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1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4.0与智能制造新形势下自动化创新型人才培养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洋 谢胜利 +2 位作者 蔡述庭 杜玉晓 王永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75-278,共4页
介绍了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阐述了新形势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了"基础课实验室+综合实验基地+企业实习平台"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校内依托工业4.0智能制造实验基地,进行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 介绍了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阐述了新形势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了"基础课实验室+综合实验基地+企业实习平台"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校内依托工业4.0智能制造实验基地,进行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校外借助高校、企业、政府三方合作的实习基地和协同育人平台,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探索和实践"三进三升"人才培养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4.0 中国制造2025 人才培养 实验基地 协同育人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太网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及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继容 鲍芳 何湘初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26-128,共3页
对现场总线作了简单的介绍 ,主要介绍了现场总线与以太网结合的应用 ,对工业以太网作了详细的阐述 ;并对将来工业自动化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 以太网 工业自动化 现场总线 信息协议 Ethemet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之美牵引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峻 马乐君 +3 位作者 谢小柱 唐靓 朱道云 吴福根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3,共6页
针对传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学教模式陈旧、缺乏吸引力、挫败感强价值获得感低、个性化深度学习难满足等痛点问题,提出美育与数智化实验相融合的教学方案。通过“科学之美”的问题导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针对传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学教模式陈旧、缺乏吸引力、挫败感强价值获得感低、个性化深度学习难满足等痛点问题,提出美育与数智化实验相融合的教学方案。通过“科学之美”的问题导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和思想、掌握实验方法并探究实验问题;以实验操作中的“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求真求实、敢于试错、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依托数字化实验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竞赛、大创项目数智化赋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以“时点+成长”相结合的多维度过程性考核评价,科学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利于教学良性循环。该模式也是对“两性一度”人才培养目标的一次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教学 科学之美 同伴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LonWorks技术的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德华 许立梓 李文国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225-226,280,共3页
针对智能大厦控制系统的特点,介绍一种新型分布式网络技术技术--LonWorks,并结合实例,给出了基于LonWorks技术的智能大厦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关键词 楼宇自动化系统 智能大厦 控制系统 LONWORKS总线 现场总线 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Agent的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敏 万频 +2 位作者 邓金龙 黄锴 詹宜巨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87-689,共3页
