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经济韧性影响效应研究——兼论消费升级调节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周杰 欧阳红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68-171,共4页
本文采用我国2011-2021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旅游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旅游业经济韧性,且通过了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东部及中部地区旅游业经济韧性... 本文采用我国2011-2021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旅游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旅游业经济韧性,且通过了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东部及中部地区旅游业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消费升级提升旅游业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旅游业经济韧性 消费升级 促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爽芙绵面料开发与生产实践
2
作者 李宇恒 黄大深 李立斌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18,共4页
爽芙绵是一种自主研发的改性锦纶短纤维,可与多种短纤维进行纺纱且能纯纺,选取性价比较高的黏胶混纺纱在纺织服装面料进行应用研究,试织针织和毛织面料。结果表明,两种纤维发挥各自优点,其面料手感独特,具有特殊的飘逸、软滑、亲肤、舒... 爽芙绵是一种自主研发的改性锦纶短纤维,可与多种短纤维进行纺纱且能纯纺,选取性价比较高的黏胶混纺纱在纺织服装面料进行应用研究,试织针织和毛织面料。结果表明,两种纤维发挥各自优点,其面料手感独特,具有特殊的飘逸、软滑、亲肤、舒适和保暖的服用性能,合适织物结构的针织面料有较好的动态吸湿、水分传递功能。通过各种面料的生产实践和性能研究,表明了改性锦纶短纤维及其混纺纱线将是一种新型的纺织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锦纶短纤维 爽芙绵 混纺 吸湿 速干 柔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N-甲基吡咯烷酮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天宝 王春利 +3 位作者 刘炜 叶林 刘庆备 任忠海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5-77,共3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毛细柱气相色谱-质谱、内标标准曲线法使用选择离子(SIM)监测采集数据定量分析水中Ⅳ_甲基吡咯烷酮(NMP)的分析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当添加Ⅳ.甲基吡咯烷酮质量浓度为1-10mg/L时,待测试样中Ⅳ一甲基吡咯烷酮的... 建立了固相萃取、毛细柱气相色谱-质谱、内标标准曲线法使用选择离子(SIM)监测采集数据定量分析水中Ⅳ_甲基吡咯烷酮(NMP)的分析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当添加Ⅳ.甲基吡咯烷酮质量浓度为1-10mg/L时,待测试样中Ⅳ一甲基吡咯烷酮的回收率达82.5%,相对标准偏差RSD(n=5)小于5%,其最低检出限为0.05mg/L,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水和废水中Ⅳ-甲基吡咯烷酮残留量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吡咯烷酮 气相色谱-质谱法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涂覆聚乙烯改性针织面料开发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林丽霞 杨慧彤 +1 位作者 李宇恒 陈伟壮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23,共4页
采用流延膜技术,将通过纺丝涂覆装置在PET纤维表面进行PE涂覆改性处理的新改性纤维(彩纶)短纤维与棉纤维进行混纺,测试面料的强力、色牢度、耐酸碱能力、抗起毛起球性能、透气性、导湿性、透湿性等指标,分析新面料的理化性能和对人体舒... 采用流延膜技术,将通过纺丝涂覆装置在PET纤维表面进行PE涂覆改性处理的新改性纤维(彩纶)短纤维与棉纤维进行混纺,测试面料的强力、色牢度、耐酸碱能力、抗起毛起球性能、透气性、导湿性、透湿性等指标,分析新面料的理化性能和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面料中PET-PE纤维织物对液态水的调控能力较好,能克服常规纯化纤面料的闷热感和棉纤维面料吸湿后的湿重感,是日常休闲服装及运动服装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纤维 聚乙烯 彩纶 涂覆改性 针织面料 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智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0-105,共6页
文章借助Malmquist指数,测算2011—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核密度与马尔可夫链模型分析其增长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中国智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逐年递增态势,核心驱动力为技术进步;各代表年份智能制造业绿... 文章借助Malmquist指数,测算2011—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核密度与马尔可夫链模型分析其增长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中国智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逐年递增态势,核心驱动力为技术进步;各代表年份智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核密度曲线均呈右偏,且曲线波峰高度持续走低;中国智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布状态难以发生跨状态转移。据此,研究提出培育“绿碳”优势智能制造业集群、加强智能制造业“绿碳”技术竞争力、打造智能制造业“绿色品牌”领军企业等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时空演变 核密度 马尔可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