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对称并联平台的位力耦合动力学建模与实验
1
作者 周志伟 高健 张揽宇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24,32,共6页
随着集成电路IC产业的快速发展,高端封装装备已成为半导体器件制造的关键。精密运动平台作为电子封装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对其运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高精度、高稳定性的大行程运动是精密运动平台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随着集成电路IC产业的快速发展,高端封装装备已成为半导体器件制造的关键。精密运动平台作为电子封装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对其运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高精度、高稳定性的大行程运动是精密运动平台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直线电机共定子驱动的新型对称并联平台,可实现大行程、跨尺度的三自由度运动。根据平台的结构构型,采用闭环矢量法建立运动学模型。同时考虑到共定子电机在运动控制时受到的位置和力耦合因素,揭示其耦合机理,通过深入分析位置耦合和力耦合的动力学特性,构建平台的位力耦合动力学模型。为验证所建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结合并联平台的应用特点进行了轨迹跟踪实验。结果表明,该动力学模型计算效率高、跟踪误差小,为进一步实现平台的结构优化和联动控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定子直线电机 对称并联平台 动力学 耦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透镜阵列超精密加工实验教学探索
2
作者 张胜辉 刘强 +2 位作者 赵荣丽 成思源 冷杰武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4-187,共4页
微透镜阵列被广泛应用于军用及民用领域的许多新型光学系统中,其结构尺寸为微米级,加工精度要求高。为了培养机械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动手能力,基于广东省微纳加工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研发的微结构微冲压机床,探讨了其工艺过程及原... 微透镜阵列被广泛应用于军用及民用领域的许多新型光学系统中,其结构尺寸为微米级,加工精度要求高。为了培养机械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动手能力,基于广东省微纳加工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研发的微结构微冲压机床,探讨了其工艺过程及原理,学生通过掌握微冲压机床的工作原理、加工技术,设计加工工件参数及实验方法,在模具钢上加工微米级的微透镜阵列,并用在位测量系统测量其加工精度。通过本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机械领域的先进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透镜阵列 超精密加工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变形软材料接触摩擦的在线测试装备与技术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谭桂斌 黄兴 +2 位作者 高军翔 张永康 田应成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7-201,共15页
我国高档密封件与液压件产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及国防装备等配套零部件行业的许多问题与摩擦学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基础件摩擦学又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与发达国家的竞争高地.在本文中阐述了国内外关键机械零部件的接触界... 我国高档密封件与液压件产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及国防装备等配套零部件行业的许多问题与摩擦学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基础件摩擦学又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与发达国家的竞争高地.在本文中阐述了国内外关键机械零部件的接触界面原位在线测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大变形软材料密封系统中的应用,综述了摩擦润滑中迁移状态实时在线观测技术、聚合物密封界面在线观测技术和国内在摩擦过程的微区域原位研究等进展,还分析了特殊与极端工况条件下大变形聚合物密封的性能测试、可靠性寿命分析以及多工况联合测试的技术进展,分析和讨论了高性能密封件行业的基础共性难题,最后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塑密封 摩擦学系统 界面 软材料 在线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放电复合加工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永华 刘为东 +2 位作者 刘江文 卢家俊 邹治湘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共18页