在楼宇自动化系统中,由于各子系统具有不同的结构、不统一的通信协议,使得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及交互协作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子系统的异构问题,促进系统间信息共享,将多Agent技术引入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集成中,建立了... 在楼宇自动化系统中,由于各子系统具有不同的结构、不统一的通信协议,使得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及交互协作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子系统的异构问题,促进系统间信息共享,将多Agent技术引入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集成中,建立了基于多Agent的BAS集成模型。通过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将Agent通信语言KQML封装成统一的消息格式,并利用Java的消息服务机制JMS传递消息,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异构系统互相通信和协作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AGENT 系统集成 KQML 可扩展标记语言 Java信息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软件功能自动化测试的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黄彪贤 熊建斌 李振坤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87-792,共6页
在金融软件测试中,面对大规模复杂的金融算法以及大量的回归测试,自动化测试有着相当的重要的作用。通过介绍自动化测试的相关知识,结合金融软件的特点,搭建相应的金融软件自动化测试环境,并使用一个实例来展示功能自动化测试在金融软... 在金融软件测试中,面对大规模复杂的金融算法以及大量的回归测试,自动化测试有着相当的重要的作用。通过介绍自动化测试的相关知识,结合金融软件的特点,搭建相应的金融软件自动化测试环境,并使用一个实例来展示功能自动化测试在金融软件测试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自动化测试显著提高金融软件测试的效率和准确率,节省人力和成本。讨论了自动化测试实施的难点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测试 功能测试 金融软件 自动化测试脚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音合成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汪琳瑛 何胜伟 《广东电力》 2006年第12期61-62,79,共3页
语音报警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语音的人为录制生成不仅方式烦琐,而且出错的可能性大。广东电网公司韶关供电局在更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时,利用语音合成技术,开发出语音合成(TTS)系统来实现语音报警功能,解决人... 语音报警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语音的人为录制生成不仅方式烦琐,而且出错的可能性大。广东电网公司韶关供电局在更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时,利用语音合成技术,开发出语音合成(TTS)系统来实现语音报警功能,解决人为录制语音文件所存在的弊端。TTS系统具有支持多种语种、合成音色多样化、短语合成效果佳、语气表现力强、数字与数值类型识别率高、支持MP3格式背景音乐、预录音批量处理、图形界面远程监控、网络语音合成服务和资源服务等特点,应用中具有免语音维护、语音报警准确性高、升级方便、语音合成速度快等优势。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应用时,采用传输控制协议的客户?服务器方式实现语音报警,客户端运行TTS语音软件,并需硬件把关器支持,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服务器为服务器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 语音报警 语音合成(订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专用不间断电源
8
作者 郑宇 杨俊华 《广东电力》 2007年第11期45-47,59,共4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高频开关直流电源与逆变器配套使用的不间断电源模式及其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具体应用。通过与传统模式的比较,得出结论:该不间断电源在运行中安全可靠性高;优化蓄电池管理方面的优越性也高,可为同类设备改造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不间断电源设备(UPS) 蓄电池管理 高频开关电源 微机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任务权重自动优化的多任务序数回归算法
9
作者 曾梦岳 肖燕珊 刘波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2-1057,共6页
目前,只有少量面向多任务学习的序数回归方法。这些方法假设不同的任务具有相同的权重,对整体模型具有相同的贡献。然而,在真实应用中,不同任务对于整体模型的贡献往往是不同的。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任务权重自动优化的多任务序数回归... 目前,只有少量面向多任务学习的序数回归方法。这些方法假设不同的任务具有相同的权重,对整体模型具有相同的贡献。然而,在真实应用中,不同任务对于整体模型的贡献往往是不同的。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任务权重自动优化的多任务序数回归算法。首先,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多任务序数回归模型,通过分类器参数共享,实现不同任务之间的信息迁移;其次,考虑到不同任务对整体模型可能具有不同贡献,赋予每个任务一个权重,这些权重将在学习过程中自动优化求解;最后,采用了启发式框架,交替地建立多任务序数回归模型和优化任务权重。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相比于其他多任务序数回归方法,平均0-1误差降低了3.8%~12.3%,平均绝对误差降低了4.1%~11%。