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化”、“归化”与旅游景点翻译规范化策略——从广州白云山风景区公示语英译说起 被引量:20
1
作者 杨国民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09-113,共5页
旅游景点公示语可分为两类:指引性公示语和解释性公示语。本文从广州白云山风景区内公示语的英译说起,认为旅游景点的公示语翻译要注意区分两种不同类型,并提出了"异化"、"归化"有助于旅游景点翻译的规范化。
关键词 旅游景点公示语 指引性公示语 解释性公示语 异化、归化 翻译规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任务型综合翻译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11
2
作者 曾昭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54-157,共4页
翻译是一种工具,其方式围绕工作任务交叉进行,注重信息交流。高职任务型综合翻译教学模式抛弃传统单一的深度训练模式,把笔译、口译、英译汉、汉译英融为一体,实现双向笔译和口译的结合。该模式以内容为导向,以任务为中心,注重双语交际... 翻译是一种工具,其方式围绕工作任务交叉进行,注重信息交流。高职任务型综合翻译教学模式抛弃传统单一的深度训练模式,把笔译、口译、英译汉、汉译英融为一体,实现双向笔译和口译的结合。该模式以内容为导向,以任务为中心,注重双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反映了工作中翻译的基本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 任务型综合翻译 工作任务 流程性任务 独立性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英汉翻译”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7
3
作者 林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34-137,共4页
翻译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课堂讲授内容除了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外,实践练习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学生对翻译课程的积极参与和学习,以及相应的翻译活动实践,有助于... 翻译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课堂讲授内容除了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外,实践练习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学生对翻译课程的积极参与和学习,以及相应的翻译活动实践,有助于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技能的能力,并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出发,对英汉翻译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翻译 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 探索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环境下高职大学英语多模态互动课堂教学 被引量:4
4
作者 廖淑梅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148-149,共2页
文章从学生和教师视角剖析了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实困境,分析了多模态互动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多维优势,提出构建多媒体技术辅助下的听觉模态互动、视觉模态互动和其他模态互动的多模态互动课堂,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人才培... 文章从学生和教师视角剖析了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实困境,分析了多模态互动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多维优势,提出构建多媒体技术辅助下的听觉模态互动、视觉模态互动和其他模态互动的多模态互动课堂,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高职大学英语 多模态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标准之后解构主义观 被引量:2
5
作者 曾昭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哲学的实践转向之后,后解构主义翻译研究随之向实践与语言内回归。根据哲学实践转向的影响,借助"三见"之说,后解构主义翻译标准将以实践为依托,以抽象翻译标准为依据,探索具体翻译标准的表述,以文本为中心,融合包括"一元... 哲学的实践转向之后,后解构主义翻译研究随之向实践与语言内回归。根据哲学实践转向的影响,借助"三见"之说,后解构主义翻译标准将以实践为依托,以抽象翻译标准为依据,探索具体翻译标准的表述,以文本为中心,融合包括"一元论"和"多元论"在内的现有标准,建立多层多元标准体系。该体系将实现共性和差异的统一、抽象与具体的统一,使标准源于实践、指导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 解构主义 后解构主义 哲学实践转向 翻译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拟的认知阐释——基于概念合成理论与关联理论 被引量:2
6
作者 邓国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40-144,共5页
通过整合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合成理论和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得出了新的理论——概念合成关联理论,并以其为理论框架分析了两则仿拟的生成与阐释机制,提出促成概念产生关联的重要因素是认知语境。认为在解读仿拟的过程中,仿拟的仿体空间... 通过整合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合成理论和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得出了新的理论——概念合成关联理论,并以其为理论框架分析了两则仿拟的生成与阐释机制,提出促成概念产生关联的重要因素是认知语境。认为在解读仿拟的过程中,仿拟的仿体空间和本体空间总是相互作用,在认知语境的作用下,促成各个空间概念产生关联,这些关联成为人类解读话语时认知推理的基础,在合成空间里形成层创结构,即仿拟话语的隐含意义。因此,受认知语境制约的多空间概念合成关联理论可揭示人类语言使用和理解过程中概念映现的动态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拟 概念合成 心理空间 概念映现 认知语境 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般现在时中“0”时间现象的归属问题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曾昭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1-156,共6页
英语时态与时间关系紧密,但是0时间现象却没有明确的时态归属。传统语法在分析0时间概念的“客观事实”时,只是把这种现象罗列在一般现在时内,忽视了对其归类。对一般现在时的用法进行子类分析时,主要线索是被研究对象与时间的关系,但... 英语时态与时间关系紧密,但是0时间现象却没有明确的时态归属。传统语法在分析0时间概念的“客观事实”时,只是把这种现象罗列在一般现在时内,忽视了对其归类。对一般现在时的用法进行子类分析时,主要线索是被研究对象与时间的关系,但是处理“客观事实”时,则以现象替代了这种关系,出现了明显的不一致。提出“0时间一般现在时”,不仅符合上述分类的基本线索,还有充分的依据、明确的辨别标准、进一步细分的路径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态 0时间 依据 确认标准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形容词原形与变异的跨语际分析
8
作者 曾昭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8-151,共4页
在对外语词汇注义时"的"用于指示外语形容词,具有词义描述作用,被称为"的外"。通过对若干外语-汉语形容词的分析和外语形容词的交叉分析可以发现,"的外"揭示了汉语形容的原始形态、词根和变异,及其三者... 在对外语词汇注义时"的"用于指示外语形容词,具有词义描述作用,被称为"的外"。通过对若干外语-汉语形容词的分析和外语形容词的交叉分析可以发现,"的外"揭示了汉语形容的原始形态、词根和变异,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外"只是表示了形容词原始形态,在汉语语篇中,形容词有两种变异"……的"和"0的"形态。这一发现可充分解释汉语相关语篇中"的"的空缺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外” “0的” 形容词原形 形容词词根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