电解放电复合加工是实现电加工技术创新和突破的重要途径,可通过耦合放电与电解能场,利用其时/空协同效应实现在可加工性、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等方面的提升,故在介绍电解放电复合加工技术概念和原理分类的基础上,着重概述该领域近十年... 电解放电复合加工是实现电加工技术创新和突破的重要途径,可通过耦合放电与电解能场,利用其时/空协同效应实现在可加工性、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等方面的提升,故在介绍电解放电复合加工技术概念和原理分类的基础上,着重概述该领域近十年来的关键性研究进展和新技术创新,对除电火花-电解组合加工和电弧复合加工之外的各类电解放电复合加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该技术的规模化工程应用仍需在性能突破、精确建模、加工过程智能控制、复合加工装备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辅助电火花加工 电火花辅助电解加工 等离子体辅助电解加工 火花辅助化学雕刻 射流电化学放电加工 电解等离子体化学刻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相控阵超声检测与监测系统的发展与挑战 被引量:4
5
作者 纪轩荣 邓樵 +1 位作者 宋永锋 袁懋诞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7-1061,1242,共16页
工业相控阵超声检测(phased array ultrasonic testing,简称PAUT)系统能有效遏制潜在的安全风险,在航空航天、特种设备制造及石油化工等关键行业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阐述了PAUT系统的信号采集与成像原理,介绍了通用的相控阵检测工艺... 工业相控阵超声检测(phased array ultrasonic testing,简称PAUT)系统能有效遏制潜在的安全风险,在航空航天、特种设备制造及石油化工等关键行业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阐述了PAUT系统的信号采集与成像原理,介绍了通用的相控阵检测工艺优化和数据分析方法;其次,分析了近年来PAUT系统的前沿研究进展,涵盖其在非线性超声成像、超声导波、空耦超声、电磁超声和激光超声中的应用;然后,结合PAUT技术与结构健康监测(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简称SHM),探讨了其在增材制造实时监测、低成本监测及云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并将植入式相控阵探头应用在智能材料监测中;最后,讨论了工业相控阵超声检测与监测系统面临的挑战及其向高性能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和柔性化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无损检测 相控阵成像 波束成形 全矩阵采集 结构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旋转磨粒电极电化学放电加工氧化锆陶瓷小孔试验研究
6
作者 黄志坚 吴志铭 +1 位作者 邹治湘 刘江文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42,共9页
氧化锆陶瓷因其高硬度、高熔点等优异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中,然而,该材料加工难大,难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高精度加工。传统电化学放电加工(electro-chemical discharge machining,ECDM)氧化锆陶瓷,虽可通过增大能量提升加工... 氧化锆陶瓷因其高硬度、高熔点等优异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中,然而,该材料加工难大,难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高精度加工。传统电化学放电加工(electro-chemical discharge machining,ECDM)氧化锆陶瓷,虽可通过增大能量提升加工效率,但易因材料内部热应力过大等问题,而产生大量的微裂纹等缺陷。为此,提出采用高速旋转磨粒电极电化学放电加工的方法对氧化锆进行小孔加工。通过与传统电化学放电加工进行对比试验以分析其加工特性,研究发现磨粒电极能够提升气膜的稳定性,减少放电热冲击所产生的热缺陷,进而改善小孔的加工质量,结果表明其加工精度提高了63.9%。此外,还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占空比、电解液浓度、频率以及转速对氧化锆陶瓷的加工影响规律。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适宜的工艺参数组合为占空比80%、电解液浓度15 wt%、脉冲频率17.5 kHz和转速10000 r/min。在该参数组合下,成功加工出深度达670.4μm、过切量为108.9μm的小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旋转磨粒电极 电化学放电加工 氧化锆陶瓷 小孔加工 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sk-SIFT的LED芯片三维重建研究
7
