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6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五十年: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1
作者 马瑾 骆永明 +30 位作者 胡清 林玉锁 马义兵 马奇英 姜林 李发生 仇荣亮 赵方杰 杨忠芳 李芳柏 吴龙华 赵晓丽 刘承帅 侯德义 王玉军 龙涛 侯红 林春野 程红光 胡献刚 陈世宝 汪鹏 苏婧 宋静 师华定 郭观林 颜增光 姜锦林 袁勇 王贝贝 吴丰昌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49-1667,共19页
土壤环境基准是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科学依据,在土壤环境管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本文系统梳理回顾了我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50年来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萌芽起步(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步应用(20世纪90年代)、先行... 土壤环境基准是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科学依据,在土壤环境管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本文系统梳理回顾了我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50年来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萌芽起步(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步应用(20世纪90年代)、先行先试(2000-2010年)、系统研究(2011-2019年)和规范发展(2020年至今)五个发展阶段,详细阐述了各阶段的历史背景及国家需求、重要事件及其影响、代表性学者及其学术贡献、重要科研项目及标志性成果、存在问题与不足以及相关成果对国家土壤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等。基于上述分析,形成了我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的历史发展脉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最后,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战略需求,特别是针对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净土保卫战,从顶层设计、技术体系、数据平台、暴露场景和暴露参数等多个维度,提出了未来中国土壤环境基准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土壤环境基准体系,更好地支撑我国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国家土壤环境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基准 发展历程 理论方法 研究体系 未来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慕课背景下环境土壤学混合式实践教学改革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飞 王鹏 肖荣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环境土壤学作为环境专业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课程,实践教学往往被大多数高等院校所弱化和忽视,为了培养新时代国家需要的“新工科”人才,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结合现代慕课信息技术具有线上线下融合、打破时空限制、促进自主学习... 环境土壤学作为环境专业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课程,实践教学往往被大多数高等院校所弱化和忽视,为了培养新时代国家需要的“新工科”人才,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结合现代慕课信息技术具有线上线下融合、打破时空限制、促进自主学习探究等明显优势,从优化实践教学模式、融合教学时间与空间、全过程评价实践效果三方面探讨环境土壤学混合式实践教学改革,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应试化教育模式,构建“重操作、强应用”的现代化教育模式,满足“信息化、快节奏”的时代要求,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应用实践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土壤学 慕课 实践教学 混合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某硫酸冶炼工业区土壤铊污染及评价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敬勇 常向阳 +3 位作者 涂湘林 陈南 付善明 刘慧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2-250,共9页
运用地累积指数法(Igeo)及富集指数法(EF)对广东某硫酸厂含铊黄铁矿冶炼废渣堆渣场周围土壤铊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废渣周围土壤已受到了明显的土壤铊污染,铊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土壤0~16.5cm范围,并且表现出沿垂直方向向... 运用地累积指数法(Igeo)及富集指数法(EF)对广东某硫酸厂含铊黄铁矿冶炼废渣堆渣场周围土壤铊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废渣周围土壤已受到了明显的土壤铊污染,铊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土壤0~16.5cm范围,并且表现出沿垂直方向向下迅速降低的特点;土壤表层的铊吸附量未达到饱和状态,铊污染物将继续在土壤表层发生累积作用。Igeo与EF法对铊污染评价结果相似:废渣下伏土壤0~6cm范围铊污染达到中度污染水平,而在土壤约8.5~15cm以下为无至轻度污染水平;15cm以下没有受到土壤铊的污染;相对于下伏土壤剖面,废渣外围土壤污染更为严重,其中表层土壤0~1cm铊已经达到显著污染,土壤2~10.5cm范围内铊为中度污染,而在土壤约15cm以下铊为无至轻度污染。两种方法应用于工业区土壤铊污染水平分析是可行的,但是不能表明铊在土壤中存在状态、迁移能力以及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富集指数法(EF) 地质累积指数法(Igeo) 硫酸厂废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环境生态工程创新应用人才培养实践 被引量:32
4
作者 杜青平 陈浪城 +2 位作者 石瑛 尹光彩 李冬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7-200,223,共5页
