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7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复合涂层材料和工艺技术--访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启民
1
作者 王启民 良辰 《航空制造技术》 2018年第19期22-23,共2页
高速高效加工和难加工材料使用增多对刀具材料提出苛刻要求,相应地,国际上刀具材料和涂层技术也在不断升级,请介绍下广东工业大学在先进涂层刀具制造及加工技术方面开展了哪些研究和应用?王启民:随着我国制造业高速发展,难加工材料使用... 高速高效加工和难加工材料使用增多对刀具材料提出苛刻要求,相应地,国际上刀具材料和涂层技术也在不断升级,请介绍下广东工业大学在先进涂层刀具制造及加工技术方面开展了哪些研究和应用?王启民:随着我国制造业高速发展,难加工材料使用量急剧增加,同时对关键零部件的尺寸、加工精度、表面完整性,以及加工效率和绿色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数控高速高效加工刀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高温强度高、韧性好的硬质合金和高速钢刀具作为基体,在其上沉积一层或多层耐高温、耐磨损的涂层材料,可以大大提高刀具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材料 广东工业大学 涂层技术 机电工程学院 博士生导师 工艺 刀具材料 高效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教学实训平台的AR可视化应用设计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晋芳 苏键聪 +2 位作者 肖立宝 何汉武 李振贤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24,共7页
工业机器人教学实训平台运行机理较为复杂抽象,学生无法在有限的实训时间内完全理解平台整体运行机理,难以安全高效地完成实训任务。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多层次架构设计实训平台AR可视化应用,在Unity3D中实现原型系统开发。通过KEPServe... 工业机器人教学实训平台运行机理较为复杂抽象,学生无法在有限的实训时间内完全理解平台整体运行机理,难以安全高效地完成实训任务。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多层次架构设计实训平台AR可视化应用,在Unity3D中实现原型系统开发。通过KEPServerEX获取多源设备数据,以标志物注册配合空间锚点技术实现平台模型的跟踪注册。在Holo Lens2设备上将平台结构信息、运行状态以及操作指引等内容实现AR可视化,学生可通过手势、视点等多元手段获悉平台状态与实训指引。实践表明,工业机器人教学实训平台AR可视化应用能帮助学生把控平台运行状态,安全高效地完成实训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训平台 增强现实 可视化 HoloLens2 多源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5s-Ghost的PCB缺陷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冯桑 温佳旺 +1 位作者 张泳 陈兴彬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357,361,共5页
这里针对常见的PCB制造缺陷,设计了一种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视觉检测系统。首先搭建了包括图像采集、检测结果显示与标记等模块的系统平台。通过数据采集平台拍摄PCB样本作为训练数据,使用均值滤波和数据增强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和扩充... 这里针对常见的PCB制造缺陷,设计了一种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视觉检测系统。首先搭建了包括图像采集、检测结果显示与标记等模块的系统平台。通过数据采集平台拍摄PCB样本作为训练数据,使用均值滤波和数据增强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和扩充,并利用SRGAN算法进行了超分辨率重建。使用GhostNET中的Ghost module对YOLOv5s进行了轻量化改进,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在识别准确度方面达到93%,标记准确率达到98%,同时模型的参数量压缩了48%,能够满足实际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YOLOv5 缺陷检测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旋转磨粒电极电化学放电加工氧化锆陶瓷小孔试验研究
4
作者 黄志坚 吴志铭 +1 位作者 邹治湘 刘江文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42,共9页
氧化锆陶瓷因其高硬度、高熔点等优异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中,然而,该材料加工难大,难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高精度加工。传统电化学放电加工(electro-chemical discharge machining,ECDM)氧化锆陶瓷,虽可通过增大能量提升加工... 氧化锆陶瓷因其高硬度、高熔点等优异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中,然而,该材料加工难大,难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高精度加工。传统电化学放电加工(electro-chemical discharge machining,ECDM)氧化锆陶瓷,虽可通过增大能量提升加工效率,但易因材料内部热应力过大等问题,而产生大量的微裂纹等缺陷。为此,提出采用高速旋转磨粒电极电化学放电加工的方法对氧化锆进行小孔加工。通过与传统电化学放电加工进行对比试验以分析其加工特性,研究发现磨粒电极能够提升气膜的稳定性,减少放电热冲击所产生的热缺陷,进而改善小孔的加工质量,结果表明其加工精度提高了63.9%。此外,还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占空比、电解液浓度、频率以及转速对氧化锆陶瓷的加工影响规律。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适宜的工艺参数组合为占空比80%、电解液浓度15 wt%、脉冲频率17.5 kHz和转速10000 r/min。在该参数组合下,成功加工出深度达670.4μm、过切量为108.9μm的小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旋转磨粒电极 电化学放电加工 氧化锆陶瓷 小孔加工 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沉积物纵波声速随孔隙度变化的物理机制