作者 甘胜斯 陈新度 +3 位作者 陈玉冰 吴磊 张宇 邱伟彬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222,共6页
针对二维图像难以准确表征LED芯片金属键合线的三维缺陷特征,以及三维传感器在LED芯片三维成像中存在成本昂贵和成像结构不完整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的LED芯片三维重建方法。针对LED芯片图像采集过程中容易受载物台纹理影响的问题,... 针对二维图像难以准确表征LED芯片金属键合线的三维缺陷特征,以及三维传感器在LED芯片三维成像中存在成本昂贵和成像结构不完整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的LED芯片三维重建方法。针对LED芯片图像采集过程中容易受载物台纹理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Mask-SIFT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利用掩膜有效过滤载物台纹理引入的噪声,提升特征提取速度。采用运动恢复结构算法计算特征点的三维坐标,生成LED芯片的稀疏点云。最后,通过多视角立体几何算法对稀疏点云稠密化,生成LED芯片的稠密点云,得到更完整的点云结构。结果表明:改进的Mask-SIFT能有效过滤背景噪声,节省了62.39%的重建时间,有效实现了LED芯片三维点云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芯片 三维重建 掩膜 运动恢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转角与“试探-修正”插值的四边形单元
8
作者 黄观新 卢永和 +2 位作者 李航行 杨志军 陈新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4-143,共10页
为解决不同单元间的兼容性问题,提出一种“试探-修正”位移插值方法,用于构造具有旋转自由度的四节点四边形平面单元.基于“试探-修正”插值的四节点四边形平面单元以平动位移和转动角度作为节点参数,采用双线性插值对位移场进行试探,... 为解决不同单元间的兼容性问题,提出一种“试探-修正”位移插值方法,用于构造具有旋转自由度的四节点四边形平面单元.基于“试探-修正”插值的四节点四边形平面单元以平动位移和转动角度作为节点参数,采用双线性插值对位移场进行试探,根据转角的偏差,采用双三次插值对位移场进行校正.通过分片测试证明了该方法构造的四节点四边形平面单元的收敛性,并用三个算例进一步验证了其性能.数值结果表明,基于“试探-修正”插值的四节点四边形平面单元不仅收敛速度快,数值精度高,还能与梁单元兼容,方便混合单元建模.此外,“试探-修正”插值方法可参数化,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为今后研究其他具有真实转角的单元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插值 数值算法收敛性 四边形平面单元 真实转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边量对304不锈钢氩弧焊端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钟世裕 邓宇 +4 位作者 李远波 张国庆 刘行 欧阳育光 钟先煌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30,共7页
采用钨极氩弧焊工艺焊接0.6 mm厚304不锈钢薄板,研究错边量对端接接头性能的影响。在无错边状态下获得较好的焊接参数,采用该焊接参数对不同错边量的接头进行焊接。对焊接接头的表面形貌、横截面形貌进行分析,同时对接头显微硬度、力学... 采用钨极氩弧焊工艺焊接0.6 mm厚304不锈钢薄板,研究错边量对端接接头性能的影响。在无错边状态下获得较好的焊接参数,采用该焊接参数对不同错边量的接头进行焊接。对焊接接头的表面形貌、横截面形貌进行分析,同时对接头显微硬度、力学性能、断口形貌以及金相组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电流28 A、焊接速度5.3 mm/s、钨极距离2 mm条件下,当错边量小于等于1.5 mm时,焊缝的表面成形良好。接头强度低于母材,主要是在靠近熔合线附近的焊缝处断裂,不同错边量接头的拉断力在4.06~4.17 kN,约是母材拉断力5.17 kN的80%,错边对接头强度影响不明显;接头焊缝区和热影响区硬度均高于母材;错边量对金相组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极氩弧焊 304不锈钢 端接接头 错边量 焊缝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塞尔曲线的微视场分区运动扫描方法
10
作者 郑卓鋆 高健 +1 位作者 李玉泉 诸进才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93,100,共6页
随着大尺寸高精度制造需求的发展,跨尺度视觉测量成为工业自动化的关键技术。针对视觉测量系统面临的高精度与大视场测量矛盾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贝塞尔曲线的微视场分区运动扫描方法,引入宏视场相机进行扫描区域规划,通过对宏视场图像关... 随着大尺寸高精度制造需求的发展,跨尺度视觉测量成为工业自动化的关键技术。针对视觉测量系统面临的高精度与大视场测量矛盾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贝塞尔曲线的微视场分区运动扫描方法,引入宏视场相机进行扫描区域规划,通过对宏视场图像关键点进行贝塞尔曲线拟合,对待扫描区域进行精准分区规划,并提出宏-微视场-运动平台坐标关系标定及平台运动量解算方法,实现微视场高精度扫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与准确性,可高效地进行微视场自动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塞尔曲线 多系统标定 运动平台 视觉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并联运动机构的无模型交叉耦合控制