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环境生态视野、管理知识和技能会深入到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因此,急需具备更高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工科”人才,为我国企业转型提供环境生态的保护。如何结合新形势和地方特色提高学生“新工科... 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环境生态视野、管理知识和技能会深入到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因此,急需具备更高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工科”人才,为我国企业转型提供环境生态的保护。如何结合新形势和地方特色提高学生“新工科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地方高校面临的紧迫任务。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实践,培养具有生态学学科视野、积极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生态规划和管理的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通过对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定、PBL+双语多模式课程教育实施、强化新工科教育的实践课程设计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实践,探索出一套适合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具有交叉学科特色的“课程规划-多模式课程教育-企业协作新工科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已经获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达到了新工科人才综合素养的各项标准要求,并对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培养模式 环境生态工程 创新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实验室助管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牛艳 吕松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9-161,共3页
论述了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的现状,指出实验室助管的出现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实验室人员配置不足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实验室助管工作的范围、作用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其重要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着重探讨。
关键词 环境工程专业 实验室助管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生态环境胁迫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柏超 陈敏 +1 位作者 肖荣波 庄长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44-148,172,共6页
生态环境胁迫是指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或良好演变的各种不利因素,是指示和预测某个生态系统或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因素。已有的生态胁迫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生理角度,区域性生态环境胁迫侧重于定性的评价,缺乏综合性定量评价。从人类... 生态环境胁迫是指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或良好演变的各种不利因素,是指示和预测某个生态系统或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因素。已有的生态胁迫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生理角度,区域性生态环境胁迫侧重于定性的评价,缺乏综合性定量评价。从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两方面来选取8小类共计20项指标,构建区域生态环境胁迫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Z分数法和综合指数法,以期对广东省生态环境胁迫2000—2010年的格局和变化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过去10年,广东省人类活动胁迫呈加重的态势,2000年人类活动胁迫指数为546.23,2005年为880.62,2010年为1 225.47,4个片区的人类活动胁迫指数也在增加,10年间各片区胁迫指数从大到小排名均为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各市中受人类活动胁迫最大的为深圳市,最小的为河源市;全省自然灾害胁迫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粤西呈一直减少趋势,粤北呈逐渐增加趋势,珠三角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粤东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各市自然灾害发生面积较大的代表城市为湛江市,较小的为深圳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胁迫 人类活动综合胁迫 自然灾害综合胁迫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广东省的影响及应对建议 被引量:2
7
作者 范芷蓓 魏婷 熊开容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9,共8页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形势下,欧盟立法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对部分进口碳密集型产品征收碳边境调节费用以解决“碳泄漏”问题。针对这一机制的实施,在全面分析CBAM法案内涵与要求的基础上,...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形势下,欧盟立法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对部分进口碳密集型产品征收碳边境调节费用以解决“碳泄漏”问题。针对这一机制的实施,在全面分析CBAM法案内涵与要求的基础上,对广东省受CBAM影响较大的行业进行CBAM费用量化测算和关键影响分析。结果显示,CBAM的实施对广东省外贸企业竞争力带来显著影响,预计在2034年:钢铁行业由于出口规模大而需要缴纳约13.08亿元的高额碳关税;化肥行业由于产品碳排放密集度过高,需要缴纳的单位质量产品碳关税与出口价格之比预计达到203.95%,将在对欧出口中丧失竞争优势。基于此,广东省应采用加快碳排放核算体系的建设、提升清洁能源供应能力、构建绿色低碳制造体系、提升企业碳管理能力、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具体措施,来削弱欧盟CBAM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边境调节机制 碳市场 出口贸易 影响评估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铜尾矿/聚磷酸铵的阻燃硬质聚氨酯泡沫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
8