考虑了每个任务的不同权重,通过自动优化这些权重,降低了多任务序数回归模型的分类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数回归 多任务学习 权重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趋近律的IPMSM滑模NDOB调速控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谷爱昱 庞城洁 乐敏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0,共9页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IPMSM)调速系统中的传统滑模控制存在抖振严重、响应速度慢和抗扰能力差等问题。为了增强IPMSM调速系统的控制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双幂次趋近律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IPMSM)调速系统中的传统滑模控制存在抖振严重、响应速度慢和抗扰能力差等问题。为了增强IPMSM调速系统的控制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双幂次趋近律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nonlinear disturbance observer,NDOB)的滑模控制方法。改进双幂次趋近律通过在幂次项引入系统状态变量,使趋近律具有变速趋近特性,解决了滑模趋近速度和抖振抑制间的矛盾。为了进一步增强系统的鲁棒性,设计了NDOB,该观测器不仅可以对扰动进行补偿,还可以通过减小趋近律增益系数进一步抑制系统抖振。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改进双幂次趋近律 非线性扰动观测器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时间规整重构序列修正贝杰龙模型的多端直流电网自适应重合方法
11
作者 娄杰 李俊 +3 位作者 武小梅 童宁 王裕 孙凯祺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28-141,共14页
多端直流电网架空线路故障概率高、设备耐受过电流能力有限,无选择性的重合将严重危害一次设备的安全性和电网的稳定性,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 DTW)的重构序列重合方法,实现重合前故障性质的预判。首先... 多端直流电网架空线路故障概率高、设备耐受过电流能力有限,无选择性的重合将严重危害一次设备的安全性和电网的稳定性,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 DTW)的重构序列重合方法,实现重合前故障性质的预判。首先介绍了直流线路的贝杰龙时域等值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各关键一次设备的贝杰龙等值模型,分析了瞬时性、永久性故障工况下模型等效时域波过程的差异性。然后以瞬时性故障为基准,对直流断路器注入信号所引发的电气分量暂态成分进行理论计算,并借助DTW重构序列量化整定门槛、进一步消除色散误差,最终以此为指标构造判据实现故障性质的识别。基于PSCAD/EMTDC平台的四端直流电网仿真算例显示,所提出的自适应重合方法仅需要单端量,不依赖通信,能够消除死区,且拥有600Ω的灵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直流电网 贝杰龙法 波过程 重合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机器人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12
作者 杨亮 邓伟俊 +1 位作者 沈慧 蔡川华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47-153,共7页
相较于传统单机器人,多机器人系统在效率、容错性能、鲁棒性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但其也存在硬件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等缺点,这些都限制了与多机器人相关的实验课程开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多机器人协同控制实验平... 相较于传统单机器人,多机器人系统在效率、容错性能、鲁棒性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但其也存在硬件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等缺点,这些都限制了与多机器人相关的实验课程开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多机器人协同控制实验平台设计方案。该实验平台由虚拟样机仿真子系统、上位机控制子系统、机器人本体三部分组成,其中虚拟样机仿真子系统负责完成环境建模、动力学仿真、传感数据采集等任务,上位机控制子系统通过网络接口与虚拟样机仿真子系统联动,以实现多机器人的协同控制。实践结果表明,该实验平台具有部署成本低、操作简单、可扩展性强的优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机器人 仿真教学平台 协同控制 虚拟样机 人机交互 视觉伺服 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与渐进式融合的多模态实体对齐
13
作者 冯广 郑润庭 +6 位作者 刘天翔 杨燕茹 林健忠 钟婷 黄荣灿 项峰 李伟辰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32-1640,共9页
在教育领域中,知识图谱融合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知识图谱融合的一个核心技术,实体对齐的目标是从多个知识图谱中识别等价的实体对。目前实体对齐方法大部分建立在假设源实体在目标知识图谱中有对应实体的基础上,当使用跨语言与跨图谱... 在教育领域中,知识图谱融合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知识图谱融合的一个核心技术,实体对齐的目标是从多个知识图谱中识别等价的实体对。目前实体对齐方法大部分建立在假设源实体在目标知识图谱中有对应实体的基础上,当使用跨语言与跨图谱实体集时就会产生悬挂实体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双生成器参数共享对抗网络实体对齐模型DGSAN-EA。该模型采用参数部分共享和择优策略训练双生成器,选择最优生成器用于条件生成跨知识图谱的新实体,达到增强数据集的目的,以解决悬挂实体问题。接下来,采取渐进式融合策略和引入分布一致性损失函数,有效解决多模态实体对齐中融合特征信息失真及模态间不对齐的问题。在多个公开数据集上进行验证,实验表明,与现有的多模态实体对齐模型相比,DGSANEA在hit@k和MMR得分整体都有提高,证明了其在实体对齐任务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实体对齐 对抗网络 双生成器 参数共享 渐进式融合 分布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景再现的牵引变流器状态感知与诊断平台设计