5
作者 李赶先 龙建军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3-422,共10页
为建立高精度海底沉积物纵波声速预估公式和揭示沉积物纵波声速与相关参数响应机制,通过对海底沉积物测试数据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了海底沉积物纵波声速随孔隙度变化的最小值,并用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小值坐标公式,对该文及众多学者得到的不... 为建立高精度海底沉积物纵波声速预估公式和揭示沉积物纵波声速与相关参数响应机制,通过对海底沉积物测试数据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了海底沉积物纵波声速随孔隙度变化的最小值,并用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小值坐标公式,对该文及众多学者得到的不同海区沉积物纵波声速随孔隙度变化的最小值及其孔隙度临界值进行了统一分析。计算表明,不同海区沉积物纵波声速随孔隙度变化的最小值变动范围在1468.59-1520.22m/s之间,相应孔隙度临界值变动范围在0.69-0.88之间。分析表明,不同学者的经验公式归属于声学理论推导的统一数学表达形式。研究表明,海底沉积物纵波声速随孔隙度变化最小值形成是由沉积物颗粒耦合作用影响纵波传播造成的,进而揭示出海底沉积物的颗粒在海水中的接触或悬浮状态、弹性应变变化等因素影响纵波声速变化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沉积物 纵波声速 最小值 孔隙度 颗粒悬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球头铣刀精铣石墨后刀面磨损轮廓的方法
6
作者 张超 尹自强 +3 位作者 钟桦 赵仪 李明穗 孙德杰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150,共12页
在热弯石墨模具的铣削加工过程中,球头铣刀易出现磨损现象,这不仅会导致刀具消耗量增加,还会对工件的表面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本文提出一种球头铣刀后刀面磨损轮廓预测模型,可以预测加工自由曲面石墨模具时不同倾斜角度下铣刀后刀面的磨... 在热弯石墨模具的铣削加工过程中,球头铣刀易出现磨损现象,这不仅会导致刀具消耗量增加,还会对工件的表面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本文提出一种球头铣刀后刀面磨损轮廓预测模型,可以预测加工自由曲面石墨模具时不同倾斜角度下铣刀后刀面的磨损轮廓。根据刀具的铣削距离,建立刀具铣削不同倾斜平面时的磨损模型,该模型描述铣削距离与磨损轮廓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学模型描述同一刀具铣削不同平面后磨损重叠区域的相互影响。将加工后的自由曲面简化为若干斜面,建立基于磨损重叠的后刀面磨损轮廓模型并对热弯曲石墨模具专用材料HPG-48的平面工件和自由曲面工件进行铣削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铣削不同斜面和恒定倾斜度下自由形状表面时,预测的后刀面磨损带宽误差值小于10%,磨损轮廓较为稳合。通过该模型可以选择合适的刀具倾斜角度,提高刀具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具磨损 球头铣刀 磨损重叠几何形状 石墨模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泵转子故障信号AP-SVD-SAMP重构及其智能诊断
7
作者 吴宗 张小强 王亮亮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0-203,209,共5页
为了提升滚动轴承故障的分块压缩感知效率,引入自适应分块(Adaptive Partitioning,AP)和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的数据处理技术来实现稀疏度自适应匹配追踪(OMParsity Adaptive Matching Pursuit,SAMP),设计了一... 为了提升滚动轴承故障的分块压缩感知效率,引入自适应分块(Adaptive Partitioning,AP)和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的数据处理技术来实现稀疏度自适应匹配追踪(OMParsity Adaptive Matching Pursuit,SAMP),设计了一种故障信号AP-SVD-SAMP重构方法。对采集的真空泵转子故障信号进行信号分块并分解奇异值处理,再通过SVD-SAMP算法重构计算获得更优的支撑集原子组合形式。研究结果表明:转子故障信号重构结果得到,采用APSVD-SAMP算法进行计算时达到最低相对误差,提升信号重构精度。混合故障信号重构处理后,能够对最初信号特征进行精确反馈,显著改善了匹配性能。AP-SVD-SAMP算法可以在达到处理效率的基础上获得更高的重构精度。该研究实现了故障信号重构精度与效率的双重提升,显著改善数据处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自适应分块 重构算法 稀疏字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教融合的生产工艺实验——以汽车装配拧紧质量为例
8
作者 冯桑 魏佳鸣 +2 位作者 阮俊叠 李佳楷 陈兴彬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88,共5页