作者 刘秀玉 王国栋 +5 位作者 都一达 王学庆 吴胜华 戴康 管梦凡 唐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4-670,共17页
采用铜尾矿(CTS)酸解上清液通过阳离子置换对聚磷酸铵(APP)进行表面改性,制备改性APP(APP-M),并将其与铜尾矿复配加入硬质聚氨酯泡沫(RPUF)中,制备硬质聚氨酯泡沫/铜尾矿/改性聚磷酸铵(RPUF/CTS/APP-M)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扫描电子显... 采用铜尾矿(CTS)酸解上清液通过阳离子置换对聚磷酸铵(APP)进行表面改性,制备改性APP(APP-M),并将其与铜尾矿复配加入硬质聚氨酯泡沫(RPUF)中,制备硬质聚氨酯泡沫/铜尾矿/改性聚磷酸铵(RPUF/CTS/APP-M)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红外联用分析(TG-FTIR)、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锥形量热(CCT)、拉曼(Raman)光谱、导热系数的测试和表征,系统研究复合材料各项物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RPUF/CTS/APP-M复合材料气相-凝聚相协同阻燃机理。结果表明:RPUF-1的LOI值达到24.3%(体积分数),燃烧时无熔融滴落,UL-94垂直燃烧测试达到V-0等级,RPUF/CTS/APP-M复合材料阻燃性能明显提高。RPUF-5的pHRR和THR较纯样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234.4 kW/m^(2)、23.3 MJ/m^(2),相对于纯RPUF分别下降22.0%、41.8%,RPUF/CTS/APP-M复合材料火灾安全性能提高。RPUF/CTS/APP-M复合材料在燃烧过程中形成高度石墨化致密炭层,APP-M和CTS通过气相-凝聚相协同阻燃有效提升了RPUF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该研究为铜尾矿的高价值利用和阻燃RPUF复合材料的研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尾矿 硬质聚氨酯泡沫 聚磷酸铵 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土壤烧结制备陶粒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丽 严晓红 +3 位作者 柯国鹏 梅嘉鑫 陈明月 刘敬勇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5,共9页
陶粒是重金属污染土壤资源化利用有效途径,不仅附加值高,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文献调研,首先对比分析了中国一些地区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原料的化学成分,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制备陶粒进行可行性分析;然后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制备陶粒... 陶粒是重金属污染土壤资源化利用有效途径,不仅附加值高,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文献调研,首先对比分析了中国一些地区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原料的化学成分,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制备陶粒进行可行性分析;然后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制备陶粒的工艺及影响因素,并以铬为例分析了陶粒固化重金属的机理;最后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陶粒当前应用方向及未来可能应用的方向,并提出了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陶粒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展望。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土壤烧结陶粒具有可行性,其烧结过程会受到原料配比和烧结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且烧结后的陶粒重金属固化效果好,其陶粒产品当前被运用于建筑领域,而水处理滤料和陶粒支撑剂等也是其未来可能的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陶粒 焙烧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化合物对工业污水污泥燃烧的催化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敬勇 孙水裕 +2 位作者 龙来寿 陈涛 陈敏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51-60,共10页
用热重法研究了不同金属化合物对含工业污水污泥的助燃作用,计算了添加不同金属化合物前后污泥燃烧的特征指数和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并以酸洗污泥作为对比,对不同金属化合物的助燃效果和催化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工业污水污泥中... 用热重法研究了不同金属化合物对含工业污水污泥的助燃作用,计算了添加不同金属化合物前后污泥燃烧的特征指数和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并以酸洗污泥作为对比,对不同金属化合物的助燃效果和催化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工业污水污泥中挥发分的析出和燃烧制约着整个燃烧过程,并且污泥在低温段和高温段的燃烧特性不同。污泥添加不同金属化合物K2CO3、NaCl和Al2O3后,其着火点有一定的下降,对污泥的燃烧有促进作用;不同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加入对污泥燃烧性能有一定的改善,并且在燃烧的不同阶段金属化合物表现出不同的催化能力,其中K2CO3的催化性能强于NaCl和Al2O3。污泥经过酸洗后,燃烧反应速率有明显的提高,活化能降低,综合燃烧性指数提高。不同金属化合物对污泥燃烧的催化机制不同,对污泥着火性能的催化主要表现在金属促进了污泥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金属对污泥燃烧催化的机理是金属充当氧的载体,加快氧气扩散速度,促进了氧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污泥 催化 金属化合物 燃烧特性 动力学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泥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1
作者 陈文松 宁寻安 +2 位作者 李萍 尹光彩 白晓燕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共5页
综述了底泥主要污染物重金属、营养物质(氮、磷)和难降解有机物向上覆水体释放的机理和影响规律,并指出该研究领域尚需解决的技术难题:重视对能代表大水体实际情况实验装置的研制开发以及野外观测与室内实验的密切结合、加强沉积物—水... 综述了底泥主要污染物重金属、营养物质(氮、磷)和难降解有机物向上覆水体释放的机理和影响规律,并指出该研究领域尚需解决的技术难题:重视对能代表大水体实际情况实验装置的研制开发以及野外观测与室内实验的密切结合、加强沉积物—水体界面之间物质扩散交换过程的机理研究,建立污染物释放模型;加强底泥污染物释放的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污染物 释放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生物质炭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研究 被引量:104