14
作者 谷爱昱 朱圣源 +2 位作者 孟洋 陈志凯 倪强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9-196,共8页
针对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器实际故障难以捕捉的现状,该文设计了场景再现半实物状态感知与诊断平台。平台由监测上位机、双实时通用仿真机RT-LAB/dSPACE、DSP在线诊断系统等组成,使用RT-LAB更改硬件电路模型的框架及参数,使用dSPACE调试模... 针对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器实际故障难以捕捉的现状,该文设计了场景再现半实物状态感知与诊断平台。平台由监测上位机、双实时通用仿真机RT-LAB/dSPACE、DSP在线诊断系统等组成,使用RT-LAB更改硬件电路模型的框架及参数,使用dSPACE调试模型控制策略,使用DSP采集实时数据并实施在线诊断。平台各组成部件采用模块化设计以适应高效、灵活、通用的教学科研环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牵引传动模拟系统对变流器的控制仿真和逆变器输出过流故障的溯源,验证了实验平台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再现 半实物仿真 状态感知 在线诊断 变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图文协同层级融合的多模态命名实体识别方法
15
作者 冯广 刘天翔 +4 位作者 杨燕茹 郑润庭 钟婷 林健忠 黄荣灿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90-2397,共8页
多模态命名实体识别(MNER)旨在结合文本和图像等信息,提高命名实体识别的准确性。然而,现有方法因文本表达不规范以及图像特征提取聚焦于局部信息,导致图文语义特征利用不充分。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图文协同层级融合(VTCHF)的命名实... 多模态命名实体识别(MNER)旨在结合文本和图像等信息,提高命名实体识别的准确性。然而,现有方法因文本表达不规范以及图像特征提取聚焦于局部信息,导致图文语义特征利用不充分。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图文协同层级融合(VTCHF)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不仅利用全局视觉特征来补充视觉语义,还通过协同自变分编码器充分利用图像与文本特征,协同生成包含视觉语境信息的特征,从而增补文本语义。随后,设计了层级融合模块,预融合图文特征及其语义特征,自适应增强图文语义粒度,缓解后续模态融合中的对齐偏差。在多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显著提升了命名实体识别的准确率、召回率和F 1值,验证了其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命名实体识别 语义对齐偏差 语义增强 模态协同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余热梯级利用的综合能源系统减碳协同优化模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洪明志 吴杰康 +4 位作者 罗伟明 孙烨桦 方梓康 詹耀国 黄泽杭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9,149,共12页
针对垃圾焚烧电厂能量利用率低及余热潜力未被充分挖掘问题,引入余热梯级利用技术,提出一种考虑垃圾电厂与余热梯级利用技术的综合能源系统减碳协同优化模型。首先,构建含垃圾电厂的系统框架,分析垃圾电厂电热气联产可行性,构建电厂能... 针对垃圾焚烧电厂能量利用率低及余热潜力未被充分挖掘问题,引入余热梯级利用技术,提出一种考虑垃圾电厂与余热梯级利用技术的综合能源系统减碳协同优化模型。首先,构建含垃圾电厂的系统框架,分析垃圾电厂电热气联产可行性,构建电厂能流关系模型,并对渗滤液厌氧处理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其次,引入余热梯级利用技术设计余热回收系统,对底灰固体高温颗粒设计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进行余热回收。然后,通过碳核算模型计算碳排放量并结合碳交易机制限制碳排放,建立以系统总运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的综合能源系统减碳协同优化模型。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降低了购能成本和对外能源依赖程度,还实现了减碳效果,有效证明模型具备经济-环保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减碳协同优化 余热梯级利用 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BAM-CNN多任务模型的暂态电压稳定定量评估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容景超 毛晓明 +2 位作者 王炫 林权辉 杨炳鑫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1-289,共9页