11
作者 周志伟 高健 张揽宇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91-1699,1712,共10页
并联机构驱动关节间的动力学耦合效应是影响其轨迹跟踪性能的关键难题,现有并联平台的多电机协同控制方法常常不考虑机构关节间的相互耦合关系及其关节协同关系,影响了机构末端的运动精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提高机构任务空间跟踪... 并联机构驱动关节间的动力学耦合效应是影响其轨迹跟踪性能的关键难题,现有并联平台的多电机协同控制方法常常不考虑机构关节间的相互耦合关系及其关节协同关系,影响了机构末端的运动精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提高机构任务空间跟踪精度的无模型交叉耦合控制方法。通过引入表示相邻电机运动关系的电机协同误差,采用时延估计(TDE)技术间接地进行机构动力学闭环控制,解决动力学模型不确性问题;同时采用Lyapunov定理分析证明所提方法的稳定性,并在对称并联运动机构上进行所提方法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相比现有的时延控制(TDC)方法,所提方法可以通过并联机构的高效位置跟踪和稳定操作有效减小其末端运动跟踪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并联运动机构 无模型控制器 协同控制 时延估计 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直接成像机靶标识别算法的设计及抗扰性能测试
12
作者 王瑞洲 张宇龙 +1 位作者 王华 张宪民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24-1635,共12页
在激光直接成像领域,扰动导致靶标识别性能劣化,降低寻靶对位精度及效率。设计了激光直接成像(LDI)机视觉寻靶装置,提出了随机一点与随机三点自适应切换的取点求圆策略,采用随机抽样一致方法完成再拟合,并设计了靶标识别算法。分析了扰... 在激光直接成像领域,扰动导致靶标识别性能劣化,降低寻靶对位精度及效率。设计了激光直接成像(LDI)机视觉寻靶装置,提出了随机一点与随机三点自适应切换的取点求圆策略,采用随机抽样一致方法完成再拟合,并设计了靶标识别算法。分析了扰动源的生成机理,设计了光照条件与离面位移可控的量化激励装置。加工了包含典型靶标异常特征的基板,搭建了LDI机扰动源的可控量化生成与测试系统。测试结果表明,LDI机靶标识别算法的抗扰动性能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直接成像 靶标识别算法 抗扰性能 离面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六支链柔顺并联纳米定位平台设计与测试
13
作者 王瑞洲 向彬彬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3-750,845,846,共10页
作为微纳操作、精密测量与微机电系统领域核心部件,纳米定位平台是微纳技术与精密机械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提出基于6-RRRR柔顺并联机构的空间六支链纳米定位平台,由6支压电促动器驱动,经6条柔顺并联支链传动,末端执行器具备纳米级精度... 作为微纳操作、精密测量与微机电系统领域核心部件,纳米定位平台是微纳技术与精密机械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提出基于6-RRRR柔顺并联机构的空间六支链纳米定位平台,由6支压电促动器驱动,经6条柔顺并联支链传动,末端执行器具备纳米级精度的运动生成能力。首先,设计平台机构构型、压电驱动、实时测量与闭环反馈方案,实现纳米级精度的位移生成、传递、测量与控制;其次,推导平台在平面内外的雅克比矩阵,引入4项位移损失因子予以修正,建立高精度的运动学模型;最后,加工平台样机并设计刚度测试、工作空间与轨迹追踪实验,测试平台性能指标,验证平台雅克比矩阵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笔者所设计的纳米定位平台具有刚度高、转角大与定位精度优异等特性,经4项位移损失因子修正的运动学模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顺并联机构 六支链机构 纳米定位平台 压电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样稿的柔印首件“粗-精”检测方法
14
作者 肖盼 燕舒乐 +3 位作者 龙进良 肖盟 蔡念 陈新度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63-1571,共9页