12
作者 花莉 张成 +1 位作者 马宏瑞 余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89-2492,共4页
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释放CO2是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促进土壤碳截获对于减缓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生物质炭具有改良土壤性质、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具有调控作用等特性。因此,生物质炭对增强土壤碳截获... 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释放CO2是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促进土壤碳截获对于减缓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生物质炭具有改良土壤性质、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具有调控作用等特性。因此,生物质炭对增强土壤碳截获能力及减少土壤CO2气体排放可能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实验室盆栽的方式,以黑麦草为目标植物,对农业秸秆生物质炭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农业秸秆制生物质炭应用于农田土壤能产生多方面的环境效益。与对照相比,添加1%~4%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质质量分数均增加了25%以上,土壤呼吸度降低了23%~50%,同时,添加生物质炭对植物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添加4%秸秆炭的处理的黑麦草生物量增加了68%。此外,秸秆生物质炭的添加对土壤中的养分具有较好的持留功能,与比照相比,添加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淋出液中氮和磷质量浓度显著降低,说明生物质炭能够有效减少水冲刷造成的氮磷流失,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生物质炭 土地利用 环境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土中砷的环境化学行为及铁对砷形态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钟松雄 尹光彩 +4 位作者 陈志良 林亲铁 彭焕龙 李方鸿 何宏飞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4-862,共9页
在水淹缺氧环境下,界面微环境中水稻土铁矿物的还原以及根表铁膜的生成是引起砷释放还原和促进砷被吸附的过程,识别铁对砷的作用机制是有效降低水稻对土壤砷吸收的方法。本文综述了水稻土中铁对砷的作用机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从水稻... 在水淹缺氧环境下,界面微环境中水稻土铁矿物的还原以及根表铁膜的生成是引起砷释放还原和促进砷被吸附的过程,识别铁对砷的作用机制是有效降低水稻对土壤砷吸收的方法。本文综述了水稻土中铁对砷的作用机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从水稻通气组织、土壤溶液氧化还原电位、铁矿物类型、有机质和阴离子种类等5个方面讨论水稻土中铁对砷的化学行为的影响,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水稻土砷污染防治及抑制水稻对砷的吸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氧化还原 界面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氯芬酸在水环境中光降解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楠 刘国光 +2 位作者 刘海津 汪英灵 李通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7,共6页
考察了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双氯芬酸初始浓度、pH值、光强、温度、丙酮和双氧水对双氯芬酸光解的影响,并通过淬灭实验初步探讨了双氯芬酸光解.结果表明,双氯芬酸的光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光解速率随着双氯芬酸初始浓度的降低... 考察了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双氯芬酸初始浓度、pH值、光强、温度、丙酮和双氧水对双氯芬酸光解的影响,并通过淬灭实验初步探讨了双氯芬酸光解.结果表明,双氯芬酸的光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光解速率随着双氯芬酸初始浓度的降低、光强的增强以及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pH值从3变化到5时,反应速率常数变大;pH值从5变到8时,反应速率常数变小,再继续增大pH值,反应速率常数增大.水环境中存在的双氧水和丙酮对双氯芬酸的光解具有促进作用.最后,通过淬灭实验表明双氯芬酸的光解过程包括直接光解以及通过活性氧物种进行的自敏化光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 模拟太阳光 光解机理 自敏化光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梅州明山煤矿废弃地的自然定居植物 被引量:12
15
作者 廖富林 杨期和 +2 位作者 颜幼平 胡玉佳 罗颂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5-69,共5页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采用样方法,调查了广东梅州明山煤矿废弃地的植被和植物区系.结果表明:该地自然定居植物共64种,隶属于30科59属.主要包括禾本科(10种)、菊科(7种)、豆科(5种).全部定居植物中,1~2年生草本植物29种,多...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采用样方法,调查了广东梅州明山煤矿废弃地的植被和植物区系.结果表明:该地自然定居植物共64种,隶属于30科59属.主要包括禾本科(10种)、菊科(7种)、豆科(5种).全部定居植物中,1~2年生草本植物29种,多年生草本植物13种,木本植物18种,藤本植物4种.风播种子和果实是废弃地上植物繁殖体的主要来源.废弃地植物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单种斑块和小群落,这些小群落组成、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总体水平偏低.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猪屎豆Crotalaris mucronata、艾蒿Artemisia argyi等可在煤矿废弃地上成功定居,并成为这些植被中的优势种,可作为废弃地植被恢复治理的优先选用物种.群落存在着由草丛向灌草丛、灌木林演替的趋势;随着废弃地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废弃地的坡向和坡度也是影响植物定居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煤矿废弃地 明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技术在环境样品预处理中的应用及发展 被引量:22