基于校企合作,由本科生在校内导师和行业专家的指导下,结合生产实际,面向汽车装配开展了拧紧设备的工艺实验研究。首先分析了生产车间中常见的拧紧异常,通过实验确定了二步拧紧策略的关键参数;在拧紧过程中增加了角度监控,以及时发现重... 基于校企合作,由本科生在校内导师和行业专家的指导下,结合生产实际,面向汽车装配开展了拧紧设备的工艺实验研究。首先分析了生产车间中常见的拧紧异常,通过实验确定了二步拧紧策略的关键参数;在拧紧过程中增加了角度监控,以及时发现重复拧紧、滑牙等异常状况。为进一步提高系统的防错能力,对拧紧设备进行了定期检定,针对异常状况制定维护或送检计划。本文的工作为促进产教融合、切实提升人才联合培养质量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拧紧质量 过程防错 角度监控 持续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精密运动平台阵列点位在线测量时间最优运动规划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志航 陈新度 +1 位作者 吴磊 李泽坤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6,共6页
超精龙门式运动测量平台在执行IC阵列点位在线测量任务时,安装于龙门横梁滑座上的相机镜头会产生残余振动,影响测量精度与效率。提出一种阵列测量时间最优运动规划方法,采用基于三阶多项式的非对称S型曲线对运动平台x、y轴进行运动规划... 超精龙门式运动测量平台在执行IC阵列点位在线测量任务时,安装于龙门横梁滑座上的相机镜头会产生残余振动,影响测量精度与效率。提出一种阵列测量时间最优运动规划方法,采用基于三阶多项式的非对称S型曲线对运动平台x、y轴进行运动规划,定义了一种包含4个独立变量、2个相关变量的非对称S型曲线运动规划模型,采用Laplace方法获取相机镜头在不同方向运动时的残余振动响应,根据物理约束条件和残余振动衰减情况建立单轴的时间最优运动规划模型,求解要求3μm定位精度下的单轴时间最优运动规划参数,根据所需定位时间确定主运动方向,从而实现高精快速阵列点位测量的目标。在目标平台上进行试验验证,所述运动规划方法能显著减小x、y轴单个点位运动的定位时间,且y轴所需时间更少,在进行阵列点位在线测量时选择y轴为主运动方向,可以显著提高阵列点位测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运动平台 测量运动规划 非对称S曲线 残余振动 时间最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人工势场的改进RRT机械臂料框分拣路径规划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轩 陈新度 +4 位作者 吴磊 刘跃生 陈玉冰 麦展浩 陆星宇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4-811,共8页
为使机械臂在料框分拣应用中快速规划出较优的拾取路径,提出一种融合人工势场的改进RRT(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机械臂路径规划方法。首先,利用人工势场进行预规划,在预规划路径上找到能够与目标节点无碰撞直连的路径节点,并将... 为使机械臂在料框分拣应用中快速规划出较优的拾取路径,提出一种融合人工势场的改进RRT(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机械臂路径规划方法。首先,利用人工势场进行预规划,在预规划路径上找到能够与目标节点无碰撞直连的路径节点,并将其作为RRT的规划目标节点,避免对空白区域的无用搜索。其次,在RRT算法基础上加入目标引导采样以及搜索参数自适应计算策略,提高算法的指向性以及鲁棒性。引入一种基于机械臂末端姿态约束的采样节点拒绝机制,降低有效性检查次数,提高规划效率。最后,对生成的原始路径进行剪枝优化,降低路径代价与转角数量,随后利用准均匀三次B样条结合四元数球面姿态插值进行平滑优化,提高路径质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算法与RRT算法相比,规划成功率提高了12.66%,规划时间与路径成本分别降低了79.05%以及34.80%。通过消融实验证明了各部分改进的有效性。在硬件平台上进行分拣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路径规划 RRT算法 人工势场 料框分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缺陷检测的YOLOv8轻量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艾峰 邓耀华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1-190,共10页
在大规模制造的端侧产线工业质检应用中,由于算力、成本和功耗等因素的限制,将深度学习模型裁剪并部署到小型算力的边缘设备上变得尤为重要。针对铝型材复杂缺陷检测这一应用场景,基于YOLOv8设计了缺陷检测模型。首先,通过轻量化结构设... 在大规模制造的端侧产线工业质检应用中,由于算力、成本和功耗等因素的限制,将深度学习模型裁剪并部署到小型算力的边缘设备上变得尤为重要。针对铝型材复杂缺陷检测这一应用场景,基于YOLOv8设计了缺陷检测模型。首先,通过轻量化结构设计,结合局部自注意力机制提升细微缺陷提取能力;采用空间通道下采样替代传统下采样卷积;并提出结合混合局部通道注意力机制的C2f-M模块。然后,基于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设计了SC-BiFPN颈部网络,增强了多尺度特征融合能力。接着,设计任务动态对齐的特征检测头TDADH,充分利用多层次特征,实现更精准的目标定位与分类;采用MPDIoU损失函数增强边界框回归能力。最后,通过Taylor方法对YOLOv8进行裁剪,显著减少模型参数量和计算成本。实验结果表明,轻量化YOLOv8模型在铝材表面缺陷数据集上的参数量降低至原模型的36.7%,计算量减少40%,模型体积缩小62%;同时,检测精确度、召回率及mAP@50-95分别提升0.3%、1.1%、4.8%。该方法有效解决了端侧部署中的计算复杂度与检测性能平衡问题,为小型算力硬件上的高效缺陷检测提供了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检测 双向特征金字塔 损失函数 任务动态对齐 剪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产品创新设计实验教学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杨雪荣 何佳乐 +2 位作者 成思源 张湘伟 郭钟宁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2-154,174,共4页