为了解决柔印首件检验没有基准织物图像作为参照的难点,该文提出一种以电子样稿为参照物的柔印首件“粗-精”检测方法,主要分为粗匹配、精匹配和缺陷检测3个阶段。首先,针对电子样稿与印刷首件内容粗细不一、灰度特性差异大、柔印内容... 为了解决柔印首件检验没有基准织物图像作为参照的难点,该文提出一种以电子样稿为参照物的柔印首件“粗-精”检测方法,主要分为粗匹配、精匹配和缺陷检测3个阶段。首先,针对电子样稿与印刷首件内容粗细不一、灰度特性差异大、柔印内容重复率高等问题,融合超点(SuperPoint)与强力匹配(SuperGlue)方法进行粗匹配。然后,针对柔印过程版材伸缩、弯曲引发柔印内容局部偏移的问题,采用归一化互相关(NCC)法微调样稿字符,实现精匹配。最后,提出约束聚类的方法将缺陷检测问题转化为电子样稿与柔印首件差异最小化的问题。对比实验表明,该文方法的柔印首件检测性能要优于其他织物印刷品缺陷检测方法,其漏检率为0,误检率为1.3%,平均Dice系数为0.941,且检测时间仅为2.761 s/pcs,满足实际工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缺陷检测 柔印首件 电子样稿 强力匹配 约束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臂环境三维重建与避障算法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新度 徐学 +1 位作者 高萌 孔德良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7-352,358,共7页
为了解决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的避障规划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的三维重建与避障规划方法。通过深度相机(RealSense D435i)与机械臂组成手眼系统,首先,根据目标物体与ArUco码的相对关系,通过相机获取的ArUco标记上的特征点坐标,求解出... 为了解决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的避障规划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的三维重建与避障规划方法。通过深度相机(RealSense D435i)与机械臂组成手眼系统,首先,根据目标物体与ArUco码的相对关系,通过相机获取的ArUco标记上的特征点坐标,求解出目标物姿态;然后,改进三维重建方法,通过融合机械臂工具末端位姿和多帧点云数据,对环境进行较高精度的三维重建,作为后续规划的障碍空间;最后,应用了快速扩展随机树(RRT)的改进算法进行机械臂的避障运动规划。研究搭建了仿真及控制平台,来进行验证。实验表明:环境三维建模的精度维持在8mm以内,避障成功率为96.5%,平均规划时间为1.2s,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视觉定位 三维重建 避障规划 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层界面反射超声的梳状滤波效应及其结合质量成像检测研究
16
作者 周国正 姜煜 +2 位作者 梁军 姜大超 袁懋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4-240,共7页
涂层结构的界面结合质量可以通过超声无损检测技术进行有效表征。基于涂层界面超声传播模型及其反射信号特征研究,发现其回波信号具有梳妆滤波效应。理论分析表明,超声反射系数和相位都会随界面刚度而变化,在此基础上基于梳状滤波效应... 涂层结构的界面结合质量可以通过超声无损检测技术进行有效表征。基于涂层界面超声传播模型及其反射信号特征研究,发现其回波信号具有梳妆滤波效应。理论分析表明,超声反射系数和相位都会随界面刚度而变化,在此基础上基于梳状滤波效应构建了适用于界面结合强度检测的频域特征参数。利用高频水浸超声扫查系统对不同结合质量的涂层样品进行了成像测试,并与标准划格法测试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涂层结合强度差异较小的情况下,通过回波信号的反射系数和梳状滤波效应频域特征参数都可以区分结合质量为0级和2级样品,而频域特征参数能够显著提升结合质量成像结果的对比度。该研究将为大批量涂层界面质量无损、在线、全覆盖检测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超声 涂层 结合质量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光纤激光切割金属薄壁材料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翟兆阳 李欣欣 +3 位作者 张延超 刘忠明 杜春华 张华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5,共11页
随着工业领域金属薄壁构件设计的多样化,在高速激光切割的同时,对切口形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采用连续光纤激光器对0.2 mm厚度304不锈钢薄板进行切割实验,研究了毛刺和熔渣飞溅区产生的机理,重点讨论了加工工艺参数中的激... 随着工业领域金属薄壁构件设计的多样化,在高速激光切割的同时,对切口形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采用连续光纤激光器对0.2 mm厚度304不锈钢薄板进行切割实验,研究了毛刺和熔渣飞溅区产生的机理,重点讨论了加工工艺参数中的激光功率、切割速度、离焦量对毛刺堆积量和熔渣飞溅区宽度的影响关系,通过实验分析获得了最佳加工参数组合。研究结果表明,毛刺厚度随着激光功率、离焦量的增大而增加,随着切割速度的增大先降低后增加。熔渣飞溅区宽度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而增加,随着切割速度的增大而降低,随着离焦量的增大出现小范围波动。根据加工结果分析,当激光功率为125 W,切割速度为10 m/min,辅助气体压强为1.2 MPa,离焦量为-0.3~-0.5 mm,可以获得0.2 mm厚304不锈钢薄板较好的加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切割 薄壁 304不锈钢 毛刺 熔渣飞溅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磷合金微沟槽金刚石切削泊松毛刺形成机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晓蓬 余亮宝 +1 位作者 孙占文 王素娟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0-1152,共13页
