俊芳 赵仁勇 叶志伟 郭丽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0-156,共7页
基于培养基显著影响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的生成,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培养基培养的蛹虫草菌丝(CM10_RL和CM10_WL)的转录组差异,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挖掘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结果表明,样品CM10_WL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 基于培养基显著影响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的生成,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培养基培养的蛹虫草菌丝(CM10_RL和CM10_WL)的转录组差异,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挖掘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结果表明,样品CM10_WL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样品CM10_RL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于样品CM10_RL,在样品CM10_WL中检测到318个上调表达基因和618个下调表达基因。基因本体论功能富集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主要富集在代谢过程、细胞膜、催化活性条目中。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结果表明DEG主要富集在代谢途径。蛹虫草转录本与KEGG数据库中的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比对结果表明基因CCM_06728和CCM_09155参与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高通量测序 转录组 色素 类胡萝卜素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虫草素的蛹虫草新品种选育 被引量:9
19
作者 林培捷 陈柏雄 +5 位作者 陈乐涛 叶志伟 魏韬 郑倩望 林俊芳 郭丽琼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65,共7页
虫草素(3’-脱氧腺苷)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力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是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的核心生物活性物质。目前,蛹虫草中虫草素含量还偏低,且蛹虫草菌株易退化,急需选育高产优质的蛹虫草新菌株。作者以高产... 虫草素(3’-脱氧腺苷)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力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是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的核心生物活性物质。目前,蛹虫草中虫草素含量还偏低,且蛹虫草菌株易退化,急需选育高产优质的蛹虫草新菌株。作者以高产虫草素的蛹虫草CM17菌株和高产子实体的蛹虫草ZGCM菌株为亲本,从ZGCM菌株中分离只有MAT1-1基因的子囊孢子单孢菌株和从CM17中分离只有MAT1-2基因的分生孢子单孢菌株,将两种不同交配型的单孢菌株进行杂交,通过分子鉴定和生物特性筛选,获得子实体产量高且虫草素含量高的新菌株ZA10-C4。菌株ZA10-C4子实体中虫草素产量达到(12.82±0.85)mg/g,为亲本ZGCM的4.33倍,并且保持ZGCM高产子实体的特性。同时,采用改良的基因快速提取与标记方法对孢子菌株和杂交菌株进行MAT交配型基因鉴定,提高了育种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虫草素 杂交育种 交配型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新型黄色素结构的初步鉴定及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 被引量:5
20
作者 唐鸿标 陈楚欣 +3 位作者 林俊芳 娄海伟 叶志伟 郭丽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99-305,共7页
为研究蛹虫草黄色素的种类并建立最佳的提取工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蛹虫草黄色素进行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结果发现一种新型的蛹虫草黄色素,并将其命名为虫草烯。虫草烯是一种与类胡萝卜素具有相似紫外... 为研究蛹虫草黄色素的种类并建立最佳的提取工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蛹虫草黄色素进行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结果发现一种新型的蛹虫草黄色素,并将其命名为虫草烯。虫草烯是一种与类胡萝卜素具有相似紫外-可见光、红外吸收特征的新型色素。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虫草烯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溶液体积分数57.68%、提取温度44.40℃、提取时间52.44 min,并最终确定蛹虫草子实体中虫草烯提取量为(2780.97±170.38)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黄色素 结构鉴定 虫草烯 提取优化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