逆向工程是一种吸收、消化先进技术的重要方式。在机械类专业开设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产品创新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流程,应用关节臂测量机对实物模型进行扫描,获取点云数据,再使用逆向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重建CAD模型,最后导入正向设... 逆向工程是一种吸收、消化先进技术的重要方式。在机械类专业开设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产品创新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流程,应用关节臂测量机对实物模型进行扫描,获取点云数据,再使用逆向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重建CAD模型,最后导入正向设计软件中进行产品创新设计。实践证明,该实验课程有利于学生掌握先进的测量技术,熟悉逆向工程设计的流程,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工程 表面数字化 创新设计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逆向工程CAD建模系统的比较 被引量:18
13
作者 余国鑫 成思源 +1 位作者 张湘伟 赖茶秀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10,共4页
点云处理、特征提取与曲面建模、逆向曲面质量评价及对下游工程的影响分析是逆向CAD模型重构中的几个关键环节。目前典型的商用逆向CAD建模系统可以分为专用逆向软件和提供逆向处理模块的正向软件两类,两者在模型重构上有着各自的特点... 点云处理、特征提取与曲面建模、逆向曲面质量评价及对下游工程的影响分析是逆向CAD模型重构中的几个关键环节。目前典型的商用逆向CAD建模系统可以分为专用逆向软件和提供逆向处理模块的正向软件两类,两者在模型重构上有着各自的特点。以这两类软件的典型代表Imageware和Pro/Scan-tools为对象,针对逆向CAD模型重构的关键环节,对两者的特点进行了较详尽的比较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工程 CAD建模 lmageware Pro/Scan TOOLS 点云处理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的客户驱动产品开发知识工程系统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洪军 郑德涛 +1 位作者 陈新 孙健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7-18,29,共3页
概念化设计在产品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网络信息时代,如何快速、高质量完成客户产品概念设计成为商家抢占商机的关键。文章探讨了新一代基于WEB的产品开发知识工程系统的建立机制,提出了一个基于WEB的客户驱动产品开发知... 概念化设计在产品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网络信息时代,如何快速、高质量完成客户产品概念设计成为商家抢占商机的关键。文章探讨了新一代基于WEB的产品开发知识工程系统的建立机制,提出了一个基于WEB的客户驱动产品开发知识工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户驱动 概念化设计 知识工程系统 WEB 产品开发 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向工程的参数化优化设计 被引量:10
15
作者 周小东 成思源 +2 位作者 杨雪荣 蔡闯 李硕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40,共4页
对参数化的逆向建模技术和参数化优化设计的集成应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基于逆向工程的参数化优化设计的流程。首先将扫描获得的点云数据导入到Geomagic Design Direct逆向软件中,采用正逆向参数化建模的方法完成模型的重建,然后导入到... 对参数化的逆向建模技术和参数化优化设计的集成应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基于逆向工程的参数化优化设计的流程。首先将扫描获得的点云数据导入到Geomagic Design Direct逆向软件中,采用正逆向参数化建模的方法完成模型的重建,然后导入到Workbench中,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优化计算。实例表明:采用基于逆向工程的参数化优化设计方法,能够快速对重构后的模型进行再设计,降低了产品开发的成本,为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工程 参数化优化 参数化建模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基于知识的工程系统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洪军 陈新度 +1 位作者 陈新 郑德涛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7期1492-1495,共4页
随着 Internet技术与 WWW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智能设计已难以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新一代制造系统的要求。介绍了当今基于知识的工程的研究现状 ,指出了其发展方向 ;探讨了新一代基于 Web的知识工... 随着 Internet技术与 WWW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智能设计已难以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新一代制造系统的要求。介绍了当今基于知识的工程的研究现状 ,指出了其发展方向 ;探讨了新一代基于 Web的知识工程的关键技术 ,提出了一个基于 Web的产品开发知识工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 XML 产品开发 KB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培养提高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认识与实践 被引量:104