为了探究镍磷合金超精密切削过程中泊松毛刺的形成原因及规律,并且寻求泊松毛刺尺寸更精准的表征方式,本文通过对镍磷合金泊松毛刺的形成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建立其正交切削过程中的泊松毛刺高度和宽度预测模型,并通过实验分析切削参数对... 为了探究镍磷合金超精密切削过程中泊松毛刺的形成原因及规律,并且寻求泊松毛刺尺寸更精准的表征方式,本文通过对镍磷合金泊松毛刺的形成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建立其正交切削过程中的泊松毛刺高度和宽度预测模型,并通过实验分析切削参数对泊松毛刺高度和宽度的影响,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切削深度对毛刺尺寸影响显著,切削深度由3μm增加至9μm时,毛刺高度增加了0.0998μm,毛刺宽度增加了1.06μm,而切削速度对毛刺高度及宽度的影响很小。且通过对比实验得到的毛刺数据和预测数据可知,毛刺高度和宽度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值分别为5.43%和8.17%,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同时目前的泊松毛刺高度和宽度表征方法具有一定的误差,因此本文提出了利用积分法计算泊松毛刺体积的方法,并基于体积法建立了更准确的泊松毛刺尺寸表征方法,通过计算得到体积的预测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值为4.81%,可知泊松毛刺体积的预测模型准确度相对更高。研究结果为镍磷合金正交切削过程中合理选择切削参数和泊松毛刺尺寸评估方法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沟槽切削 镍磷合金 毛刺生成 金刚石切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加工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内封面文章·特邀)
19
作者 刘辉龙 肖志文 +4 位作者 甘力天 郑宇 陈云 陈桪 陈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30,I0004,共21页
纳米粒子材料由于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级尺寸,使得其在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以及化学等方面展示出许多奇异的特性。激光加工纳米粒子作为当前一种新兴且高效的材料加工方法,通过利用高能激光束的局部高温高压环境或者激光加工的... 纳米粒子材料由于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级尺寸,使得其在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以及化学等方面展示出许多奇异的特性。激光加工纳米粒子作为当前一种新兴且高效的材料加工方法,通过利用高能激光束的局部高温高压环境或者激光加工的急速加热快速冷却等特征以及调控激光类型、加工参数、前驱体材料/溶液等因素,可实现纳米尺度材料高效、可控制备。文中介绍了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综述了激光诱导转移、激光诱导水热生长、脉冲激光沉积、液体脉冲激光烧蚀和激光原位诱导与沉积在内的五种激光加工纳米粒子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特点,总结了纳米粒子生成规律及其尺寸影响机制,并在探索激光加工纳米粒子所面临技术挑战的基础上,对纳米粒子在能源存储、催化、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加工 纳米粒子 材料 生成规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件振动辅助管电极电解加工方孔仿真与试验研究
20
作者 李国军 陈晓磊 +2 位作者 叶志森 张永俊 郭钟宁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83-92,共10页
为解决管电极电解加工方孔过程中因流场分布不均造成加工质量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工件振动辅助管电极电解加工方孔的方法。流场仿真结果表明,工件振动辅助电解加工能够在加工间隙内不同位置产生明显的脉动流场,改善加工间隙内的电解液流... 为解决管电极电解加工方孔过程中因流场分布不均造成加工质量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工件振动辅助管电极电解加工方孔的方法。流场仿真结果表明,工件振动辅助电解加工能够在加工间隙内不同位置产生明显的脉动流场,改善加工间隙内的电解液流动状态,有效消除传统电解加工方孔中加工间隙内存在的“死水”区,从而有利于电解产物的排出,提升电解加工的稳定性。同时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工件振动辅助管电极电解加工可以提升方孔加工的轮廓精度和表面质量,并且采用脉冲电流可以进一步提升方孔的加工质量。最终采用振幅0.04 mm、振频20Hz、脉冲占空比80%、脉冲频率5000 Hz、进给速度1.5 mm/min,加工出平均宽度1.218 mm、宽度标准偏差0.026 mm、侧壁表面粗糙度0.703μm的方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孔 振动辅助 管电极 电解加工(ECM)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