为提升基于数据的暂态电压稳定评估的时效性并实现定量评估,提出一种基于卷积块注意力模块-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BAM-CNN)的暂态电压稳定评估模型。该模型以电网潮... 为提升基于数据的暂态电压稳定评估的时效性并实现定量评估,提出一种基于卷积块注意力模块-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BAM-CNN)的暂态电压稳定评估模型。该模型以电网潮流数据、故障位置信息和节点电压突变信息为输入,引入混合注意力机制和多任务学习框架,输出电网各节点的暂态电压稳定水平和稳定标签。在经典IEEE 39节点系统中的研究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对潮流和故障位置变化具有充分的适应性;与其他几种常用的深度学习模型相比,所推荐的模型具有更强的信息表征能力和泛化能力,有望应用于电网预防控制策略的制订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电压稳定 定量评估 多任务学习 注意力机制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租赁市场中储能容量配置双层鲁棒优化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楠 刘国伟 +3 位作者 吴杰康 雷振 王益军 辛立胜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3-665,I0079-I0082,共17页
多元的应用场景和丰富的商业模式是共享储能的规模化布局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升共享储能的经济效益,同时丰富电网的调节性资源。基于共享储能的自主性和趋利性,提出了市场环境下考虑风电场的集群租赁的共享储能配置的双层鲁棒优化方法... 多元的应用场景和丰富的商业模式是共享储能的规模化布局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升共享储能的经济效益,同时丰富电网的调节性资源。基于共享储能的自主性和趋利性,提出了市场环境下考虑风电场的集群租赁的共享储能配置的双层鲁棒优化方法。描述了共享储能提供租赁服务和参与现货市场交易的商业运营模式。考虑风电机组的出力和现货价格在多时间尺度的不确定性,构建了共享储能配置的主从博弈的鲁棒优化模型。模型上层以共享储能的年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确定风电场集群互动博弈的场景下共享储能各时段的租赁价格及容量规划方案;模型下层以风电场集群的考核成本最低为目标,利用各时段租赁价格和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的最恶劣场景下租赁需求,来更新各时段租赁容量。通过多场景对比分析验证了配置结果的有效性,为共享储能的多应用场景的容量优化配置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环境 共享储能 容量配置 鲁棒优化 风电场集群 租赁服务 主从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注意力机制网络的电力设备图像识别 被引量:1
19
作者 伍颖欣 刘磊 +1 位作者 肖轶婷 关远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0-883,I0006,共15页
在复杂工作环境下,电力设备的有效图像识别和状态分析可提升其运行维护能力,降低潜在停电风险。然而,传统的电力设备图像识别方法存在目标与背景特征信息难以分辨和特征信息提取能力不足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改进注意力机制网络的电力... 在复杂工作环境下,电力设备的有效图像识别和状态分析可提升其运行维护能力,降低潜在停电风险。然而,传统的电力设备图像识别方法存在目标与背景特征信息难以分辨和特征信息提取能力不足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改进注意力机制网络的电力设备图像检测识别方法。该方法提出面向电力设备目标特征信息的预测策略:引入深度值的变化过程学习机制,提取图像深层语义信息;通过叠加卷积核和剔除前置网络池化层,以改进全局结构信息学习网络模块,获得富含细节特征且关联图像特征的电力设备图像先验信息,进一步采用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门控机制在不同层级图像特征信息上预测其电力设备目标特征信息,构建LSTM门控机制的注意力机制网络。此外,该方法提出深浅层特征信息交互策略:采用矩阵外积方式整合浅层特征信息与深层特征信息,使模型充分学习电力设备的多层次特征信息。相比于传统的电力设备图像识别方法,所提的改进方案可加强目标的细节特征识别和提取,精确区分背景与目标模糊界限信息,提升深浅层特征信息的交互能力,有效提高在复杂背景环境下目标识别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针对绝缘子、变压器、断路器、输电线电杆以及输电线铁塔5种电力设备图像数据集,该文所提出的模型识别准确率达92%,比CvT模型高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设备 注意力机制 智能检测 智能识别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工科的工业4.0实验基地课程体系与平台构建 被引量:32
20
作者 刘洋 谢胜利 +2 位作者 杜玉晓 蔡述庭 王永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9-233,共5页
为了满足新工科建设和智能制造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组建了中国制造2025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工业4.0汽车智能制造实验基地。介绍了基地的平台构建,从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建设、教学内容等多方面来深化工程教育改... 为了满足新工科建设和智能制造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组建了中国制造2025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工业4.0汽车智能制造实验基地。介绍了基地的平台构建,从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建设、教学内容等多方面来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提出了一种项目驱动式实验教学新模式,开发了一系列层次化、模块化和系统化的综合实验课程。实践表明,利用工业4.0实验基地开展新工科建设,为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工业4.0 智能制造 实验教学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