17
作者 袁慧 于兆勤 秦哲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1-63,共3页
新形势下加强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工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内在要求,并从转变观念、完善工程教育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 新形势下加强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工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内在要求,并从转变观念、完善工程教育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若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学生 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被引量:18
18
作者 成思源 杨雪荣 +2 位作者 沈彬 唐文艳 刘建群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5-229,共5页
鉴于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协同育人是地方高校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开放·延伸·互融"理念,构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课内外... 鉴于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协同育人是地方高校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开放·延伸·互融"理念,构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课内外一体化、多学科交叉、校企联合、境内外协同等多种方式,在构建协同环境下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全方位协同育人实践平台、高水平协同育人师资队伍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旨在培养适应区域发展及国家经济建设所需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工程实践 地方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产品创新设计的逆向工程技术实验教学 被引量:16
19
作者 成思源 张中宝 +2 位作者 杨雪荣 张湘伟 王小康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1-164,168,共5页
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对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逆向工程技术是实现在已有产品基础上进行快速创新设计的重要途径,因而提出了面向产品创新设计的逆向工程技术实验。首先应用关节臂测量机来获取实体模型的点云数据,再用逆向软件... 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对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逆向工程技术是实现在已有产品基础上进行快速创新设计的重要途径,因而提出了面向产品创新设计的逆向工程技术实验。首先应用关节臂测量机来获取实体模型的点云数据,再用逆向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从点阶段到多边形和曲面阶段的一系列处理生成CAD模型,最后通过概念设计并结合正向软件对已有模型进行改进,实现创新设计。以一款手机壳模型的创新设计为例对实验教学流程进行了说明。该实验不仅能让学生掌握逆向工程的流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逆向工程 创新设计 CAD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制图教改与网络资源利用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冰 莫春柳 +2 位作者 唐西隆 唐超兰 张艳喜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1-354,共4页
基于网络资源,应用行动研究和评价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工程制图》课程进行自主性探究协作学习的教学改革试验研究.教学组织和教学设计采用网络增强型教学模式.试验研究通过课堂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来收集数据,支持了行动方案的... 基于网络资源,应用行动研究和评价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工程制图》课程进行自主性探究协作学习的教学改革试验研究.教学组织和教学设计采用网络增强型教学模式.试验研究通过课堂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来收集数据,支持了行动方案的可行性并验证了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制图 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 协作学习 行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