16
作者 吴景雄 陈梅芹 马晓国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4,共5页
对萃取技术包括传统技术以及新近发展起来的如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膜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萃取等技术在环境样品预处理方面的运用进行综述,分析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预处理 固相萃取 固相微萃取 膜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 微波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西云浮含铊硫化物矿产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元素-铅同位素示踪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常向阳 陈永亨 +3 位作者 刘敬勇 陈南 吴颖娟 付善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5-768,共4页
通过对粤西云浮含铊硫化物矿渣堆放场及周边土壤剖面的铊、铅元素含量和铅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试图示踪土壤中原存的铊和人为影响的铊的分布状况。土壤样品采于露天的含铊硫化物工业堆渣场和一个邻近的背景土壤剖面。结果表明来自于... 通过对粤西云浮含铊硫化物矿渣堆放场及周边土壤剖面的铊、铅元素含量和铅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试图示踪土壤中原存的铊和人为影响的铊的分布状况。土壤样品采于露天的含铊硫化物工业堆渣场和一个邻近的背景土壤剖面。结果表明来自于废渣的土壤铊污染是有限的,废渣的铊主要聚集在0~16.5cm的土壤上部且不同采样点数据变化较大,随着深度增加铊污染程度降低。由于铊和铅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可以采用铅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铊在土壤中的迁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云浮硫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日光照射下水环境中普萘洛尔的光化学行为 被引量:6
18
作者 彭娜 王开峰 +3 位作者 刘国光 严植准 李秀霞 李鑫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117,共6页
为了解普萘洛尔(PRO)在自然水体中的光化学行为及影响因素,采用350 W氙灯模拟日光(λ>290 nm),研究了不同初始浓度、初始p H、无机离子、低分子量有机酸共存条件下PRO的光解过程及机制.结果表明,PRO的光解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光解... 为了解普萘洛尔(PRO)在自然水体中的光化学行为及影响因素,采用350 W氙灯模拟日光(λ>290 nm),研究了不同初始浓度、初始p H、无机离子、低分子量有机酸共存条件下PRO的光解过程及机制.结果表明,PRO的光解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光解速率常数(k)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95).光解过程包括了激发三重态PRO(3PRO*)参与的直接光解,以及羟基自由基(·OH)和单线态氧(1O2)参与的自敏化光解,以直接光解过程为主.随着溶液初始p H的升高,PRO的光解加快.共存无机阴、阳离子均抑制PRO的光解,抑制率随阳离子价态升高而增加.羧酸抑制PRO的光解,抑制能力与羧基、烷基和羟基数目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日光 普萘洛尔 光化学 影响因素 激发三重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苯类化合物在珠江水系的西江(广东段)水体和水草中的分布现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杜青平 魏泰莉 +1 位作者 李适宇 贾晓珊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97,共5页
在2005年5月和12月在珠江水系西江(广东段)上/中/下游4个位点采集水样和水草样,用GC/ECD法对水样和水草样中氯苯类化合物(CBs)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水样和水草样中几乎所有的CBs的同系物均被检出。5月份水样和水草中CBs的... 在2005年5月和12月在珠江水系西江(广东段)上/中/下游4个位点采集水样和水草样,用GC/ECD法对水样和水草样中氯苯类化合物(CBs)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水样和水草样中几乎所有的CBs的同系物均被检出。5月份水样和水草中CBs的检出总含量范围在115.90~397.06μg·L-1和1352.78~4019.07μg.g-1;12月份水样和水草中氯苯类化合物的检出总含量范围在181.87~696.74μg·L-1和1355.22~3927.20μg.g-1;水样中1,4-二氯苯和1,2,4-三氯苯的含量最高;水草中1,4-二氯苯和1,2-二氯苯,四氯苯的含量较高。水样含量与其他学者10年前的数据相比,有增高的趋势;水草对CBs有很高的富集系数,平均富集系数为0.64到3.57。这表明CBs将对食物链的其他生物具有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苯类化合物 水样 水草 珠江水系西江(广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N_2O释放通量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广深 徐文彬 +1 位作者 洪业汤 陈旭晖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9-234,共6页
根据对贵州玉米 -油菜轮作田、大豆 -冬小麦轮作田和休耕地N2 O释放通量的田间观测 ,研究了气候、农业活动和土壤性状对田间N2 O释放通量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温度适宜于反硝化作用进行时 ,降雨事件与N2 O季节释放峰间存在明显... 根据对贵州玉米 -油菜轮作田、大豆 -冬小麦轮作田和休耕地N2 O释放通量的田间观测 ,研究了气候、农业活动和土壤性状对田间N2 O释放通量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温度适宜于反硝化作用进行时 ,降雨事件与N2 O季节释放峰间存在明显的驱动 -响应关系 ;形成N2 O释放峰的最佳WFPS在 48%~ 80 % ,气温在 1 5~2 5℃ ;自然土壤冬春季N2 O释放通量与温度间存在指数函数关系。施肥增加了土壤N2 O释放峰的强度 ,而翻耕能形成弱的N2 O释放峰 ,农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释放通量的季节变化模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微弱差异对N2 O的释放产生长远影响 ,三试验田N2 O释放通量季节变化与土壤有效N含量间不存在直接的定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变化 N2O 释放 土壤 气候 有机质 农业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